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家鄉的春節風俗專題作文5篇 家鄉春節:豐富多彩的傳統風俗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83K

中國的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重要節日,各地風俗習慣多樣。家鄉的春節風俗更是獨具特色,既有拜年賽龍舞獅的歡樂場面,也有祭祖掃墓等傳統活動,充滿了濃厚的家庭氣息和文化底藴。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家鄉春節的特色風俗。

家鄉的春節風俗專題作文5篇 家鄉春節:豐富多彩的傳統風俗

第1篇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來介紹家鄉的飲食小風俗。 春節這天,人們會早早的醒來,在開口説話之前,一定會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點,吃上一兩口,我們稱之為“開口糕”。薄薄的糕點吃在嘴裏,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裏蹦出的話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與“高”同音,小孩吃了開口糕,預示着新年中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們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運高、財運高”;老人們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

正是因為人們對新年的這些渴望,吃開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 放完開門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後,都圍在桌子旁吃團圓飯,也就是吃湯圓或餃子了,人們把餃子稱為“萬萬順”,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會順順當當。“順心”的心願也就寄託在這常見的餃子上了。吃湯圓則預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這喝茶也有講究,落座時,北面的位置必須空着,聽媽媽説這是為了給灶神爺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裏灶台上總是滿滿當當的。喝茶快結束時,每個人的碗裏須留下一些餃子或湯圓,預示“年年糧食皆有餘”。 不管是吃開口糕也好,稱餃子為“萬萬順”也好,還是給灶神爺留位也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雖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但這些飲食上的小風俗正是人們對新年中豐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種美好願望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繼承和發揚呢?

家鄉的春節風俗專題作文5篇 家鄉春節:豐富多彩的傳統風俗 第2張

第2篇

“扭秧歌”對我來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媽媽經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從來沒見過。 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去年春節,我有機會看到了它,那場面可真夠壯觀的,使我終身難忘。 正月七年級的早上,媽媽帶我去逛地壇廟會。廟會上,賣的東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種,什麼“驢打滾”,“艾窩窩”。讓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廟會裏不僅東西多,爾且人也特多。遠遠看去,人羣就像一團亂麻纏在一起似的,黑壓壓的一片。忽然,我發現東北角的人最多,人們緊緊挨在一起。 我好不容易才擠進去。往前一看,嘿!這是什麼?真棒。只見廣場上幾位老爺爺和老奶奶,身穿紅色的服裝走擺擺步。衣服上掛着一條紅段子,腰上繫着一隻鼓。隨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腳步隨着鼓點越跳越快,最後想飛起來一樣。場面十分壯觀。

這時,媽媽擠了進來,對我説:“佳欣,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這時,一位老爺爺搭上話,“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輕輕點點頭。老爺爺繼續説:“要不是____號召我們繼承民族文化,可能你們這輩人盡看不着他了。” 聽着這位純樸憨厚的北京老漢的一番話,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我在想:中國扭秧歌和許多其他民族文藝,都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珍品,如果人們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爾把我們自己的藝術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國的“土產”,而且它顯示着中華民族的氣魄,把奮進的精神帶給我們每個人,我們一定要繼承他,發揚它。

第3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過年前夕,家家户户都要進行掃塵。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除塵迎新,把一切“破舊”、“晦氣”統統掃出門。

還有兩天就過年了,家裏要進行大掃除。一家人便開始忙得團團轉。

“孩兒她爸!快去拖地!”“得嘞!”爸爸拎着拖把就起勁地忙了起來。“你!去掃地!”媽媽用手敲了敲我的腦袋。我得到了命令,抄起掃把就像個陀螺一樣,在家裏轉起了圈。“媽!”“哎!”“你和我一起貼對聯。”媽媽竟然連奶奶都不放過!

不知不覺地,到了中午。太陽散發出耀眼的鋒芒。雖已是寒冬,可我們家裏的人早已汗流浹背。

爺爺拎着一大袋子東西,一腳踩到了爸爸剛剛擦好、一塵不染的地面。“爸!”爸爸停下手裏的活,他面色通紅,濃密的頭髮上沾滿了汗水。“抱歉啊,我先過去。”爺爺面帶歉意地走在爸爸剛擦好的地上。“爸!”我從廚房裏衝了出來,“吧唧”一聲跳到了地板上,留了一雙腳印。

完了!怎麼辦!我抬頭望着爸爸:“額……那啥……嗯……拖完了嗎?”

