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四世同堂讀後感7篇 《四世同堂》的家庭教育心得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62W

《四世同堂》是錢鍾書先生於1940年代所寫的小説,主要講述了四代人在一個院落內生活的故事,描述了中國傳統家庭的變遷和家族人物的性格特點。本作品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説史上的經典之作,被廣泛奉為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之一。

四世同堂讀後感7篇 《四世同堂》的家庭教育心得

第1篇

早就仰慕《四世同堂》這本厚重大書的美名,只是因為幾年前年紀太小,沒有翻開這本書,而今天我有幸仔細閲讀它,領略大師筆下塑造的世界。

紙張在我手指下翻動,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祁老太爺,他“高身量,長臉,眼睛太小,一笑就眯成一條縫”,幾句簡短、樸素的詞語,立刻在我心中構建出祁老太爺和藹可親的形象,讓我感到非常温暖,如同見到了自家的老人。而且,從他的言語也可咀看出他的勇敢和童心。如;“日本鬼子又鬧事了!哼!鬧去吧!”説話口氣很孩子氣,就像十一二歲的孩子,而且還堅強、勇敢,絕不懼怕日本鬼子,對親人關切、呵護,有時又非常嚴厲。

下一位出現的是長孫媳婦,她如此能幹,又尊敬長輩,從不忍心讓祁老太爺生氣,只好常常用善意的謊言應付老人的問題,她正是那個年代孝敬老人的北平婦女的代表。

一頁頁地翻過,大師老舍描繪的人物形象也緩緩地從我眼前掠過。

錢先生一家是“葫蘆”裏的怪客,他們對別人看得起,又看不起,衣服永遠趕不上潮流,想捨棄名利,放棄世俗去追求更高的一種境界。我感覺他就像晉代文學家陶淵明一樣,飲詩作樂,與塵世隔絕。錢先生院子裏有最美麗的花草樹木,萬里飄香,彷彿世外桃源一般,體現了當時文人雅士的.生活。讀後感

不過,最讓我敬佩的還是門牌號是二號的李家,李四爺夫婦,他們雖然手頭並不寬裕,依然行俠仗義,對鄰友的困難都給予援手,不管是親友還是冤家,即使這樣,李太太還責備他對別人幫助太少,這競成為他幫助他人的一種督促,有時競冒着生命危險去幫忙,這種捨己為人的做法真令人敬佩。

雖然只讀了三章,我已經對老舍先生的妙筆佩服不己,放下書本一個個生動逼真的人物仍活靈活現地在我腦海中浮現,我已經陶醉在他的書中。

四世同堂讀後感7篇 《四世同堂》的家庭教育心得 第2張

第2篇

女兒放寒假回家第二天就去圖書館借了三本書,分別是《四世同堂》《小二黑結婚》《子夜》。這是他們的寒假作業中的一部分,要讀這些作品。我閒來無事,就先讀了《子夜》。

?子夜》的作者是矛盾,中國文壇的泰斗,上學的時候讀過他的《白楊禮讚》《風景談》,兩篇散文感情酣暢淋漓,充滿昂揚向上的精神。帶着這樣的印象讀他的長篇小説《子夜》,讀了十幾頁就讀不下去了,對人物的諷刺太毒辣了,感覺不真實,也許是帶着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恨,對這些人物就不手下留情了,正真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一點過渡都沒有。我放棄不讀了,覺得難以理解,轉向《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作者老舍,被譽為“人民的藝術家”,更是一位語言大師。他在《四世同堂》裏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太逼真了,語言動作神態都呼之欲出,就是從書本里走出來的老北京普通人。祁老爺膽小怕事,但要維護家長的形象,瑞宣有文化有思想又軟弱隱忍,其他形象也描摹的栩栩如生。這些形象通過語言體現出來,語言是地道的北京話,讀起來饒有趣味。比如北京那些小商小販吆喝賣東西的話,鄰里鄉親嘮家常的話,文化人之間交流的話,都符合每一個人的身份,總之很真實很有趣。讀完感覺出作者對這些生活在底層人的同情。

一個作家的寫作語言太重要了,它直接關係到能不能吸引讀者看下去,如果讀了三頁就讀不下去的話,只能説作者和讀者無緣了,就像我無法讀矛盾的《子夜》一樣,我與矛盾無緣了。可能讀者與作者也是有某種聯繫的,比如老舍出生在北京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生活在貧窮中,我出生在農村,生活也貧窮,這種關聯導致我讀起來毫不費力,尤其是老舍對貧窮的描寫,真的是入木三分。相反,矛盾的《子夜》描述的是資本家的事,離我的生活很遠,所以讀不下去,不過我還是感覺語言沒有吸引力,題材方面是次要原因。我覺得老舍比矛盾在語言上厲害多了,當然也許各具特色,沒有可比性,可是我就是讀不下去哦!

