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53K

教案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過程,確保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案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篇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三角盤的計算方法,對相鄰區域小圓片(或數)進行相加,對給出的“結果數”進行分拆。

過程、能力與方法: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的能力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相鄰區域的數進行相加。

教學難點:

對給出的“結果數”進行分拆。

教具學具:

三角盤、小圓片、數卡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三角數圖

1.簡介三角數圖

(板書出示三角盤和小圓片,再出示11。)

師:這是三角數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計算三角”

(板書課題)。

問:你發現這幅三角數圖有什麼祕密?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師生共同小結:三角數圖裏的三部分,每部分都放有小圓片,相鄰部分裏的小圓片個數相加,其結果寫在邊上。

2.反饋練習

師:三角數圖中的另2個空格怎麼填?為什麼?

3.同桌合作玩“三角盤”

(一人在三角盤上擺小圓片,另一人根據所擺小圓片擺數卡。)

學生在“玩三角盤”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三角數圖的特點,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建議各位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多給學生“玩”的時間。

二、探究三角數圖

1.變式練習

師:在這個三角數圖中你先填哪部分?為什麼? 學生獨立審題,並在三角盤上動手擺一擺。 你有什麼好方法?

(5+?=11 11-5=?)

2.數代替圓片

在剛才題目基礎上,把小圓片改成數,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的練習,小組核對。

小結:通過想加減法,就可以很快算出結果。

3.鞏固練習

獨立完成書上的習題。

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用小圓片和三角盤動手操作輔助完成。

三、拓展練習

小組合作,三部分中分別填幾?你們是怎樣想的? 

如果學生在練習時有困難,教師可給予提示:

(1)猜想三部分可以填的數。

(2)把猜想的數放到三角數圖,並驗證。

(3)如不符合可以進行適當地調整。

四、總結

師:今天你們有什麼收穫?學到了什麼本領?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加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繫。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初步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4、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優美的動畫,請你認真看,然後編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播放多媒體動畫,最後定格為教材主題圖畫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裏,松鼠媽媽正在教小松鼠學本領。你看,小松鼠跳躍、爬樹、翻跟斗,學得多認真啊!松鼠媽媽説:“你不是最喜歡吃松果嗎?咱們去採松果好不好?”“好啊,咱們比比看誰採得多。”小松鼠邊説邊向樹上爬去。最後,松鼠媽媽採了25個松果,小松鼠只採了4個松果。(教室裏響起熱烈的掌聲,該生高興地笑了。)

師:這麼好聽的故事,聽完後你知道了什麼?從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媽媽採的松果多,小松鼠採的松果少。生3:媽媽採了25個松果,小松鼠採了4個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兩塊數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樹。

(二)討論探究

1.提出問題

師:大家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1: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在説什麼呢?

師:誰願意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2:媽媽説:“你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説:“媽媽,我能幫你幹活了。”

師:你對他們的回答滿意嗎?

(生1微笑點頭。學生齊説:“滿意。”)

生4:我的問題是: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採了多少個松果?

生5:請問大家,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

生6:小松鼠比媽媽少採了多少個松果?

生7:我還有一個問題:小松鼠採的松果和媽媽相差多少個?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麼多的數學問題。

(師將生4,生5,生6,生7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咱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共採了多少個松果?”誰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學生大部分已經能夠説出結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是怎樣算出結果的,暫時沒有算出來的同學,可以藉助手中的小棒、計數器等,也可以請求同組的同學來幫忙。(學生動手探究,互相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適時參與引導。)

(學生彙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1:我是撥計數器算出來的。先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就是25,再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個位上就有9個珠子,就是29。

生2:我擺小棒。我先擺上2捆,再擺上5根,就是25,然後再在5根旁邊擺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來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來的。看着25然後把4直接加到個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豎式計算出來的,是我媽媽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豎式。)生6:我是口算出來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於29。

師:同學們真聰明!能夠想出這麼多的算法。那麼你覺得在計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麼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數字,不要弄錯位置。

生2:要個位加個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認真計算,不要粗心。

師:剛才大家想到的這些算法:撥計數器、口算、擺小棒、列豎式,都是很好的計算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最簡單?

