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師德大講堂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篇 師德大講堂:塑造卓越教育者的心得與體會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本文旨在分享2023師德大講堂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過深入瞭解師德、傾聽專家講解並交流學習經驗, 參與者將在這場講堂中獲得寶貴的教育觀念和師德修養。本文旨在總結學員的學習感悟,激發教師積極向上的精神,並推動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2023師德大講堂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篇 師德大講堂:塑造卓越教育者的心得與體會

第1篇

開學初,我市在教師隊伍中開展了強師風、鑄師魂,爭做人民滿意教師的師德教育活動,並將今年定為師德建設年。育人先樹德,教師只有樹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學生。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讓我對《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有了一些具體的瞭解,使我懂得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性,並約束與規範了我日常的教學行為,努力做一個懂法、守法的人民教師。

學校在師德教育活動中,開展了集體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從多層次、多角度學習了全國優秀教師的感人事蹟。使我感悟到教師職業的崇高性,認識到我的人生價值。作為一名教師,我應當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正確認清和對待自己應履行的職責

通過開展師德師風學習,使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他們思想活躍,思維天真,好動,好鬧,工作煩燥之時,我會不自覺地把學生的這種習慣當成不懂事,事後想來,這樣的我是不應該的,事實上,學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感覺和要求,優秀的學生人人喜愛,然而調皮的學生也並非一無是處。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副放大鏡的眼去尋找與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點帶面促進學生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緒,沉下心來,靜下心來去教育每位學生,要學會用優秀教師的品質激勵自己。和優秀教師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還要不斷提高。在教學方面首先要把學生當作朋友,改變師道尊嚴的舊觀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學生喜愛,家長認可,做一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通過學校開展的師德師風學習,也讓我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做人民滿意的教師不能光作為一種口號,要付出實際行動,在教育教學中首先要學會不斷學習,以學習來豐富自己的學識,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其次,在實際教學中要勤於鑽研,傾心育人,要用心去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師是服務於學生的,在服務學生的同時,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總體而言,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學習中,先進教師的精神和行為盪滌了我的心靈,激勵了我教書育人的熱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所在,即工作是快樂的,奉獻是幸福的!

2023師德大講堂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篇 師德大講堂:塑造卓越教育者的心得與體會 第2張

第2篇

國家的興衰,取決於教育;教育的興衰,取決於教師。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師風則是教育之魂。從古至今,在人們心目中,似乎很難找出比教師更受敬重的職業。只要用真誠的心去感化學生,用真誠的愛去引導學生,只有真的愛學生才能當之無愧地説愛教育事業。教育家斯霞曾經説過:要使學生的品德高尚,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言談舉止,為人處世,衣着穿戴都是學生私下議論的話題。為人師表不能説一套做一套,應嚴以律己,言行一致,表裏如一,成為學生的表率。孔子説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書育人是師德師風的關鍵。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有用的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裏,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浪頭上行舟,難免驚心動魄,但也有欣慰與歡暢,誰説不是呢?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於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聖講壇。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師。

師德師風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羣體問題。個人師德師風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範圍裏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範圍的事。教師羣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師風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

這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教育行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學校亂收費、吃學生、拿學生,小到教師個人貪佔學生,一度成了一種極壞的社會風氣。可見師德師風問題是與行風緊密相關的,而行風又與世風相伴相隨。一般説,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世風。而特殊説,由於教育行業對後代的影響超過其他行業,因此,有時師風正,也可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的重要,因為,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對於師德師風問題,不少教育家及國家領導人曾有過精闢的論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身立教。綜上所述,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正確認識自身的職業價值,倡導愛崗敬業,強化責任意識,是社會對教育職業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願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願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約束的基礎上,也需要廣大教師提高自律意識,自覺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習慣,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師風。

我認為要提高自身的師德師風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愛崗敬業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盡心盡力。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尊重學生每一位大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我們要把學生平等看待,不能把學生當下級隨便呵斥。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了,他們才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

-----努力進取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

-----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於律己。

以上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學習體會。我將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第3篇

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道德。醫生有醫師,商人有商德,老師有師德。不管是哪個行業,我們都得熱愛自己的工作對象。作為教師,我們最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學生,當然也有家長等等。我們的教育應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實,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堅持去做,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外化要轉為內化,才能成為真正的師德。理論上:什麼是師德?李老師講道,內化師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內在有張力,潛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三力合一”內化師德法的內涵,李老師概括為四點,即啟迪自我心靈;完善人格素質;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與品行情操、境界有機整合;通過“錘鍊自我、修養自我、超越自我”來提升“三力”。教師要啟迪學生的心靈,先得啟迪自己的心靈;教師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先得主動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質;教師要實施好人性化教育,自己先得主動追求人性完美。現代教育倡導建立“雙向主體和諧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

