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師指南培訓心得體會範文6篇 幼教培訓心得分享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61W

本文為一位幼師參加指南培訓後的心得體會,分享了在培訓中所獲得的經驗和感悟,對於幼師們提高教學水平和提升職業素養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幼師指南培訓心得體會範文6篇 幼教培訓心得分享

第1篇

4月7日下午,我有幸在實驗國小階梯教室聆聽了祝士媛老師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點解讀。祝老師就《指南》制定的背景、作用和意義、結構和內容、與《綱要》的關係及實施所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並與在座的老師分享了美國的教育標準和日本的教育模式。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身為幼兒教師和家長的我們,在幼兒園安全重於一切的壓力下,一定程度上對孩子的限制和包辦過多。祝老師有幾句話值得我們好好地反思自己,那就是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度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過多的職責帶來孩子的無措,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候,處處都是一個過,我們的孩子如何才能獨立,如何才能長大?

其次,我們要認真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特別是《指南》,對我們幼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引和導向作用。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學習和實施《指南》的重要意義,關注幼兒學習和發展的整體性,注重各個領域的相互滲透和整合;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以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習。同時,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在活動和遊戲中,多提供一些不同層次的遊戲材料和方式,促進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提高和發展。

最後,作為幼兒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包括相關文件、專業理論的學習,觀察、分析、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提升等等。在實際工作中多與同事交流、研討,促進自己保教能力的提升。

幼師指南培訓心得體會範文6篇 幼教培訓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20__年8月12日——8月16日,我參加了幼兒教師培訓班。聆聽了由骨幹教師和老師們一起分享的教學經驗,讓我在學習中受益匪淺,在日常生活中弄不懂的問題,經過培訓老師精細的講解,使我在教育教學中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問題得到了迎刃而解,學習了骨幹教師們的先進經驗和學習方法,收穫頗多,談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為了適應孩子的求知需求,我們要不斷學習,隨時補充自己的能量,給自己充電。如果只靠原來在學校學的那點東西,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日積月累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對孩子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更是一件不負責任的事。

過去,我們是領着孩子在學習,現在我們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的知識的海洋裝滿,怎麼才能滿足孩子那一條條求知慾旺盛的小河?教師的業務素質很重要,現在的教育對幼兒教師的要求很高,琴棋書畫,歌舞情樂,只有高素質的人才能更適用這個崗位。所以,我給自己規定,每天至少學習一篇教學方面的文章,每天練練基本功,讓自己在幼教領域不至於落後。

幼師必須要有高尚的品德,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如果老師沒有責任心,品質惡劣是不能更好的照顧幼兒,培養不出好孩子的。才能可以培養,而一個人的品德出了問題是很難糾正和改進的。説到品德,我又想到責任心,幼兒教師沒有責任心,是不能很好的照顧幼兒的,保教質量就會下降,何談更好的教育?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遇事多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以誠待人,平時照顧幼兒的時候多注意細節,不讓任何潛在的危險傷害到孩子。

當我們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的時候,當我們面對不講道理的家長的時候,當我們面對孩子調皮的軟硬不吃的時候,當我們付出努力沒有回報的時候,職業倦怠感多多少少都會浮現在心頭。我們要調整心態正確面對職業倦怠。首先,擺正心態,調整慾望。因為慾望過高當我們達不到的時候總是會煩惱和疲倦,保證一顆平常心,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隨遇而安好了。其次,珍惜擁有。我們只所以痛苦那是因為我們只看到失去的,從來沒有認真審視過得到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上帝是公平的,當你的世界也許大雨傾盆的時候,你怎麼知道不會現出美麗的彩虹?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師,我深知責任重大 。總之,經過此次培訓,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學到很多知識。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不斷努力,為我們可愛的孩子守望,為幼兒奉獻自己的一生。

第3篇

幼兒園的課程必然通過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來落實。一日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以教學內容分,有自然常識類和社會認識類;以教學組織形式分,有集體教學活動、小組活動及個別活動;以活動的空間場合分,有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以獲取教育結果的方法分,有教師演示式、傳授式教育和幼兒動手操作式、遊戲式直接得到經驗等。

