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打通情感的通道——談《背影》的教學設計5篇 感性溝通之路——探析《背影》教學設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本文將從課文解讀、作者背景、情感共鳴、教學設計等方面,深入探討魯迅的代表作《背影》。通過打通情感的通道,教學過程中能更好地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打通情感的通道——談《背影》的教學設計5篇 感性溝通之路——探析《背影》教學設計

第1篇

1.《背影》一文是現代作家________寫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説話不大漂亮”中“聰明”的同義詞和“漂亮”的反義詞分別是

4.《背影》一文將“勾留南京”一事一筆帶過,原因是

5.《背影》一文開篇交代家庭境況,其作用為______________

1.《背影》一文中“車站買橘”一節中,前後兩次寫父親過鐵道,為什麼前一次詳寫而後一次略寫?

2.對父親買橘回來後“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一句分析正確的是

3.“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文中兩次提到自己的年齡,其用意是________。

4.散文中抒情,一般有兩種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寓感情於字裏行間)請從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

父親就這樣無言地用l0n(  )n(  )駝背將生活的重負扛着,就像一張弓無言地堅韌着,積攢着,為一支支響箭預備着生命的湧動和波瀾。我們做兒女的就是這弓上的箭。有兩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撿拾不盡的碎金,撒落在時間的長河裏。第一件事發生在我讀國小六年級那年,這一年對我來説是一個災難之年,我的兩條腿上大大小小長滿了十三個毒chu1ng(  ),淋漓的膿血像山泉一樣g((  )g((  )地朝外湧着,上學成了一種負擔。父親向來家教甚嚴,生幾個膿瘡自然是不能輟學的,走不動時父親背也得背到學校去。於是,父親的駝背就成了我的一架馬鞍。每天早晨,父親總會準時地蹲在屋檐邊,就像一匹温馴的老馬迎候着它的主人;掌燈時分,父親也一定會k1ng(  )k3i(  )地亮出他的駝背站在教室的門前。我在父親的背上度過了一個秋天一個冬天又一個春天。秋天裏我沒有覺出父親的背有什麼異樣。冬天裏父親的背很暖和,我的心口總像有一盆火烘烤着。到了春天,厚重的棉衣褪去了,我突然發現父親的背駝得更加厲害了,簡就像洪水衝擊過後留下的一道l6ng(  )坎。我伏貼在父親的背上,父親只能蝸牛一般將頭艱難地向前伸着。這情形使我很自然地聯想到一些生命現象。在浩瀚的沙漠裏,駝峯為綠洲而高聳着;在肥沃的田野裏,牛背為犁鏵而________(a.堅韌b.堅強c.剛強)着。那麼父親的背也一定是為我而駝着!我的心魄被________(a.震動b.震撼c.感動)了,我的靈魂被震撼了,我的愛憎也就和父親的駝背緊緊維繫在一起了。記得有個星期六中午放學回家,我用手________(a.撫摸b.摸着c.摩娑)着父親汗涔涔的駝背,對父親説,這背就可以做我的課桌呢。就這樣,我在父親的駝背上談着歷史的煙雲,讀着未來的幻夢……

4.找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指出它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起什麼作用。

5.這個文段中“有兩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撿拾不盡的碎金”一句的含義是什麼?

6.散文《背影》抓住了人物形象的特徵“背影”命題立意,此文抓住了什麼?兩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妙”在什麼地方?

2.“背影”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別中父親最後留給兒子的印象。

5.渲染悲涼的氣氛與父親對兒子的愛形成對比,更能襯出父愛的崇高偉大。

1.第一次去時詳寫的是背影,扣題,更能突現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寫,因而略寫。

3.説明父親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勞,反襯出父親對“我”關懷細緻周t;/>到。

4.例如:課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別體現間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從略。

4.“父親就這樣無言地用嶙峋的駝背將生活的重負扛着,就像一張弓無言地堅韌着、積攢着,為一支支響箭預備着生命的湧動和波瀾。”比喻生動形象地表明瞭父親無怨無悔地承受生活的艱難,突出表現了父親博大而深沉的愛。

5.這兩件事在我的人生歷程中極為重要,令我永生難忘,獲益無窮。

6.駝背《背影》表述作者對父親的愛的深切的理解。本文寫出作者對父親駝背懷有一種崇高的敬意和無限的感激之情,兩文都能抓住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徵展開描寫並以此為線貫穿全文,意藴豐富,耐人尋味,這是它們的妙處所在。

打通情感的通道——談《背影》的教學設計5篇 感性溝通之路——探析《背影》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1.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學習本文記敍事實,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