教育過程就是一個交心的過程。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居高臨下,處處以師威壓之,亦不能只求學生髮展而忽視老師自己的成長,我們應與學生一同成長。教師是心靈感知的輸出者,學生是敞開心扉的接受者,老師教育學生應該是兩顆心靈愉快的碰撞,實現感情的交流、融合、昇華。李老師説“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其中必須要滲透一個“愛”字。愛是需要力量的,是需要相應能力支持的,愛必須得之於心寓之於行。

實踐上:李老師舉了很多實例,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她在以專家身份造訪一所學校時,恰巧遇到一個學生由於上學沒遵守紀律被老師在外罰站,李老師既沒驚動陪同領導,也沒打擾那位老師的上課,巧妙真誠的與犯錯學生談話,讓學生自己總結自己五個優點三個缺點的方式,委婉的指出了他的錯誤,過後那個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真誠的向老師道了歉。老師要學會寬容學生,接納學生。學生就是在不斷犯錯、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中長大的,而作為老師應該學會“賞識有度,批評得法”。

李曉凡老師提出“賞識有度,批評得法”,賞識要準確,如果賞識的不準,學生就會感到受了欺騙,認為老師在故意誇他,也就起不到激勵作用。賞識就是放大他的優點,“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一張暗示的嘴,還要學會傾聽”。有些老師現在一提到“批評”就諱莫如深,唯恐“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以至於不分是非的肯定和表揚。一味的表揚,正如一味懲罰一樣並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稱讚沒有誰會珍惜。賞識要有度。符合學生理性預期的賞識是事半功倍的“四兩撥千斤”。

批評也是如此,李老師的觀點是批評要用“中性語言”,批評時不宜尖鋭刻薄,窮追不放,應該婉轉的指出學生的錯,而又盡少的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的老師出於一時之氣,在對學生批評教育時常常會不注意語言“出口傷人”,想讓學生牢記以便改正,但往往事與願違。因為這會使他們認為:你一直在蒐集他們的錯誤缺點,這次是在和他算總帳。這對他們強烈而又敏感的自尊來講,無疑是極大的傷害。

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老師學習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得虛心向學生學習。我們應多一些具有高度、深度和前瞻性的理性化認識。不能 把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入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尤其是課堂教學;對學生説的每一句話,尤其是批評教育的話,一定要先作理性思考,做到“賞識要有度,批評要得法”。做一名人師是我們當老師的理想追求。人師是教育家與心理學家的結合體。李老師講,要成為一名人師,一定要做到三點:即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心貼心的交流。具體來説,就是“用人師的思想,培育學生的思想;用人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人師的意志增強學生的意志;用人師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人師的心靈喚醒學生的心靈;用人師的靈魂鑄就學生的靈魂;用人師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能之不存,德之焉附?師德與能力是脣齒相依的,有師德無能力或是有能力無師德都是不行的。你整天與學生朝夕相處,甚至是吃、住、娛都在一起,如果沒有相應能力予以支撐,那學生就會在你頭上“動土”耍威風了,最終還是沒有育人效果。

我們對學生一定要有寬容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中思考問題,允許學生犯錯,我們的學生都是在犯錯與改錯的螺旋式中長大的。教育很多時候就是要“小題大做”,從小事在去教育引導,在細節教育上下功夫。一言一行皆教育,我們不能動不動就對學生髮脾氣“滾出去”“不要臉”“去死吧”等話來辱罵學生;老師的一句不理性的、傷自尊的話很有可能會成為扼殺學生和諧發展的“兇器”。要做到內心有寬度,李老師認為要做到三點:一是以書養清心;二是以情育德行;三是以誠導人生。我們學校是個環境清幽之地,有“世外桃源”之感,是個讀書、修學、儲能的理想之所。環境靜,心不一定靜。閒暇之時,千萬不可忘了讀書,通過讀書來淨心、靜心、提素。我們要有真誠、美好的行為,用最美好的言行去交流和感染學生。

