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清明節講話稿7篇 「向逝者致敬,思親不忘」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5W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清明節講話稿是在這個特殊時刻發表的一篇重要篇章,用以緬懷先人、表達哀思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在這篇講話稿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對逝者的深深思念、對生命的珍視以及對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期待。

清明節講話稿7篇 「向逝者致敬,思親不忘」

第1篇

清明時節,哀思無限。今天,我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緬懷革命先烈志士仁人,追思他們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懷,銘記源遠流長的民族精神,表達我們當代中學生的敬仰之情,告慰烈士先驅的在天之靈,激揚我們的澎湃鬥志!

正如臧克家所説: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那些為我們創造美好今天和未來的革命先烈們,他們有的沒留下名字就壯烈犧牲了,他們永遠地活在我們心中!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牢記:是革命先烈們讓我們有了幸福的生活!

前些天觀看了《狼牙山五壯士》電影故事片,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五壯士捨身跳崖那一幕不斷的浮現在我的眼前,那蕩氣迴腸的聲音不停的在我耳邊迴響:x日本帝國主義!中國萬歲!。為了羣眾和部隊主力能夠順利轉移,五位戰士靠着自己堅定的意志,利用對自己有利的地形,多次打退日軍,將日軍引到狼牙山的峯棋盤陀頂。他們咬緊牙關,臨危不懼,英勇抗戰,面對日軍一步步的逼近,他們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縱身跳下懸崖,英勇就義。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羣眾和部隊主力的安全,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一篇氣壯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五位壯士犧牲了,但是他們的光輝形象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從今以後,我一定也以他們為榜樣,以他們為前進的動力,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有知識,有志氣的學生,決不讓革命先烈們的鮮血白流,我們將踏着他們的足跡,闊步向前,為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而努力。

我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有一羣英勇,頑強的革命先烈而自豪!他們永遠活在我心中!

清明節講話稿7篇 「向逝者致敬,思親不忘」 第2張

第2篇

又到了一年中萬物復甦的季節,櫻花盛開,就連沉睡了一個冬季的鳥兒,此時也耐不住寂寞,撲騰起了翅膀。《歲時百問》中説:"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是我們每年都在過的,然而在每個人的心裏,清明節又有着她千變萬化的樣子。對於九年級同學來説,清明節意味着直升考前最後的衝刺;對於學霸來説,清明節意味着期中考試也將悄然而至。對於很多人,去哪踏青以及哪一家的青團最好吃才是永恆的話題;但更多的時候,清明節與掃墓、緬懷祖先,有着分不開的關係。

要説真的對清明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大概也就是這幾年才開始的。小時候的清明,是桌上的青團,是春遊,是放飛的風箏。直到最親近的外婆過世之後,才忽然感覺到,清明,即使是一隻青團,也是一隻難以下嚥的青團,就像對已故長輩的思念,如鯁在喉。而清明,更多地,是細雨綿綿裏打着傘,面對着石碑,你在外面,而那個你掛念的人,在裏面。是小時候覺得習以為常的長輩給的關心與愛護,此時卻成了一種奢求。是平時深埋在心,到了這個季節,又隨萬物生長一同萌發的思念與不捨。

除了緬懷,內心更多的是遺憾,遺憾不能再和這些故人分享春日裏的陽光和芬芳,更遺憾的是,曾經一起走過的歲月裏,沒能付出更多、銘記更多。

最近發生了不少事情,無論是發生在昆明的恐怖襲擊還是馬航客機的失聯終結,無不提醒着我們生命的脆弱和變幻無常,而生老病死是如同四季一般固定存在的輪迴。不同之處,是在於你如何把握那些時間,如何將他們的步履蹣跚或是白髮蒼蒼銘記於心,如何在他們人生之暮冬帶給他們陽光。

我們都應該明白,家裏的老人們要的並不多,不是兒女子孫多有錢,老人們就多幸福,對於老人們來説,時不時地陪伴是他們需要的温暖,而我們總被手機屏幕吸引着的目光,是他們最不願遇到的寒潮;在他們看不清報紙、電視,或是聽不清我們講話時耐心地解釋,是他們需要的陽光,但我們常常不耐煩的語調,是他們無法承受的風雪。