生1:我認為口算最簡單。

生2:我也是認為口算簡單,因為列豎式我還不是很會。

3.類推探究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後面還有三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共同去解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並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參與其中一個小組的活動,並隨時注意其他小組的活動。)

師:請把你們小組的研究結果彙報給大家聽。

組1:我們解決的問題是“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我們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師:誰聽懂他們組的意思了?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生1:他們的意思是用5減4就足夠減了,還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組2:我們解決的問題是“小松鼠比媽媽少採了多少個”,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來的。

組3:我們解決的是“小松鼠和媽媽相差多少個”這一問題,算式和口算方法與他們小組是一樣的。

師: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三個説法不一樣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卻是一樣的呢?

生1:因為都是在算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差的個數。

生2:因為媽媽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媽媽少的。

師:今天學習的計算與前面學習的有什麼不同呢?

生:是兩位數加、減一位數。

生:也可以是一位數加兩位數。

生:只要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就會計算今天學習的算式。

(三)鞏固深化,應用新知

1.第1題(出示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能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試看。(學生獨立讀圖,解決問題,全班交流。)

生:19-9=10(顆)。

2.第2題(出示情境圖)。

師:比一比看誰最先算出大恐龍比小恐龍長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並在小組內交流。

4.第4題:想一想,填一填。

師:仔細觀察每組中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每一組的兩個算式的得數是一樣的。

生:我發現每組兩個算式中加號兩邊的數交換了位置。

師:你能試着自己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嗎?

學生積極舉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師:如果不用你計算得數,你還能快速地舉出類似這樣的算式嗎?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能發現其中存在的規律。那麼你認為這節課自己表現如何?

生1:這節課我發言特別積極。

生2:在小組內我算得最快。

生3:我覺得自己發言不是很積極,我會努力的。

師: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一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進行評價。)

師:這節課,大家表現都非常好!能夠做到認真思考,積極發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節課繼續努力。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9加幾這個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以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進一步完善學生對加法的認識,教材選取了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採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並掌握9加幾的計算規律。同時,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也為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9加幾的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瞭解“9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知識與技能: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和“九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並能正確計算。

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鼓勵算法多樣化,樹立創新的有意識,追求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與價值觀:

使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的相關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內容,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不同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計算,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教學難點是通過觀察思考、歸納“9加幾”的計算規律。

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來談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學過程中,不是教師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學,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説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我利用情境,生活經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以多媒體課件為載體,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髮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會自主探究,並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感知、體驗、交流、合作比較中靈活地掌握本節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數學源於生活,情境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通過談話導入新課,並用課件呈現小猴買桃的情境圖,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迅速地將學生的思維和情緒集中起來,成功地將學生引入課堂,為後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接着讓學生結合情境圖中的信息自由地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討論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後續學習的材料,符合新課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二、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本環節我將分以下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1、複習鋪墊

先引入口算題進行復習:第一關9+()=10;第二關都是10加幾的練習,幫助學生回憶10加幾就是十幾;第三關9+1+幾的口算接着我會提問學生:剛才口算的這些題,你發現有什麼共同的地方?為計算9加幾的內容做出鋪墊。

?本環節通過複習10加幾、9+1加幾的算式讓學生體會到10加幾就是十幾,算十加幾很快。為下面教學9加幾奠定了知識基礎。】

2、引導設計問題,探索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動手操作,體會湊十的過程。

首先我會出示圖片並以小故事的方式引入:有一天,小猴帶了好多桃子來看大家,幫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

師:我們先來看,這些桃是怎樣擺放在桌子上的?

有一些桃擺在盒子裏,還有—些桃擺在桌子上。

師:盒子裏有幾個?(9個),盒子外面有幾個?(4個)

師:用什麼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個桃呢?