教師要熱愛事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理論説説是容易的,然而,用在教育實踐中就不是那麼簡單了。作為老師的我們,必須努力把感性教育上升為理性教育,用理性來控制感性和衝動,不能沒經過大腦判斷或調整就實施在學生身上了。否則,就會中了“衝動魔鬼”的毒。我們現在的教育已向現代文明邁進,文明時代的特點是“公正而和諧”,我們的教育也要高揚這一主旋律,不斷追求科學和諧發展。我們一定

要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精粹部分,並將其與時代相結合,做到與時俱進,而不能照搬照套。其實,傳統文化並不是“撿到籃子裏的都是菜”;傳 統文化亦有其負作用,重要的是要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辯證對待。師生的心靈教化是相互的。關鍵是如何能互相走進對方的心靈,做到以師心教化生心,以生心影響師生。

在如今大力提倡師生平等、和諧師生關係的教育觀下,我們也努力在倡導“賞識教育”,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有時“你真棒”!“回答得很好”等等評價似乎顯得很空洞,隨着我們學生個性的發展,年齡的增長,會對這些表揚方式語言不以為然甚至感到反感,因此我們如何開展賞識教育不得不讓人思考。

在中國,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會為認為是乖孩子、好孩子,而在美國可能會認為是有問題的孩子。一味聽話,自主創新的能力就弱化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重在“三化”,即思維方式立體化、想象思維多元化、創造過程獨特化。李老師説,教師應該具備這樣的內功:追求人性完美是內化師德之本;形成個性優化是內化師德之源;力求厚德懿行是內化師德之美。張力是拉不斷的,教育無邊際,內心的張力亦是無邊無際的。每位學生都是可愛的。不論是優生,還是後進生,甚至是頑劣不化的學生,都是可愛的,都是獨一無二,不可代替的,我們要學會容納每個孩子的個性,並學會順性而育。“十個手指有長短”,同在一個班上課,學生就會參差不齊。作為老師的我們,重要的是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促進集體中的每位成員幸福、和諧成長。

作為老師要不斷追求道德的“上線”,不能僅僅穩住“下線”,絕不能突破“底線”。我們老師很難成為物質上的富有者,但應努力成為精神上的富有者,應從學生髮來的祝福卡片、祝賀短信、路上問好中感到榮光與幸福。我們要時刻用“鞭策自己,心策他人”八個字來警醒自己,用心與學生溝通與交流,學會心靈換位,努力使成為魅力教師。魅力教師從何而來?李老師認為是從“八字渠道”中來,即“提高素質,完善自我”。如何修養自己,激發潛在的魅力呢?李老師認為有三個基本辦法:健康的心理是內化師德的基石;健康的人格是內化師德的靈魂;提升人師的境界是內化師德的目標。有時老師犯錯了,不如真誠地向學生道歉、檢討。要讓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自己的心理一定要健康。因為“健康的心理是內化師德的基石”那怎樣做這一點呢?李老師認為有三條,一是學會把快樂的人生傳遞給學生;二是給學生的心靈發展留足空間;三是學會放飛孩子的心靈。

活力是通過內化而產生多種能力;活力需要張力與潛力作鋪墊。孩子們沒有悦納你的教育思想和行為,意味着你的教育是失敗的。如何實現“自我超越”?李老師認為應做到三方面,即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於自然的完美人生;不斷地學習,掌握超前的現代教育理念;具有廣博的知識,成為能力型人格教師。在終身學習時代,我們老師的學習應該是有準備的、主動的、自覺的、有個性的。學校對學習的“逼勢”不能過緊,但又不能放任自由,重在創設寬鬆、向上、真誠、互動、和諧的學習型氛圍。要讓學生優秀起來,我們老師注意“培養孩子卓越精力的能力”。那這種能力又是怎樣培養呢?李老師認為要做到四點:一是在學生心裏埋下高水平成就動機的種子;二是啟發、暗示、激發、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三是挖掘內在潛力,培養優秀個性;四是創造寬鬆環境,寬鬆地對待學生的“超越性”。

最終,李老師用一句話來概括講座主題“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這“喚醒”中務必要滲透一個“愛”字,還得注意“喚醒”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愛是需要力量的”,愛是需要相應能力支撐的,愛必須得之心而寓之於行。沒有愛,教育也就名存實亡。報告結束,李老師和我們所有聽課學子一起做了一套李老師自創的《隱性的翅膀》手語操,互動效果非常好。

聽了李曉凡老師的講座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正如李老師自己説的:聽了我的報告,你一定不會忘記我所講的,你一定會有所收穫,記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