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7篇 技勞教學計劃:探索工作技能與創新科技的融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61W

“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旨在通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術素養,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競爭力。計劃包括課程設置、培訓措施以及實踐活動等多個方面,幫助學生在學校階段掌握重要的職業技能,助力其未來的就業與發展。

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7篇 技勞教學計劃:探索工作技能與創新科技的融合

第1篇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一班的勞動課。每個班都有幾位非常優秀的學生在他們地帶動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學風。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好,有着很強的上進心。大部分同學對這門功課具有濃厚的興趣,在勞動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學得有趣的知識。

以陪審樣學生全面發展,實施創新教育工程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為重點,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本冊教材主要對家務勞動做了較集中的安排,教材編入15篇課文,從勞動的性質劃分有廚房的膳食方面的3篇,有生活自理方面的5篇,有小製作方面的4篇,養養種種3篇。

在勞動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好勞動課的實踐活動,是勞動課程計劃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簡單地“請你象我這樣做”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完全置於消極被動的狀態,使他們很少或者根本無法主動參與並認真思考,由此造成學生的操作動作機械模式化,製作出的成品雷同無生氣。整個勞動課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結果,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1、教師要鑽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的目的,把握教學的重點,做到被學生備課、教材,備操作,備教具,讓學生全面掌握每項勞動技能、技巧。

2、勞動課不僅要以勞動實踐為主,還要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概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如進行自己動手講好衞生的教育,勤儉節約的教育,講科學的`經驗教育。

3、每項勞動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學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做到規範化,只有這樣才防止發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發生。

4、教學時,教師可採取邊講解邊操作的方式進行,也可去課堂講解課外實踐的方法進行,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2、組織實際操作活動,培養觀察、想象、推理、判斷、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3、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有利於優生才能的發展。

4、組織實際操作活動,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7篇 技勞教學計劃:探索工作技能與創新科技的融合 第2張

第2篇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手工製作、種植技術、家庭烹飪、模型製作等四個板塊。在這個世界裏,學生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手工編織、種植、烹飪、編織、家用電器等內容。勞技課的範圍很廣,為學生創造了廣闊的天空,也為學生的基礎勞動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六年級共有學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學生大部分都是民工子弟,在家在校的勞動積極性高,創造性強。但是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大部分不會種植基礎技術、烹飪、小電器的製作、紙藝手工等技術。但他們通過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幫父母分擔家務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孝心,有助於他們以後人生道路的發展。

1、思想品德目標:在勞技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手腦並用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瞭解種植基礎知識,常用烹飪技術,手工工藝製作技術。

3、能力目標:通過勞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動手動腦的勞技課中,既學到了技術,又磨練了意志,同時智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斷增強,更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魅力。

4、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孝敬長輩.通過勞技課的`學習,他們發自內心感到勞動的快樂,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努力學好文化科技知識的重要性。通過節假日,寒暑假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父母的讚揚聲中,他們再次感受到勞動的美。

1、從勞技課的實際出發,使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理論知識的傳授要突出重點,注重知識,能力和情感之間的聯繫。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發展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作品製作的創造能力。

4、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5、勞動工具和材料的添置,要儘可能考慮學校的經費承受能力,節省開支,又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儘量進行廢物利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

6、利用在每班評選”巧手之星”的活動,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

第3篇

(1)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勞動習慣,勞動觀點。(2)教育學生積極認真做好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3)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掌握一定的生產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並能把這些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家庭,社會的生產勞動中去,為社會創造財富,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國中畢業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並掌握一定生產技術和具有初步經濟管理能力的後備“新型農民”。

1、教育學生熱愛勞動,認識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勞動才能創造世界,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社會財富,只有勞動才能完成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只有勞動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通過勞動實踐,培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培養認真負責,耐心細緻、不怕困難、勤勞儉樸、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物,珍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

3、通過自我服務、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生產勞動,掌握一種以上的勞動生產技術,並在家務勞動、勤工儉學,社會服務和生產勞動中直接為社會創造財富。

4、以基礎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

5、通過勞動技術課教育和實踐,增強學生體質,陶冶愛美情趣,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符合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基礎教育和社會實踐相聯繫;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2、以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基礎為準則,教材,教學,勞動實踐不脱離現實,具有勞動實踐的設施和基地、有進行創造、發明的物質條件和環境。