第3篇

“患難是最實際的,無可倖免的;但是,一個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設法在患難中找縫子,逃了出去——盡人事,聽天命。”

最初在語文資料上看到節選的部分,知道常二爺、祁老人、天佑太太等角色,對小説也很感興趣。我以為“四世同堂”只是講那一家人平凡而簡單的生活,可當我開始讀後,慢慢地,我才發現,這不僅僅是在寫一個家庭,這一切都不平凡,這展現的是中國在抗戰時期北平百姓生活的'縮影。

小羊圈是個小衚衕,住着好幾户人家。在太平年月,北平一切都很美麗很喜人。可偏偏生在戰爭年代,日本人入侵了。人人都想生,人人都在為生活而努力。有的人,像大赤包、冠曉荷、藍東陽、祁瑞豐等人,為了生活下去,選擇當漢奸,把當時的侵略者當作爸爸,苟且偷生,最終還是遭到了報應。有的人,像祁瑞宣、祁瑞全、錢默吟先生、劉師傅等人,不甘當亡國奴,一些出走,一些不食周粟,一些努力激勵青年,為國家貢獻着一點點星光。祁老人呢,最在乎自己的四世同堂,然而卻總得不到安寧。老大天佑的自盡,二孫瑞豐的被殺,老三的出走,以及一家老小面臨着恐怖的饑荒……

小説的結尾戰爭還在繼續。我以為所有的故事都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因為畢竟這是人寫出來的,應當給它些美好。但是這部小説並沒有,遺失了十三段。看到作者太太和作者兒子描述出來的概括,真的好讓人難過:錢先生被捕、小妞子餓死……

看此書時,時而憤怒,時而難受,時而同情那個年代的人,時而想打死那些漢奸走狗。那些人物,像都是活生生的,個個鮮活,在我跟前,似乎都是我認識的人。我知道他們的模樣,他們各自的性格,他們的抱負。我又想,要是我生在當時,我會怎麼辦?我能做些什麼?

歷史永不可被遺忘。在這和平年代,我們更應當勿忘國恥,緬懷先烈。我想,這也是老舍先生寫此書的一大目的吧。

第4篇

我輕輕合上書的最後一頁,心裏已是熱血澎湃,彷彿自己置身於硝煙瀰漫的北平……故事裏的人都是那麼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衚衕演繹着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生了質的改變。

有年過半百隻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新中國教育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一心為國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為了升官發財,虛偽的'賣國賊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徵,但最終,經歷了這麼多震驚、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這本書的再一個亮點在於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隻言片語來判斷他們。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會讓她出去,一直做着風光無限的夢,但夢終究還是夢,最後她還是慘死在獄中當我讀到幾位漢奸的慘狀後,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為慢慢感到疑問,為什麼,為什麼他們及至死亡的邊緣仍執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裏推呢?或許這是源於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

?四世同堂》講的是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户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

讀了《四世同堂》我更加的熱愛我的祖國,這部小説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大家只要心連心就能戰勝一切!

第5篇

在這和平的時代,戰爭的痛已經遠離我們,硝煙瀰漫的社會我們已經無法體會,但通過老舍筆下的四世同堂,我們可以領略那個與今日截然不同的世間。

本部小説在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為主線,描繪了小羊圈衚衕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物的榮辱浮沉、生存死亡,是現實社會的縮影。作品記敍了日寇統治下人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與惶惑,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英勇無畏、憤而反抗的愛國精神。用爐火純青的技藝刻畫了那個時代北平的生活畫卷,讓人彷彿置身於其中。

在戰爭的歲月裏,如何生存是件極其困難的事,在奪去這、截去那——每一點事都會被管束的生活裏,心中正確的信念與希望的火光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個人心惶惶的時間,眼前的利益時最大的毒藥,是思想的控制器;而至於不可泯滅的希望,衝出過去才是最大的障礙——惋惜不能改變的過去,後悔已經定格的一切,倒不如踏實於現在,讓改變從今日起航。不能因忘記明天的希望,從而墜落在“昨日”與回憶之中;更不能忘記,我們追溯過去,是為了從中反思,取得經驗,不能因此終日尋找記憶中的那天!一切,因為——希望永存!