正因為教育活動有不同的分法,教師在制訂一日活動計劃時必須樹立“一日生活即課程”的觀念。

幼兒園發展能力課程只給教師提供幼兒在園一天的作息時間表和一週活動內容,具體每天的活動內容由教師自主選取,教師甚至可以自行增加或減少具體的教學活動,有主宰一天教育活動的權利。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自由交往活動(自選活動)、早鍛鍊、生活活動(小便、洗手、喝水、點心等)、集體活動(內容及形式自定)、課間操、各類遊戲活動、餐前準備及進餐、午睡、自由活動(户外體育活動)等。

在一日活動的安排中,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每項活動在各年齡段的時間長短由教師按幼兒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自行控制。但根據幼兒實際生理基礎,大腦興奮與抑制是有規律的,活動中不管幼兒怎樣有興趣,最多在原來的課時規定上延伸1 0分鐘左右為宜。第二,自選活動、早鍛鍊、課間操、進餐、午睡時間三個年齡段大致統一,在統一中又有各年齡段及幼兒個體的差異。第三,上述集體活動的自主內容、自主形式,由年級組全體成員定時研討。研討每週一次,在幼兒午睡時間進行,在大致統一的基礎上讓教師自選,以保證活動成效和平行班間的教育交流和互補。

在發展幼兒能力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制訂的一日計劃從晨間開始,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目標與過程,允許教師針對活動制訂文本計劃或進行內在思考,但都要有目標意識。幼兒園一日活動計劃的制訂必須遵循以下要求:

一日活動安排合適與否,取決於是否有清晰的目標去合理編排各個活動。近年來,在安排一日活動中,我們最大的進步在於注重目標的主導性,一改多年來幼兒教育先選材再製訂目標的做法。我們先以課程目標,即幼兒應有哪些發展為依據去尋找相應的教學內容。然後按被選內容的自身特點挖掘教材的教育性,與幼兒發展目標因素結合,寫出具體的教學活動目的。由於教學內容是依據大目標中的某一點對應而選,所以內容的編排又要注重目標中的各年齡段要求,體現幼兒發展性和目標間的相關性。

幼兒的學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們強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多一些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幼兒可以多方位地認知物體,可以更真切地知道物體自身的特徵和物體間的相互聯繫。把幼兒在物體操作中建立起來的感情作為其理解人和物之間關係的基礎,更符合幼兒自我建構學習的需要。如讓小班幼兒幫助食堂理菜來認識青菜:通過對紙盒的拆裝感受平面與立體等知識。在對物體的擺弄中瞭解、發現材料的特點、人與材料的關係,是幼兒感受性學習的最好方式。需要説明的是,操作不單指有工具輔助的操弄某種物體,還指幼兒到某一認知環境中去觀察感受,有更多的機會親身用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對某物或某認知環境進行感知。

根據皮亞傑的遊戲理論,幼兒在2~7歲時處於象徵性遊戲階段。隨着課程理念在實踐中的不斷深化,我們認為遊戲應該有廣義的解釋,只要幼兒有自己的動作並藉助玩具、材料、空間、夥伴等遊戲條件,快樂地以自己的理解和方式表達,就可謂遊戲。這時的遊戲可能沒有明顯的遊戲框架或遊戲規則,但都有玩的過程。我們認可幼兒的這些遊戲,並把它們理解為幼兒期遊戲在生活中的滲透性表示。為此,我們在一日活動中要求多次安排幼兒的自選活動(如晨間、區角活動時間、餐後等),配上幼兒自帶玩具的要求,提供遊戲機會,誘發幼兒想要遊戲的動機。遊戲滲透性原則重在滲透,遊戲內容、形式、過程都可以比較寬鬆,不必拘泥於嚴格意義上的規定。但教師應有意識地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對各種遊戲各有側重。一般來説,小班應注重情節性,中班注重趣味性,大班注重規則性、合作性和競賽性。

首先,動靜交替原則表現在一日活動的安排中。一方面體現在早鍛鍊和自選活動的剝離;

