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老師幼兒園心得體會4篇 點亮童心,引領未來:老師幼兒園心得分享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16K

本篇文章以“老師幼兒園心得體會”為主題,旨在分享幼兒園老師們工作中的體驗和感悟。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一環,老師們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和指導者。他們面對涉及教學、管理和家長溝通等多方面的挑戰,經歷了許多獨特的經歷和體會。本文將通過一系列故事和感想,展示老師們在幼兒園工作中積累的心得體會。

老師幼兒園心得體會4篇 點亮童心,引領未來:老師幼兒園心得分享

第1篇

本月29日我園舉辦的“期末親子聯歡會”在家長們認可的稱讚聲和幸福的笑容裏圓滿的落下了帷幕。從活動前的認真準備,到活動中的穩步進行,最後反思活動的過程,真的是感想頗多。

活動前我們已經在細心的準備着孩子們的活動了,保證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我們用愛心和耐心傳遞着對他們的關愛和鼓勵,聯歡活動是老師們把孩子們的信心和能力展現給家長們的時機,我們努力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自信地站在眾人面前。讓家長感覺到把孩子放到這裏是放心的!此次活動緊緊圍繞服務於家長,受益於孩子為宗旨,以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品德教育為目標,把這學期幼兒所學的知識以“親子聯歡會”的形式呈現出來。其樂融融、親情盡現,自然而和諧。

在本次演出過程中,老師根據孩子們的不同特點編排節目,充分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站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盡情發揮,享受快樂。本次聯歡會分兩部分舉行:幼兒節目展示和親子同樂活動,家長和孩子也都積極準備了親子小節目,感謝家長們的積極參與。

當看到了孩子在這半年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孩子們參與積極性大大提高,表現更加活躍,信心更為充足,作為老師我們倍感欣慰!這一次的表演是你們獻給老師及爸爸媽媽的新年禮物。我們期待孩子們在新的一年裏取得更大的進步!

老師幼兒園心得體會4篇 點亮童心,引領未來:老師幼兒園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今天是幼兒園對家長開放的半日活動,我的心從前幾天就已經開始忐忑不安了,一想到孩子們看到家長時那種蠢蠢欲動的樣子,我就早上一起牀我就安慰自己,美好的一天開始了,要用全新的心情

8:30分我開始了第一節課分享閲讀《小海龜》,孩子們表現的特別的棒,回答問題都很踴躍,思路也特別的跳躍,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下課後就是入廁、喝水,然後開始我們今天的第二節課《邏輯狗》,剛開始還不錯,可過了一會兒我就發現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每個人的注意力時間的長短是不一樣的,都是因人而異,家長們也不要多想,孩子還小,我們從現在慢慢抓起,從點滴中滲透。

第二節課結束後,緊接着就是入廁、喝水、洗手、吃水果,看着孩子們安靜的吃東西,我稍微喘口氣,休息了一下,嗓子眼裏在冒煙,我們平時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帶一上午,非常辛苦,回到家都不想話。《邏輯狗》這樣的課,上課時最多不能超過15人,如果人多了,效果就不好了,在加上小班孩子太小了,需要一對二,或者一對四的上課。如果效果達不到,就請家長每個週五帶回家,給孩子進行輔導,讓

另外,我感謝家長今天對我們工作的配合,在我上課時沒有説話的,沒有打手機的,沒有隨意下位的,出去户外時也都能跟着一起活動,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都是很明理的家長,再次感謝您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

第3篇

從古至今歌頌老師的名句就很多,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成為一名幼兒教師由衷地感到自豪和快樂。

曾經也有人説過,幼兒老師是偉大的,他是無數成功人士的啟蒙老師。幼兒老師是幼兒能樹立正確人生觀引導者。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是快樂的,我的快樂源於孩子們是我的勞動對象。比如,在工作中,我時常會因他們的天真,因他們的真實感情的流露,因為他們的'點滴進步,而得到快樂。所以,我心甘情願將我的全部智慧和汗水都播散到他們身上。

