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部隊八一建軍節演講稿3篇 八一建軍節:砥礪前行,強軍興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4W

八一建軍節是中國軍民共慶的重要節日,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8月1日正式成立。軍人是國家的脊樑,保家衞國是他們的職責使命。下面是一篇關於部隊慶祝八一建軍節的演講稿,展現部隊風貌,助力民族團結。

部隊八一建軍節演講稿3篇 八一建軍節:砥礪前行,強軍興國。

第1篇

20__年7月,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傳出了巨人的吶喊,猶如春雷般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雄獅,撥開了數百年來籠罩於千萬仁人志士心頭的迷霧,點燃了神州大地上革命的星星之火。從此,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90年來幾多風雨幾多坎坷幾多奮鬥幾多輝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半封建半殖民地走向了新民主主義邁進了社會主義從飽受欺凌走向了自主強大從貧窮落後走向了富裕昌盛!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熟悉的歌聲,把我們帶回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那個時代,偉大的共產黨人用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天邊的雲霞,用他們頑強的軀體鑄就了中華民族堅挺的脊樑。董存瑞、張思德、劉胡蘭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都讓我們難以忘懷。

和平年代裏,焦裕祿、孔繁森和人民在一起同甘共苦,讓我們真正瞭解貧困地區人民的疾苦;雷鋒、張海迪滿懷“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精神鼓舞,讓我們深刻領略到生活的真諦、人間的真情和生命的意義。偉大的華夏兒女就是用這樣平凡而質樸的精神,在鮮紅的黨旗下,用實踐的巨筆描繪出了一幅幅嶄新的畫卷。我為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驕傲,我為生在這樣英雄的國度而感到自豪。

時間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20__年特大洪水、20__年汶川地震,面對這一場場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我們悲痛着、牽掛着,同時我們又感動着、自豪着。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人民同呼吸、共患難,他們穿行在災區,決策在前線,英明指揮,鼓舞鬥志,領導全黨全軍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幾百萬軍民英勇奮戰在前線,為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於不顧,用頑強回報頑強,用淚水撫慰淚水,用愛心書寫愛心,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人生讚歌。

是啊,我們應該感恩,感恩於在災難面前,讓我們變得更加的堅強和團結;我們應該感恩,感恩於祖國如此強大,讓我們在災難面前有一個強大的支柱;我們應該感恩,感恩於我們能幸福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只要能活着,還有什麼痛苦挫折不能承受。

今天,在省醫藥行業協會這個温暖的大家庭裏,全體黨員同志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用燃燒的生命之火在各自的崗位上書寫着火紅的誓言。協會走過的五年裏,黨員同志們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深入貫徹落實_觀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尺;把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作為提升服務質量、增強社會滿意度的重要內容,在為企業和政府“雙向服務”中發奮圖強,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着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的莊嚴承諾。

滄海桑田,歲月如歌。當慶祝黨的90歲華誕時,我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中國共產黨,您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中華兒女的心中。宏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讓我們追尋您的腳步,滿懷豪情的再創新世紀的輝煌!

部隊八一建軍節演講稿3篇 八一建軍節:砥礪前行,強軍興國。 第2張

第2篇

小時候,經常聽到爺爺的嘴裏哼着一首歌:“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不惜事的我,睜大好奇的眼睛看着爺爺,似懂非懂的,好像聽着一個遙遠的夢。爺爺慈愛地拍着我的小腦瓜,意味深長的一句:“孩子,等你長大了你就會明白的。”爺爺的臉色是那樣的和藹,爺爺的眼睛是那樣的充滿期待。從那時起,這首歌就經常在我的耳畔迴響,敲擊着我的心扉。從訝訝學語,到蹣跚學步,一直到胸前飄着鮮豔的紅領巾,這首歌一直伴着我成長的足跡。從爺爺盛滿故事的鬍子裏,在爸爸堅定有力的肩膀上,從媽媽充滿温情的慈愛裏,在奶奶不厭其煩的嘮叨中,我讀懂了生活的温馨,我看到了祖輩父輩的殷切希望,我開始貪婪地讀書,我開始睜大眼睛打量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於是,我小小的心靈裏裝滿了説不完的故事。

