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集合8篇 《故鄉的味道:人生的記憶》——觀後感集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03W

近日,《我和我的家鄉》成為熱門話題,許多觀眾在觀看後都為之感動落淚。這部電影通過多個小故事展現中國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喚起了觀眾們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祖國的熱情。本文將為大家收集觀後感,一同感受家鄉之美。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集合8篇 《故鄉的味道:人生的記憶》——觀後感集合

第1篇

大家都説《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好影片,於是,利用週末休息,我和我的小姐妹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影片由《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小故事組成。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性格,所以就發生了許多有趣又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很精彩,都很感人,頁都很温暖,看完之後,讓人熱淚盈眶。

看完電影,我感觸很深。是的,無論我們是誰,無論我們做什麼,無論我們走到哪裏,永遠不能忘卻的,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是一座山城。這裏雖然沒有大都市的繁華,但有山有水,四季宜人,是個充滿幸福的地方!

春天:田野裏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看,學校旁綠油油的田地,像換上了新裝一樣,在風中左搖右擺地跳起了舞,路邊的梧桐樹也開出了嫩黃色的小花。江邊的迎春花、丁香樹更是熱鬧非凡、香氣四溢,給家鄉增添了一道又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草坪各式各樣,這一邊像三角形,那一塊像正方形,遙相呼應,實在太美了!

夏天:家鄉的田野裏到處都是果實累累的的景象。那黃色的杏掛在枝頭,好像在等哪一個小朋友把他摘了去,紅彤彤的李子在樹上晃着腦袋,和樹葉捉迷藏。菜園裏的瓜果蔬菜都成熟了,西瓜又大又圓,豆角又多又密,黃瓜水靈靈,辣椒尖翹翹·····那紫得發亮的葡萄更是讓人垂涎欲滴了。

秋天:稻田像大塊大塊的金子鋪在山野之中,風一吹,稻浪翻滾,就像歌中唱的一樣。大山由蒼翠欲滴的綠色變成了繽紛的彩色,紅的、黃的、綠的、紫的······無法用語言描繪,只能用彩筆渲染,山上山下色彩斑斕,形成一幅巨大的畫卷,在城市的周圍伸展、綿延。鄉村裏,豆子、玉米鋪滿了院子,笑聲歌聲到處飛,一派豐收的景象。

冬天:雪花不期而至,飄飄悠悠地跳着優美的華爾茲,無聲無息地從空中落下,厚厚的雪像棉被一樣覆蓋了一切:落光了樹葉的枝條兒,花朵凋零的花園,冰封千里的江面,就連四季長青的松樹上,也掛滿了一個又一個沉甸甸、毛茸茸的雪球兒。北風風婆婆收到了雪花姑娘的邀請,也來湊個熱鬧,她“呼呼呼”地吹着,吹得雪屑飛揚,像撒滿了銀粉;吹得銀條兒簌簌地落下,蒲公英般地漫天飛舞;等到來年的春天,這些雪精靈就會化成雨露滋潤萬物,喚回又一個美麗的春天!

?我和我的家鄉》就像一隻高亢的號角,吹着新世界的奮鬥之歌,召喚所有的中國人:為了我們的祖國,為了我們的家鄉,為了讓所有人都脱貧致富奔小康,過上幸福的好日子,一起奔跑起來,讓我們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把家鄉變得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集合8篇 《故鄉的味道:人生的記憶》——觀後感集合 第2張

第2篇

第一個故事,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採用對比,凸顯了農村人面對城市五味雜陳的心理狀態,作為一個鄉下人,很多橋段的確引起了我的共鳴。城市人撒善意謊言時的冷靜沉着,農村人拿人手短時的汗流浹背;城市人與醫院護士的侃侃而談,農村人面對保安時的膽小謹慎;城市人唱歌時落落大方,農村人被邀時的靦腆拒絕;城市人面對世道不公時,對外人訴諸也理直氣壯,農村人遭遇困難挫折時,向親人求助卻小心翼翼;