清明就快要到了,除了沉浸於多一天休息的喜悦,也讓我們一起好好地過這個清明節,認真地品嚐青團,將思念寄託於故人,而將關懷及時地傳遞給那些還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

第3篇

適值清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我們的校園到處生機勃勃,桃紅柳綠,今天在這裏隆重集會,用演講的方式,悼念先烈,祭奠英靈,目的是為了提醒我們每一個人,勿忘歷史,以史為鑑。

同學們,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祭掃先輩,緬懷過去,不是要我們沉浸在無限的痛苦之中,而是為了更好地激發我們奮勇前進的鬥志;祭掃先輩,緬懷過去,不是要我們對歷史耿耿於懷,而是要我們化悲痛為力量,更好地開創未來;祭掃先輩,緬懷過去,不是要我們無限地悔恨,而應把歷史作為鏡子,既照着過去,但更多的應是折射未來,讓今天的我們以史為鑑,以史立志!

同學們,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們,更不能忘記他們!如何繼承先烈的遺志?如何發揚革命光榮傳統?有的同學可能認為太難了,其實不然,只要我們能夠按照《中學生守則》、《“文明學生”四十字規範》要求去做,認真規範自己的言行,在家裏,做一個孝順父母、關心老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好幫手”;在社會上,做一個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標兵”;在學校裏做一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好夥伴”;在公共場所做一個愛護公物、講究衞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衞士”;在獨處時做一個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以我們的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就足夠了。

同學們,老師們,我們的身上,肩負着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着富民強國的歷史重任!我們要用信心、誠心、雄心去演繹我們精彩的人生,莫讓年華付水流!

第4篇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和拜祭先人的日子。今年清明節放假,是根據上級部門的工作安排,由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共三天。近一段時間以來,各處修路的、施工的、燒紙祭奠的人很多,非常容易導致意外傷害或火災等事故發生。因此,安全問題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為了讓大家過一個平安、祥和、愉快的清明節,在放假前,學校再一次對全體同學進行清明節假前的法制安全教育,具體要求同學們做好以下幾點:

1、注意交通安全。清明節外出掃墓行走小心,遵守交通規則靠右行。不隨意在馬路上追逐,不併排行走,不坐“三無”危險車,更不準騎自行車。

2、注意用火安全,自覺保護環境。同學們回去告訴家人,不要在街道小區、公路等場所燒紙,嚴禁在樹林、草坪或建築物下燒紙。到墳前墓地掃墓燒錢的更要注意,掃墓掃墓,顧名思義先要打掃墓地,把墓地及墓地周圍清掃得乾乾淨淨之後再進行祭祀活動,一個鞠躬一束鮮花就能表達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如果採取燒紙錢方式的一定要等到香燭紙錢等燃盡之後方可離開墓地、以防止發生火災。去公墓或陵園掃墓的還要注意愛護公墓和陵園的花草樹木。

3、注意人身安全。不和陌生人打交道,防止被壞人拐騙,現在的社會比較複雜,我們要提高警惕性,凡事不貪、不饞、不輕信,多動腦筋學會自我保護。隨家長外出踏青遊玩時,千萬不要攀爬樹枝和登上危險建築物。不成羣結隊外出遊玩,不到河邊、鐵路邊玩耍,杜絕危險事故的發生。

4、預防春季傳染病。春季是多種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同學們要注意個人衞生,飯前便後要洗手,家裏勤通風。堅決不去購買路邊小吃,流動攤販的食品,不暴飲暴食,以免發生食物中毒和誘發腸道傳染病。同學在家期間要注意保暖,要堅持體温檢測,儘量不到人員密集的地方。一旦發現有發燒、流感、腮腺炎、手足口病、風疹等傳染病發生,要立即向班主任報告,班主任做好記錄並及時通報給趙立偉主任,家長要立即送孩子去醫院治療,避免傳染病蔓延。

5、安排好作息時間,既要學習好,完成好假期作業,做好複習,又要休息好,適當地進行一些健康有益的體育活動,在活動前要做好準備工作,謹防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用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愛護環境,倡導祭祀新風。

第5篇

本週我們即將迎來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也是新假期制度實行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

