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琵琶行》學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2W

《琵琶行》

《琵琶行》學案

一、導言:

中國是一個盛產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唐詩》走過了3000多年的曲折歲月。《唐詩》是我國詩歌的一座高峯,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燈塔,照耀着歷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詩人才子。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這位詩人是白居易。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瞭解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

1簡介作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實主義的偉大詩人。

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讀書時期特別刻苦以至於舌上生瘡。少年就以詩成,到京城拜望大詩人顧況,深得讚賞。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説“白傅作詩,老婦皆懂”。“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鍼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長篇敍事詩有《琵琶行》、《長恨歌》。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2簡介寫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後,由於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於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於第二年秋天。詩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鳴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3、本文屬於樂府詩,簡介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採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採集民歌,供統治階級“觀風俗”。後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

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作的和採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屬於後者。

4.關於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行,又叫“歌行”,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於變化,可多次換韻。 

 

 

三、課文解讀

1.首段交代的事件和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①內容上交代了此時詩人在月夜江邊與友人話別;

②手法上寓情於景,通過描寫楓葉、荻花、江水和明月等意象來營造出蕭條悽清的離別氛圍;

③結構上為後文江上偶遇琵琶女做鋪墊;

④奠定了全詩抑鬱憂傷的感情基調。

 

2. “尋”、“問”、“移”、“邀”、“添”、“回”等一系列的動詞,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琵琶女為何“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急切、欣喜。

既是女子見陌生人時含羞的自然表現,又是內心矛盾的體現。慚愧於自己身世的沉淪,她已經不願意再拋頭露面。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後面故事的發展造成許多懸念。

 

3. “轉軸撥絃”“低眉信手”“輕攏慢捻”這些具體的動作描寫對錶現人物有什麼作用?

既寫出琵琶女從容自若的神態,又寫出她精湛嫻熟的技藝。

 

4.詩人是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把“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音樂描繪出來的?

比喻和通感:把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

 

5. 仿造例句,用散文化的語言描寫具體描摹音樂的片段。

琵琶聲一會兒粗重急促,如急雨驟至;(大弦1句)

一會兒親切細柔(輕柔尖細,委婉纏綿,如小兒女般竊竊私語;(小弦1句)

一會兒錯落有致,清脆圓潤,如珠玉丸丸落盤;(嘈嘈2句)

一會兒悠揚婉轉,悦耳動聽,如黃鶯鳥在花底下深情唱歌;(間關1句)

一會兒低沉凝滯,如泉水在厚厚的冰層下流動,因水流不暢而發出嗚咽的聲音;(幽咽1句)

一會兒低沉漸至停頓,如泉流完全被堵塞,以致一時斷流沒了聲息(冰泉2句)

一會兒聲音完全停頓,這無聲的留白,讓人產生別樣的幽愁暗恨。(別有2句)

短暫的停頓後,突然之間聲音激越雄壯高亢激昂,如銀瓶突然破裂水濺出來,如騎兵突然衝出,舞刀弄槍發出叮叮噹噹的打鬥聲。(銀瓶2句)

最後,聲音戛然而止,聲音尖利刺耳(短促脆亮,如絲綢撕裂的聲音。(曲終2句)

 

6.“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音樂結束時為什麼要寫觀眾的反映及江中的月色?

用悄寂無聲的環境來襯托演奏的效果,樂聲已停,然而餘音饒樑,經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造的氛圍中。“悄無言”的寂靜,實則是充滿了感情的時刻,聽眾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從側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妙。

江心月色的描寫則是運用烘托手法來寫琴聲的無盡魅力。

 

7. 閲讀第三段琵琶女自敍遭遇段,結合自己的理解填空。

1.當年               ,如今委身賈人,輾轉漂淪。

2)當年                             。如今門前冷落,獨守空船。

3)當年              ,如今容顏老去。

4)當年                     ,如今冷清寂寞。

5)當年家居京城,如今                                  

6)當年                         ,如今明月相伴,寒江繞船。

7)當年                         ;如今晚景淒涼,以淚洗面。

此番流離,怎一個“恨”字了得。

1.當年京城歌女,紅極一時;如今委身賈人,輾轉漂淪。。

2.當年人捧人妒,風花雪月。如今門前冷落,獨守空船。

3.當年青春貌美,如今容顏老去。

4.當年繁華熱鬧,如今冷清寂寞。

5.當年家居京城,如今棲身江畔。

6.當年燈紅酒綠,笙歌不斷,如今明月相伴,寒江繞船。

7.當年春風得意,笑靨如花;如今晚景淒涼,以淚洗面。

此番流離,怎一個“恨”字了得。

 

8.閲讀第四段白居易自敍遭遇段,結合自己的理解填空。

1)當年              ,少年得志;如今謫官江州              

2)當年                ,如今謫居卧病。

3)當年                              。如今窮鄉避壤,絲竹不聞。

4)當年                   ,如今地僻濕熱難耐。

5)當年                   ,如今黃蘆苦竹繞宅。

6)當年                   ,如今杜鵑啼血猿哀。

7)當年                              ,如今良辰美景日,花月相伴,獨傾獨酌。

8)當年                      ,如今山歌村笛嘲哳難聽。

此番淪落,怎一個“怨”字了得。

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當年為官京城,少年得志;如今謫官江州,老來失意

2.當年聲色犬馬(春風得意,年少輕狂),如今謫居卧病。

3.當年繁華熱鬧,夜夜笙歌。如今窮鄉避壤,絲竹不聞。

4.當年氣候乾爽宜人,如今地僻濕熱難耐。

5.當年牡丹芍藥盛開,如今黃蘆苦竹繞宅。

6.當年是鶯燕歌舞花香,如今杜鵑啼血猿哀。

7.當年春江花月夜,高朋滿座,觥籌交錯,如今良辰美景日,花月相伴,獨傾獨酌。

8.當年宮樂悠揚悦耳,如今山歌村笛嘲哳難聽。

此番淪落,怎一個“怨”字了得。

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四、課外寫音樂名詩鑑賞

聽穎師彈琴

韓愈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羣,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1.本詩描寫音樂的語句“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和“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各與《琵琶行》哪一句描寫的意境、意思相近?