3、必修課《勞動技能課》能為全體學生創造有動手活動的機會,以利發現人才;選修課《職業教育課》要確實保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以平時操作、勞動成果、勞動態度為主,以等級制記分。

2、理論學習(書面考查)為輔,以百分制記分記入成績冊。

1、開設鄉土教材——《趙屯在前進》。讓學生對本鄉的自然條件、多種經營基礎、農業生產概況有初步的瞭解。

2、開設《植物學》,讓農村學生對植物的生長特性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3、本鄉以糧、棉、油料作物為主,近年來果樹、草莓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草莓遍及全鄉,86年秋種植積達1300畝以上。總收入可達200萬元,總產值佔全縣一半以上,與雪菜、大白菜種殖等一起是家庭副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以此為教材,有良好的環境基礎。

4、本鄉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較高,住房寬敞,樓房居多,花卉栽培已廣泛深入到各家庭中去,種植的數量和品種也很多,也將列入教學內容。

5、根據不同作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發育及種植的特點,提前一、二週進行教學和試驗,完全以作物與季節相適應為主,打破了作物內部的系統聯繫,只有以季節為主,才能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有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條件,因為農業生產必須適應季節的要求。

6、學生年紀小,體力不足,以示範為主,避免較重的體力勞動,凡力所能及的勞動,學校創造條件,盡力安排實踐活動。

1、根據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原則,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比較簡單的勞動技術。

2、瞭解本地區四大作物(小麥、油菜、水稻、棉花)的栽培技術,能在家庭務農中做一些播種,拔秧、移栽等田間管理的勞動。

3、瞭解本地區主要果品葡萄、桃,梨的栽培技術,掌握草莓生產的全過程。

上學期實授19周計算,共38節。下學期實際上課18周計36節。

1、本鄉蘑菇的栽培極為普遍,總產量佔全縣三分之一,但個人經濟收入卻很不平衡,主要是由於栽培技術上的原因,為了向家庭種植介紹管理技術,因此開設食用菌栽培課。

2、雞,鴨,魚、豬等副業生產是我鄉農民的主要副業收入來源,近年來養雞,鴨專業户成批湧現,家庭養鴨已從散養逐步過渡到圈養,為了提高飼養技術,所以開設家禽飼養課。

3、全校70%以上的學生,騎自行車上學,需要一些簡單的自行車修理常識

1、瞭解食用菌(蘑菇、平菇,香菇)的特徵,掌握蘑菇的栽培技術。

2、掌握肉用雞生長過程中對温度,飼料的要求及病蟲害的防治,每個學生都要在學習雞、鴨、魚,豬的飼養技術中掌握其中一種的飼養技術。

1、本年級將學習簡單的電子技術,在基礎教學中增加實際動手的機會,以利於個性的發展和培養。

2、家庭中電器設備的普及(電扇,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學生必須在家使用這些電器的基礎上懂得這些電器的結構原理及簡單維修知識。

3、由於農副業生產的不斷擴大和生產品種的變化,民用電路也常會發生變化,因此要求畢業生一定要掌握民用電路及電路設備的安裝。

4、“電”的內容十分廣泛,學生的求知慾很高,學校有條件充分利用課餘時間,發揮課堂、試驗室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創造發明的機會、場所和設備。

5、會正確使用電扇、電視機、錄音機、洗衣機、電冰箱,瞭解這些電器常發生故障的原因及簡易的排除方法。

1、貫徹執行“農村教育必須為當地經濟服務”的原則,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種以上的職業技能。

2、部分學生國中畢業後將直接進入社會,需要職業技術,直接為社會服務。

3、根據本地區自然條件及經濟發展規劃,制定職業教育內容。

4、根據國中畢業班班級數開設不同專業,以供學生選擇。

1、“農村學校必須為振興當地經濟服務”。讓學生明確勞技課的教學目的,重視勞技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

2、通過考核勞技課的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學生對勞技課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勞技課的思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

1、勞技課的教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等方面。

勞技課的考核評定標準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第。

由於勞動課是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態度的思想性較強的學科,又是掌握實際知識和培養動手能力的知識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我們採用三種評定方式而最後總評打等第的辦法進行評定學生成績。

(1)勞動態度的考核,以發揚民主與集中的辦法。採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最後任課老師決定的評分方法。