“那您繼續加油,我先走了!”説完我咧嘴一笑,一溜煙地逃離了這個“是非之地”……

辭舊迎新,是我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歡樂而又喜慶的日子,這份歡喜就像一首美妙的樂曲刻在我的心中。

掃塵迎春——帶着對新的一年寄託與期盼,開始新的一程。

第4篇

今年的春節,我是在自己的家鄉——麻陽度過的。在這裏,我見識到了不少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

不管是什麼地方的除夕夜,年夜飯都是必不可少的。顯然,麻陽也比例外,只是時間比其他地方要早一些——在麻陽年夜飯在下午4點鐘的時候就準備好了。説是“年夜飯”,事實上是“年下午飯”。雖然時間略早,但卻絲毫衝不淡那濃濃的年味兒,那對“萬象更新”的喜悦之情和那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

望着滿桌的美食,你是不是早已垂涎三尺了?別急,再吃年夜飯之前,還有更重要的時候要做——大人們會帶上不少東西去山上祭拜土地,去河邊祭拜水,在到家裏去祭拜祖宗。做完了這些,大家才舞動筷子,盡享這美味的年夜大餐。

吃過年夜飯,大家便陸續開始守歲。天尚未黑,耳畔便響起了鞭炮“噼裏啪啦”響聲,眼前便閃過煙花絢麗多彩的圖案。伴隨着時間的流逝,新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終於,凌晨12點到了!伴隨着幾朵巨大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小孩子紛紛給長輩拜年,大人們也樂呵呵地給小孩子們發壓歲錢。那些先拿到壓歲錢的孩子們,個個歡呼雀躍,沒拿到的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他們。當然,壓歲錢也少不了他們的一份。發完壓歲錢,大家便躺到牀上,沉沉的進入夢鄉。

第二天,大人們起了個一大早,拿着桶子去“搶新水”——用桶子去打井裏的水。據説“水新”意味着“萬事新”,預示着新的一年有新氣象。除此之外,他們還要上山砍柴。因為“柴”和“財”諧音,新年砍柴,希望來年財源滾滾。

第5篇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温嶺人,出生在温嶺,家人也都在温嶺。在這個小康社會中,大家都在改變,而唯一不變的,就是各種風俗了。

這各種風俗中,我認為最有意思的,莫過於除夕的那天晚上了。每年的那時,我們都會到爺爺家去吃團圓飯。記得前年的那一次……

我推開爺爺家沉重的木門,看見廚房裏頭爺爺和伯伯一家已經在準備了。爺爺蹲在爐子旁,拉着鼓風機,又不停地往爐子裏塞小木條兒,眼睛還眯成一條縫兒,估計是被煙燻的吧;伯伯左手拿着一個白碗,右手捏着一塊毛巾,正彎着腰低着頭使勁兒地刷碗,都還沒有注意到我們來了;伯母正站在炒鍋前,身體微微後仰,用鍋鏟不斷翻炒着鍋中的食物;表哥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貫注地洗着面前的一顆菜,左洗洗右搓搓,有模有樣的。

“喔!你們來啦!快來搭把手。伯母看見我們,兩手在圍裙上抹了幾下,馬上給我們安排了活兒,還不停地問來問去:“最近怎樣啊。升職了沒?聽説你們買房了,怎麼樣?多少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多數時候得硬着頭皮回答。而要是沒有了這樣特殊的“問候”卻又覺得少了些什麼。或許這才是年的味道吧。

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們老家的特殊儀式就開始了。在祖先的掛相前擺好桌子,再放好飯菜,我們輪流祭拜,意思便是請他們也一起來吃飯。完畢,我們也坐下來吃,但一定要留出幾個空位,因為祖先們也要吃啊。就這樣,幾代人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的。

吃完以後我們再一起放煙花,在後院裏揮舞着煙花條,在客廳看着春晚,可盡興了。

其實春節並不是什麼節日,只不過有個理由讓人們團聚。家鄉年俗和小康生活,他們是互相包含互相影響的。而年味也在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