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篇 提高教學質量,探索有效方法——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8W

本文主要反思了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學情況。從教材的設計、教學方式、學生的表現等方面出發,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旨在提高語文教育質量,把每一個學生的語文學習做到最好。

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篇 提高教學質量,探索有效方法——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第1篇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但願人長久》這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的創作經過。文章情節生動,語言通俗。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既思念親人,篤於情誼,又通情達理,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誠摯祝願的情懷。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語言精練,意藴深遠。

課前預習時,我佈置學生回去查找蘇軾的有關資料和抄錄《水調歌頭》。 教學時,我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回憶佳節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温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學生讀課文,而後,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想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後欣賞配樂的.《水調歌頭》全詞,指導朗讀。

體會蘇軾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我雖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家是如何過中秋的,談談自己和親人的分別感受,以這些比較來凸顯蘇軾的惆悵和傷感,但是對蘇軾的內心還探尋的不夠。原來教案上有一個環節,讓學生想象,蘇軾會回憶起什麼?結果自己在上課時疏忽了,課後我想,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想象蘇軾會在心裏默默地對遠方的弟弟説什麼?這樣就把蘇軾那複雜紛亂的內心世界變得可感可知了。

對於這篇課文來説,要多讓學生反覆吟誦詩句,在吟誦中體味情感,積累名句。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後如果再細膩一些,效果會更好。我設想可以聯繫生活讓學生想想,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你有沒有遠在他鄉的親人朋友?你想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她)嗎?然後再讓學生一個一個反覆深情誦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自己遠方的親人。然後我再説:“讓我們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全天下所有離別的人們吧!”把語文和生活聯繫起來,我相信,一定會有孩子在中秋節對親人送上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蘇軾所説:這世上哪會有十全十美呢!課堂,是時間的藝術,也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還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過,只要思考,就會更好。

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篇 提高教學質量,探索有效方法——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知識目標: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句,瞭解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課文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九寨溝神奇的自然風光,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知道美麗和諧的自然是建立在人們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的基礎上。

教學重點:感受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滲透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感受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體會風光描寫的寫作手法。

在很久以前,一個叫達戈的男神,熱戀着美麗的女神沃洛色嫫。一次,達戈用風月磨成一面寶鏡送給心愛的女神色嫫。不料魔鬼插足,女神不慎打碎寶鏡,寶鏡的碎片散落人間,變成了114個晶瑩的海子,像寶石一樣鑲嵌在山谷幽林之中。從此,人間便有了這處童話般的夢幻仙境———九寨溝。(齊讀課題:九寨溝)

讀了課題後大家有什麼問題要問嗎?(生問略)下面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來學課文。

(2)它的名字是怎樣來的?解釋“九寨”、“溝”。

(3)它為什麼能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板書:童話世界)

過渡:剛才大家通過大家之間的交流大致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了更好地閲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地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生詞拼讀:九寨溝三縣圖畫恰似繼續逃竄若無其事敏捷異獸珍禽

四字詞語:清澈見底色彩斑斕銀花四濺高低錯落蔚為壯觀林深葉茂憨態可掬古木參天詩情畫意

3、你覺得哪些難讀句子,你能讀好它嗎?指名分節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

4、通過剛才我們反覆的讀,九寨溝給我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的是什麼?

5、找出課文概括九寨溝特點的兩句話(齊讀最後一段話)這句話中寫到了九寨溝的哪些景物?(板書:雪峯插雲,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找找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這些景色?

4、過渡:俗話説得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入得深,方可知其妙。”這節課,我們將再次走進九寨,透過文字去聆聽九寨的天籟之音,去感受九寨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

1、指導學生閲讀:請同學們用邊讀邊想邊做記號的讀書方法來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①回憶學過的閲讀時做記號的方法。(板貼寫有這些閲讀方法的4條卡片: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詞下畫“——”;關鍵詞語下加“.”;精彩的語句下加“。”;有疑問的地方下加“?”)

