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閲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3篇 讀書心得:領略教育名著的智慧之奧祕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4W

“閲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是一次深入瞭解經典著作、汲取智慧的難得機會。通過閲讀,不僅能夠增長知識、提高素養,更能引導我們做出更為準確、合理的判斷,帶來無窮的啟示。

閲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3篇 讀書心得:領略教育名著的智慧之奧祕

第1篇

説起對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那就是—《愛的教育》。泰戈爾曾説:“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這本書讀完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説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感到肅然起敬。再想想現在的孩子,他們和馬可爾差不多的年齡,可是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會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的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現在如果我們加以體會,就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去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你就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你、愛你、幫助你、讓你感到這是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閲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3篇 讀書心得:領略教育名著的智慧之奧祕 第2張

第2篇

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讀了《魏書生文集》這本教育著作,從這本名著中我深深體會到,現代教育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強調多元、崇尚差異、主張開放、重視平等、張揚個性。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越來越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

通過閲讀《魏書生文集》,我頗有感觸,對魏書生的做人哲理、教育思想和教改經驗的博大精深,仰之彌高。他的班級民主管理,他讓學生體驗生活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暢談競爭的快樂、吃苦的快樂,強化學生享受人生快樂這根神經,使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從不感到沮喪,始終保持歡快愉悦的心態,享受“快樂人生”。立體看人生是魏書生做人哲理之一。即用寬容當宰相,用勇敢當將軍,用勤勞當大臣,用明智當君王,那自己的內心世界就能國泰民安。我欣賞魏書生的樂觀,是在他對逆境的態度上。“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太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太少。解讀魏書生,更讓我明白,平常要保持對生活的這份激情,永遠對萬事萬物都保持一種好奇,永遠都湧動着一種對生活的熱望。注意時時保鮮自己的激情,讓自己的頭腦能常常激盪起來,做快樂的人,享受教育的快樂,享受人生的快樂。

通過讀教育名著,我深知教學質量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立足之本。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保障。我們將要不斷地認識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源源不斷獲取最新的信息,最廣博的知識,想象的空間才會不斷拓展,大腦才能打破思維定勢,才會在創新的路上越走越遠。教學質量才會穩步提升。

通過讀教育名著,我明白了學生之間只存在差異,而不存在所謂“差生”。人的潛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優勢。“差生”與“差異”,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後一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才會熱情地去關心每一位學生,耐心地去指導每一位學生,仔細地發現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善意地去讚美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的工作才會更有情趣、更有奔頭、更有價值。

總之,熱愛學生、教育學生是個艱鉅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魏書生所説:“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要教書就要先育人”,這兩年多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愛滿天下","熱愛每一個學生","為了孩子,甘為駱駝”“於人有益,牛馬也做"。在所讀的這些教育名著裏,專家們都建議老師應該用欣賞的目光去看,用賞識的語言去説,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它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斷走上成功之路。

讀教育名著,讓我意識到教師應該充盈着一顆愛心,把愛的陽光灑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思想與思想撞擊的火花,架起心靈與心靈溝通的橋樑,一起拉響生命的琴絃。用我們的愛托起明天的太陽,只要教師都獻出一份愛,我們一定能奏響一曲教育的新樂章。而教育名著的引領──將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第3篇

領導還未制定教師閲讀年時,我就在網上下載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來看,但不全面,正苦惱時,學校剛好訂了很多書,可最想看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校長借回家看了,蘇教版語文第一冊《人有兩個寶》、第六冊《放飛蜻蜓》、第九冊《陶校長的演講》都是陶行知易讀易懂的課文,於是就借《陶行知教育名篇》來看。

全書32開紙,393頁,286千字,每天臨睡前看幾頁,花了一個學期才看完。新學期開始,本打算還了,可轉念一想,看完後,為什麼不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呢?寫完再還吧!

陶行知是我國有名的教育家,讀他的書,就像聽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娓娓道來一個個動聽的故事,在指引着我們如何去做一個不誤人子弟的老師,如何做一個努力向前的好老師。讀完後不僅歎服他的教育理論,滿腹經綸,佩服他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更佩服他一生對教育執着的追求與實踐,激發我像他學習,用自己的有限水平去教我的學生怎樣學習及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我的學生如何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第一篇《教學合一》讓我更深刻地明白了教學的真正含義,懂得教師一面教一面學的重要性,有一種不學就落後的壓迫感。他認為“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師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教師必須一面教一面學,而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教師沒有進步,學生也就難有進步了。”這些話説得多好啊!隨着社會的發展,一切都在進步,市場上剛開始有cd碟,接着有vcd,然後是dvd,現在出現了evd,產品不斷進步,不斷更新,舊產品就面臨淘汰了。我們老師也一樣,必須一面教一面學,否則就有被淘汰的可能。有的老師認為,白天忙着備課、上課、改作業,哪還有時間學習呢?針對這點,我校特意安排每週二、三上午最後兩節課分語文、數學兩個教研組進行業務學習,有些老師又認為太耽擱教學時間,嫌這樣集中學習累和煩。陶先生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後才能誨人不倦。”如今,新課程倡導的也正是這種教育理念。否則年年照樣畫葫蘆,封於故步,就會覺得十分的枯燥,必定享受不到教學的快樂。我國出名的特級教師如王鬆洲、竇桂梅、於永正等上的課堂堂精彩,學生都捨不得下課,為什麼我們上的課卻沒有這麼精彩?為什麼我們上的課有學生開小差、搞小動作?一味怪學生嗎?我的感受是我們的學問、我們解讀教材的能力、我們的基本功遠遠不及這些特級教師,我們真的應一面教,一面學,從自身找原因,比不上就應多學習,時間是擠出來的,每天堅持學一、二十分鐘或半小時等,每週堅持寫一篇教學反思或隨筆,只要堅持,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一名學生深深喜愛的教育專家!

佩服特級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更佩服陶先生的文采!他的教育理論通俗易懂,他到處演講,演講稿有理有據,號召能力強,他的詩歌更是幽默風趣。在《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一章中寫到:

在這個態度下,牛頓是被認為笨伯,瓦特是被認為凡庸,愛迪生是被認為壞蛋。

你若想在笨伯中體會出真牛頓,在凡庸中體會出真瓦特,在壞蛋中體會出真的愛迪生,您必得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孩子。

這本書有許多地方寫了這樣的詩,短小精悍,押韻極好,讀起來琅琅上口,且教育意義深遠。讀完後,我捫心自問:我有無意傷害學生的現象嗎?沒有!但對後進生和調皮搗蛋者的態度有時不夠平和,特別是一道簡單的題,如6。5千米的打的路程,除去收起步價7元(3千米內),每超一千米1。6元,共收多少元?我畫圖幫助學生理解,總路程6。5千米去掉3千米,還超過多少千米?耐心提示了很多遍以後學生還弄不懂,自己就會變得有些不耐煩了,語氣就會嚴厲些。今後再遇到這種情況,我一定剋制自己,把自己當一個小孩子,像朋友一樣與學生交流,耐心、不厭其煩地輔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陶先生是一名留洋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論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正像序言所説: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讀陶行知,不去積極實踐陶行知,那幾乎還沒有觸及到中國教育的實質,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樓,豈不誤人誤國?讓我們以人為本、做民主教師,創設融融的師愛氛圍,“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靠着這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