師: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説出:因為是把盒子裏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併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師板書出算式9+4)

師:那麼,怎樣算出9+4的結果呢?請同學們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生獨立探索並與同桌交流)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們要多引導學生在操作探索中思考加工,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因此,如何計算9加幾,我並不是直接告訴,而是讓學生們觀看課件自己探索,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桃?”的問題,尋找合適自己的計算方法。再通過小組探討全班交流,課件展示小組彙報的各種方法,並通過學生擺弄學具,在操作中體會、理解湊十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整體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自我反思,逐漸形成對數學方法的認識,從而達到自己能夠接受數學上的優化,也讓學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樣化。而我在此對學生的各種方法不做優劣評價,只是肯定了學生的方法並問學生喜歡哪種方法,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選擇。】

3、據現實生活情況,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己設計問題。

我先出示“試一試”圖片,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數學問題並列出算式。

接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9+7。也可以在教科書上先圈出10個再填一填。

?為了讓學生髮現問題設計問題,讓學生收集信息,再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從而提高了興趣,增強課堂的直觀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商不變的性質。會用商不變的性質進行一些簡單的應用。

2、經歷提出猜測,驗證猜測,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發展學生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知識的發現與應用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

探究發現並應用商不變的性質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齊天大聖孫悟空有一項很厲害的變化本領,叫?(變)但他不管怎麼變,他還是?(不變)數學中也有許多變與不變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知道?

2、故事感悟

花果山上有許多小猴子,其中有一隻叫桃桃,特別愛吃桃子,一次孫悟空分桃子,分給桃子6只,要他平均3天吃完。可桃桃覺得分到的桃子太少了,就對孫悟空説:“大王,你分給我的桃子太少了,能不能多給一些?”孫悟空想:桃桃真貪吃,我得治治他,孫悟空眼睛一轉説:“好吧!那我就給你12只桃子,但要分6天吃完,你同意嗎?”桃桃還覺得太少,又説“再多點,再多點。”孫悟空馬上説:“那就給你36只桃子,但要分18天吃完,怎麼樣?”桃桃一聽能拿到這麼多的桃子,便高高興興地走了。這時孫悟空卻哈哈大笑。

孫悟空在笑誰?

板書:6÷3=2(只)

12÷6=2(只)

36÷18=2(只)

3、你想知道孫悟空的話中間包含了怎樣的知識嗎?

4、觀察算式。這裏面有沒有包含着變與不變的知識呢?(商不變,被除數除數同時在變)

(二)猜測、探究

1、觀察討論,商不變的原因是什麼?(小組討論)

2、交流並板書:1、擴大相同的倍數2、縮小相同的倍數3、加上相同的數4、減去相同的數。

3、出示作業紙,同桌合作探究

4、交流彙報:猜測1、2是正確的,3、4是錯誤的。

用自己的話説説商不變的原因。(板書)

(隨便寫一個算式驗證)同時乘以或除以時,哪個數不能選擇?(0除外)

5、我們一起看看書上是怎麼説的?

(1)書上為什麼加上了“在除法裏”?

(2)書上給這條規律起了什麼名字?(完善課題)

(3)你認為這條規律中哪幾個字是最關鍵的?

6、嘗試

1、判斷350÷50=(350÷10)÷(50÷10) ( )

75÷25=(75×4)÷(25×4) ( )

900÷18=(900÷9)÷18 ( )

480÷120=(480×3)÷(120×3) ( )

180÷15=(180÷3)÷(15÷5) ( )

56×8=(56÷4)×(8÷4) ( )

2、填一填

÷40=(×4)÷(40×□)

=(○□)÷(40÷5)

=(×7)÷(□○□)

=□÷80

=□÷□

(三)應用

1、示24000÷6000,你有什麼新想法?(豎式上怎麼表示?)(板書)