②你最喜歡九寨溝哪兒的美景,用重點號標出,可以是一處或是兩處。

(1)雪峯(出示雪峯圖片及相關語句:一座座雪峯插入雲霄,峯頂銀光閃閃。)你為什麼喜歡雪峯,作者用的哪些詞吸引了你?在這句話中你是怎樣做記號的?“插入雲霄”“銀光閃閃”(雪峯的特點:高、美),指導朗讀

(2)湖泊説説作者是怎樣描寫出湖泊的美的?你在這段中又是怎樣做記號的?

湖泊的特點:(湖泊多、湖水清、湖底石塊色彩斑斕)抓住“大大小小”“顆顆寶石”“綵帶般的溝谷”“清澈見底”“五彩繽紛的圖畫”等詞語體會,指導朗讀。

原始森林的特點:(多、廣)抓住“遍佈”體會,(出示圖片)

瀑布的特點:氣勢磅礴多姿多彩抓住“高低錯落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等詞語

(5)學到這裏,九寨溝的雪峯、翠海、彩林、疊瀑這四絕一定深深地刻在了大家的腦海中,就讓我們用朗讀的方式把這人間仙境留在記憶裏吧。(齊讀第三自然段)(板書:人間仙境)

同學們,九寨溝的山美、樹美、水也美,能用書本中的相關語句來描述嗎?

這是我在學校參加一年一度的資深教師教學公開課,為了真實反映學生學習的課堂狀態,還原於一種常態的課堂教學,也想把我平時對教材的研讀成果做一次系統的展示。也想為本學期的教學定位做一次自我評估。所以在選擇文本時就摒棄了故事性強含義深刻的方案,即選擇一篇寫景文章《九寨溝》。本次課為《九寨溝》第一課時,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更多的是考慮結合自己班級現狀特點出發,從目前班級的學情來看,班級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後進生,他們對文本的具體景物描繪中語言文字,他們的感悟是嚴重滯後。因此,在設計能力目標為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課文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我把目標要求放的很底,只是想保底。在實際的課堂上大家可以看到我讓學生整體感知時採用了老師範讀學生聽讀方式,從一上課就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心思,讓學生對九寨溝產生一種嚮往,引發他們學習課文、探究知識的興趣。

其次,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自讀。看似很平常的自讀環節,學生讀得很投入但卻用去相當長的時間,剛開始會有自讀變成齊讀,這個現象在平時上課沒有的,我想其真正原因在於學生對自讀訓練還有待提高,及學生回家預習的效果不好,對課文不完全熟悉,更談不上理解與體驗了。這讓我想起某一個教研員曾經講過:“每篇課文不通讀五遍不開講。”其目的就是讓學生熟悉文本。

我本人將整個教學流程為:以傳説故事引題——教師範讀整體感知課文——用邊讀邊做筆記的方法精讀第三自然段——抓住關鍵詞語來體會描繪景物描寫的表達方式——指導朗讀,提升情感體驗。目的就是想讓學生靜下心讀一讀文本,用自己方式感受九寨溝的神奇的自然風光,同時積累文本中的好詞佳句。

這節課的亮點:1、藉助文本指導學生採用“讀書做記號”的方式獨立理解文本,正確指導學生學用抓住關鍵詞體味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指導學生在讀課外讀物時,學生也採用做記號方式積累好詞佳句。2、注重讀寫短線與長線相結合,因為四年級習作要求不僅要把句子寫明白做到文從字順,還有新鮮的詞語。本次通過課後創作小詩,恰到好處的把文本中的四字詞語進行積累和運用。3、在設計第一課時,能根據本班學情預設保底的“雙基”的知識的教學的內容,花一定時間讓學生自由地讀文本,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紮紮實實地將讀落在實處。

不足之處:教師在設計課堂語言時,文本的語言不夠潤色,沒有積極調動學生主動思考、主動體驗這如詩如畫的意境。今後對本班學生的語言表達上多下功夫,改變學生欲言又止的現狀。

第3篇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舒適、温暖又安全的家,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興趣,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説“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説“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真實而可貴,是理解課文主題的基礎。根據這些感受,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藴、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

