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總結8篇 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累積與展望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86W

本文主要總結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通過梳理校園文化建設的歷程與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與問題,為今後的發展提供經驗和啟示。在大力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同時,也希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總結8篇 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累積與展望

第1篇

我校明確提出了“以物質文化建設為依託,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一方面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創造優美、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加強制度文化建設,以制度規範人,以制度激勵人,以制度引領師生走向成功的目標;同時加強精神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造就有特色、和諧、向上的文明集體。我們注重倡導特色,豐富載體,活動引領,學科滲透,積極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深化,內涵昇華,使學校真正成為師生愉悦成長的樂園。

我校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尋到了德育特色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以愛育愛”新的教育理念,“以特色活校,用質量立校”成為全校上下的共識,師生之間情感融洽尊師愛生、平等相處、教學相長、密切合作;同學之間親近友愛團結互助、相互理解、互勉互勵,學生的安全、歸屬與愛、自尊等基本需要得到滿足,整個校園中有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氣氛。

為了加強觀念文化的導向作用,我們提出了辦學思想: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社會,一切為了發展。辦學理念: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弘揚特色,發展創新。培養目標:讓我們的孩子具有優良的品學習慣、紮實的文化根基,健康的身心素養,強勁的發展潛能。十幾年後,懂得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事,學會如何生存,學會如何發展。

校風:尊師愛生,崇尚文明,團結協作,勤奮進取。教風:為人師表,民主和諧,科學嚴謹,弘揚個性。學風:友愛互助,刻苦鑽研,胸懷大志,拼搏向上。

以上理念的形成,對提高教師的凝聚力,鼓舞師生的鬥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硬化整鋪操場,加強了學校的綠化、淨化、美化、體育設備的更新,一方面加強軟環境的佈置,建起了文化牆、校訓匾、宣傳欄,廣播站。現在,無論走到哪裏,觸目所見的都是園林化、藝術化、人性化的校容校貌,校園內佈局精巧,裝飾雅緻,地面整潔,還有挺拔的松柏、美麗的小花園,牆面有壁畫語錄、班級風采、德育走廊、知識長廊等。整潔、美觀、和諧的環境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情操的陶冶起到了有益的作用,讓師生無意識地通過耳聞目染,感受到了學校生活的歡樂和諧,默默地塑造着學生甚至教師的心靈,陶冶着人的情操。力爭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

1、加強師德建設。師德建設是我校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不論平時教學工作有多忙,學校都要組織教師定期學習,提高師德水平。通常都是通過全校教師大會、政治學習,針對教師中出現的問題,作深入的思想工作。

2、開展讀書學習活動。學校為了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提高教師的整體文化素質,在今年特別注重為教師讀書學習創造更好的氛圍和條件,在教師中開展了“好書美文推薦”活動,先由教師推薦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理論著作、教育隨筆、故事等好書美文,再由學校收集歸類整理,推薦給全校教師閲讀,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教師進行閲讀,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讓更多的教師喜愛上了讀書。堅持每週的讀書日活動,輪流讓學生在圖書室借閲,並寫出讀書筆記。

3、德育主題月活動求實效。堅持“三貼近”,如3月植樹節、4月環保節、5月讀書節、6月藝術節、7月黨建節、9月尊師節、10月國慶節、11月科技節、12月體育節等,讓師生在盡享節日快樂中得到思想境界自主提升。

4、堅持基本目標,搞好養成教育。桌凳文具擺放整齊、主動彎腰撿拾、課間活動不打鬧、地面一塵不染、牆壁新淨、玻璃完好、窗明几亮、班容佈置合理等作為我們長期堅持不懈工作的基本目標。

表彰先進制度,鼓勵進步政策,對學業有困難、品德有缺陷學生的幫教措施,鼓勵學生髮揮各種特長技能的培養手段,獎教獎學措施,學生校園生活規範等等,使每個學生乃至教師都有成功的體驗,得到精神鞭策。我校在學校管理、教學管理、教研管理、班級管理、後勤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保證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夠有序的進行,保證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激勵着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創新。

我校還充分利用校園的文化設施和校外的文化資源,開展的各種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使校園的課外文化活動具有羣眾性、自主性、知識性、娛樂性的特點,能使學生在“求知、求新、求美、求樂”的活動中提高認識、開闊視野,活躍身心,增進友誼,豐富生活。近幾年來我校每年開展的“快樂成長展能活動”、“田徑運動會”、“第二課堂活動”、“陽光運動長跑”、“體育大課間活動”、“校園藝術節”等活動,已經形成制度,這些活動由於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而且活動又屬具趣味性、競技性、創造性,在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取得了累累碩果。