故事的結局我也十分喜歡。在城鎮化的浪潮下,農村變為城市,社會組織也隨之發生改變。農村過去家族提供的醫療,安保等社會保障,已被國家的醫院,警察等部門接管,以提高社會效率。可是有些農村在待變未變之時,家族組織已經解體,國家的保障卻未能及時觸及。或許,這是城鎮化必須經歷的過程,我也希望像故事的結局一樣,他們可以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

第二個故事,説實話並不喜歡。我身邊就有活生生的鄉村教師,鄉村教師這份職業對於他而言,或許不是努力奮鬥的事業,而是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但他依舊盡職盡責,生活卻舉步維艱。農村孩子需要教育,但他們負擔不起高昂的教育成本,這個成本不應該讓某個英雄承擔。我也不太喜歡將醫生或者教師等職業神聖化。鄉村教師或許是一點微小的火苗,我們應該給他添把柴,而不僅僅只是歌頌他的偉大和犧牲。

第三個故事,我只想到了一句話,壞名聲比沒名聲強。在隔壁村已經有天眼等資源,發家致富時,自己村老天爺不賞飯吃,動點歪心思是否可以,我不知道。故事的結局是好的,有了流量後及時改正,發展正經旅遊業,成功洗白。但有沒有可能,因為這件事村子背上宰遊客騙子的罵名,遭人唾棄呢,我也不知道。

這個故事我也很喜歡,畢竟我也是大西北的,家鄉特產也是蘋果。不過這個故事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鄧超,而是閆妮。尤其是閆妮面對沙塵暴的那個特寫,老師囑咐她:事業有成後回來建設家鄉。其實,我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現在的我,不拖家鄉後腿就好。農村的孩子不論在求學還是工作時,總會帶有沉重的包袱,在面對殘酷現實時,希望依舊可以不忘初心。大佬的豐功偉績是建設家鄉,普通人的兢兢業業也是。

最後一個故事,不好意思,我好像只看到了愛情,雖然在下還沒談過戀愛。有一個問題:兩個人在一起什麼最重要?最常見的答案就是三觀相符,可電影好像給的不是這個答案。

第3篇

?我和我的家鄉》在上映的時候我是無感的,以為不過是一個主角懷念故鄉的故事罷了,抖音上面也很少人發這個,心裏也就沒在意,可那時候真的很想看電影,在翻電影的時候,哎,也發現挺高的分,就訂票自己去看了。整個電影時間還是比較長的,153分鐘,兩個半小時,看完覺得感觸還挺深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以單元的形式講的。而且不是一個主人公,由五個故事組成的。可以説是大製作了。很多明星也出演:我自己比較喜歡的就是徐崢/劉昊然/吳京/黃渤/葛優/佟麗婭/王寶強。整個電影可以説有喜劇有煽情/有笑點也有淚點了。感人肺腑!

由此我也聯想到了自己的家鄉——內蒙古興安盟,説到內蒙古,我猜這裏就一定會有人説,“那裏的人是不是都住蒙古包?”“是不是都騎馬上學/騎馬上班?”我目前在南方,所以我每次聽到身邊人這種反應的時候,也是忍俊不禁的/特別想笑。

內蒙古雖然有草原,有蒙古包,但目前是很少的了,一般是牧民或者是真正的蒙古國才會這樣。我老家那邊也是有城市、有汽車、有發達的交通網、璀璨的霓虹燈的,還有絡繹不絕的人羣聚集在各種景點。內蒙古的人也並都不是蒙族人,都會説蒙語,像我媽媽,她是一個蒙漢混血,我姥姥是蒙族,姥爺是純純的漢族。姥爺當年是入贅來到我姥姥家的,從東北到內蒙,當時時代動盪,就舉家都過來了(我姥爺有五個兄弟和兩個妹妹)。過來都三十多年了,受我姥姥的影響,姥爺現在能説幾句蒙語了,蒙語也差不多都能聽懂了,哈哈,我媽媽是會説蒙語的。