100個0 100個0

2、與計算機比速度:36000…000÷6000…000=

3、賽一賽

4800÷600○48÷6 35000÷5000

700÷90000 4500÷50

4、挑戰

0÷125

(四)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什麼知識?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頁的例題,第7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教材創設廚房的場景,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兩個碗、蘋果和草莓的大小,再結合生活經驗和觀察,分別比較辣椒和蘿蔔、蘿蔔和土豆的輕重,初步體會物體有大小和輕重。知道大小、輕重也是相對的,是比較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簡單推理,自己判斷物體的大小、輕重,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初步學會比較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聯繫生活經驗認識物體的大小、輕重,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學會比較的方法。

2.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培養初步的觀察、推理和判斷能力,培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場景引入,激發興趣

有一位美麗可愛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來了一些客人,怎麼招待呢?這個 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幫她想想辦法嗎?(學生討論後積極發言)

[評: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新課,並隨機提出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根據國小生好表現自己及樂於助人的心理特點,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既能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又能學習數學知識。]

二、 嘗試比較,主動探索

敍述:小姑娘採用大家的好辦法,現在正在和媽媽在廚房裏忙着呢!(出示場景圖)

1.看一看。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場景圖,小組內互相説説你看到了什麼。看誰觀察得最仔細,看得多,説得好。

2.比一比。提問: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説得真好,那麼我們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學生討論,在小組內自由發言;教師巡視引導,學生比較、交流。)

提問:茄子老師也從圖中找出兩種物體進行比較,你能幫它比一比大小嗎?請打開課本第6頁,在大的下面畫,小的下面畫○,並説説你是怎樣比較出大小的。

教師也從圖中找出了一些物體,請學生也幫老師比一比,誰輕誰重。再請一兩個學生上 來親自操作,兩手掂一掂比較輕重。

小結:用掂一掂的辦法可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出示土豆與蘿蔔(重量相差不大),讓學生想一想用掂一掂的辦法是不是能比較出土豆和蘿蔔的輕重。

出示支架,介紹支架,請學生藉助支架來比較土豆和蘿蔔的輕重。(打開第6頁,在重的下面畫,輕的下面畫○。)

小結:用掂一掂或藉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評:由學生的討論輕鬆地引入到探索新知的環節,讓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真正把學生放在了主體的位置上。]

三、 活動深化,拓展應用

1.活動一:套環遊戲。

談話:現在小朋友做個遊戲(出示教具:套環兩套,請兩名學生進行套環比賽,每人套3個套環),其他同學進行觀察比較,互相説説誰套得準,誰套的環大,誰套的環小,並説出是怎樣知道環的大小的。

2.活動二(出示課件或投影)。談話:瞧,小花貓和一羣小雞在爭論什麼呢!小花貓説:我重!4只小雞説:我們和你一樣重。小朋友來當裁判,看看一隻小花貓和一隻小雞誰重?(小組討論,彙報結果,並説出理由,把結果填在書上第7頁)

3.活動三(幻燈出示狐狸、小雞、小花貓場景圖)。談話:狐狸想考一考小雞和小花貓。狐狸説:我這兒有一個氣球和一個小皮球,小花貓重,應拿重的,小雞輕,應拿輕的,同學們,你們説它們應該怎樣拿呢?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果: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

4.活動四(幻燈出示大象)。談話:大象伯伯説話了,你們懂得了這麼多的知識,我給你們買些水果吃,你們得説出誰重誰輕。(幻燈出示第4題的場景圖)説一説這三種水果,誰最重?誰最輕?你是怎樣想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後把結果填在書上)

[評:教師把教材想想做做的習題巧妙地編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學生在聽故事中學數學,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 總結評價

提問:你們能説一説這節課我們都知道了什麼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比較大小、輕重)。回家後把學會的知識説給爸爸媽媽聽,再找一些實物比一比,好嗎?