3.體會本文表現的民族傳統美德,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情。

2.感悟父親的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感激、思念之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自稱“揚州人”。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背影》、《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蹤跡》等,是其代表佳作,長期被選作大中學校的教材,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敍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章只是寫實。”

細小而繁多的事。(瑣屑) 感情聚積在心裏不得發泄。(情鬱於中)

2.全文有幾次提到“背影”?請將它們找出來並完成表格。

開篇點題,引出下文,設置懸念,為“背影”出現作渲染和鋪墊

以思父之情,烘托父親愛子之情,呼應開頭,畫龍點睛,總結全篇,深化主題

1.把題目“背影”改為“車站送別”、“買橘子”好不好?為什麼?

同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擬題。只要標題是符合文章內容,都是值得肯定的。這篇文章抓住父親的特徵─“背影”,不惜筆墨細緻描畫,“背影”最能集中表達作者的感情、父親的形象。

2.第6段集中描寫了父親爬過鐵道買橘子的情景。這是全文的精華,點題的文眼,寫出作者留在心靈深處的永記不忘的“背影”。(提示:試從衣着、體態、走路姿勢、動作、年齡、心態六方面分析。)

衣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親的境遇較為糟糕,呼應文章的開頭;寫穿戴可與父親給我買的紫皮大衣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父愛子的感情,有利於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走路姿態:蹣跚、慢慢(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過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動作:探、攀、縮、微傾。因為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攀”這需要力量,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麼地令人揪心啊!“縮”字説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麼得緊張啊!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台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努力的背影!

心態:心裏很輕鬆似的(攀爬月台買桔其實根本不輕鬆,此時的輕鬆也只是因為怕兒子難過裝給兒子看的,更是因為為兒子買好桔子,不必擔心兒子路上口渴,盡到了作父親的責任後的欣慰和滿足。)

4.全文有幾次提到“我”流淚?請將它們找出來。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感情。

第一次的“淚”:祖母亡故,老父解職,家境慘淡,為“背影”渲染了悲涼的氣氛。這次掉淚表現出觸景生情的悲哀傷心。

第二次的“淚”是看見父親艱難的為我爬鐵道買橘子的背影,被其深厚、真摯的愛感動、激動得“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一個“快”字説明動情之深,反應之速,襯托出父親給作者留下的“背影”,是最難忘的。這次掉淚是情不自禁,為父親的背影所感動。“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又是一次複雜的心態顯示。怕父親看見了要傷心擔心,應是趕緊拭淚的主要原因;怕別人看見了顯得不雅、難為情、笑話我,而且也怕要給父親帶來難堪。

第三次的“淚”,是在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的時候,離情別緒,悲傷惆悵,使得“眼淚又來了”。一個“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慘淡,感其父子情深,歎其相見無期,達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淚”,是接讀父親來信時,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別時的父親“背影”。追憶往事,惦念老父,相見無期,悲感交集,其淚的含義該是多麼深沉、複雜啊!這種在“淚光”中再現“背影”時,戛然而止,與開頭不忘背影相呼應,其震撼讀者心靈的力量

5.文中父親説的話不多且非常簡潔,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對兒子的拳拳深情,請你任選一句作簡單的分析。

安慰兒子,也表現自己的堅強。父親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父親表面上比較想得開,這是為了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麼善良而又堅強的父親啊!

②當父親不放心別人送我,決定親自送我,我勸他不必去送時,他説:“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擔心照顧不周。兒子已二十歲,可是在父親心目中仍是一個小孩,總覺得有人送他上車才好;自己因為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別人替代又不放心,躊躇再三,最後還是決定親自去送。“不要緊”,是對兒子的寬慰;“他們去不好”,才是他的真實想法。這句話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動,深切地體現出了他對兒子的關懷。

③當父親要為我買橘子時,他説:“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自己受點累,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着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④當父親與我告別時,他説:“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⑤他走了幾步,又回頭看見我,説“進去吧,裏邊沒人。”

事事為兒子着想。依依惜別,不勝留戀,多希望再看上兒子一眼呵!可是又想到“裏邊沒人”而有東西,也擔心兒子在車外久立受寒,所以還是叫兒子“進去吧”。從這句話同樣可看到這位父親對於兒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t;1>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t;2>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t;3>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t;t;u>4>我趕緊拭乾了淚。t;5>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t;6>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t;7>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t;8>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t;9>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t;10>於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t;11>過了一會説:“我走了,到那邊來信!”t;12>我望着他走出去。t;13>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説,“進去吧,裏邊沒人。”t;14>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 文中寫父親背影的是哪句話?選出正確的一項( c )

2. 選出能表明上文所寫事情內容的小標題,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d )

3.文中加點詞語“蹣跚”和“努力”能否分別換成“慢慢”和“吃力”?為什麼?

