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計劃3篇 "創意無限,計劃出眾: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32K

“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計劃”是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領域的全國性計劃,旨在激勵青年學子積極探索和創新,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高校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人才培養。該計劃包括多項舉措,如創新創業實踐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等。

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計劃3篇

第1篇

以學校總體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為目標,圍繞學校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為主要內容,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道德。規範班級日常管理工作,開展豐富而有意義的少先隊活動,努力探索班級工作的新特色。

我共有學生4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6人,男女人數失衡。學生來自周邊各個村寨,在個性、學習習慣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其中班幹部5人,沒有品德特殊的學生。

品德方面,本班學生熱愛學校、班集體,團結上進、思想端正、遵守紀律、尊敬師長、熱愛勞動。能按照《國小生守則》來規範自己的言行。但由於種種的原因,部分學生身上仍存在着以自我為中心,紀律觀念淡薄等現象,可以通過集體教育來轉化。學習方面,本班學生熱愛學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大部分專心聽講,發言積極,作業美觀大方。個別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需要進行個別輔導和特別的關注。家長大多是農民。家長能支持老師的工作,但不重視家庭教育,能希望與教師積極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班級特點,本班學生愛學習、守紀律。男生活潑、好動,愛表現;女生文靜、可愛,不愛張揚。總的來説,班級特點比較穩,但穩中有活。

加強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繼續進行熱愛班級的教育、團結同學的教育,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1、繼續抓好五年級學生的常規養成教育,培養良好行為。

2、搞好班級衞生工作管理、學生的日常行為培養,爭創衞生 文明示範班。

3、搞好每位學生的自我保護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形成一定的能力。

4、搞好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地發展。

(1) 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的各項活動,力爭優異成績,鍛鍊能力,培養其集體榮譽感。

(2) 注意育人環境的美化,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建立各種生動活潑的評比欄。

(3) 開展豐富多采的主題班隊會,在集體活動中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風。

1、學習方面,為使學生在學習上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制定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評比制度,班裏建立全方位量化評比欄,學生在某一方面表現好就可以隨時加分,學生每得到20分,就可以換一月亮。表明學生在各方面都有顯著的提高。對每個小組的學習、紀律、衞生情況進行評比,鼓勵學生團結合作,培養集體榮譽感。

(2)、建立本班的“學習小組”,前後位四個同學為一組,選出小組的組長。“學習小組”中的四位同學要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這一方法培養了同學們的團結協作精神,也是轉化後進生的一條有效途徑。四人小組的組長不是終身制,而是競爭上崗,誰的獎章多誰就擔任,如果下一次評比你超過了組長,那就可以取而代之,這也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2、文明行為方面,為進一步規範學生的行為,讓學生的日常行為也參與評比,具體做法如下:

(1)、學生在到校、課堂上、課間、兩操、放學等方面表現好的發獎卡,不好的適當減獎卡,由每組的組長記錄。

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計劃3篇

第2篇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方針指導下,進一步促進科技素質教育,培養少年兒童的科技創新意識,激發少年兒童對科技創新活動的興趣,通過科技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使他們從小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觀念。

(1)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科學文化素養。

(2)充分挖掘學生內在潛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展示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對科技發明創造、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研究論文和考察報告進行評審獎勵和展示宣傳。

1、由各班組織創新作品的初級選拔競賽活動,推薦每個項目1—3件優秀作品參賽。

2、要注重青少年科學探究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青少年主動進行研究性學習,主動探究身邊的科學問題。鼓勵和發掘青少年中質樸的原始創新意識,強調和提倡青少年去主動發現、自主研究、自主創新。

3、每個項目均分別設立一、二、三等獎,並選出部分優秀作品推薦參加餘姚市科技創新大賽。

3、總結表彰及成果展示階段:20__年9月6日—20__年9月16日。

參賽作品必須由作者本人自主選題、設計、製作和創作(可在父母或長輩指導下進行),作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要堅持“三自”(自己選題、自己探索和設計、自己製作和撰寫)、“三性”(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的原則,要突出創新意識和科技含量,作品要求做工精細。

學生根據已有的科學技術知識和實際能力,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和勞動中,對那些使用不方便、不稱心的東西,加以改進、改革和創新。

1、新穎。作品是前所未有的或前所未知的,不是仿製或重述已有的東西。作品是原創的或在原有作品上有較大的創新改進的實物。

2、科學。小發明的構思、設計、製作和成果符合科學原理,使用無損於健康和道德;充分體現科技含量:材料上更節省,性能上更優越,使用上更方便,副作用更少;有的作品雖然沒有同類物品可比較,但可以從技術原理體現出更簡單,更美觀,更省料,更方便使用;充分利用新方法、新技術創作作品。

3、小巧。小發明是中國小學生身邊的科學,是改進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東西,不是去搞高深的、尖端的、難以辦到的科技發明項目。作品要體現小、巧、簡、易的特點。

4、實用。小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更方便,作品應儘可能接近生活、生產實踐,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有可預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論文和觀察報告必須切合主題,採用的資料與數據要詳實可靠,原理與概念要清晰準確,論證要文字簡明、通俗易懂。