[評:巧妙地把數學延伸到生活之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6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上冊)第55~56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經歷根據一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四道算式之間的聯繫。

3. 使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談話:小朋友們喜歡足球嗎?那我們就一起去看一場足球比賽吧。

二、 進行新課

1. 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幅圖,説一説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左邊有6人,右邊有4人;戴帽子的有1人,沒戴帽子的有9人)

再問: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用三句話完整地表達,並相機在情境圖中用括線、問號等表示出條件和問題)

談話: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弄清了圖的意思,還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出示問題1(圖意:左邊有6人,右邊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問:怎樣算一共有多少人呢?你會列式嗎?還可以怎樣列式?(板書:6 + 4 = 4 + 6 =)

再問:你能算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嗎?(着重説一説是怎樣算出6 + 4 = 10的,並強調可以根據6 + 4 = 10,直接寫出4 + 6的結果)

出示問題2(圖意:一共有10人,左邊有6人,右邊有多少人)。

提問:要算右邊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 ?(板書:10 - 6 =)

再問:怎樣算出10減6等於幾呢?(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着重引導學生體會根據加法算式想減法算式結果的方法)

出示問題3(圖意:一共有10人,右邊有4人,左邊有多少人)。

提問:你能列出算式,並很快算出結果嗎?

學生列式,並算出結果。

[評析:從現實情境入手,引導學生經歷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活動的效率。同時,要求學生用三句話(兩個條件,一個問題)表達圖意,滲透了加、減法實際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係。在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的同時,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算式想後面算式的結果,既使學生初步感知了加、減法的聯繫,又促進了算法的優化。]

談話:剛才有小朋友説,圖中1個小朋友戴帽子,9個小朋友沒戴帽子,你能根據這些信息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先自己寫出算式,再和同桌的小朋友説一説,每一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學生活動後,組織交流,並説一説是怎樣算、怎樣想的。

[評析:充分利用情境圖創設開放的教學空間,引導學生再次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根據一幅圖列出四道算式的理解。讓學生説每一道算式的意思,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 教學試一試。

談話:我們來做個拋花片的遊戲好嗎?(拿出花片)老師這裏有10個花片,每一張花片的正面都印着花的圖案,背面都沒有圖案。像這樣(邊説邊操作)把10個花片拋在講台上,請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幾個正面朝上,幾個背面朝上?(學生猜可能出現的結果)

驗證:想知道誰猜對了嗎?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幫老師數一數。(指名數花片)

提問:你能根據拋花片的結果,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指名説出四道算式)

談話:請小朋友從自己的學具中數出10個花片,拋一拋,看你拋出的幾個正面朝上,幾個背面朝上?再根據拋花片的結果寫出四道算式。

反饋各種不同的結果,當學生説自己拋出的是5個正面朝上和5個背面朝上時,提問:你怎麼只寫出了兩道算式?

談話:根據拋花片的結果,我們寫出了這麼多算式,你能把這些算式按順序排一排嗎?(學生活動)比較這些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揭示課題:和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板書)

[評析:拋花片的遊戲,既緊密聯繫教學內容,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猜拋花片的結果,有助於學生從數的組成的角度有序思考;根據自己拋花片的結果,列出四道算式,有助於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聯繫;把算式按順序排一排,並説一説其中的規律,有助於內化新知,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

三、 鞏固練習

1. 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還想做遊戲嗎?(動畫演示:小老鼠出8,大象從卡片中找出2,小老鼠説算式:8 + 2 = 10,大象説算式:2 + 8 = 10)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數字卡片,同桌合作,一個小朋友任意出一張卡片,另一個小朋友很快從自己的卡片中找出一張,使兩張卡片上的數相加得10,並説出兩道加法算式。

2. 想想做做第2題。

教師説算式,學生口算得數。

3. 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把得數直接寫在書上。

4. 想想做做第4題。

先自由地説一説,填一填,再有順序地説出可以填哪些算式。

5. 想想做做第5、6題。

先讓學生獨立看圖,填寫算式,再説説自己是怎樣理解題意的。

[評析:練習層次清楚,形式活潑,突出了教學重點,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 課堂總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