不過我記憶猶新的就是她説過的一句話:“內蒙古説的蒙語都是簡便的蒙語,真正的繁瑣的蒙語還是在外蒙(蒙古國),他們説的連我有的都聽不懂”,這個我就有點頭疼了,因為我從小跟姥姥接觸,生活的比較多,所以我也是可以聽懂的,不過我一直都不會説,感覺好難,真的可想而知、簡便的蒙古語都這麼難説,繁瑣的得成啥樣?突然get到了語言的魅力----每個民族本身就是一個瑰寶阿。語言、地域、文化、人物......突然就打動了我。

好了回到重點,講一下我們家鄉的情況、特色什麼的。首先就是種植,一年一收,主要的農作物就是苞米(玉米)、黃豆、綠豆,五月份開始種植,秋天收。水果的話,因為土壤等原因,主要就是沙果、杏兒、還有柿子,草莓也可以,活下來的機率很小。所以一般水果都是從外地過來的,或者是大棚裏種植的。天氣的話,一年四季很分明,該熱的時候熱,不像南方這邊,四季温差不會很大,北方是夏天最高温時候還是很熱的,冬天最冷的時候手都動不了,就是凍僵了。

第4篇

在今年國慶與中秋的碰撞,一部《我和我的家鄉》上映了,在五個小故事的各種襯托下,讓我們對家鄉的情懷有了更深的感觸。電影兩個半小時,喜劇的幽默中又穿插了感人催淚的片段,讓觀眾席下又笑又哭。看完後我心中總有股莫名的情緒在波動,回來就開始提筆回憶,寫下頗多的感慨。

這部電影的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東至浙江千湖島,南到貴州黔南苗寨,西至陝北毛烏素沙漠,北到東北鄉村,中在北京。一共五個故事,五個獨立的短片,可以看到總主題是醫保保險、科技、教育、扶貧和農業,也能看的出來國家這幾年都把重心放在了扶貧和加大鄉鎮農業和經濟建設上,至少給我們傳達的信息是在家也可以過的很幸福。通過電影的視角也可以在熒屏前感受到家鄉的變化。

第一個故事《北京好人》講述的老家的舅舅得了病,由於沒有醫保後發生的各種搞笑的故事,中間看到裏面有演員説也不買保險心裏還有點小激動,有點職業習慣了?雖然故事並不複雜,但主題就是構建社會醫保範圍+商業保險,不然真的就像老舅説的“病不要命,錢要命”。第二個故事我沒get到,姑且理解為科技吧;第四個故事看到了脱貧攻堅、沙漠治理的不易,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句"長大了,走出去,帶着本事回來"; 第五個故事被開心麻花帶入了麻花式幽默,不但看到了致敬馬冬梅的片段,也看到了當代農村全面脱貧奔小康的風采,農村今非昔比,欣欣向榮。

我重點要説的《最後一課》是很多人叫好的短片,也是整部電影的“淚點收割機",故事講述大山裏的鄉村教師範偉,由於得了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導致他的“記憶拼圖”停留在了多年前離開鄉村國小最後的一節課,為了讓範偉找回記憶,村子裏的所有人都想盡辦法恢復當年最後一課的樣子,中間兩段不同時空之間的轉場、電影的有效剪輯,有效推動敍事、釋放情感。

因為我從小在學校長大,父母也都是老師,所以有那種觸及靈魂的感動。我見到很多像範偉的老師,身體情況再不好也要倔強的站在講台上,佯裝無事的繼續上課,把一生所學都奉獻在學校,奉獻給課堂。其實老師們的心都是一樣的,就是想用知識、用愛心改變孩子們的命運。而我們長大了有的人成為了工程師,有的選擇成為了建築師,有的繼續在教育行業奉獻,我們都將夢想變成了現實,這就是教育的力量。我們都慢慢的離開了學校,慢慢忘卻了曾經的教室,但希望我們可以留住共同的回憶,曾經有個老師叮囑的一字一句:三十年前活父母,三十年後活女兒,我也是非常有共鳴。今天剛好是重陽節,我們都希望父母安好,身體健康,子女的孝順絕對是對父母的最大的心靈慰藉,中國的父母也是非常的無私,也同時希望自己老了後能不給子女增加負擔就絕對不會增加半點負擔,這也是和諧家庭的一個傳統美德。

