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01K

時光荏苒,彈指間,深圳經濟特區迎來40週年慶典,這是全體深圳人的節日。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感想作文,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感想【1】

我的深圳,40週年生日快樂!

有人説深圳是鵬程萬里而掠不過的海,深圳人是揚帆逐夢而永不放棄的海盜。

而局長喜歡把深圳叫做綻靈之境,為什麼?因為:縈縈之際,百花綻靈。通靈之花,亦如夢想之花,飄蕩且悠揚,孤獨且斷腸。

40年孕育出的深圳,它顯得很年輕又很單薄。年輕到整座城市宛如一所大學,單薄到漂泊者的靈魂無處安放。熙攘之間,似夢似幻,它承載着太多年輕人的夢。

深圳就像是文化的沙漠,它甚至沒有放過任何與外地文人交流的間隙,很多人一再追問,文化沙漠裏能否綻放出絢爛的花?

除了樓花和韭菜花。水花、浪花!還有夢想之花!40年的特區,在改革開放的培養基裏,像一個實驗室裏驚奇結果,像一個歷經滄桑的人。

南下,對於上一代的中國人,猶如一場張揚反叛精神的夢。伴隨搖滾樂手旋律與低吼,“一直往南方開,一直往南方開”,所有放棄一切安定的日子去南方的勇氣,都是為了實現追求激盪人生的那種感覺。

命運像一隻手,牽引着逐夢者朦朦朧朧地走。老傢伙總會告訴新來的你:來了都是深圳人。哲學家道森有句名言,“文明實質上是一種精神秩序,框定它的準則並非物質財富,而是精神洞見。”

顯然,深圳的文明還在施工中。但我們又很幸運,在慌張的工地裏撿到了“鍍金的瓦片和磚頭”。還在為深圳添磚加瓦。

其實深圳早已不是刻板印象裏那個沒有文化的“暴發户”了。全國各地的精英匯聚深圳已經有40年的時間,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早就已經為這座城市打磨出了屬於它自己的文化。

他們背井離鄉來到這裏奮鬥,沒有家人照顧,沒有宗族牽絆,人們必須發展出新的社會結構來實現過去由血緣構成的生活保障。

40年的成績從漁村到國際都市

都説評定一個城市,上至文化底藴,下至平民。GDP是衡量一個城市的數字的根據,帝都、魔都、羊城的歷史悠久而又長遠,相比之下深圳是伶仃洋海灣孕育的新生兒,而這座年輕到你無法感受他的人文,我很喜歡別人稱深圳為鵬城,因為古人云:鵬程萬里!深圳是一座速度之城。

説到深圳的企業,人們總會提起:華為、騰訊、中興、大疆、創維、這些王牌企業!僅僅在粵海街道辦就擁有上市企業83家企業園區169個,產業樓宇318棟眾多知名的科技公司,都在這裏誕生!

最能直觀表達一座城市經濟的是這座城市的GDP,從1979年的1.96億到2019年的2.69萬億,GDP足足翻了12000倍!就在去年,超過了新加坡,位列全球21名。

以下是2019全國GDP總量排名。深圳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位於全國第三!深圳人均GDP由1979年的606元提升到2019年的203489元,即使放在國內四大一線城市之中深圳的人均GDP也排在第一

深圳電子

很北、很華、很強

華強北步行街南端往左右兩邊看,會看到華強電子世界和賽格電子市場兩座深圳電子業的標誌性建築。隨便走入一家,你就會震撼於中國電子產業的物質之豐富,從USB接口到成品電子煙,甚至比特幣礦機,無所不包。

當年,靠做DVD起家的台資電子企業聯發科發佈了一種MTK芯片,把MP3、手機芯片、照相機、收音機、觸摸屏全部集成在一個平台上同一快芯片上,讓造手機變成了一件很“傻瓜”的事。初創廠商只需要加上電池和外殼,就可以拼出一部手機。手機初創廠商的投資額從幾個億一下降到了數百萬。深圳迅速抓住手機市場,一路絕乘,發展至今!

如今的國產手機市場競爭,已經幾乎是深圳手機品牌之間的“內戰”了。

這一點,寶安機場裏滿牆的手機廣告就是一個證明。

更了不起的是,深圳的手機產業真正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撬動了另一些領域,帶動了整個深圳的產業生態,一起走到了全國前列。

自然地,深圳因此成為了高質量發展的世界焦點。

自1999年起,由國家十大部委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高交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了20屆。

在這個號稱“中國科技第一展”的展會上,每年都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示逾萬個全世界最高尖的新科技,令人歎為觀止。

世界前沿領域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將在這裏完成交易、落地,推動深圳新一輪的大發展。

每年,數萬個“高精尖”項目都會亮相深圳高交會。2015年“中國無人機大會”落地深圳高交會,希望藉此可以將深圳打造成世界無人機之都,現在,深圳已經做到了。

2014年,深圳市的科技型小微企業達到了3萬家,其中大部分和電子產業相關,而且多少有自己的絕技,它們構成了深圳手機零件供應的基座。但終端的整機企業卻並沒有能力瞭解每一家小供應商,供應鏈企業就在這當中穿針引線,為整機企業找到最合適的小供應商。

在高科技製造業長期的打磨下,深圳供應鏈企業的經驗和水平,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深圳人的愛情

1300萬深圳人心中有1300萬個深圳

在深圳,你可以對年輕人説單身...,但絕不能對TA説發不了財!深圳人不談戀愛,一心只想發財,白天寫字樓,晚上街邊愁。詩和遠方,酒與邊疆。要想富,先修路,修了路,有出路,路在何方?寫字樓那方!