在教學課文第6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我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説叫“人鳥之情”,有的.説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説叫“信賴”,於是我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研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筆尖”,而“我”卻只是“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閲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後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依靠的是信賴”;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多麼美好”。我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嘗試着與別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麼,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很多美好的境界……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可以説是作家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畢竟,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展現的豐富表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導入之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幼鳥、成年鳥的生活照片,通過圖文對照,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讓學生帶着興趣讀課文,找出描寫珍珠鳥可愛、表現人與鳥相互信賴的句子、詞語,感知語言中藴含的感情色彩。最後,通過表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信賴”的理解。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地整合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課上的提問過多不利於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過多的品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又不利於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兩者如何協調值得深入思考。

這一節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第4篇

?春聯》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説明文,課文用精練的語言,生動地説明了春聯的作用,種類、特點及讀春聯的好處.我在教學這課時反思如下:

(一)在課文的精讀階段,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反覆品讀春聯,領略中國語言文字的無窮奧祕,激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分析春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的時候,我先帶領學生感知描寫的內容,再讓學生體會從哪裏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這樣學生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詞“芳草綠”、“杏花紅”,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氣息,同時有加深了對春聯描寫的內容的印象。

(二)另外對寫春聯的對仗、聲律等知識的學習方面,我也作了靈活處理,讓學生通過自學來給大家介紹春聯的寫法,瞭解對仗,然後歸納出八個字:字數相等、詞類相當。並指導學生用所瞭解的寫法來分辨幾副混亂的春聯,補充不完整的春聯。這一活動是漸趨漸進的,課堂中整個教學的大步驟層次感是非常明瞭。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綜合性及文化性。

(一)白板技術不夠熟練。我在操作白板時,有幾次速度較慢,直接影響了教學的緊湊性,導致拖堂一分鐘左右的.時間。這還是歸結於平時操作的機會少了,不能很好地駕馭白板課件。

(二)板書不夠及時。例如學生在説出春聯內容特點的時候,我沒能及時書寫在黑板上,而是事後找機會補上的。從中也能看出我備課還不熟,準備的不夠充分。

(三)講課內容存在錯誤。課堂練習時,我在讓學生配對上下聯,最後一幅對聯學生説反了,我開始並沒有發現,後來帶大家讀的時候才發現錯誤。説明我當時在備課的時候沒有留意細節部分,較粗心,以後要吸取經驗,避免再出現類似情況。

第5篇

這篇課文故事性非常強,我認為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完全掌握和理解課文所有傳達的思想感情,因此開課時我和學生一起學習完生字詞後,就讓學生標段後,把課文分成幾個大部分方便學習,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接下來的課堂其實是很隨意的,讓學生自己讀課文,也可以同桌、四人小組讀書,學習任務是通過讀書可以瞭解文中的三個故事,並且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或明白文章所傳達的感情。

學生自主讀書的過程中,他們有的自己讀、有的和夥伴分角色讀,有的.還把對話和一些故事片段表演了出來,在活動結束後,我再組織學生全班一起學習課文時,已經從孩子們的朗讀聲中和他們的發言中感受到了他們對課文已經有所感悟。

通過這節課,我感受到了,對於學生讀課文,放手也是一種好方法。

第6篇

針對這樣一篇需要學生積累背誦的美文,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感悟和品讀兩個方面,所以我決定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以下幾個亮點:

1、四年級是個比較特殊的年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比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為了突出四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我努力做到目標的整合。比如在教學設計時我從課後3的八個描寫泉水的詞語抓起,先讀準字音,接着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總的描寫濟南眾多泉水形態各異、聲音各不相同的句子,再由句子串起對四個名泉的整體感知,在這種整體感知中也感知了課文的結構。

2、這篇文章是很典型的總分總構的課文。而且各段的佈局和寫法也很相似。介紹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紹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點重點描繪。所以我把把重點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泉水的`特點。在珍珠泉的處理上,我讓學生去細細地品讀文章的語言文字,抓住“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讓學生想象體會珍珠泉的美麗和神奇,再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五龍潭和黑虎泉這兩段比較簡單,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通過自讀填表來體會泉的位置,名字由來和特點。