第5篇

人到中年,尿是越來越憋不住了,看一部電影肯定是要去個幾次洗手間,就算是漫威動畫,當女兒在裏面戴着3d眼鏡享受的時候,我也要出去享受下。今晚喝了一杯星冰樂,照例還是要中場休息下的,但沒想到將近3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沒有離開過自己的位子,和旁邊的青年人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是因為這部電影吸引了我,還是我其實很年輕呢?

這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繼承了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風格,把幾個故事串在了一起,讓每個人都找得到自己的笑點或者淚點。

幾個故事其實都很老套,首先老當益壯的葛優依然沒有擺脱他的固定表演風格,就是一個外表看上去很摳錢眼,內心也很摳錢眼,但關鍵時刻會為了一些事情跳出來的首都人民。而跳出來的過程也是個佔便宜的過程。這故事如果套在上海人民上,估計也會被很多人接受,但是為了迎接國慶節,所以就讓首都人民佔先吧。

今年的總導演説,劇情必然是集中在一個大的誤會上面,後面肯定有大的反轉,前面表現很不靠譜的人最後必然會突然變成一個讓大家刮目相看的人。這種情況其實在網絡時代並不常見,因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簡單的搜索功能去了解身邊那個人,所以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大師姐不會去搜索一下毛蛋的過去?也不是很明白為什麼馬亮的老婆不去搜索下他的情況,現在當個村官都會被髮到網上。

真正令我感動的則是中間那個故事,遠在異國他鄉的老師突然老了記不得現在的事情,而是全身心的回到了過去。劇情設計在1992年,離我自己的學習生涯並不遠,雖然為老師的最後一課再演一齣戲也是個老套情節,但這畢竟還是有可能發生的,因為這位老先生是不會上網去查當地信息的。在這個可信的大前提下,增加了一些可信的內容,比如當時的老師是真的會為了孩子的顏料反身去取的,而那個顏料的調色盤和當年真的一模一樣,我想起來當年應該用的是馬利牌子。他半路過橋滑倒,調色盤落入水中釋出紅紅溪流,暗示着老師是在用生命教書。

我的確相信老師的生命就是在課堂上發出閃閃光亮的,就像蠟燭一樣燃燒。國中的班主任蔣老師,語文老師於老師,數學老師夏老師,每個人的音容笑貌都固化在課堂上,那麼的生動。還有高中的英文老師唐美莉(已過世),語文老師林藜,範珊珊,都讓我覺得語文是很好玩的,值得去深入研究的學問。當林藜老師告訴我的語文考試成績排名年級第一的時候,我是多麼的開心。當範珊珊老師告訴我中國人看書從上往下,從右往左是最快的時候,我覺得那是對我看東周列國志的最好肯定。

老師已老,我輩不惑,下代值青,每個人的青春歲月都是和上一代人的付出,下一代人的未來相關聯,所以青春啊,請不要忘記,但如果忘記了也不要擔心,因為下一代會幫你懷念。你只要自己把握好當前即可。

請抓好愛人的手,帶好自己的孩子,走出放映廳的時候,好好的享受吧,去次衞生間,別憋壞了。

第6篇

我的家鄉是一個偏遠的小鎮,很不起眼,但是我的家鄉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快樂成長的!

家鄉的春天,萬物復甦、春意盎然。天空上怎麼是五顏六色的,使人眼花繚亂呢?哦,原來是孩子們在暖洋洋的春風中盡情地放風箏呀,在陽光的照耀下各式各樣的風箏自由自在地飄舞着猶如一架架殲擊機在天空翱翔。小河邊一朵朵鮮花,一個個都在爭誰最美。這真是多麼令人心曠神怡、高興無比的景象呀!我就喜歡和大一些的夥伴去爬山,在山裏採金銀花。據説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於各種熱性病呢!