清明既是節日也是節氣之一,這是一個與二十四節氣重合的節日。每年4月5日前後,我國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温一般在10℃以上。這時我們大部分地區氣候温暖、草木萌茂,改變冬季寒冷枯黃的景象。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有着密切的關係。

而清明節祭掃的起源,來源於中國傳統的土葬,由於土葬後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節時祭掃祖先的墓地。同時結合清明節時的氣候特點又可以進行踏青活動,放風箏等等,可以説是一個既肅穆又輕鬆的節日。

而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清明節這類產生於農耕文化下的傳統節日逐漸失去了產生時的文化背景,在現在的年輕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其實,清明節在古時有眾多的傳説和活動。比如古時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節寒食節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代後才移到清明。清明節時的活動也有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植樹、放風箏等。尤其是放風箏,傳統清明節時期,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的風箏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為“神燈”。有些人還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現代的清明節也頗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掃墓踏青活動並且將一直持續到4月份。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不但我國有清明節,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於“清明節”的節日,例如日本的盂蘭盆節,機關企事業放假三天,讓遠離家鄉的人能夠回鄉祭祀。波蘭的“亡人節”更是全家出動,長者點燭,孩子敬獻,以教育後代不忘祖先。

今年的清明節放假,説明國家開始重視我國傳統節日了,不久前,清明節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從20xx年開始我們不僅能在清明節享受到假期,新的假期制度更是加入了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在享受假期的同時,我們必須思考,傳統節日對於我們究竟意義何在?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特定的傳統文化,這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凝聚這個國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能將這些傳統節日侷限於一個狹小的範圍內,如端午節只是吃一個棕子、中秋節只是吃一個月餅等,如果那樣,就失去了這個節日的意義,失去了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失去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靈魂。

第6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關於它的由來,有許多動人的傳説。下面就挑一個來講講:“春秋時代,晉國國君的兒子重耳為躲避追殺,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到了國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東西吃,此時的重耳還心繫百姓,這感動了介子推,他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後,終於回國做了國君。他給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他非常過意不去,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誰知道介子推早就帶着老母親躲到綿山裏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能找到他們。有人提議放火燒山,重耳採納了這個建議,結果適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非常後悔,把他們葬在柳樹下,為忌煙火,他命令全國百姓每個的這一天都不得點火做飯,定為“寒食節”。第二年,重耳領羣臣去綿山祭奠,發現柳樹復活了,就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把“寒食節”禁火,在“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了全國性的大節日。

我們知道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佳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兒童更不忘記他們!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不管我們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我們祖國的兒女,肩負着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着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偉大祖國的歷史重任,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第7篇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清明節到來之際,我們在這裏隆重舉行“親近傳統、親近家人”清明節民俗活動。首先我代表水頭鎮委、鎮政府向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和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一樣,凝聚着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因此,我們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能夠引導大家進一步瞭解、認同、喜愛並過好傳統節日,加深居民、各單位之間的感情,提高文明意識,共樹文明新風,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形象。

最後,祝大家清明節快樂!闔家幸福!祝今天的活動圓滿成功。謝謝!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説。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xx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 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説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歷和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後來民間亦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説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地球公轉一週為黃經360度,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後每運行15度有一個節氣,共有二十四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於閏年的原因,所以會相差兩天。

農曆是反映物候變化、指導農時的陰陽曆,它還結合了陰曆,即以月相29.5天為周 期(一次滿月到下一次滿月的時間間隔)。因為陰曆紀月推算節氣所在具體時間需要準確的天文知識和數學知識,所以,以前的歷書所載各個節氣發生的時間是要由國家頒佈的(如立春精確到年月日時分秒),而且,不同的時代推算的規則有所不同,清史稿時憲志就用很長的篇幅和很多圖形公式來説明當時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講農曆中節氣的設置規律往往只是確定月首為節氣,月中為中氣,兩個節氣間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據,節氣歌也是一般人掌握節氣規律的必學知識。稍微複雜一點的推算是習慣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陽最低的時候)過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現在按陽曆計算就簡單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當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異)。從天文角度説,4月5日或6日視太陽(視太陽就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到達黃經15度的時候。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節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