我從小的願望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大學畢業後,我也如願成為了一名幼兒老師。開始面對3歲左右的小孩子,我真的是束手無措,甚至被他們開學的哭鬧“整的”狼狽不堪。3歲的孩子上學時會極度的沒有安全感,我只好放下老師這層身份,作為阿姨或者媽媽般去呵護他們,愛他們,教育他們。經過一段時間後,我才發現我收穫到了他們對我的信任,我真的感到很開心。有一天早晨,有位姥姥抱着寶寶入園,我和平常一樣走上去迎接寶寶並且準備把接送卡遞給老人。這時,寶貝扭頭和姥姥説“姥姥,這就是我在幼兒園裏的媽媽。姥姥再見”説完就鑽到我的懷裏,摟着我的脖子。當時老人高興的笑了。當時我的心裏説不出的温暖,因為我對他們的付出得到了迴應,我對他們的愛得到了很好的反饋。

新學期又開始了,我又重新擺平心態,做好準備,迎接我的寶貝們入園。同時,我們班又將迎來一名新成員,他叫浩浩。雖然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但是自理能力比較差,而且溝通交流能力也欠缺。針對這個幼兒我先是電話家訪瞭解幼兒情況和家庭情況做好準備計劃。我得知他有輕微的自閉症後,針對他我做了詳細的規劃。終於到了第一天開學,他的爸爸媽媽一起來送他上學,一位英俊的小帥哥躲在媽媽身後,我試圖抱抱他,被遭到了拒絕。後來,我和他的父母溝通好後,父母放心的回家了,寶寶被留在了學校由我帶。我先是和他走進新教室把書包放好,然後,給他倒了一杯温水喂他喝,他不僅沒有拒絕我,反而,用一隻小手握着我的手。我衝他微微一笑,他竟然又説了一句話“喝完了”。我覺得只要細心照料,不斷引導這個寶寶,他會慢慢有進步的。

開學一週了,每次課堂上浩浩都不喜歡跟着大家一起朗誦或者學習,每次我都會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頭鼓勵他。直到有一天,教師快到了,我們全班在學習兒歌《老師本領大》,小朋友們都在一起高聲朗誦的非常好,只有小浩浩再用雙手捂着耳朵。後來有一個小朋友起來慢慢朗讀時,浩浩放下了雙手,小嘴巴里也在學着説。我慢慢的鼓勵他起來試一試。浩浩起來斷斷續續的説完了整首兒歌,還模仿者做了幾個動作。我情不自禁的為他豎起了大拇指,還在他胸前貼了小紅花。此時的他竟也樂開了顏,並且高興地跳了起來,小朋友們也哈哈大笑起來,並且為他鼓掌。浩浩的進步,我們大家都為他高興。就這樣,慢慢的浩浩現在對課堂有了一些適應,上課能堅持聽講了。漸漸的有了許多的進步。作為老師,我真的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高爾基曾經説過“永遠要愉快的給別人東西,少從別人那獲取東西。”我覺得老師就是這麼一種職業,永遠都在給與別人,看到別人的進步,自己也從中獲得了快樂和滿足。

第4篇

?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在“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使用《指南》”篇章中,分析了我國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存在的六個問題,其中第五個問題是“教學過程缺乏有效的師幼互動,‘啟發引導’不足,‘灌輸控制’有餘,幼兒多處於被動學習狀態。”筆者也充分認識到提問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下面以幼兒園語言領域的教學活動為例,闡述教師應該如何設計提問,如何通過有效提問促進良好的師幼互動。

在語言領域的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模式化現象較重,大部分教師只會簡單的提問:“你聽到故事裏有誰?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情?”這樣的問題對孩子來説沒有探究價值,不需要經過思維加工便能得到答案,對孩子沒有挑戰性,不能讓孩子在原有經驗基礎上得到提升。為了讓教師的提問更有效,我在教學中做到了“三個轉化”。