另一方面是早操與早鍛鍊剝離變為課間操。按照慣常的理解,早鍛鍊和早操在運動量上有強弱之分,時間有長短之別。根據這些差別,結合幼兒體力、情緒、氣温的綜合因素,我們把清晨留給“早鍛鍊”,讓幼兒參與較強運動量的活動,把上午較熱的時間留給“課間操”。

其次,動靜交替原則也表現在某一個教育活動中。如為了使一些費時較多、操作性較強的教育活動順利進行,我們採取切段的方式,即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切段,讓幼兒休息片刻以調適情緒。這樣既能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又能使幼兒及時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並感受學習快樂。特別是在操作類活動中,以切段方式體現動靜交替的安排,還有利於照顧個別差異,速度慢者可利用段與段間的小憩完成任務,既能消除幼兒間最後的明顯差異,也能使每個幼兒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此外,制訂一日活動計劃還應考慮到多學科的有機組合(即圍繞一個內容,儘可能涉及多種學科開展主題活動)、採取內容補充的形式彌補下午教育時間較短的不足等。

總之,一日活動在對各項原則具體體現的過程中,目標是最主要的,明確幼兒發展的目標,以目標為依據,才能尋找和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然後再據內容的特點綜合考慮上述編排原則,組織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各種教學活動。

三、一日活動計劃的實施策略把活動當課上,把課當遊戲做

根據我們的課程觀,把幼兒的一日活動當課上,保留了教師原有的重視課堂教學的傳統習慣,也就是保留教師對活動的認真態度和負責意識,並試圖把它遷移到各類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以保證各種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有意識性。我們認為,制訂計劃和活動過程中的隨機教育並不矛盾,關鍵是教師自身的觀念和教育智慧。把課當遊戲做主要是考慮幼兒的需要,即幼兒學習的特點,讓他們在寬鬆自如、活潑有趣、不知不覺中獲得進步。

為了保證幼兒一日活動的有效實施,我們安排兩位教師同時進班。兩位教師在一日中有主班教師與配班教師之分,主配班角色隔日輪流。主班教師主要負責一日各類活動的計劃制訂、組織與領導、完成好相應的教育任務,使幼兒一日活動安排合理,活動內容豐富,活動狀態愉快。配班教師並非被動地受支配,更不是隨行管理紀律的“民警”,而是主班教師的助手,其主要責任是觀察幼兒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和需要,及時地參與對幼兒的引導、支持,甚至是直接幫助解決困難。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説,主、配班教師間並沒有多大區別。

一日活動中兩位教師相伴幼兒的各種教育活動,有助於幼兒自身的發展,也使得教師對班級幼兒的發展有更全面的瞭解。同時,還有助於教師身心得到合理調節,教師在擔當主班時勞而不致傷神,在配班時逸而不致鬆弛。

第4篇

細節決定成敗,本環節通過入園接待、晨檢、洗手入廁、早飯、間隙活動、活動前準備、活動、午睡、梨園等一系列詳細的一日活動流程為例,對各個環節逐一做出詳細的分解。各工作人員要按時到達崗位,站在自己崗位應戰在位置上,保育員應戴好口罩,站在門口迎接每位幼兒的到來,對生病又要的幼兒,讓幼兒自己把藥品放在規定的位置,並對為我幼兒進行晨檢,晨檢的一定要注重一個“細”字。而教師則應戰在教師門口微笑迎接每位幼兒,並鼓勵幼兒與老師、同伴、父母等打招呼,鍛鍊幼兒的習慣性行為。各崗位工作人員在自己崗位上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在户外活動時,給幼兒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幼兒自由,自主發展,並一定要保障幼兒安全。

