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數學課學習心得體會8篇 國小數學: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數字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6W

本文主要探討國小數學課學習心得體會。通過對國小數學課的學習過程和收穫的總結,希望能夠為廣大國小生及家長提供有益的學習參考和指導。藉助實例和案例,分享學生們在數學學習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克服困難的經驗,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成績。

國小數學課學習心得體會8篇 國小數學: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數字

第1篇

20xx年11月2-3號,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研討會,20xx一天半的時間先後聆聽了8位優秀教師的優質課和於科長的精彩點評,讓我頗多,受益匪感悟淺,每節課都有着自己的獨特之處,尤其是第一天下午呂建老師執教的第一節《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師表現出來的樸實讓我看到了這是一節非常有深度的課,來自莒南的李芳老師把探索《圓的周長》的探究環節處理的恰到好處,還有第二天來自臨沂九小的王曉豔老師,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沉着,機智,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我想給聽課的每位教師留下的不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還是反思,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每位教師都非常重視與學生進行課前交流,通過課前交流拉近師生關係,有的利用課前交流為學生學習新知創設埋伏,激發學生積極探究新知。如呂建老師課前告訴學生特別喜歡大家,給大家拍張照片。學生自然很高興,拉近了師生距離,同時又為教學創設了很貼近學生的教學素材。郯城中心國小的樑老師課前與學生的交流是:説相反的這個小遊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在一種積極地氛圍內實話實説,共同點擊雙休日。

每位教師都勇於創新,將學生完全放開,去允許學生出錯誤,不怕學生出錯誤,並能在學生出錯誤時及時引導,重視了課堂中生成的資源,我想這點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反思,如呂建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一個x的平方,這足以説明課堂中重視了生成的資源。

在每節的課堂教學中,發現每位教師都能夠及時的捕捉課堂中生成的資源,靈活,機智的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通過一步一步的引導,耐心的等待和傾聽學生的發言,最後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例如,臨沂九小的王曉豔老師在出示表格後,你覺得王老師派誰參賽最合適呢?學生在説6,7,8選哪個數時,教師通過引導如果你是徐洋用6表示他的水平,你會怎麼説呢?教師靈活機智的處理引導學生。

數學課教學必須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最終為生活服務。因此,在教學中無論是對新知識的引入或鞏固都要注意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上課教師們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臨沂商城學校的張學鋒老師,通過摸獎的視頻,讓學生體會到中獎的可能性很小,從而引出課題。呂建老師的從自己正在上課的座次上,找某個學生所在的位置等等,這些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生活中,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範文寫作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例如,呂建老師在讓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時,讓每個學生盡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每個人描述的方法和順序不一樣,所以不能使人明確同一事物的準確位置,在此基礎上明確什麼是列,什麼是行,再從具體的列和行中確定描述位置。李芳教師在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關係時,先是大於直徑的2倍後來是比直徑的四倍小,在這樣的範圍中接着通過圓的六等分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是3倍多,由對探究知識的必要性,到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探究知識的方法。

合作學習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條捷徑,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造過程,從而獲得了成功感,獲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每一節課都非常重視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教師們把合作學習都放在知識的難點和疑點上,在學生解決有困難時採取,好多老師在有難度的問題處理中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再通過合作互相交流意見,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達一些不成熟的見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確,以個人優勢的發揮來促成整體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學習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也是很多老師的突出特點,第一心得範文網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觀點;老師有充足的耐心,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引導。

總之,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對於課堂教學有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今後應對比優質課,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抓住機會,不斷地學習新知,不滿足於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優化課堂教學。

國小數學課學習心得體會8篇 國小數學: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數字 第2張

第2篇

最近,再次認真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認識,深刻領悟到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下面,結合教學實際,淺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他們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們要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把學習數學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的數學課堂不但要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踐行新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第3篇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下面給大家分享《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歡迎借鑑!