深圳是座包容的城市

除了發財,深圳人還想做的事:買房,畢竟在深圳買了房的人,都發了財!民間曾有這樣一個傳説,只要我一直單身的夠快,深圳的房價就追不上我,只要我加班的夠晚,黑眼圈黑的夠重,妹子就看不上我。時間管理大師在線理財。

深圳是座包容的城市。例如每個城市都有歧視指南,但在深圳沒有歧視,只有“鄙視鏈"

最後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孔子説: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馬上就要深圳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了,每一個十年都是發展的光年,也是深圳逐夢者的青春。提前祝願深圳四十週年快樂,願不忘初心,勵勵前行!

四十週年快樂!我的深圳!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感想【2】

1980——2020,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

時光荏苒,彈指間我也在深圳度過了17個春秋。在這17年裏,無數人曾經像我一樣,在故鄉與深圳之間搖擺不定,糾結和衡量去或留,家人與夢想,得與失。40年的成了一個國際化大都市。

2003年4月,我和大多數深圳人一樣,懷揣夢想,從一個打工者開始到自己創業,從無到有,經歷過夜以繼日的苦拼和日夜顛倒的醉生夢死,努力着,奮鬥着,堅持着,彷徨過,失落過,也輝煌過。

在這17年間,細數自己由於房東漲房租、房東賣房、工廠搬遷、自己工作變動、自己買房、換房,這17年間我至少搬了10多次家,從打工到自己和朋友一起創業,工廠隨着市場和企業發展的變化,建廠擴大,設新廠又合併,拆遷,折騰無數。我常説,生命在於折騰,因為在折騰中你才能不斷地去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去反省和完善自己。由於行業和市場原因,又不得不在2012年結束從事了20多年的傳統的3C周邊製造行業,工廠整合,從頭開始學互聯網,B2B,B2C到人工智能、無人機,整合資源,開拓新的領域和開闢新的市場。人到中年,不得不一次次面臨着抉擇,面對殘酷的市場,不得不去進行着企業轉型。

深圳真實也很現實,只看努力和成績,沒有太多人情世故,在深圳混,沒空矯情。不管你是70、80,或者是90、00,你行我就認,不行就靠邊涼快去。我們每個人就是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學會成長、學會去適應,不然你就將會給這個時代淘汰,給這個城市冷落,無法再在這個城市生存。也許在深圳經歷過的人,才能體味到其中的人生百味。我也算是把人生最精華的歲月奉獻給了深圳,因為這個城市,不容你歇腳,每個人都在奮鬥和堅持着!

在這裏,認識到一羣志同道合,可以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瘋、一起打氣、一起拼的朋友。在這裏也收穫了生活中的摯友,可以毫不掩飾地傾訴,相互關心,相互激勵,相互之間沒有市儈的爾虞我詐,沒有物質的利誘,只在於心的交流。因為深圳是個很包容的城市,沒有地域的界限,只要你足夠坦誠,足夠的能量讓別人感受到你的熱情,你任人為善的品質和感恩的心,在這裏就有你的一片天。

匆匆過客也好,落地生根也罷,冷暖自知。繁華背後有多少辛酸淚,無數人從此離開,又有無數人承載着夢想到來。經歷告訴自己,深圳是座可以有夢想的地方,儘管前路漫漫,但我依舊熱愛深圳這遍土地。感恩在深圳收穫的這一切!

天堂向左,深圳向右。希冀在未來的歲月裏,依舊可以再次放飛夢想,創造屬於自己人生的輝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的紀念日,是深圳經濟特區的生辰,也是全體深圳人的節日。

四十年來,深圳一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從一個邊陲農業縣,一躍成為舉世矚目的現代化大都市,接下來,《經理人》雜誌帶讀者們梳理一下深圳經濟特區4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gdp實現高速增長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的gdp總量僅為2.70億元;2010年,深圳gdp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2016年,深圳gdp突破兩萬億,首次居內地城市第三。而到了2019年,gdp總量為26927.09億元,繼續全國排名第三。這增長速度用一日千里、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2020年上半年,即使受到疫情影響,深圳仍然交出了堪稱“奇蹟”般的答卷。據深圳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12634.3億元,同比增長0.1%,gdp增速較一季度回升6.7%,高於全國增速(-1.6%)1.7%,高於全省增速(-2.5%)2.6%。