不能。“蹣跚”寫出了父親行動的艱難。“努力”寫出了父親竭盡全力的樣子。這兩個詞更能表現父親拳拳的愛子之心。

4. 文中劃橫線的句子都表現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愛,具體説説這兩句話各表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理活動。

5. 文段最後一句“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中的“再”字用得好,為什麼?

“再”字表明“我”一直目送着父親,表達了“我”對父親戀戀不捨的感情。

1.我們常常為母親深情細膩的愛而感動,但常常對父親如山之愛體會不深。讀了此文,請仿照下面例句的結構形式和內容,在橫線上仿寫句子,談談你對父愛的理解。

例句:父愛如虹,閃耀美麗的光輝;父愛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愛如雨,滋潤乾涸的心靈。

我的仿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觸發你對父親的感情吧,寫寫你父親在某一特定場景中的外貌或一連串的動作,100字左右。

第3篇

例一(見《語文教學與研究》1982年第1期 王鬆泉文)。

1、本文人物描寫的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樣描寫父親?3、這些描寫各安排在什麼場景?4、為什麼要這樣穿插安排?

讀末段,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課文所飽含的真摯的父子之情。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語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他對動詞的重複使用(如兩次使用“躊躇”)同義動詞(如“囑咐”、“囑”、“囑託”)、動詞同其它動詞或助詞的聯合使用(如“看了看”、“須穿過”、“須跳下去”、“爬上去”)、動詞的照應使用(後邊的“走過去同前邊的”“穿過”、後邊的“探身下去”同前邊的“跳下去”、後邊的:“爬上”同前邊的“爬上去”)等則是非常具體的説明。通過對這些動詞的分析,就可體會到父親真誠樸素的情感。抓住了這些特點來教學,就會大提高課堂教學的精度,就必然節省許多時間。

從教學思路看,例一為“順向思路”,教學是從篇首計至篇末;例二為選逆向思路,教者從重點段落講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為:“點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動詞”的使用規律和表達作用進行咀嚼。

從教學的着眼點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段的講析,例三則重在線務的聚集。教學的“切口”越來越細小,計析和品評越來越細膩。

從講授的主要內容看,例一呈“並列式”,人物分析、場境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幾個板塊;例二呈“回扣式”,教師先突出中心段,以後每講析一個層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內容都從不同角度指向“動詞”這個中心。

從板書設計看,例一可形成篇式整體性板書,例二可形成局部式分層板書,例三則可形成筆記式條文板書。

若細心咀嚼,以上三個教例還可以啟迪我們:1、如何就些設計再加以改進;2、如何就這些設計加以組合;3、我們還能設計出哪一種別緻的思路?

細細地體味再加上一些“挑剔”,就可以創造新的模式。

第4篇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裏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説: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説: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1.想像一下,父親抱了硃紅的橘子望回走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同樣的不容易,作者為什麼要略寫這細節?(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朱自清的文章樸素自然,卻能產生極大的感染力,它的好處要細心玩味才能夠體會。請以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這句為例,説説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①從全文看,課文的標題是背影,文章的重點是寫父親的背影,父親的慈愛、老態龍鍾、步履艱難都集中在這個點上。父親抱了硃紅的橘子望回走是正面看到的形象,不是背影,所以要略寫;

②從詳略安排的角度看,前面詳寫了父親過鐵道時的背影,這裏也應該略寫。

12.這一處作者用樸實的語言抒寫胸臆,寫得十分感人。望着父親消逝的背影,離情別緒湧上心頭。混入形象地表現出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逐漸消失的情形,透過這個詞語,我們似乎可以看見我一直在望着、找着,久久不忍離開。再找不着了,則更流露出一種悵然若失的痛苦。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與《悼亡婦》,被稱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 他能夠在淡淡的筆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沒有半點矯柔造作,而有動人心絃的力量,特別是《背影》,表達了作者對其父朱鴻鈞的深情和絲絲的懷念,深深感動着每一位讀者,並長期以來,一直作為現代經典散文被收錄在中學、大學語文課本中。