夏天的腳步近了,各種野花的盛開了,紅的、紫的.、綠的、粉的、黃的一塊一塊的像一張五顏六色的大地毯;一隻只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無拘無束地採着甜蜜。馬路上只要一有汽車駛過,旁邊的小草就低着頭,我想這大概是對外來客的歡迎吧!在夏天,大家都愛光着腳丫在水中游戲,不知誰撲通一聲跳入水中,笑聲一陣陣,水珠像快樂調皮的小精靈四處飛舞。孩子們笑着、鬧着,快樂地在唱歌。夏天不怕感冒,水槍便是我們必備的玩具,你噴我一槍,我噴你一槍,回家就是一隻只落湯雞,雖然少不了爸爸媽媽的責怪,但還是缺不了我們的快樂。

夏天過了,秋姑娘帶來了果實累累、欣欣向榮的景象,到處都能聽見歡聲笑語。樹上的蘋果笑紅了臉,高粱像喝醉了的酒似的,果園裏的果子正在和小朋友們捉迷藏,現在藏不住只好從葉子中顯露出來。農民伯伯們高興地收穫自己辛辛苦苦栽種的糧食。小動物也跑了出來,在無邊無際的大草原嬉戲着呢!

冬天是我家鄉最歡樂、最熱鬧的季節。屋頂、汽車、公路、樹上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彷彿讓我進入了一個童話似的冰雪世界。正當我陶醉在我的冰雪世界裏時,從我右耳邊閃來一個棗大似的雪團,還好我身手敏捷躲過了雪團的攻擊。當時我還正納悶呢,怎麼有雪團來攻擊我?仔細一看才明白,原來是小夥伴們開始打雪仗了。大人們也紛紛走出門來和我們一起嬉戲。自從冬天到來時,給了我一種清爽的感覺;給了我一種朦朧的感覺;給了我一種懷念的感覺,記得上一個冬天,那時我的感覺卻是那麼的輕鬆快樂;那麼的逍遙自在。上個冬天,一個個雪精靈飄着飄着,可愛極了,輕輕拿起來,他們總是微笑的看着我,我彷彿融化在哪冰天雪地的季節裏,沉浸在那暖暖的冬天裏……我那時才知道,我已經被陶醉在那樣的氣息裏了。

我愛家鄉,愛它的山,愛它的水,愛它的草木,愛那裏的人們。無論我走到天之崖,海之角,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哺育我成長的、帶給我美好回憶的家鄉——大同鎮。

第7篇

這世上從來多是為自己奔忙顧慮,《北京好人》裏,卻有人放下了自己,以看似荒誕的方式,承托起另一個生命。哭笑不得的真假病人卻讓人笑中帶淚,絕望之下,平凡的人也擁有撫慰人心的力量。

?天上掉下個ufo》,讓我不禁去想,眼見真的為實嗎?為家鄉説一個謊話,你願意嗎?黔南村落裏藏着的那顆探索之眼,它是照亮家鄉前路的一盞不滅明燈。

?最後一課》零落的場景,熟悉的山間小屋,在那場暴雨之中,淋濕的顏料凝聚成彩虹之溪。教會那孩子感恩是何種顏色,乘着這道光奔向未來。

?回鄉之路》裏的他,任誰看着,都覺得一定是個騙子。表象、言語最是輕浮,最後才發覺,原來他腳下早已紮根進了家鄉的土壤。表面的騙子不一定是騙子,人後的英雄卻一定是英雄。

?神筆馬亮》熟練的場景轉換之間,家鄉變換了模樣。棄一人期望,圓一村夢想,包括他自己。

組成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五段故事,每一段,都有着主角笑中帶淚的一幕。那淚中有無數艱難,但永遠無法磨滅那一道光亮。