“小弦切切如私語”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2.賞析“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兩句詩的意境。

“浮雲”兩句寫道: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着幾片白雲,近處搖曳着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以捉摸,卻又逗人情思。這兩句給人高遠闊大、婉轉悠揚之境界。

3.“喧啾百鳥羣,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用什麼手法表現了琴聲的特點?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對比和通感。對比的手法能夠突出所要表達的琴聲的忽高忽低、抑揚頓挫的特點。以視覺寫聽覺的通感手法更直觀形象地表達音樂的特點和魅力。

4. 結尾是如何表現穎師彈琴技巧的高超的?

詩人運用通感的修辭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①凝雲頹不流。

江娥②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③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④前融冷光,二十三絲⑤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⑥,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⑦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注:①空山,宋本作“空白”。②江娥:即“湘娥”,亦稱“湘妃”“湘夫人”,傳説為舜之二妃。《博物志》:“舜崩,二妃以涕揮竹,竹盡斑。”素女:傳為古之樂伎,善於鼓瑟。③中國:即國中,此指京城長安。④十二門:據《三輔黃圖》,長安城共四面,每面三門,合計十二門。⑤二十三絲:代指箜篌。箜篌有多種,有種名叫“豎箜篌”的,“體曲而長,二十有三絃”(《通典》)。⑥神嫗:傳説中善彈箜篌的仙人。⑦吳質:疑即吳剛。

 

1.對下列詩句內容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這裏的吳絲是指吳地盛產的蠶絲,適於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產的桐木,是做樂器的優質木材。這兩句描述了箜篌構造精良、工藝精湛。

B.“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這裏的十二門是指當時的長安城門;二十三絲是指箜篌的弦數,此處代指樂聲。

C.“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老魚和蛟本已老弱無力,現在競伴着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寫,寫出了音樂的神奇魅力。

D.“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這裏的露腳指像雨點一樣連續下落的露珠,這兩句形容音樂的感人至深。

1.A(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鵰的功效。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2.對本詩的藝術手法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代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這樣,突出了樂聲,有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別以聲以形寫聲,寫出了樂聲的起伏多變,優美動聽。

C.第七、八句起到篇終,藉助豐富的想像力,擴大了詩的意境,寫出了音樂的神奇魅力。結尾兩句用吳剛、玉兔靜止的動作,進一步烘托了樂聲的效果

D.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想像奇特,通過對樂聲及其效果的描繪,藉助詩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構成了賞心悦目的藝術境界。

2. D(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

 

3. 清人方扶南把這首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推為摹寫聲音之至文,請結合五六兩句談談你的理解。

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以形寫聲,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寫聲音的重濁,鳳凰叫寫聲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有形神兼備之妙。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峯。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注: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種,霜降而鳴。

1.詩的第二聯中“一揮手”和“萬壑鬆”分別表現了什麼? 有什麼作用?

①“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恣態(動作、技藝)嫻熟灑脱,突出了蜀僧琴藝的高超; ②“萬壑鬆”運用比喻來寫具體的琴聲,突出了其令人沉醉的音樂效果。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

①寫出了作者沉醉於琴聲之中而未曾察覺天色已晚,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②尾聯以景結情,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雲重重疊疊,佈滿天空。烘托出琴聲美妙的效果。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注]抽弦促柱:彈奏時,以手指或鹿骨爪撥弄箏弦;緩撥叫“抽弦”,急撥叫“促柱”。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首聯即寫詩人凝神細聽,頷聯主要運用什麼藝術  手法來描寫音樂給聽者帶來的感受? 

頷聯主要運用比喻(或“通感”)修辭,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通過對“柳態”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分別後的傷感和思念。

2.有人説頸聯中“獨”與“空”勘稱詩人煉字的典範,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 賞析。

“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悽清的氣氛,極寫人物內心的憂鬱和思念。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黯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1.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中“紫袖”“紅弦”,分別代指彈箏人與箏,暗示了彈箏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聽箏的環境。

B.次句寫到彈箏,連用了兩個“自”字,表現了女子的處境孤單,也寫出她已全神貫注於箏樂的神態。

C.三、四句採用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寫法,寫箏聲傳達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藴藉,給人以遐想。

D.這首詩在寫景上與《琵琶行》相似,都寫到了月亮,採用了“哀景寫哀”的正襯手法,借景物傳達情思。

1D“紫袖紅弦明月中”是樂景寫哀請。

2.詩人集中筆力寫出“弦凝指咽聲停處”這樣一個無聲的時刻有什麼好處?它化用了《琵琶行並序》中的哪幾句詩?

有豐富的暗示性,不僅引導讀者發現奇妙的無聲之美,更可以通過這一無聲的時刻去領悟那箏曲的全部妙處同時也暗示了彈者的不幸與悲苦,這一句是《琵琶行並序》中“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化用。


 

Tags:學案 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