但是,近來,有些人在網上對先生的這篇美文大加指責,並斥之為病態文學,叫囂應當把斯文從中學、大學的語文課本中裁掉等等。看罷這些人在網上發佈的文字,我心中不免有些悽惶,也有幾番哀歎,眼前也不由得浮現出一羣赤膊叉腰,張口唾沫四濺,閉嘴白沫滿脣,翹足延頸,當街謾罵的潑婦形象來。如果按照這些人的説法去衡量,中國五千年來的璀璨文化藝術幾乎無不是病態的文化藝術,都入不了他們的法眼了。而他們自己卻又拿不出一篇,或者一件,他們自己的非病態的作品來供人們一飽眼福,這又是為什麼呢?於是,我不僅聯想起魯迅先生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着,營營地叫着,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戰士和蒼蠅》)的話來,並以此饋贈那些當街叫囂的潑婦們。

?背影》一文,寫於一九二五年。斯文乃追憶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講述作者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唸書期間,得知祖母去世後,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老家奔喪。辦完喪事後,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則回北京唸書,父子倆在今南京市浦口區惜別的情景。此文後來收在了開明書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極為有名的文章,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傑作。作者僅以一千五百字描寫了一個生活片斷,卻能感人至深,膾炙人口,自清先生的寫作技巧,焉不敬服人哉!

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百般的懷念。

本文作於1920xx年,寫的是1920xx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的一段經歷。而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鬥爭中,但作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會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淒涼的情緒。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為例,講述了其家庭因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閒,後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悽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雲,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寫出了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歎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第5篇

在中學語文課文中,朱自清的《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文章,關於這篇課文的學法、教法,也有很多很多的教案、學案以及分析文章,作為一個普通的一線語文教師,本來只有虛心學習的份,哪還敢在這個領域説三道四。但是,我上完這堂課,還是有一些話不吐不快,所以就寫了下來。

上課之後,本來一切都照着老師安排的步驟進行,寫作背景的介紹,作者簡介,疏通字詞,朗讀課文,課正在按部就班地上下去。大約到了20分鐘或者25分鐘的時候,終於講到了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一段,學生朗讀,然後討論描寫的方法和作用等。學生討論的結果與我以前的教學中遇到的大同小異,無須贅述。但下面的課堂進程似乎漸漸地偏離了我原先的教學設計。

討論告一段落後,學生髮言,但我發現學生好像還是不願意靜下來,於是我問:“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學生a騰地一下站了起來:“像父親這樣的人我們在生活中隨處都可能遇到,我身邊的人包括我的親人也都是一些普通人,老師不止一次讓我們寫他們,但我從來沒有寫得這樣動人,而作者只不過寫了父親的背影,為什麼竟能寫得這樣讓人感動呢?”學生b:“你看看文章寫得有多細緻,父親的穿着,動作,你看穿着的顏色,還有那些動詞,走、探、攀、縮、傾,還有蹣跚、慢慢這樣的形容詞,這哪能不感動人呢?”學生a:“那他為什麼要寫得這樣細緻入微呢?”學生c:“好了好了,我來説。寫得細緻是因為觀察細緻,寫得動人是因為在觀察和寫作時投入了真摯的感情。喂,這可是標準答案啊。”

這時有幾個學生交頭接耳了一會,其中的一個説:“不標準,我來補充一點。寫作本文時作者自己也做了父親,——後面不是説惦記着我的兒子嗎?——他對父親的理解比二年多以前深刻得多了,所以才這樣動人。”學生可真行,一羣毛小子,原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説起來倒是一套一套的。我想,到此為止這個小問題總該差不多解決了吧。

