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朝花夕拾》讀後感及啟示5篇 《花香留香心》:閲後餘香,心靈啟迪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18W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代表性作品,通過其中一篇篇散文,展示了他對社會現象的深刻觀察與思考。這部作品引導人們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之處,並在追溯過去、審視現實中探尋生活的真實意義。閲讀後,人們或許能夠從中獲得啟示,對今天的社會現象有更為清醒的認知與思考。

《朝花夕拾》讀後感及啟示5篇 《花香留香心》:閲後餘香,心靈啟迪

第1篇

童年是春日野外那盛開的百花;童年是夏日那聲聲的蟬鳴;童年更是冬日那可愛的雪人。

你記憶中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呢?合上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不禁想大聲問一問我的朋友們。

兒時的魯迅在美麗的百草園快樂無拘無束地玩耍,在這個被他稱為“樂園”的地方,他和夥伴們一起聽蟋蟀們彈琴,聽油蛉歌唱,拔何首烏根吃,摘覆盆子,冬天下雪還會和小夥伴一起在雪地捕鳥, 這樣的童年是多麼美好而又自由自在。

上學路上,路過小百貨商店,一毛錢買上十個米花糖,和小夥伴一起分享,邊走邊吃,童年的快樂便在這嘎嘣嘎嘣的聲音中;放學回家,書包一背,“回家嘍!”父母還沒從地裏歸來,便和小夥伴三五成羣在家門口的石墩子上開始寫作業,童年的美好在這裏匯聚成一個個漢字音符……

夏收時節,我們會跟着大人一起在打麥場幫着大人攢麥子,即便汗流浹背,也樂在其中;太陽西沉,月亮升起,瘋玩了一天的我們會躺在堆起的麥秸堆上和小夥伴一起數天上的星星,一個回合還沒結束,眼睛沉重地再也睜不開,睡得正香,耳邊響起媽媽的叫聲“回家睡覺了!”;收完麥子,我們和小夥伴拿上袋子相約去地裏撿麥穗,金黃的麥穗好似一個個待歸的娃娃等待着我們把它們帶回家,袋子裝滿,滿載而歸,因為這袋子裏裝的不僅僅是麥穗,更是我們期盼已久的零食。

麥假結束,返回學校的我們會期待着下一個假期的來臨。秋天到了,柿子熟了,黃澄澄的柿子掛滿枝頭,秋風中,一搖一擺,招呼着人們快點把它帶回家,每天下午放學,我們會三五成羣,一起去田野裏摘軟柿子。站在柿樹下,仰起頭仔細地尋覓,“看,那邊”,太陽照耀下,立刻有身手敏捷的小夥伴爬上樹梢,小心翼翼地摘下來、剝皮,“吸溜——”一聲,吃到嘴裏,軟乎乎、甜津津,瞬間甜到心裏。

轉眼,我們從兒時的自由快樂步入了青年中年時代的柴米油鹽,那些逝去的童年時光只能在回憶中一遍遍在我們腦海中閃現。

那天,孩子和他的小夥伴一起玩“編花籃”的遊戲,“編、編、編花籃,花籃裏面有小孩……”,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場景,變了的是我只能站在一邊,做一名看客,在孩子們歡快的笑聲中追悼那逝去的童年時光。

但值得慶幸的是,當我們白髮蒼蒼,垂垂暮老時,翻開記憶的閘門,我們也會如魯迅先生一樣,有那麼一段美好的時光,有那麼一個值得被記住的童年樂園,足矣!

後記:謹以此文送給有共同美好童年記憶的七零、八零後的小夥伴們,致敬我們遠逝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讀後感及啟示5篇 《花香留香心》:閲後餘香,心靈啟迪 第2張

第2篇

這個暑假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它是魯迅先生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來撿,指魯迅先生在晚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既帶着自己的情感,也帶着對封建社會的批判。我無能對魯迅先生的文字細心揣摩,但《五猖會》卻能吸引我的目光,也讓我對媽媽的“計策”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在當時,除了過年以外,五猖會便是孩子們最盼望的。魯迅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卻被父親強制的要求背誦《鑑略》,雖然不負眾望的把書背了下來,但卻沒了最初想去五猖會的興奮。

魯迅先生的這段背書不禁讓我聯想到了自己,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小心願,媽媽也會要求我先完成作業或者任務之後才能兑現,有的時候我也會鬧點小別扭,不喜歡媽媽的這個“計策”,但不同與魯迅先生的是,在完成的過程中,媽媽經常會陪着我、鼓勵我,所以當願望實現時我還是很高興。