最近,數學組再次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我對《新課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深刻領悟到數學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下面,結合國小數學教學實際,淺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第一心得範文網手機版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他們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們要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第一心得範文網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把學習數學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的數學課堂不但要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踐行新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通過《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

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談談自己的認識: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

不能把操作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説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

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範文寫作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

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向人們質疑是求智之道,自己在內心思索是啟發智慧之本。

今天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範文網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如板書編寫有序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第一心得範文網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

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這次參加了關於國小數學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這次培訓讓我更加了解到《新課標》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感受到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後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新教材根據教材實驗結果和教師們的普遍意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如統計與概率等內容適當降低難度,第一學段統計與概率部分內容大幅減少,部分內容移到第二學段。

循序漸進的提供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因而此次課改通過教材修訂研究和精心製作工作,形成了一套文字表述準確,易懂、可讀性強,版面設計清爽美觀,圖文並茂配合恰當,裝幀精美,教師能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教材。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通過對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新的數學新課程標準表述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全面;結構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同時進一步增加了可操作性,更適合教材編寫和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雙基”變“四基”,數學課程標準在原本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新增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由“雙基”走向“四基”,我覺得是數學課程標修訂的一項重大變化,這避免了教師主教知識,不關注人的發展,從而更能着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兩能”變成“四能”,即在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由原來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變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再次研讀《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下面我談談自己新的認識和體會:

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

1、挖掘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2、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教師要熱情地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成為學生真誠的合作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麼,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深入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

學習完新課標,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才能為孩子們奉獻出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

第4篇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裏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穫甚多。現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以上是《2022年4月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的第一心得範文詳細內容,講的是關於學生、學習、教師、課程、評價、理念、發展、標準等方面的內容,覺得好就請(ctrl+d)收藏下。

第5篇

所謂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飽滿的熱情進行教學,與學生進行自然的感情交流, 為學生創設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得知識,形成能力以及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有效的課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學生受到感化和薰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可以使學生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易於引起學習興趣,從而去主動探究知識,並在新知識的基礎上聯想、綜合、分析、推理,進行創造性學習。因此,創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師生關係好,彼此心裏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係不容恰,學生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教師教學也不可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因此,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是愉悦、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形成的基礎。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尤其是關愛那些中差生.要允許他們在學習中出現錯誤, 允許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從而形成強大的學習內驅力.

設置懸念,創設有效情境,是指在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採取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使學生懷着積極的態度、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例如在教“年、月、日”這節內容時,上課一開始教師就設置這樣一個懸念:有一位老爺爺,他到20xx年才過他的第18個生日,你知道他到20xx年有多大嗎?全班一下子討論開了,在學生急於想知道老爺爺為什麼只過18個生日的原因時,老師向學生出示課題“年、月、日”,並解釋説如果學完這部分知識,你就會明白了.這種懸念的設置,令學生興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個瞭解原因,使學生帶者炙熱的追求隨教師進入了認識過程情境之中.

學生一般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成就欲,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會引發學生的熱情,往往會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因此,我們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貼近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挑戰性的宣佈,老師不用計算就能知道哪些數可以被3整除,不信,試試看?學生紛紛舉出愈來愈大的數,老師對答如流,準確無誤.學生驚奇了,這裏到底是什麼“訣竅”呢?學生求知若渴的情緒被激活了.當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兩組數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數個位上不一定是0,3,6,9”的結論時,教師及時提出:“到底怎樣才能快速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等問題,又一次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之中.

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是一種藝術,它可以激發、喚醒、、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教師應因時、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力求使其積極轉化為學生良好的內部心理氣氛,這才是最終目的.

“説”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要想“説”好,就必須先“想好”,即必然要經過深思熟慮。可見,引導學生“説”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説”的訓練,這對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嚴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怎樣才能使學生會“説”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學生如果在輕鬆愉快和諧民主的環境中,參與學習的慾望就會被激發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於説,樂於説,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人。因此教師對學生要包容,要鼓勵,不要急於否定評價,更不要壓制。例如我在教學《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的“回顧和整理”這一課時,課始我首先説:“同學們,今天你們來做一次老師,把本單元學到的知識講給別的同學聽,老師只是在旁邊做做評委,看哪位‘老師’講得最好?評出最佳“小老師”” “唰!”一大半的同學舉手了。生1説:“我瞭解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圓柱的特徵是……”。“多稱職的老師啊!講得真好!”我適時評價。生2説:“本單元我知道了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它是由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導來的。”生3立即舉手説:“如果由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推導的話,圓柱的體積還可等於底面周長的一半乘半徑乘高。”生4立馬站起來説:“如果以半個側面為底面積,半徑為高的話,圓柱的體積還等於1/2個側面積乘半徑。”……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再讓別的學生來評價哪位“老師”講的最好,為什麼最好,這樣又鍛鍊了其他學生傾聽、評價以及説的能力。在這樣的輕鬆氛圍中。學生不僅敢説了,而且是爭論着説;學生不僅敢評價了,而且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評價。如此一來,不正好達到了複習本單元的目的了嗎?顯然教學效果要比老師引導着學生複習好得多。