這部小説中瑞全的形象,是抗戰中“勇敢”、“頑強”、“希望”的匯聚。相比那些在抗戰前線的英雄們,他的付出——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努力,看似要小許多,可是正是這些地下工作者們,為人民的心中,建立起頑強的橋樑,點亮了每一個人的心,讓他們為生命與世界註上新一番的詮釋,讓點點滴滴的力量變成復興中華的力量,飛向遙遠未來的翅膀……

自然是源頭,聽從它的教誨,讓純潔像陽光般在心中折射,從而走向心中聖潔的聚集地,讓硝煙瀰漫的天空重返蔚藍與陽光。讓似聖光的希望,快速而永久地穿梭在心中,成為高揚的旗幟,不滅的火光……

第6篇

錢先生開始僅僅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酸腐書生,一家人彷彿生活在世外桃源,與鄰舍幾無來往,過着清貧而精神富足的生活,幾似陶公,關起門來成一統,道不同不相為謀,似乎永遠不受周圍和社會的影響,如果不是收到異族的侵略和奴役,一定是甘於清貧甘於寂寞的另類。

錢先生的院子裏除了鮮花沒有別的(在那個年代裏,吃飯都是有了上頓下頓還沒有着落的),沒有餘糧,沒有祁老人家的鹹菜,沒有頂門的大缸,對外來的朋友也不抗拒,但對於賣國求榮者及敵人則絕不歡迎,拒門不納。

每天除了澆花就是看看書賞賞畫,吟吟不合時宜的古體詩,卻怡然自得,過着悠然南山的日子,把日子過成了自我。

二兒子仲石與敵人同歸於盡了,錢老人從自我中醒來,他為之自豪,有悲憤、仇恨,但並不哀傷。

被抓也不屈服,只要有一口氣,就有對敵人的恨,而這恨和對侵略者的深惡痛絕竟支撐他放棄了墨守成規的一池死水似的生活,過着顛沛的隱祕的生活,去熱切的宣傳抗日,發放傳單,喚醒民眾,揭露日偽的醜惡嘴臉,反抗、鬥爭,是一個真正的勇士,不屈的鬥士。

從一開始單純的為妻兒報仇,然後忘卻私仇,復國雪恥,由個人的英雄主義成為了真正的愛國主義,由小我而大我,面對危險毫不畏懼,做到了有價值的活着,活成了一個真正的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像一株臘梅,像一棵青松,傲然獨立,展示了中國人的氣節,是中國文人面臨危難時挺起脊樑的典型形象。

?四世同堂》便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皇朝結束了。覆巢之下無完卵,國亡則家不存。這個原本離北平人很遠的道理,北平人卻實實在在的明白了。現實的.殘酷喚醒了錢先生、瑞宣、瑞全、高弟、桐芳等,温文爾雅是救不了人們的,是抵抗不了暴虐的。於是當一個人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時候,他也就開始強大了。原來的那個會作詩的人不見了,用曾經寫詩的手和知識寫鼓舞人心的傳單了,是更具有戰鬥力的詩!

第7篇

有一天,我無意間在書架上發現了一本我從未讀過的書——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那本書好像有着一股神祕的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便把它抽了出來,開始細細品讀……

?四世同堂》這本書,圍繞着一個小衚衕裏的幾户平凡的人家展開故事。時而令人歎氣,時而令人憤慨,時而令人興奮,時而又令人自豪。在書中,我看到了在北平淪陷時,錢家、祁家、冠家等不同階級的老百姓為生存做出的選擇。冠家為了討好日本人,做出禽獸不如的.事。而祁家、錢家對日本人十分痛恨。錢家二少爺與日本人同歸於盡,錢老人最後成了地下工作的聯絡員;祁家大少爺祁瑞宣是知識分子,他甚至忠孝不能兩全,他選擇在家中盡孝,成了地下報刊的編輯,同時,他告訴街坊鄰居們中國沒有亡國,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顆小星星,不很亮,但卻能給身邊人們帶來希望。而老三祁瑞全選擇了盡忠,離開北平,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這本書中並無什麼華麗的詞藻,只是平淡樸實的語言,卻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花草樹木都寫出了神韻,常常會引起讀者深思,給予了我們許多深刻的啟示。在遇到困難時,就應當勇敢的站起來;遇到外敵時,就應當奮起反抗,如果順從,就是自掘墳墓,《四世同堂》裏冠曉荷的遭遇就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漢奸,不顧別人,一心只想佔便宜,害了不知多少無辜之人。為了升官發財,他一遇見日本侵略者就點頭哈腰,連自家的房子被侵略者佔有時,還不忘向他們鞠躬行禮。,最後也得到了惡有惡報的下場,大快人心。

讀完整本書,我得出一個道理:一個民族,沒有應有的血性,任人宰割,這個名族註定不會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