相似的經歷,不同的結果,雖然這個可以稱之為“計策”的辦法,許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常用,出發點也都是好的,但我覺得有家長的陪伴和鼓勵,會讓孩子得到不一樣體會。相比之下,我發現,我還是挺喜歡媽媽的“計策”的。

童年的時光已漸行漸遠,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珍惜媽媽的每一個“計策”,相信這一切,都將成為屬於我自己的那本《朝花夕拾》中的珍貴回憶。

第3篇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早年的散文。“朝花夕拾”這書名有着不一樣的意義:早晨的花朵到夕陽落下時才摘下撿拾起來。《朝花夕拾》共收錄了十篇作品,它們以優美的句子、文字回憶了魯迅先生兒時到青年的成長故事。

眾所周知,這部散文大部分篇目都以兒童的視角進行描繪,理性的批判了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敗與黑暗。其中的《五猖會》便是如此,雖然沒有直接性的批判,但是從文章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出封建教育對兒童的傷害是如此之大;作者回憶中出現的最多的人物應該是長媽媽這位善良、淳樸老實,卻又很迷信、嘮叨的婦女了。《阿長與t;山海經>》就是其中一篇懷念長媽媽的文章,而作者最愛的書《山海經》也是長媽媽送給他的。所以作者的心中隊長媽媽是懷有敬意的。

在《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中,作者既寫了在百草園裏無憂無慮的生活,也寫了在三味書屋裏壽鏡吾老先生的嚴厲教導下的生活。再憶魯迅筆下的《二十四孝圖》,以“孝”為觀點進行理論,抒發了作者對散播白話者的憎恨。

讀完《朝花夕拾》,我想到了高爾基的那句話:“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閉上眼,合上《朝花夕拾》回味着書中的美好世界,時光又將我帶進了那個輪迴……

第4篇

東北農村有一種人羣,人們都叫他們 “拉幫套”,就是一個女人兩個丈夫,沒有名頭的那個就叫“拉幫套。

一般這樣的人都是家裏太窮,娶不上媳婦,而有的家的男人養家太艱難,有個人了幫着一起養家也就認了。

68年,我下鄉在遼寧的莊河,一天中午我去河裏洗衣服,看見一個農婦也在河裏洗衣服。這個農婦大約40歲左右(農村的年齡不好説),看起來很利索,當時穿了一件蘭思林斜襟衣服,黑褲子,頭髮整整齊齊,不似一般農村已婚婦女那麼邋遢,乾乾淨淨 利利索索的。

我不認識她,也就彼此説了幾句不疼不癢的話-----她也是我們小隊的,她的兒子我認識。

後來知道,她家就是有拉幫套的。人們在講起這件事時,臉上很是不屑,看來雖説這樣的事在當地不少,但還是被人們瞧不起。隨着時間的加長,我慢慢知道了另一個版本的“拉幫套”。

一直在鹽場 幹臨時工的阿祥請假回家,是回來相親的,當年24歲的他是個帥小夥,家裏還不算太窮,而且他一直在外面打工掙工資(在當時可不是每個人有幸打工的),就是挑剔太大,一直沒有找到心儀的姑娘。家裏很着急,這次又催着他回來相親,對方的 父親是公社幹部,家境殷實,陪嫁豐厚,姑娘長得也很漂亮。那年姑娘22歲,也是挑剔太大,聽説是x屯的阿祥就表示願意。阿祥回家要過一條河,那正是夏季, 頭兩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雨,河水有些急。阿祥還沒到河邊,遠遠的看見河邊一個身影在洗衣服,那身影穿了一件當時流行的紅底白花短衫,墨綠色的褲子挽在膝蓋上,露出白晃晃的小腿,她低着頭,兩條扎着紅頭繩的 辮子隨着她搓衣服的動作一下一下的擺動着,似兩隻黑紅的蝴蝶,翩翩起舞。她裸露的胳膊在陽光的照耀下,如白玉般的圓潤。就在阿祥踏入河水的時候,一聲:“啊呀”,抬頭一看,那小媳婦的衣服隨河水飄然而去。阿祥想都沒想,三步兩步過去一把抓住衣服,就在遞給那小媳婦的同時,兩人四目一對,不禁一愣,一股異樣的溪流湧上心頭----- 一見鍾情。