打開心靈的一扇小窗,那故事彷彿三月的桃花水般汩汩流出。

我看到了,看到了南湖的航船,它在朝暉夕陽,氣象萬千的湖光山色中緩緩而又堅定地行駛着,我看到了一張張剛強堅毅的臉孔,我聽到了滿耳鏗鏘有力的話語。呵,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就在這南湖的航船上,從此,世界的東方升起了一輪金色的朝陽,中華民族有了一盞指路明燈,它驅散黑暗,它孕育光明,它指引中國人民艱難跋涉,奮然前行。

我看到了,看到了延安的寶塔,它在黃土藍天的映襯下,高聳入雲,威武異常。在這座寶塔的輝映下,延河峯火,浴血太行,軍民大生產,挺進大別山……這一樁樁,一幕幕,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迎來了共和國的明天。

我聽到了,聽到了開國大典上那莊嚴的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那聲音是東方巨人的吶喊!它振聾發聵,它氣壯山河;它是歷史的映揮。它是百姓的夢園。城樓上,巨人揮手;廣場裏,人海沸騰。中華民族從此走過了多災多難的歷史陰影,從容自信地建設屬於自己的美好家園。歷史由此掀開了新的一葉,神州大地上也從此捷報頻傳:大慶石油城拔地而起,南京長江大橋架通南北,原子彈、氫彈的成功爆炸,人造地球衞星奏響《東方紅》的樂曲響徹寰宇……於是,幾千年的文明古國獲得了新生,中華民族受奴役屈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的腰桿挺直了!雨露成滋潤,燈塔導迷航。從舊中國走過來的人,在甜水裏泡大的一代,飲水思源,又怎能不由哀地唱上一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我還聽到了,聽到了來自深圳的呼喚:“改革開放的是硬道理。”“中國如果不發展生產力,不改善人民生活,那終將是死路一條。”那是一代偉人從南方都市吹送過來的一股春風,它吹開了緊縮的眉頭,它吹開了早晨的迷霧。那是歷史的智慧和沉澱,那是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的心血的結晶。從此,中國人民建設美好未來的壯舉又有了新的理論指南。中國共產黨無愧是時代的大導演,在神州大舞台上導演出一部又一部激情滿懷的歷史長劇。在每一部戲裏,高山湖泊,平野江河,構成了壯麗的背景。士民工商,男女老少,組成了浩大的陣容。導演一聲令下,演員各歸其位,各司其職,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同締制了戲劇大輝煌。請看:

?經濟篇》:人民安居樂業,喜氣洋洋。都市穿上了新裝,鄉村改變了舊貌,大街小巷,人們不再為柴米油鹽而黯然神倫。高樓大廈,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壯麗。

?外交篇》:“東亞病夫”的帽子甩進了太平洋。弱國無外交也成為往昔的蹤響。中國成了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正在以雄厚的國力對穩定世界秩序作出積極的貢獻。“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軍事篇》: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裝備一新,訓練有素,內保建設,外爭和平。正成為霸權主義、分裂暗流的震懾力量。它有如一隻矯健的雄鷹,在共和國的天空上展翅翱翔。

一出出,一幕幕,唱不盡,道不完。它無一不暗示着中國人的豪邁自信,無一不宣告着世人:我們中國人,就是有力量。

我不想關閉心靈的這扇小窗,就讓這故事流出,流出。我想用這些故事,振奮我們的精神,砥礪我們的意志,去成就祖國的更加繁榮富強。我還想用這些故事,激勵我們青春的夢,從小立志,身體力行,不辜負父輩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我們是祖國的兒女,黨就是我們親愛的母親。我要告訴爺爺:“我也會唱‘我把黨來比母親’”

第3篇

在吳曦民、邢雪林、張平等一串優秀退伍軍人敬業奉獻的精神,同樣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瞭解,##公司有近40名復轉軍人活躍在不同崗位上。他們有的在公司中層管理崗位,有的從事技術管理工作,也有的是普通操作工,但他們始終保持着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嚴於律己、勇於吃苦、樂於奉獻、恪盡職守……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羣普普通通的人:過去,他們積極響應祖國的召喚應徵入伍,無怨無悔為國家的安全、人民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當今,他們雖然脱下戎裝,成為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但憑藉軍旅生涯煉就的優良作風,在經濟戰線上繼續抒寫人生新的篇章,譜寫八一風采。他們的名字就叫“退伍軍人”!