(2)勞動知識的考核,以書面答卷為主。內容是基礎的常識性知識。不增加學生的負擔,打分為百分制。每學期考核一次。

(3)勞動技能考核,由於在一學期所學知識較多,應每項內容作一次考核,但往往時間和實際條件限制不可能每人都作每項考核,所以在每次上實踐課時教師可對部分學生抽查考核。能保證在每學期內每個學生考查l~2次即可。也可由學生自選考查內容進行操作考核,或者教師指定學生考查某一內容。考查也可用百分制評分,如有2次以上的取其平均分為勞動技能考核分。

第4篇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把勞動與技術教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並將其納入到學校德育教學計劃之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使學生獲得勞動與技術的基本知識和觀點。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責任感,以及在現實勞動中保護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發展的勞動的內在動機。這套教科書,以項目為載體,旨在使學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引導創新,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並重視勞動與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以及社區服務的有機結合。這套書以引領兒童的實踐操作為理念,以兒童的生活為源泉,關注並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反映兒童成長的需求。

1、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勞動,實踐體驗後使他們真正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從而教育學生應珍惜大人的勞動成果。

3、通過教學,瞭解一些電的常識和常用電器的結構,掌握一些簡單電器的製作技術,進行維修與設計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4、通過操作,培養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使他們在無窮的生活樂趣中得到美的享受。

重點:掌握一些製作的技巧,並能成功製作教材要求的作品。

1、從勞技課的實際出發,使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理論知識的`傳授要突出重點,注重知識,能力和情感之間的聯繫、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發展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作品製作的創造能力。

4、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6、勞動工具和材料的添置,要儘可能考慮學校的經費承受能力,節省開支,又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儘量進行廢物利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

7、利用在每班評選”巧手之星”的活動,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

8、要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學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5篇

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今天,學生要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首先要學會勞動。要樹立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上好勞動與技術課,使每個學生得到生機活潑、主動的發展,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創造能力及生存與發展能力打好基礎。堅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創新發展為主線,綜合性、開發性的實踐活動為主要環節,以活動為主要形式,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實驗工作,促進學生校內學習同校外生活及需要與興趣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其獲得全面積極的發展。

該教材以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為中心,編排一些生活自理勞動、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簡單的加工工藝等,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初步掌握簡單的加工技能。教材強調實踐性,每項內容都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教材注意與德育相結合。內容力求趣味性。注意與美育創造教育相結合,陶冶學生審美情趣,開發學生創造力。教材內容力求切實可行,基本都能實施。教材留有10%餘地,供補充鄉土教材。教材附有勞動作業評價與反饋表,內容包括勞動技術和勞動態度兩個方面,要求學生先進行自評,然後教師、家長予以評定。教材按家庭衣食起居和加工工藝兩條技術系列安排,但在實施時,可根據季節、氣候、設備等實際情況安排教學進度。

在今學期中,使每個學習者通過觀察、調查、設計、製作、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技術能力的發展,並通過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技術的設計和評價,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應用及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學生展示創造力提供廣闊的展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根據該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學期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繼續認真鑽研教材,備好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是要求學生會做的,做到自己先會做。而且在課堂上認真做好示範演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生活與勞動課的興趣。

2、做到每堂課準備充分,保證上課質量,按時進課堂。

3、對個別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輔導,關心他們,使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有提高。

第6篇

勞動於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制定性學習領域,是一門綜合性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當地生產實際和社會實際緊密聯繫,以實踐為主的課程。全日制國小開設勞動與技術課,對於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2) 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 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5) 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尊重學生基於自己的需要、動機和興趣所選擇的活動內容與方式。

(6) 以融合的方式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實現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領域的整合。

(7) 以研究性學習方式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方式。

(8) 鼓勵並支持學生髮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加強學校、家庭、與社區三者之間的聯繫。

1、 瞭解家庭常見花卉的種植、小花圃的管理和一些常見農作物的種植的基本知識

2、 學習栽培菊花、雞冠花和牽牛花,瞭解水仙花的栽培方法,瞭解花卉的有關知識。

3、 通過勞動實踐活動,瞭解花卉與文藝、環保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美化環境的意識。

瞭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建築模型,掌握模型製作的基本方法,並學會動手製作我的`校園建築模型,通過建築模型的製作,學會簡單的模型場景設計、模型中綠化模型的製作等。

通過六年級上學期的勞技學習,學生對於木工、金工等一系列技能,已經非常熟悉,也能夠完全的看懂一些木工、金工的符號,並且能夠根據要求製作完成簡單的木工、金工小作品。本學期,在上學期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了知識的拓展,如種植知識等。本學期的勞技教材加入了模型製作的學習,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要