看打扮,女方已經結婚,回來才知道是殺豬匠李老二的媳婦。阿祥心裏有種説不出的滋味,五味俱全。李老二常年有病,但有手藝,家傳的殺豬匠,他不幹農活,農閒時給人煽豬,臘月就給人殺豬,所以家裏還可以,豬下水什麼的不斷。女方家裏很窮,也是看好李老二的手藝,二來李老二沒父母,無牽掛,儘管女兒千萬的不情願,還是抗不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了。再後來,阿祥就找機會去見小媳婦,他拒絕了相親,他的家人用盡了所有的招數-----軟的,硬的----捆綁,打罵,好言好語-----阿祥鐵了心,去當了“拉幫套”。

李老二認了。他知道他抗不過媳婦和阿祥,唯一的要求是第一個孩子必須是他的。阿祥答應了(現在回憶起來,那是怎樣的感覺啊)。第一個是個女兒,李老二的,第二個是個兒子,阿祥的。李老二説,必須給他生個兒子,不然不許他倆在一起,第三個是兒子,李老二的。我下鄉的時候他們已經過了20多年,在這期間,李老二當了甩手掌櫃,什麼也不管,有活幹活,哪次還當着阿祥的面打媳婦,有一次阿祥實在忍不住,打了李老二,從此李老二老實多了,不打媳婦,但只要媳婦在阿祥那裏,他就在這邊喊叫,頭疼了,喝水了,發燒了-----鬧妖,這期間,阿祥的家人還在給阿祥相親,每次都是在小媳婦的哭聲中拉到了。阿祥也算盡心盡力,在李老二三間草屋旁又蓋了三間草屋,和他們住對面屋,家裏的一切都由阿祥操持,李老二説,媳婦是我的,管他怎麼樣。我下鄉的第二年,阿祥的兒子當兵了,期間經常找我們給他兒子回信,寫信,記得有一次媳婦(不能叫小媳婦了)讓我給兒子回信,説讓他説説三舅(阿祥), 別總和她打仗。説這話時,她的眼裏含着淚水。我還記得好像兒子的來信中還提到了他的三舅(具體的我忘了)。也就是這幾次,媳婦陸陸續續的把她和阿祥過程説給了我,説實在的,開始知道這回事時,我很瞧不起他們,現在真的很同情他們,也理解他們,李老二實在不配他媳婦。

日子就這樣在酸甜苦辣中一點點的走過,阿祥一輩子“單身”,是一個“小三”,不過是男“小三”,一輩子。98年知青30年,我又去了哪裏,看望了他們,此時的李老二早已作古,媳婦也癱瘓了。那天媳婦坐在炕上,腿上蓋着小棉被,阿祥站在地上,一會端了一盆水讓媳婦 洗臉,拿下臉盆又拿起梳子,讓媳婦梳頭,這年,他們在一起50多年了,阿祥的兒子和他們在一起,孫子老大了。我問阿祥,你喜歡她什麼,心甘情願的一輩子沒名分的這樣付出,阿祥説“漂亮,心眼好又説,我不在乎,都知道 __是我的兒子,姓什麼不重要(那兒子一直跟李老二姓李),我説改過來唄。他説,沒必要,誰也改變不了他是我兒子的事實。

第5篇

讀着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彷彿在欣賞一幅多姿多彩的幸福畫。我讀着魯迅先生寫的散文,眼前彷彿看見魯迅小時候的活潑可愛:有時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溜進百草園,整天呆在院子裏。他要與小花、小草、小蟲子作伴,還要坐在樹枝上吃野果。雖然有時會得到壽鏡吾老先生的嚴厲的眼神,但也仍免不了孩子的淘氣。

童年是美好的,是那麼令人回味無窮。魯迅以他幼年時孩子的眼光寫下這本書,讓我倍感親切,是我充滿了激情。我的童年也是那麼多姿多彩。我家有一個小院子,小時候,我總倚在一顆白果樹上,發着呆,那時是多麼自在。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倭瓜願意長多大就長多大;蝴蝶隨意地飛,時而從牆頭飛來一對白蝴蝶,時而從花朵上飛走了一隻黃蝴蝶。有時候,我還會到田裏去玩,那是田裏早已成為孩子的天地。大家都忙着捉泥鰍呢!赤着腳丫,踩着爛泥,別提有多高興!童年時光,真好!現在,我們都在為學習着想,再也不能享受那種快樂了!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受童年時的快樂,真好!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面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歸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瞅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全部感觸全部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歸味,也學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瞅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佈滿激情。

我家屬於郊區,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小時侯,總往那裏享受着和煦的陽光,秋日裏的習習微風,把那裏的油菜花摘得一朵全部不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我和夥伴全部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努力得讀書,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兒時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自由,也少了幾分對大自然的熱愛。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當時魯迅的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