在實際問題的教學中,許多學生只會把題目解答出來,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為此,我們就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核心,構建數學思維模式,讓學生通過一個比較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台階”去認識和理解題目的本質。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有這樣的兩類題目“光明畜牧場養了900頭肉牛,①其中肉牛比奶牛少20%,奶牛有多少頭?②其中奶牛比肉牛多25%,奶牛有多少頭?”有的同學很容易把兩題的方法混淆。有的同學即使會做,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所以我認為,教學時我們應多和學生交流每一題的思考過程,讓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清晰地思考模式。如老師可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回答。這兩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帶有百分數的條件不同)第一題“肉牛比奶牛少20%”是把誰看作單位“1”的?(奶牛)奶牛的頭數知道嗎?(不知道)可以怎麼辦呢?(把它設為x,再分析數量關係列方程解答)第二題“奶牛比肉牛多25%”又是把誰看作單位“1”呢?(肉牛)肉牛的頭數知道嗎?(知道)奶牛比肉牛多的頭數也就是誰的25%?(900頭的25%)可怎麼列式呢?(直接列乘加算式就能解決)。在明白了思考方法之後,老師和學生可一起歸納出思考模式: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分析關鍵句,找到作為單位“1”的量,再看看作為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如果已知就直接用算術方法解答;如果未知,還是列方程解答比較好。所以找到單位“1”的量,再分析它已知還是未知,是兩類題目解法的分水嶺。利用這種引導學生説的方法,有效地化解了題目的難點,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晰地説出解題過程。長期這樣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就會逐漸説得有條有理,必然也反映出他思維上的條理性,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感興趣、新鮮的素材創設有效情境引入新課,是使學生愛“説”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導入新課:“喜羊羊請懶羊羊吃蛋糕,懶羊羊很貪吃。喜羊羊分給他一個蛋糕的1/3,他嫌少;於是喜羊羊分給他這個蛋糕的2/6,他還不滿足;後來喜羊羊分給他這個蛋糕的3/9,懶羊羊滿意地笑了,覺得自己賺了一個大便宜。同學們,你們覺得懶羊羊真的賺了便宜嗎?”從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入手,立馬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愛開口回答問題。生1説:“沒賺到,懶羊羊雖然拿的份數多了,但是分的總份數也多了。”生2説:“他拿的每份變小了,所以沒有賺到。”生3説:“我覺得他每次分的都一樣多。”趁熱打鐵,當學生“七嘴八舌”猜測時,再讓學生用三張同樣大小的圓片操作一下,通過比較發現三個分數其實是一樣大的。古話説:“善於始者,成功已半”。本節課因為創設了這樣一個有效的故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啟迪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愛開口回答問題,於是很容易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把“説的訓練”看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認真地完成。我們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並且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根據學生的語言表達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中的缺陷,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嚴密、活躍。

今年是我連續第六年任教六年級的數學、科學學科而且擔任班主任。感謝領導的信任讓我發言,那我就説點什麼吧。首先我站在一個數學老師的角度來談談,經過這幾年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對提高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以下的幾點想法:

如果學生上課不聽講,就算你講得再精彩,那麼也是在做無用功,目前階段其實六年級上課聽講率是比較低,由於要畢業了,要離開了,一個個蠢蠢欲動,心神不寧。再加上季節原因容易犯困,那注意力就更不集中了。那麼如何培養他們課堂上的注意力呢?

我覺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其課堂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我們可以聯繫實際利用貼近生活的事例,使學生感到學以致用,從而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百分率”時,就可結合學生到校情況,參加比賽情況等實際生活例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加深對出勤率、缺勤率、參賽率的理解。從而使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我們也可以在課前設置一些有趣的問題,發現有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或沒精打采的學生,不定期的隨時來個提問,反正就是要讓所有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思考,認真聽講。

計算是我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大部分的數學題目都涉及到算,計算能力提高了,自然數學分數也能提高。那我們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歡打草稿,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老師佈置了計算題,有的同學直接口算,有的在書上或者其他地方,寫上一兩個豎式,算是打草稿,這些都是不良的計算習慣。大多數的計算題,除了少數學生確實能夠直接口算出結果以外,大多數學生恐怕沒有這個能力。針對這一情況,我要求學生準備專門的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打草稿,同時我在課堂上經常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嚴格督促學生落實的情況,久而久之學生也慢慢地養成了良好的計算習慣。