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其中有幾處細節,還需要好好反思和改進。第一,上課時我比較緊張,這就讓我上如此美的散文底氣不是很足。第二,我出示第二自然段後,要求學生先自讀第二小節找出珍珠泉的特點,這問題並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太理想化。説明我當時準備不夠充分。第三,學生感悟的不夠多,沒有真正的從文本中感悟到美,就更不能內化成朗讀了,學生的感情沒有得到昇華。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了教師在上課之前挖掘文本的重要性。所以需要我們首先以科學的態度正確認識教材這一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其次要充滿智慧地深度開發教材的教育資源,“用好”、“用活”、“活用”文本資源,最後在具體的教學中動態生成最適應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內容。

第7篇

在設計此課的教學時,我要求自己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着眼於學生的想象能力、問題意識、合作意識以及交流探究能力的培養,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多元化,要尊重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讓學生感受語文與生活的聯繫。

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1.通過多元化的閲讀資源,讓學生明白了學習語文的途徑也是多元化。在課前準備階段,我就提出要求,讓學生通過電腦網絡、圖書館、家長口述等多種途徑來蒐集相關資料。如:什麼是國際互聯網?什麼是網站?你都知道哪些網站?等等。這樣就打破了傳統語文閲讀教學的單一性,擴大了學生的閲讀領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從而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接受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質量,培養了學生學語文的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2.新課改下的閲讀過程,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全員參與的、富有個性的閲讀過程。教學時,我通過範讀引導,讓學生明白:每個人對閲讀材料的理解是不一樣的,無論何時一定要把自己心中的感受通過自己的聲音表現出來。

3.教學中,注意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以一句“同學們,我們現在開始上課,好嗎?”這樣既簡單又親切的話語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教學中,我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又是引導者,合作者。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掌握生字,同時對課文內容整體感知。接着,與學生共同研讀重點語句,採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語句,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讀、悟、聽、説”中感受網絡的神奇。最後,我又讓學生自由結合,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喜歡的段落。我尊重學生的想法,不時的運用恰當的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對學生的看法表示肯定,表示感謝並進行鼓勵,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做到了為學生服務,成了學生的合作伙伴。這節課中,我也注意架設教材與生活的橋樑,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正確的情感態度。同時,自己在教學中也產生了一些疑問: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怎樣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他們最大限度的挖掘每個組員的潛力?這節課雖然上完了,但留給我的思索還很多很多,我將在課改之路上繼續探索、實踐。

第8篇

今天聽了張丹君老師的《泉城》一課,想法頗多。張老師能根據教材特點,注重朗讀訓練,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感受泉城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感,但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的發揮。

1。恰當發揮範讀的作用。國小生模仿力很強,教師的範讀對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範讀時機的選擇也要恰當,不是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就範讀,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麼時候範讀依具體情況而定,可在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範讀,在學生要求範讀時再範讀,教師要做到語言準確,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為學生起到示範作用。範讀的內容:依具體情況而定,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內容可範讀全文,為解決難點可範讀一些重點句段,範讀那些與中心思想關係密切、語言鮮明生動的段落。範讀時可以由教師範讀,也可以找領悟快、朗讀能力強的學生範讀。

2。朗讀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朗讀作為閲讀教學的一部分,不是少數學生的表演、展示,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要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以外,教師一定要當好朗讀活動的組織者、調控員,多抓學生閃光點,多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的朗讀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朗讀要與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有機結合起來。葉聖陶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呂叔湘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感。也就是説,學習語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對語言直接感受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的多了,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轉化成了自己的語言,古人所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4、要處理好朗讀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關係。朗讀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都屬於閲讀教學的範疇,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而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進行感情朗讀,它們不能孤立地進行,也無法孤立地進行。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已經悟出了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我們還能説學生對課文不理解嗎?沒有自己的感悟嗎?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朗讀,學生一定能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總之,朗讀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設計,使朗讀成為培養語感,學習語言,陶冶情操的藝術創造,藝術享受,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琅琅的讀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