1、選擇性提問向開放性提問的轉化在教學活動中,很多老師們經常會習慣性的提問“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問題,孩子受其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特點的影響,只關注後面的問話,一律回答“對”“是”“好”,這樣的提問讓孩子可以不經過任何思考,便可以脱口而出進行回答,孩子沒有經歷一個思考的過程,不能獲得任何發展和提升。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首先是引導老師改掉不好的提問習慣,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深挖教材,通過設計有價值的提問,來激發孩子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在《花婆婆》故事中,導入部分就拋出問題“你覺得花婆婆是一個怎樣的人?”孩子的回答非常豐富;“是種花的,是買花的,是喜歡花的”等等,教師既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説話的環境,又滿足了孩子表達的願望,在這樣一個激烈的爭論下,教師自然的轉入到下一個環節,“那我們來聽故事,聽一聽,花婆婆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急於想知道花婆婆到底是做什麼的,帶着自己關注的問題聽故事,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為下一步更好的師幼互動做好了鋪墊。此外,在許多有懸念的語言教學中,還可以設計“你認為應當怎做”,“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會怎麼辦?”、“關於這個問題你還有其他看法嗎?”等開放性問題。

2、預設性提問向生成性提問的轉化在幼兒園的語言教學中,目標的制定我們傾向於三個維度:即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而在幼兒園的以往課堂教學中,存在重知識技能目標,輕情感目標的現象,而情感目標正是一節教學活動中生成出來的、需要提升的精髓所在,教師只是按照預定的目標進行教學,對於孩子突然拋過來的球不敢接,出現了教師的提問生硬、牽強的現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只有關注了孩子的生成問題,才能教學活動綻放異彩。例如在故事《蘿蔔回來了》這個故事中,我們設計的生成問題是“你認為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呢?”,這樣的問題,才能讓孩子整合自己的現有經驗,並且在同伴分享的過程中建構起新經驗。同時培養了孩子的連貫説話的能力,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這樣的一個提問,知道了在現實生活中,怎樣跟朋友友好相處,從而使故事的情感目標很好的達成,使故事的主題得到了昇華。例如在故事《老鼠娶新娘》中,主要讓孩子明白萬事萬物之間相生相剋的道理,風吹走了雲,雲遮住了太陽,牆擋住了風……等等如果單純讓孩子記住故事情節,僅僅只是達成了知識目標而已,為了讓孩子瞭解故事藴含的深刻哲理,就需要教師設計提問進行引導,“你覺得誰是世界上的新郎”,孩子根據自己最初的理解,不論説出什麼答案,都會有比他更強的東西,在不斷的輪迴中,孩子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的東西。為了讓這種影響深入孩子的人心,我們又設計了“遷移感受”環節,繼續提問“你身上的長處是什麼”“你好朋友的長處是什麼”“怎樣讓自己變得更強”等等,從而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和別人。活動結束了,而孩子們也得到的,也遠遠超過故事本身所藴含的價值。

3、關注個體提問向面向全體提問轉化在這個環節中我們有一種理念就是:課堂上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種不同的聲音,從而真正保證了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的機會。例如在大班的語言課《十二生肖》、《百家姓》等等課程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肖,所以,課的一開始,我們就讓每個孩子都説出自己的生肖和姓名,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種不同的聲音,此外,我們還要設計面向全體孩子的提問,可以讓孩子嘰嘰喳喳的説與討論,激發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於提問如何設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果把問題提在幼兒“現實發展區”,幼兒不經過思考就能回答,對他們的發展無所裨益,有的孩子因為提問太簡單而不屑一顧;如果提的問題太難,孩子經過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會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把問題提得比幼兒的現實發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難易相當,將“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實發展區”。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幼兒已有的知識基礎、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況,向幼兒提出的問題,其難易程度應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保證在難不倒孩子的基礎上,讓孩子經歷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並積極與教師迴應與互動,讓孩子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提升。

讓我們做一個“會問”的教師吧,只有巧妙的問,才能夠激發幼兒的思維和想象,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提高教學活動有效性,把教學活動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