正當老師準備轉入下一個教學環節時,坐在後排的一個學生突然站了起來:“那他為什麼這樣仔細地觀察父親的背影呢?”這個問題一提出來,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鑽牛角尖”。這怎麼能成為一個問題呢?父子關係嘛,還用多説?但我沒有這樣簡單化地處理這個問題,而是問:“你怎麼會提到這麼一個問題的呢?”該生頓了一會,衝着學生b説:“在車站這樣一個有許多人的地方,你通常會對什麼人的背影觀察得這樣仔細呢?”學生b被問得一時語塞。靜了幾秒鐘,原先一直沉默旁觀的學生d站都沒站起來突然冒出一個詞:“美女。”這一下全班立刻變得熱鬧起來了。有的學生覺得好玩;有的學生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鬧哄哄地説個沒完;還有一些學生一邊説着話,一邊還拿眼睛瞟老師一眼,看看老師的反應;有的學生對此非常不滿……這時女班長站了起來:“我們這是在上語文課《背影》,你們都説到哪兒去了啊,一點氣氛都沒有了。——老師你看我們的課堂成什麼樣了,你怎麼不管一管呀。”其實從學生d説出“美女”二字到女班長髮話,也就不到3分鐘時間。我當然能夠控制住時間的。只是我感覺到,這個問題並非毫無意義,但又一時沒能想到一個恰倒好處的辦法把它與課堂的主題聯結起來。既然班長這麼説了,我就示意學生靜下來,並要求學生就剛才的問題談自己的想法,但要求先舉手後發言,有秩序,不重複。這時舉起手來的學生並不多,還是班長搶先發言,她顯得有些忿忿然:“父親個子不高,長相不美,是個胖子,穿戴麼,不是黑的就是青的,又不時髦,不幸他是父親;這時他旁邊還有一個美女,很是妖妍,我敢肯定,d的兩隻眼睛只會盯着美女,而不屑看父親一眼了。”學生d被班長的一席話説得頭都埋下去了〖注〗。奇怪的是,這回其他同學也沒有鬨然大笑,而是出現了近半分鐘的沉默,倒是我先打破了沉默:“為什麼都不開口了?”學生e:“我們想,父親不美,為什麼能這樣吸引住作者的目光呢?肯定是另有一種力量,這就是愛,世界上最無私的一種感情——父愛。”這時我看到不少學生在點着頭,一個個表情嚴肅。我想,課上到這個份上,原先安排好的那些步驟和程序不要也罷,分析詞句啦,講解練習啦,如果這時硬拉進來,豈不掃興?這時我要求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同時提醒,像讀“大江東去”一樣的語調合適嗎?學生一致認為不合適。“那該怎麼處理呢?老師不説,你們自己看着辦。”結果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了這段話,幾個女同學都讀得有些結巴了。接着我讓學生利用剩下不多的幾分鐘時間在學習小組內交流閲讀本文後的感受。老師穿梭其間,聽到學生這樣一些交談:現在我知道文章感人的力量哪裏來了;有個音樂家曾説他用皮靴照樣能夠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奧祕原來就是感情啊;美文靠做是做不出來的,我常常喜歡看那些辭藻華麗、語句扇情的文字,讀過《背影》之後,覺得真是淺薄;……

下課鈴響,我既沒有追問他們交流時説了些什麼,也沒有佈置作業,只輕輕地道了聲別,就離開了教室。學生在教室裏還像上課時那樣靜靜地坐着。

我認為這是一堂既十分鬧騰又瀰漫着感動氛圍的課。備課時我沒有想到課會上成這樣,這是我夢寐以求但在近20年教學生涯中從未實現過的一種境界。在後半節課,我的備課教案已經完全作廢,所有問題都是當堂生成,大部分活動都是學生自主組織,教師的作用只是讓學生的思維活動、情感活動以及語言活動有序地持續下去,將其納入到語文課堂活動中來,並且把這些活動不斷地推向新的高潮,在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讀者與作者之間,達成了思想的碰撞,靈魂的溝通。起初我還抱着這樣的態度:就算是浪費,也不過是一節課,下不為例就是了。沒想到這麼一放手,竟成就了一堂讓師生都十分難以忘情的課。這樣的課之所以難忘,還在於它很可貴,因為它很難重複。

這堂課值得回味之處在於:1.在課堂上要捨得“放”。不要囿於課的進度,怕耽誤了課時,不敢放手,只怕完成不了原先安排好的那些內容。在這堂課上,當學生説出那句看起來十分俏皮甚至有些荒唐的話時,如果老師不予理睬或者乾脆訓斥一通,後半堂課的情景就不會出現,學生那些好戲怎麼演得出來呢?2.要注意聯絡。學生在平時其實是有不國小習壓力的,在課堂上難得片刻開心,給他們兩三分鐘談一談美女又有什麼關係呢?問題是接下來要將這個話題適時地自然而然地聯繫到“父親不是美女,卻有着和美女同樣大的吸引力,奧祕何在”這樣一個問題上來,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否則課就有可能不但真的偏離主題,還可能會陷入庸俗。這,恐怕除了勇氣還要有一定的教學智慧。3.關於時間控制。實事求是説,由於課堂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我不得不將《背影》這一課由原來的2課時增加到3課時,但這是值得的,因為這樣的課對於激活學生的靈性和悟性,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能起到以一當十的效果,其他課即使少上一課也無妨。

?注〗課後我特意向學生了解了一下學生d的情況,原來,上學期父親曾經給他送來雨傘,但他覺得父親的形象不夠雅觀,教學樓也沒讓他上就把他推了回去,雨傘也賭氣沒要。他父親看上去很蒼老,簡直像是他的爺爺,更何況那天穿着蓑衣,這年頭還有幾個人會穿着蓑衣出現在公共場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