通過學習《指南》,我們知道不僅要根據幼兒本身的特點制定合適幼兒學習的策略,在生活中我們更要把握每次教育機會,生活皆教育,只要我們用心觀察,我們便會發現生活中的契機,我們要抓住每次契機,引導幼兒向正確道路發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使孩子在“玩”中得到發展呢?“區域活動”不僅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還可以使幼兒的思維得到充分發展。 現在各個幼兒園大部分都沒有區域活動,也隨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區域活動是否真的有利於起來呢?有的教師説:“很忙,沒有時間。”也有的説:“孩子那麼多,看不過去。”對於存在的這些問題,其實我們都可以解決的。區域活動也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織部分,實施起來,不僅可以使幼兒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也可以使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實踐。搭建去一直是孩子們喜歡的一個區域,這個區域有積木、拼插玩具、塑膠玩具等,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想象大膽舉行各種拼插、搭建,充分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發展性思維。現在我園的區域活動就創設的較成功,幼兒每天進區域已形式化,上級領導説要檢查,便實施安排,買上幾樣玩具以應付檢查。然後上級觀看時不必看幼兒的表現只看玩具便知道該園的區域活動實施情況。

我們創設舉行區域活動指數為例讓孩子更好的發展,不必走形式化,所有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儘可能根據幼兒本身的必展走和又是擺設。 在區域活動開設時,有的幼兒坐在哪裏不動。老師巡視情況,幼兒直説:“不想玩”。老師便放棄了該幼兒。老師解釋為“這是尊重幼兒的意見。”在生活中,我們要尊重每位幼兒,讓幼兒“自由、自主、自選”發展。可當遇到幼兒的這種問題時,我們可觀察幼兒一會兒,或者教師可帶領幼兒一起上區域活動,鼓勵幼兒或可給幼兒安排一項小任務,讓幼兒自主自願的活動。 區域材料投放的“品質”也對幼兒的身心,思維發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們應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投放入一些沒有意義的玩具,那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我們本着“適合、適宜”的宗旨認真履行。投放材料既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應豐富且有多樣性。避免單一、盲目、操作性差。

活動包括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後三個過程,活動需要老師的主導來引領整個過程,活動前需要教師精心準備課程,對活動進行設計,活動中教師需要細心留意每位幼兒,觀注每位幼兒的表現。活動後,我們需要對整個活動進行總結與評價。我們應帶領幼兒多進行實踐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

在遊戲時,我們應注重多樣性,避免遊戲單一、呆板,儘量使遊戲多種玩法,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在實施過程中,留心每位幼兒的表現,並做詳細記錄。

一日活動的安排會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這次學習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意識在之前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

第5篇

幼兒園要把一日生活作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活動,一日生活的安排必須符合幼兒發展的規律,努力克服幼兒教育國小化。幼兒天生就是活潑好動的天性,所以户外活動的時間不得隨意縮短或減少,不能把一天的時間分為特定的上課時間和活動時間,不應該給幼兒留作業。一日生活中,教師可以採取集中活動、分組活動等多種教育手段,發揮一日生活的整體效益。要以幼兒為主,老師為輔,充分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設有利於幼兒身心發展的環境,不僅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時間和遊戲材料等物質條件。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孩子,教師要以平等、親近的態度和真誠的愛心及責任感對待每個幼兒,使每一個幼兒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目前,許多家長對幼兒的課程理解還存在很大的誤區,認為幼兒園教學主要是以讀、寫、算為主。而往往忽略了幼兒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針對這一現象,應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研究,通過開放日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同時通過活動幫助教師進一步領會《剛要》。根據教師的實際需要制定課程,選擇使用的教料,定期進行培訓,接受新的知識技能、更新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育方法。

1、鼓勵教師自主學習。積極創設學習氛圍,鼓勵教師向書本學、向有經驗的老師學、吸取網絡精華。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在教師中開展讀書活動、撰寫讀書心得,積累豐富的理論素養。

2、新教材培訓,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在幼兒園內組織教師研讀新教材,認真完成了教材培訓的各種作業,多途徑、多角度瞭解多元整合課程理念,熟悉教材編排體系、編排特點。教師們還在教學實踐中做到一課多磨、一課多研、一課多上,進行比較性研討,使教學更富實效。

組織教師開展反思型學習,讓教師在備課中反思教學活動,每月撰寫教學反思、教學隨筆,及時提出教學困惑與質疑,在教研組內進行探討。教師們每學期要撰寫教學隨筆、反思、教育小故事。教師們以自己身邊最真實、最有感觸的事例生動地描述並進行深入地分析,審視、反思、分析並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真實反映了教師們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對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我們逐步改革了傳統的教研活動模式,注重發揮各教研組、研習組的作用。開展了“集中培訓、自學反思、專業引領、課題研究、實踐活動、相約論壇”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