綜合實力實現飛躍

人均gdp居國首位。1980年,深圳人均gdp為835元,到了2019年,人均gdp達到203489元,居內地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超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財政實力顯著增強。1980年,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0.3億元,1996年、2010年、2014年、2016年,這一數據突分別破百億元、千億元、兩千億元、三千億元大關。2019年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3.2億元,增長6.5%。

2019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3.68萬億元,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出口總額為16708.95億元,連續二十七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

經濟結構深刻變革

三次產業結構由1980年的28.9:26.0:45.1調整為2019年的0.1:39.0:60.9,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從1980年的7036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10495.8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從1980年的1.22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6406.06億元。

2019年,深圳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達到17487.35億元,佔gdp比重達到64.9%,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9230.85億元,佔gdp比重34.3%。

截至2020年,深圳已有8家企業上榜世界五百強榜單,具體包括中國平安、華為、招商銀行、正威集團、萬科、中國恆大、騰訊、深圳投控,此外一批優秀高新技術企業也在深圳誕生、成長、壯大,例如大疆、中興通訊、比亞迪等等,未來將有更多優秀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榜單。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深圳擁有科技型企業超過3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7萬家,對比2014年激增逾萬家,居廣東省第一、全國大中城市第二,僅次於北京。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消費結構優化。數據顯示,1985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付分別為1915元、1790元,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分別提升至62522.40元、43112.65元。

值得指出的是,深圳居民消費支出更加關注生活品質方面的支出,此外,諸如教育文化、醫療保健的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逐漸提升。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

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深圳各類學校從1970年的340所增加至2019年的2642所,其中基礎教育學校從340所增加至2593所。2019年,各類在校生達到232.24萬人。

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全市有1213.69萬人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166.64萬人參加了失業保險。

四十年的時間,深圳經濟特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值此40週年來臨之際,《經理人》雜誌祝願深圳在未來的日子裏再創佳績,再創輝煌!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感想【3】

40 年彈指一瞬,特區的建設者們篳路藍縷、薪火相承,幫助經濟特區在“不惑之年”交出了一份非凡的答卷。特區敢闖敢幹,幫助國家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領域探索出了寶貴的經驗。特區不僅發展了自身的經濟水平,還將影響力輻射至周邊,帶動了東部沿海一大片區域的發展,充分展現了“以點提線”的靈活發展方式。

縱觀世界其他國家,特區並非中國獨有,許多國家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都在嘗試建設經濟特區,如朝鮮設立了羅先經濟特區,越南設立了雲屯、北雲峯、富國島三大經濟特區,古巴設立了馬列爾經濟特區等。鄰國俄羅斯更是累計設立了 17 個經濟特區。但上述這些特區的成效並不明顯,更無法達到中國經濟特區尤其是深圳特區的標杆高度。造成這一反差局面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中國的制度優勢無疑是中國經濟特區賴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根本原因。

經濟特區的設立凸顯了中國製度“敢為人先”的行動能力。經濟特區制度肇始於改革開放初期,彼時的中國百廢待興,經濟水平低下。設立特區的想法在制度層面無跡可尋,在理論層面爭議頗大。但是,當時的中央和地方領導同志,為了摸索出推動中國現代化的有效路徑,

敢於打破既有“條條框框”的束縛,抱着“向死而生”的態度,毅然設立了經濟特區,為中國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建設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户。

經濟特區的成長映射出中國製度“靈活務實”的進化能力。特區的建設不是簡單的畢其功於一役,而是“摸着石頭過河”。建設經濟特區的過程中,曾經誕生過許多理論或實踐層面的難題,如“特區是不是租界”“如何看待外資”“住房能否商品化”等。這些在今天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卻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牽一髮而動全身。關鍵時刻,中國製度發揮出了“靈活”的一面,擱置爭論,先全力發展,用成果來證成或證偽上述爭議問題。許多因特區發展而產生的爭議,最終也被特區的發展帶入了歷史的洪流之中。中國製度的“靈活”源於其“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一切都根據經濟特區發展的現實需要,不斷推動特區制度、文化乃至思想觀念的與時俱進。

經濟特區的產業轉型展現出中國製度“居安思危”的自省能力。經濟特區自設立後,一直在驅動經濟發展層面展現着強大的動能。然而,2002 年,一篇網文引發的“深圳拋棄論”橫空出世,從金融、高新技術產業、國企改革、政府效率、治安、城市環境等多方面直指深圳特區發展的積弊,引起輿論關注。筆者以為,不能簡單地用“對”或者“不對”來評價上述言論。從更高的站位來看,“拋棄論”實際上反映出中國製度賦予了普通公民樸素的“居安思危”的自省能力。彼時言論中提到的許多危機或許後來並未出現,但這未嘗不是因深圳

受到觸動而提前將問題克服於無形。正是中國製度“居安思危”的自省能力,才能確保經濟特區建設在“摸着石頭過河”的過程中始終不被“石頭”絆倒。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今年“四十歲”的經濟特區更是心思澄淨、絲毫不惑,始終銘記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開放、探索治理新路徑”的初心與使命。夯實併發揮好中國的制度優勢,必能幫助中國的經濟特區再攀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