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生紅色故事演講稿4篇 "鮮彩童年:國小生分享紅色故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55K

本篇文章將為大家帶來關於國小生紅色故事的精彩演講稿。紅色故事是指以革命戰爭時期為背景,講述英雄人物事蹟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着紅色精神,不僅能夠激勵國小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能夠讓他們瞭解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傾聽這些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吧!

國小生紅色故事演講稿4篇

第1篇

抗日戰爭時期,有個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裏兒童團的團長。有一天,給八路軍當交通員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馬上給八路軍送去。這封信上粘着三根雞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這是最最緊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趕着羊下山了。還沒走到山口,就遠遠地看見來了一隊日本兵。”怎麼辦?信藏在哪兒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綿羊的大尾巴,靈機一動,把信拴在羊尾巴下邊,大尾巴一蓋,什麼也看不出來了。海娃剛站起來,鬼子就來到了身邊。

“我是放羊的嘛,嗚嗚嗚,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裝作害怕的樣子哭起來。

鬼子看了看這羣羊,來了壞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來,海娃呢,被逼着給他們趕羊。

天黑了,敵人來到一個小山村。村裏找不到一個人,也找不到一顆糧食。鬼子們都餓瘋了,就叫黑狗子們去殺羊。一個歪嘴黑狗看中了那頭老綿羊,上來就搶。海娃眼看自己心愛的羊被拖走殺掉,恨死了敵人。可他更擔心雞毛信,它就綁在老綿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綿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條腿往地上一撐,歪嘴黑狗怎麼也拉不動,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別的羊。海娃總算放了心,又在盤算着怎樣逃走。

天剛矇矇亮,鬼子就揮着大洋刀,帶着隊出發了。還沒走過幾個山頭,只聽”轟”的一聲,走在前面的幾個黑狗子倒在地上。原來他們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沒敢笑出來。

“小孩,你的`前面的開路!”鬼子是要海娃趕着羊,在前面踩地雷。這裏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敵人引上了一條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敵人都氣喘噓噓的,越落越遠。

叭!叭!鬼子開槍了。海娃一頭倒在草叢裏。他知道,這裏離八路軍住的地方不遠了,就大聲喊起來:”鬼子來啦!鬼子來啦!八路軍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軍叔叔開火了。海娃一高興,爬起來就想跑,剛跑幾步,就昏倒了。一個八路軍叔叔忙跑過來:”唉呀,這不是海娃嗎?”

海娃睜開眼,吃力地説:”叔叔,羊……老綿羊……雞毛信……尾巴……”話沒説完,又昏過去了。

等他醒來時,他已經睡在熱炕上了。八路軍叔叔告訴他,靠着那封雞毛信送來的重要情報,八路軍打了個大勝仗,消滅了好多鬼子和偽軍。八路軍叔叔又送給海娃剛繳獲的兩個牛肉罐頭。海娃的心裏呀,別提有多高興了。

國小生紅色故事演講稿4篇

第2篇

大家好!今天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怕死不當共產黨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中,記載着許多不同凡響的人物,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劉胡蘭。

她15歲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5歲啊,正是人生最燦爛的時候啊!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她呢,小小年紀,卻肩負起“國家”的重任。

1947年的冬天,劉胡蘭為了處理一些事情和機密文件,沒有及時轉移,不幸落在了國民黨狗子軍國民黨特務手裏。這時,一個認識劉胡蘭的叛變民兵,惡狠狠地説:“劉胡蘭,今天你要當心,呆會兒向你問話,你可得老實説,否則就別想過關。”

劉胡蘭被帶進一個大廟,一張條桌後面坐着一個匪軍官,中等個,長着滿臉絡腮鬍子。

“有人供出你是共產黨員!”“對,我是共產黨員!”“你們村還有誰是共產黨員?”“就我一個!”

“不可能吧!怎麼只有你一個呢?你不説我們也知道!”“你都知道了,還用得着問我嗎!”“你給八路軍辦過什麼事?”“只要我能辦的,啥事都辦過。”

“你難道不知道做共產黨員要殺腦袋嗎?小小年紀就不怕死!”

大鬍子看硬的不行,就來軟的,説:“我看你年紀輕輕,怪可憐的。這樣吧,你只要把你瞭解的説出來,我就不為難你,還給你地,給你錢。”

“你就是給我個金娃娃,也甭想讓我告訴你們!”審問的匪軍官又換了一副腔調説:“這樣吧,等會兒開大會,你只要在鄉親面前認個錯,説你參加共產黨是受騙的就行了。”劉胡蘭聽了,氣得滿臉通紅説:“呸!辦不到!”這下,大鬍子惱羞成怒了,對匪兵一揮手説:“帶出去!”

劉胡蘭被帶到廟前的廣場上。“抬傢伙。”匪軍官一聲令下,幾個匪兵抬上來三口鍘刀,上面還流着革命者的鮮血。

劉胡蘭毫不畏懼,在窮兇極惡的敵人面前,她從容地躺到鍘刀下,頃刻間只見鮮血噴灑,染紅了白雪掩蓋的黃土地那年她才17歲啊!

劉胡蘭以短暫的年華,譜寫出永生的詩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句話的道理。

xx年後的今天,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國家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我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踏着先烈的足跡,好好學習,增長本領,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更加富強!