1、組織開展班級環境創設的觀摩、評比活動。活動中各班老師從幼兒身心特點出發,圍繞班級特色文化、主題教育內容、季節特徵等創設了相應的主題牆、活動區、家園欄、植物角等富有特色的班級環境,並在觀摩、評比活動中向老師們做了詳細介紹,充分體現了環境的功能性、美觀性、實用性,使教育教學與環境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在此次過程中教師們通過看、聽、議、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升了教師在主題課程實施中運用環境的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2、開展各層次教師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了多元整合課程的教學研討活動。如新教師見面課、中青年教師教學觀摩交流課、骨幹教師展示課、高級教師示範課等,促進教師相互學習,形成你最我趕、互研互學的研討氛圍,激發老師教育熱情,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

3、各研習組活動繽彩紛層。充分發揮各研習組的功能,通過相約論壇、組內研討、踏青、茶話會等研習活動,使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難題及時得到解決,共享教學資源,分享教學成果與喜悦,促進了教師的共同成長。

1、從細節入手狠抓過程管理。對幼兒園晨間活動、早操、集體教學、區域遊戲、户外體育活動和日常活動等一日活動的各環節的要求、流程與實施具體指導,細化幼兒園常規管理與評價。開展幼兒園課程指導教學,注重教育活動的整合。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牢固樹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觀,以幼兒積極體驗為中心,促進幼兒各項能力的協調發展。課程內容為全面的、啟蒙的,課程結構以整合、開放的“主題教學”的形式出現,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集體活動、小組活動,讓幼兒在觀察、探索、發現中獲得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的體驗。

2、注重教師考核工作。根據本園實際情況修訂了教師月目標考核評價標準,重新完善了教師、班主任、中層幹部的月目標考核評價細則。針對教師們的業務考核細則經修改後更具體了,操作性也更強了。細則的確定和執行,從制度層面上規範了教師的一日工作,規範了師表、言行及教學的要求,也規範了詳細的獎懲細則,大家個個心中有標準,奮鬥有目標。

1、教育理念的溝通。每學期分班召開兩、三次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家教知識,瞭解幼兒園課程進度與孩子的發展,做到家園同步。

2、辦好家教專欄。聘請專家開展家教講座,每班根據主題活動及時更換家長園地內容,提高家園欄的質量,做到內容豐富,有創意,有較強的指導價值。

3、做好家訪工作。要求教師每期對每個幼兒至少1次家訪(或電訪),並及時把家訪的事由、教師和家長的意見或建議及達成的共識,做好詳細記錄。

4、利用網站宣傳。充分利用幼兒園網站,向家長傳授先進的教育理念,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幼兒在園情況,並參與幼兒園網站建設。

1、加強幼兒德育教育。良好的道德規範和文明行為的養成是幼兒德育的主要任務。節日主題教育、健康教育、環保教育等將養成教育落到實處,培養幼兒終身受益的良好行為習慣。同時教師們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於一日活動中,使每位幼兒都能成為有愛心、講文明、講禮貌、知禮儀的好孩子。

2、創設互動式環境。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們努力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充滿快樂、自由的“開放式”環境。主題牆面的創設與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和進程相結合,不僅給幼兒提供展示作品的機會,同時也成為了實施本班課程計劃的手段之一,使幼兒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互動,獲得豐富而有益的體驗,幼兒的個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凸顯和張揚。

總而言之,要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優良的教育資源、優秀的保教質量,滿足不同層次家長需求。當然,面向未來,機遇和挑戰共存。在學前教育不斷更新發展的新時代,我們在實踐中從未停止過質疑和思考。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新思路、新策略,在與幼兒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實現幼兒園更加科學、健康、和諧地發展。

第6篇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有人説,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説,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着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閲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 “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應該是教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研究會考題體會其中藴涵着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 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做“好學生”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總之,繼續教育學習的收穫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最後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