人民日報曾評論到:人民是電影創作永恆的原動力,在以小見大中不斷創新藝術表達。

或許最好的故事,便是讀來頓悟,這其實就是你我的故事。

幼時並不懂家鄉的意思,或許只認為家鄉只是生活的院落,不過是嬉戲玩鬧的天堂。讀書時去詩詞中讀別人筆下的家鄉——“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盡是別離很,思難歸的過去,只感慨斐然文采,終是不懂其中深意。

直到因學業、工作遠行之前那一晚,起初被夢想包圍只覺興奮、憧憬無數。

當那一晚的月光漫上樹梢,“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一呼一吸之間,思緒洶湧而來,才懂得數千年來無人可避的思鄉之苦與家鄉之恩。

你看,我可還是努力證明自己。其實,這可能是本能反應吧。

在我心中的長沙人,無論男女,都活得熱烈肆意,無論是前人或者後來者。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永遠都是長沙人一脈相承的特性。

祖國飛速發展之下,湖湘兒女也絲毫不遜色。無論科技或是文化領域,和平年代下的“湘軍”都佔有重要位置。

這一城的温暖,藏着每一個長沙人的回憶,也承托起每一個長沙人的夢想。

有長沙人的地方便有長沙精神的展現,它能穿越時間,永遠寄託着每一個長沙人的思與愛。

第8篇

現在擺在年輕人面前的課題是:在脱貧攻堅、帶着家鄉全面奔小康這一歷史使命前,作為家鄉的一分子,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天上掉下了ufo》,貴州黔南阿福村,距離中國天眼fast只有15公里。中秋之夜,神祕ufo驚現,剎那間轟動了全村。村裏利用“ufo事件”打造“外星人文化”,把村裏的旅遊資源徹底盤活了。

電視台的記者一番採訪後才發現,一切只不過是一場烏龍。村長和書記為了讓鄉親們過得更好,千方百計掩蓋這個烏龍。方法雖然用錯了,但對家鄉情是真的,意是切的。黃渤飾演的農民發明家的原型,就是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楊村的農民“手工耿”。

?回鄉之路》中,“沙地蘋果”經銷商喬樹林一出場時油嘴滑舌、大話連篇,並不討觀眾喜歡。然而,卻是這個看着不靠譜的大忽悠,在家鄉最需要的時候站出來,硬生生地在荒漠沙地上種出蘋果,幫助當地村民脱貧致富。

?回鄉之路》同樣有原型。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一到大風天就漫天飛沙,很不宜居。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人興建防風林帶,改造沙漠,現如今大部分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許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很多人的家鄉,從“沙漠之都”變成了“大漠綠洲”。

?神筆馬亮》中,出生在東北山村的畫家馬亮本有出國深造的機會。但因為“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他希望自己能為家鄉做點事情。他告訴妻子自己去俄羅斯留學,實際上是下鄉扶貧了,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起來,原本破落的小山村已換新顏,成了有名的旅遊度假村……

不難發現,電影中每一個主人公和家鄉的關係,不僅僅是旁觀者和局外人的身份。

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不是停留於口頭上的懷念抑或記憶中的鄉愁,也不是站在制高點上“哀其不幸、怒其不興”。

他們對家鄉的熱愛,體現在他們對家鄉建設的參與——家鄉如果還有哪些地方不足,那麼就力所能及或者竭盡所能地幫助她,改善她,讓她變得更好。

在輿論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論調,認為家鄉因為貧窮落後而變得野蠻,已經“回不去了”。但其實,我們都該有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所倡導的“社會學的想象力”,把“環境中的個人困擾”轉化為“社會結構中的公共論題”。

大城市的年輕人看起來更文明、更開化,是因為我們比家鄉、比鄉人更為幸運,我們享受到更多資源,跟着“時代的列車”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貧瘠。當我們“衣錦還鄉”時應多一些理解和同情,多一些平視的交流和關懷,多一些付出和貢獻。

我們都不應是家鄉建設的旁觀者——這是“我和我的家鄉”該有的深層次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