對於六年級的任何一個學生而言,應用題都是一個難點,學生在思想上怕應用題,。而應用題在數學考試中佔據相當高的分值,那我們怎樣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1,分類講解。國小數學中許多問題都是有共同特點和規律的,尋找問題的共同特點和規律,並進行分類和歸納,是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應將應用題分類,給學生一類一類的去整理複習,讓學生多做幾道相同類型的題目,這樣不僅概括性很強,而且這一類應用題的題型特徵學生也容易理解,方法更容易掌握。

很多學生不懂得總結學習經驗,做完題後,不久就忘記了,後來遇到同樣的題時,又束手無策,無法舉一反三。這樣的話,學習效果很差,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總結學習經驗。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解決問題以後,再回過頭來對自己的解題過程加以回顧與探討、分析與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是數學解題過程的最後階段,也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最有意義的階段。解題教學的目的並不單純為了求得問題的結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一教學目的主要就是通過回顧解題的過程來實現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解題過程的回顧,與學生一起對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進行細緻的分析,對解題的主要方法和同一類型問題的解法進行概括,幫助學生從解題中總結出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並加以掌握,並將它們用到新的問題中去,成為以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下面我站在一個班主任的角度,談談畢業班的班級管理以及如何協助任課老師上好非語數外學科。我隨便談談,我首先做的第一點就是------打好紀律底

要想班級有良好的紀律,就必須定規矩,我制定的規則往往説一不二。比如不管你是誰,你只要在班上打架鬥毆,形成惡劣影響,影響班風班紀的,最後評“優秀少先隊員”時一票否優,沒有資格參加評比。我覺得這樣的話,學生不會太調皮,科任老師上課各有風格,但作為班主任只要管理好這些調皮的孩子,那其他老師上課就輕鬆多了。

為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我覺得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感覺到你對各個學科都很重視。讓他們感覺到他任何一科不認真都會引起你的不滿,班主任重視其他學科了,學生自然就會重視,那麼在上綜合學科的時候他們自然也會認真聽講。

總之,我們老師只要能調整好心態,把自己該作的事情作好,學生自然也會想辦法把他們該作的事情作好。人是有感情的,學生是有良知的,只要我們捨得花時間花心血,感化學生,轉化學生,使問題學生問題更少,那麼肯定也能達到育人的理想境界。

第6篇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裏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穫甚多。現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第7篇

今天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裏,我有幸觀摩了國小數學優質課的展評活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謂: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廣闊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風采。同時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機。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1、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得出認知的理念。

2、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各課都展示了新的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使數學更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為生活服務.老師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 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4、通過一天的學習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即教師重視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注意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呈現方式豐富多彩,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學生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重視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注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單純依模仿與記憶.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裏充滿數學.我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收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

總之,數學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第8篇

一直教高年級數學,猛然面對低年級的孩子,真的是無從下手。於是在課堂上,當學生的紀律不好時,我只能扯着嗓子大聲制止,儘管每節課後筋疲力盡,嗓子也啞了,但效果不好。怎樣才能讓這些孩子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樂於學習呢?

經過一學期的摸索,本學期開學,我轉變了上學期的教學方法,發現效果還不錯,下面就是我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種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例如:班班通、投影儀、簡筆畫、實物、圖片、 實驗等教學手段,配以教師的.表情和體態語言,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使語言情景化、交際化。因為國小生感觀較具體直觀,而且容易受情緒的影響把觀察目標轉移到新穎的事物上去。他們年齡小,自我控制力薄弱,注意力不穩定,難持久,思維以形象為主,對有直觀形象支持的材料容易記憶。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習興趣。

2、由於國小生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自制力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也不會超過20分鐘,大腦就會出現階段性疲勞,從而在課堂上會注意力分散,無精打采。學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難集中在一定的學習對象上,就會導致視而不聽,聽而不聞,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認識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種種教學方法,例如:猜謎,遊戲,設疑提問等,這些活動都能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腦興奮中樞,有助於學生迅速積極地處理學習信息。能培養國小生認真聽講,專心學習的好習慣。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如能適時調控教學節奏,發現學生有疲倦、注意力渙散的現象時,就可以適時穿插一些趣味性的謎語,遊戲等,讓學生猜一猜,動一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眼、耳、口齊用,集中注意力,積極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