2、參賽論文和觀察報告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課堂科技實踐課、課外科普知識、社會科技動態等為依據。可寫觀察動、植物的發現,可以寫探索奇特自然現象,景觀的奧祕,也可以寫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和研究小問題的過程。必須是自己親手操作,親自觀察,親筆記錄及書寫。內容可以自然活潑,清新易讀。道理深入淺出,易懂有趣。

3、論文和觀察報告字數一般在800字以上,最多不超過3000字。論文應包括論文題目、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等。

4、參賽者所提交論文和觀察報告必須為個人獨立完成,不得抄襲他人作品,否則一經發現,取消參賽資格。

1、科技發明創新作品,每班需報送創新作品實物3件(在作品上附詳細的創意説明)。

2、生物和環境論文,每篇文章需a4打印,每班報送3篇。

3、所有作品須在20__年9月5日前上交,東風交朱吳波老師,東城交陸瑤嫣老師。

第3篇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對教育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全面培養合格的人才。素質教育、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基礎課程的改革撲面而來,改革的大潮洶湧澎湃。在新課程標準理論的指導下,創新改革教學勢在必行。以科研求發展,向科研要質量為基本前提,高舉科研旗幟,落實教科研在教學質量管理和改革創新中的重要位置,讓教科研引領教學新潮流,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務實創新的教科研特色,是我們永恆的追求。

樹木、森林、氣候,只有人人蔘與,才能營造科研氛圍。搞好教科研工作首先要轉換思想觀念,充分認識教科研是教學第一生產力的意義。學校領導是教科研的引領者,是教育的前瞻。校長劉立春十分重視教科研工作,經常強調向教科研要質量,不斷提高教學中的科研含量。強調科研是立校之本,科研是發展之源。學校成立教科室主抓全校的教育科學研究工作,校長直接分管教科室,全面落實教科研的各項措施。學校先後制定了《板浦中學教科研工作規劃》、《板浦中學教科研獎勵條例》等制度,對於市級以上的教科研課題,學校每年都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由於措施到位,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撰寫論文、申報課題等各種形式異彩紛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課堂效益。特別是每學期的教科研先進個人表彰,更加促進了教科研風氣的形成。

基礎課程改革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樂於探究,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所以,要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學習;要學生學會體驗和探究,教師首先也必須學會體驗和探究。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教育體制下,教師要做研究型教師,改革教學觀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究新的教學方法,關注教育動態,教育理論的創新無疑是教科研的出發點,加強學習是進行教科研的基礎條件。學校撥出專項經費,給每位課題主持人至少訂一份與課題研究相關的雜誌,還對課題主持人進行現代信息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信息查詢能力,掌握新課程理論,為提高教學效果建立更高理性平台,保證課題資料及時到位,在教科室統籌安排下,各課題組制定計劃,逢雙週進行一次組內研討和交流。教科室下發有關科研理論,送到教師手中,有關課題主持人所需要的材料,圖書資料室蒐集提供。每年的“五四杯”徵文,我校老師都踴躍參加,先後有曹興戈、殷佔江等20多位老師獲得市級以上一等獎。許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把經驗上升到理論,撰寫出很多出色的論文,陸續發表在各級各類刊物150多篇。累累碩果傾注的是廣大教師夜以繼日、孜孜不倦的心血。

本學年,我們在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強有力地推進課題的中期管理和結題的攻關突破。課題主持人按時完成課題的實驗和調查,寫出有較高素質的結題報告。受到表彰的課題有:武興華老師主持的《模擬法庭專題研究》,劉立春和劉樹林老師主持的《高中生抗爭情緒研究》,王永祝老師主持的《感悟式作文教學實驗》,各課題組積極蒐集資料和撰寫論文,為評價提供依據,為結題作好充分的準備。積極做好省級課題的準備工作,教科室給省級課題主持人的目標是儘可能早些把“十五”課題結題,爭取在“十一五”規劃中再展身手。其中張長水老師主持的《信息技術發展與學習方式變革的研究》,劉樹林老師主持的《農村中學學生亞健康心態的調查和分析》,曹興戈老師主持的《高中語文研讀與表達訓練》。學校幫助他們制定計劃,落實具體的研究方案。

教科研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涉及的事務千頭萬緒。一個課題決不僅僅是一篇文章,而是貫穿於學校教學工作的每個環節。教育科學研究重要的是把這些問題細化和深化,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教科研才能為教學服務,為教學改革指路。我們學校教科研還擔負學校的命題工作,從命題制捲到試題分析,教科室都要進行學科組交流。緊密聯繫新課程改革,本學期教科室組織開展了“課堂教學怎樣滲透新課程標準的特色”和“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討論,廣大一線教師都能夠積極參與,並且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認真學習和研究,先後在高一年級開設了新課標研究課,高三年級開設一體化式教學案高效複習課研究,高二年級專題課型的公開課,並且對基礎學科的語文、英語開設了全校性的探究課,教科室組織各學科教研員外出參觀學習,吸取他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每學期登記一次教師發表的論文,每學年出版一期《板中教研》,對本校的教師產生直接的指導,對周邊學校也產生一定的輻射作用。

教科研是一個學校教學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科學研究的教學工作是無舵之船,不僅耽誤行程,更有觸礁的危險。只有搞好教科研,學校教學工作才能有品位、上層次,教學質量才能有大的飛躍。學校教科研工作任重道遠,需要許多教師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大量不懈的探索,讓我們共同努力,使教科研工作在每一所學校綻開美麗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