第3篇

我軍在革命戰爭時期,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就是嚴格遵循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原則,用嚴明的紀律,贏得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同時也確保了部隊的令行禁止與戰鬥力的不斷增強,由此才取得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帶領中國人民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

與人相似,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生理基因,而紅色基因作為一種外在的文化基因,這種基因不同於人身體內部通過生命所遺傳來的基因。這種紅色基因的傳承,相比生命基因來説,不是自然而然輕而易舉就得來的。在軍隊中傳承紅色基因,需要細化落實到軍隊中的'每個人身上,對每位軍人進行紅色基因的教育與培養。由此看來,在軍隊中傳承紅色基因,自然就需要更大的難度。如果我們不刻意維持或者説有意培養,那麼這種基因就可能逐漸損蝕甚至從我們的人民軍隊中剝離開去。

而今,軍隊內部出現的一些腐敗墮落分子相繼落馬,這除了相關監管不力、制度約束不夠之外,也折射出了在軍隊內部傳承紅色基因的必要性。而國際政治形勢的紛繁複雜,國際政治侷限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國外社會思潮的不斷湧入,這是軍隊傳承紅色基因的外在要件。以此來看,我們當前軍隊必須要加強紅色基因的傳承。通過提高軍隊每位士兵的拒腐防變能力,才能讓軍隊內部的每一位領導幹部以嚴格的紅色基因淨化自身思想基因,提高自身對於侵蝕的抗拒力,提高拒腐防變能力。

時代在發展,出色的紅色文化基因卻不會變。只有加強對於軍隊紅色基因的培育傳承,才能讓我軍的戰鬥力不斷增強,同時拉近軍民之間的魚水關係,最終有利於建設一支新時期能打贏、不變質的軍事隊伍,而這既是維護我國社會穩定和平的迫切要求,也是軍隊更好服務人民羣眾的現實需要。

第4篇

連綿千里的喜瑪拉雅,沉默無聲,羣山靜靜地注視着的山峯珠穆朗瑪。在珠峯,那以前千萬年的孤獨沉寂,那以前狂嘶的烈烈長風,變化莫測的險峯淵谷,令人望塵莫及的仙山神湖,淒涼貧瘠的土地,久望而灼眼的皚皚冰雪……安靜的讓人荒蕪。

那裏的一切,至無言,去亦不聞!一回首,一俯仰,歷史將讓我們永遠銘記2008年的5月9日,同樣的西藏,同樣的珠穆朗瑪,一隻紅色的隊伍正在前行。珠峯已經泯滅了昔日的`沉默,它因着這支隊伍而蠢蠢欲動,難道你也在為這羣挑戰者們顫動嗎?他們被厚重的登山服遮住了面頰,只露出一雙雙堅定的眼睛,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帶着火炬,勇攀頂峯。9時17分,紅色的祥雲燃着奧林匹克聖火,出此刻世界的頂峯,8844。43米,從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到最後的次仁旺姆,人類最後實現了最偉大的攀登,中國最後完成了最光榮的使命。

珠峯上架起了紅色巨塔,祥雲,火種,五星紅旗,奧運會徽,倚在白雪與藍天之間,一幅幅醉人心魄的畫,令人震撼無聲。這一刻,只有一個聲音:中國之聲;這一刻,只有一種表情:熱淚閃爍。無論峯頂峯下,近處遠方,每一箇中國人都從內心燃起一個聲響:我愛中國。為什麼登山隊員不畏艱險,登上珠峯?因為他們愛腳下這片土地。為什麼特派記者承受着疲憊與高原反應仍然堅持採訪?應為他們愛腳下這片土地。為什麼技術人員嘔心瀝血,傾盡所能,不辭勞苦?因為他們愛腳下這片土地。為什麼每個人應對這壯舉都飽含淚水?因為我們愛着土地愛的深沉。

火炬登珠峯的成功,建立在千千萬萬個默默奉獻的工作人員的努力上。他們恰似一滴滴水,融入了祖國這片大海,方顯出波瀾壯闊。校園中亦是如此,我們從屬於一個校園,就是校園中一個個不可或缺的分子。我們的校園是一個紅色的校園。清晨,走進校園,醒目的屏幕遊動着特有的温馨的紅色字眼,使我們精神飽滿的應對嶄新的一天。

辦公樓大廳的紅褐色提醒着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要沉穩,嚴肅,用一種謹嚴的態度應對各種任務。體育課上,我們踏入紅色的跑道,盡情揮灑汗水,激起無限生機活力。閒暇時間,漫步在校園,廊邊紅色的薔薇花伸出香氣,調劑我們緊張的思維,染透我們的心靈。

展現朝氣的紅色校徽,帶有職責感的紅色學生卡,在園中駢飛的紅色“飛舞”,無不張顯着十九中的無限活力,校園的紅火,熱情,感染着每一個人。在這紅色的五月,我們的校園愈發美得難以言狀。

愛國很大,愛校是本。我們也許沒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義舉,但我們能夠努力上進,為學校爭得榮譽;我們也許我沒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氣概,但我們能夠遵守校紀,樹一份職責在心中;我們也許沒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濟世情懷,但我們能夠幫忙別人,和同學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進步。

校園是我們陽光下的夢工廠,陰雨天的避風塘,是我們搖曳着期望與理想的一片淨土。花開裏有我們的崛起,鳥鳴中含着我們的失落。那裏的一草一木,看着我們成長,見證我們長成。以前,我在那裏走過三個五月,每一次都看着五月盛產的紅色與愛瀰漫了整個世界。去愛吧,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校園,讓愛之歌奏響在這個紅色的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