求更加提高,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瞭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建築模型,掌握模型製作的基本方法,並學會動手製作我的校園建築模型,通過建築模型的製作,學會簡單的模型場景設計、模型中綠化模型的製作等。

1、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課程觀、教學觀和質量觀;

2、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學研究和觀摩課活動,經常性的開展聽課、 評課活動,主動與其他任課教師交換意見;

3、不斷加強學科性學習以及教學研究,提高自己的自身文化素質。

4、轉變教學觀念,遵循教育規律,探索教育、教學改革新方法,新路子,開拓創新,不斷進取,努力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以及勞技技能。

5、認真備課、寫教案、研究課,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調整,出色完成教學任務;

6、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對學生循循善誘。

1、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有強烈的求知慾望,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2、尊敬老師的辛勤勞動,聽從老師的正確教導,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勞技操作任務。

3、認真聽講,積極動腦,思維準確,大膽發言,不懂的知識和問題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4、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前準備好上課所必須的材料,課後,把上課的知識點延伸到生活中,懂得知識的迴歸生活。

5、積極參加學科學習實踐活動,培養動手、動腦、動口和創造能力;

6、建立學習型組織,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廣泛交流,加強研究,相互補充,形成一種活潑、主動、向上的學習新風尚;

9、開展“天才”教育活動和對“學困生”的幫助活動,使優秀學生更優秀,使學習較差的學生儘快趕上;

第7篇

勞動與技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搞好勞動與技術課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實施創新教育工程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為重點,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國小階段的勞動技術學科具有很強的規範性、技術性、操作性、工序性,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調查、思考、設計、討論、表述、製作、評價等進行系統學習。在以往教學中因為教材呈現形式和課時安排的侷限,但是由於學校的設施不齊全,學生很難在校園內進行操作、實驗,也願學校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原有的教學時間內體驗技術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對更深層次技術活動的需求無法滿足。

四年級勞動與技術的編寫注重發揮教育功能,注意教參在解讀教科書、指導教學、提供資源、引導教研等發麪的功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較為全面的服務;強化教學建議,對所用的工具、設施安全性能的檢測,安全操作規程,出現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和預防方案等提出具體的建議;教學過程中方法的多樣化、有效性,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教科書中重要技術的規範及原理的説明。在新課程的體系中,我們在實施教學中要明確:隨着技術對社會的重要性的增長,至關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一種強調技術素養的教育。這也是技術教育的核心領域,也是本學科課改的核心理念。

本學期有16課,其內容涉及:編織類3課,手工製作類5課、家政類2課、科技製作類3課,、種植類2課、飼養類1課、頭腦風暴類1課。

★瞭解生活中的美化作用,能製作紙繩工藝;掌握圓形卷折、橢圓形卷折的基本原理,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卷折技術。

★瞭解花瓶的形狀、色彩、圖案,知道花瓶在生活中的價值。

★初步掌握剪、裁、穿編、鏤空技術,學會小鏡框的編制方法,製作小鏡框。

★知道風箏、小風車等結構,知道它們的原理;學會對塑料瓶的切、割、粘等技術。

★初步學會水果拼盤方案的設計,瞭解評價水平拼盤設計方案和作品的方法。

★初步瞭解種植絲瓜、含羞草的一般步驟和技術要點及培育養護技能。

★關注身邊常見紙製品,比較所用紙質材料的不同處;運用簡單工具對卡紙、紙繩等進行裁切、彎折和連接等操作;比較各種工具的用途並與同伴交流體會。

★讓學生在製作中學會看一些紙工折粘的符號。能自己獨立完成圖紙上的操作步驟。

★通過調查初步瞭解雷艇模型、電動洗刷杯等結構和外形特點;通過小組討論,制定較為合理的製作計劃,並能根據製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提高製作效率;通過救護車模型的設計和製作,能根據車輛的用途設計出合理的車門;通過創設情景發現問題,進一步改進車廂與底盤的連接方式;創新設計對作品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收集各類適宜製作花瓶(和多功能儲物盒)的廢舊紙盒;通過課前調查、課內圖片觀察、交流討論,瞭解花瓶(和儲物盒)的特點;能用簡單的設計圖表達自己的想法;能選擇合適的方法對紙盒進行加工製作;能對自己的設計、作品進行調試、反思和改進。