眼前的##身着樸素的工裝,憨厚而又樸實。可就這樣一位不愛説話的人,卻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為##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深受領導和工友們的好評。

今年已進入不惑之年的##,先前在部隊是機械修理工,1994年退伍後被安排到##做機械保養工。成型機械正常運轉是確保生產任務完成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機械保養工,_師傅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和最後一件事就是檢查車間機械設備的運轉情況,只要機械一有故障,他便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

去年10月的一天深夜,勞作一天的##已進入了夢鄉。突然,一陣電話鈴聲打破了午夜的寂靜,接完電話的_師傅二話不説,立刻起身趕到車間。原來是鏈條出現了故障,窯爐無法正常運轉,心急火燎的工友們在第一時間想到了_師傅。經過他一個多小時的修理,窯爐終於又重新開始正常運轉,一絲欣慰的笑容也出現在疲憊的_師傅的臉上。

“_師傅為人十分和善,很願意幫助身邊的人,做起活來那更是沒話説。”“_師傅為車間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總是看到他在忙。”説起_師傅,工友們都豎起了大拇指,嘖嘖稱讚。

1998年,在雪域高原服役四年的傅曉兵回到了家鄉,不久,他進入高淳陶瓷廠工作。通過多年潛心努力,傅曉兵如今已在技術開發部獨擋一面。從__年進入技術開發部至今,由他設計開發的產品達上千件之多。今年剛剛設計的“網點”系列一次訂單就多達一萬多套,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從一個對設計一竅不通的退伍兵,到現在獨當一面的設計員,這與傅曉兵自身努力鑽研、刻苦學習是分不開的。“皇天不負苦心人。儘管過去操搶弄炮,沒有基礎,但只要努力,外行完全可以變為內行。”傅曉兵告訴記者,有了目標,便有了動力。上班時,傅曉兵每天跟在師父後面認真學習,細心記錄師父所傳授的每一條設計要領。下班後,傅曉兵繼續留在工作室,不斷地揣摩和思考。除此之外,他還利用參加廣州交易會、景德鎮世博會的機會,學習借鑑他人的先進理念;業餘時間閲讀了大量專業書籍,不斷地“充電”。

“傅曉兵從一名退伍兵到一名設計員,前後僅一年多點的時間。軍人堅韌不拔、刻苦鑽研的品質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有這樣一個出色的徒弟,傅曉兵的師傅倍感驕傲。

在##公司有這樣一位員工:他曾接受過很多媒體的採訪;他是全公司職工學習的典範;他是公司50多年來獲得“終身榮譽職工獎”的員工。他就是58歲的孔德順,一名退伍老兵。

走進孔德順所在的生產車間,記者立刻感到熱浪撲面,沒多久汗水就流了下來。“天氣熱的時候,車間裏面的温度更高。”孔德順在這艱苦的窯文祕雜燴網務燒成崗位上一做就是三十幾年。在這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孔德順積累了豐富的燒窯經驗。“他可是我們的活字典,一旦在燒窯時遇到問題,就會去向孔師傅請教。”工友們説。

孔德順不僅僅技能高超,同時他把軍人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帶到了工作中。每到長假,孔師傅沒有簡單熄火停窯,而是用煤將窯子悶起來,並澆上水,既起到保温作用,又省下了煤。此外,對一些未充分燃燒的煤塊,孔師傅每次都從煤渣中一點點找出來,摻在好煤中下次用。

孔德順身上以廠為家的敬業精神深深感染着周邊的人。“師父不僅僅傳授技能,最為重要的是從他身上我們悟到了不少做人處事的道理。”談到孔師傅,熟悉他的人眾口一詞,“始終如一,可敬可佩”。

在吳曦民、邢雪林、張平等一串優秀退伍軍人敬業奉獻的精神,同樣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瞭解,##公司有近40名復轉軍人活躍在不同崗位上。他們有的在公司中層管理崗位,有的從事技術管理工作,也有的是普通操作工,但他們始終保持着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嚴於律己、勇於吃苦、樂於奉獻、恪盡職守……為公司的建設和發展奉獻着汗水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