★提出任務,引出課題,完成紙模製作;激發需求,設計製作其它主體建築模型;討論平面佈局,設計輔助設施;完成輔助設施的製作並組合展示;學生討論小區佈局,完善社區規劃;展示交流,組織評價作品。

★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和探究的精神;激發學生對模型製作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通過課前調查的方法收集相關知識和信息的;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通過調查意識到技術創新可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方便,激發學生學習勞動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體驗植物播種繁殖技術,初步學會用穴播法播種蠶豆。

★體驗飼養動物技術,初步學會飼養家兔的操作技能。。

★經歷水果拼盤方案的設計過程,體驗水果拼盤的製作,初步形成生活樂趣。

★培育廢物利用與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體會動手動腦、變廢為寶的樂趣。

★增強節約資源的環保意識;培養善於整理學習用品、家用小物品的好習慣;增強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在瞭解筆筒特點的過程中,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培養民族精神。

★感受科技創新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體驗科技創新和科技探究帶來的樂趣。

★通過手工製作,增強審美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體驗成功的愉悦感。

★多元思維,發展技術能力,互動評價,體驗作品成功的喜悦;在設計與製作過程中,學會表達交流自己的意見和傾聽他人的見解;在活動中增強與夥伴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鍛鍊與提高動手動腦設計製作作品的實踐能力。

★能主動探究事物的變化及其原因;能尋找獲得更好製作效果的方法與途徑。

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孩子進行紙藝特色的培養,希望通過紙藝特色教育,使孩子學會簡單的摺紙方。手工

摺紙富於變化,造型生動、活潑、可愛,易於兒童想象和智力的開發。實際證明:摺紙是一個手腦並用的過程,既可開發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的注意力,觀察力和理解力,又可促進手肌肉羣的`靈活性和大腦發育。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製作這一部分。

1、知道編織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工藝,瞭解編織物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2、掌握一些手工編織的基本技法,學習編織3—5件小作品,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設計編織日常用品、小工藝品。

3、在學習編織的實踐活動中,培養認真、細緻的勞動態度和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1、掌握對摺、剪、粘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2、能看懂紙工製作中的剪切線,摺疊線,粘貼面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物圖,操作示意圖。

3、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1、初步瞭解植物的一般步驟和栽種技術、栽培的方法、學會培育操作植物的技能。

2、體驗生產勞動的艱辛,從而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從植物的美中體驗勞動的美、技術的美,養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3、初步感受勞動的樂趣與豐收的喜悦,激發學習農業技術的興趣。

1、初步瞭解製作模型的原理及基本結枸方案設計;學會使用尖嘴鉗、起子、台虎鉗等的工具;初步掌握會用導線連接小電動機、電池和開關盒等不同的技術。

2、形成認真、細緻的製作及實踐、觀察、研究的鑽研精神。

3、培養學生在創新制作學習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樂趣。

1、初步瞭解家兔的生活習性和飼養的一般方法和操作技能。

1、通過觀察、設計、製作、瞭解回力車的基本原理。

2、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分工操作等基本方法,提高打孔、穿線、紮鐵絲、美化作品的操作能力。

3、形成合作互助、交流經驗與分享快樂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反思設計存在的缺點,並能及時調整,改進自己的作品;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培養探索事物的興趣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整個勞動、課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結果,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學校科技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根據本學期四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在性質上,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直接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經驗,都超越具體的體系化的書本知識。在價值追求上,都以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豐富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現實體驗和經驗為終極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種功利的技術和書本知識為終極目的。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把握各指定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繫,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在實施具體的活動主題與活動項目的過程中,不應僅僅侷限在完成某一領域的具體任務上,而應注重各領域任務和內容的相互滲透和延伸。如學生開展關於綠化與環保問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了解了綠化的分佈情況、種類、好處、破壞情況等,得出了加強綠化、保護綠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議,教師可根據實際,引導學生做些環境保護法律的社會宣傳活動,開展力所能及的環境治理的義務勞動,這樣較好地把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起來,使得三類活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1、根據四年級勞動與技術學科的特點,作業一般採用的形式當堂完成,若當堂完成不了也可以在課外完成。

2、根據勞動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家庭及社區等方面所藴藏的教育資源,挖掘學生的潛能。

3、作業的反饋形式為集體交流,在交流中進一步瞭解學生的情況,反饋信息,適時調整教學目標和進度,改進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