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總結8篇 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累積與展望 第2張

第2篇

我校以“搶機遇,抓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過程,促養成,育合格人才”為重點,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在團結進取、民主合作的氛圍中,圓滿完成了預期工作任務。

本年度,學校在校園人文環境方面,着力營造淨化、美化工程。一是積極創造條件,加快對教室、辦公室的維修改造;為各科室安裝了空調;完成“校園廣播系統”“校園安全安防監控系統”等設施設備,加快現代教育技術建設步伐,努力構建數字化校園。二是對校園的美化進行統一規劃,使其佈局合理、規範,給人以整潔、美觀之感。三是不斷優化校園音響廣播系統,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堅持輕聲播放經典名曲,讓師生得到美的享受。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班級黑板報,營造濃厚的書香外部氛圍。四是保持校園內所有教育活動、生活場所潔淨。五是搞好學校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使學校周邊環境安全、健康,避免不良風氣、行為、文化對學生的身心侵害。讓每位學生在精心設計與佈置的校園環境中受到薰陶、感染。

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血脈,是校園文化得以延續與發展的源泉,它不但為師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發展個性的舞台,還有利於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還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校充滿生機與活力。使得在校園內形成了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文化氛圍。

1、常規德育活動營造濃厚的德育文化氛圍。首先是狠抓班集體建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活動,抓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為此,學校開展了以“創文明班級、樹優良班風”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如週一升旗儀式、每週主題班隊活動、學校及班級黑板報檢查、優秀學生評選、“流動紅旗班”月評、文明班級爭創等常規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養成教育,努力在學生中形成愛黨愛國、關心集體、尊敬師長、勤奮好學、團結互助、遵紀守法的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

2、加強養成教育。我校始終把養成教育作為德育的突破口,以禮儀教育為載體,按“在家是個好孩子,在校是個好學生,在社會是個好公民”的要求,根據國小生不同年齡特點和不同的知識結構,提出不同的要求。積極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養成教育轉化為活動,落實到課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師生的文明言行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營造出了和諧融洽的校園氛圍。

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在師生身上的最終體現,具體表現在學生的文明行為和教師的教育行為、學校的管理行為等方面。我校做法如下:

(一)狠抓學校領導班子行為文化建設。學校領導是學校良好形象的代表,要重視並加強班子成員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起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真心實意謀學校發展的觀念。工作中努力做到用先進的理念引領教職工,用積極的工作激情感染教職工。生活中給教職工更多的人文關懷,尊重教師的人格與尊嚴,以德治校,以人格魅力和力量使教師信任、信服,構建以身作則、以人為本的學校領導文化。

(二)強化教職員工行為文化建設。教師是學校文化的建設者,同時又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對象,教師形象建設是流動着的校園文化。因此,我校在教師行為文化建設上一是實施“三抓”:抓師德建設,抓業務培訓,抓教研教改。二是開展“三愛三心”活動:熱愛教育有事業心,熱愛學校有責任心,熱愛學生有愛心。三是實踐“四個負責”:為學生現在負責,為學生未來負責,為學生一生負責,為所有學生負責。努力促使每位教師成為一個以信譽至上、敬業負責、正直誠信、好學力行、重視細節、團隊意識強的實踐者。

(三)落實學生行為文化建設。我校在學生行為文化建設方面,一是着力於誠信教育。二是主張自主教育。三是加強感恩教育。教育學生應懂得感恩。因為懂得感恩的學生才知事、懂事、理解與尊重人。經常性組織學生助殘幫困捐款捐物等獻愛心活動中,宣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華民族美德,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愛心教育。此外,還教育學生要懂得對環境的感恩,懂得珍惜環境,樹立綠色環保意識。四是注重好學力行。教育要學生以學為本、要學以致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幫助學生髮現自己,肯定自己,體驗每天有進步和成功的快樂。五是關注特長教育。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人應該有自己的特長。

四、美化幼兒園環境,完善硬件設施,規範管理,彰顯辦園特色。

1、美化幼兒園環境,完善硬件設施,優化了辦園條件。我校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充分利用閒置校舍增設幼兒園的契機,想方設法籌措資金20餘萬元。建水泥地平1500平方,為學生提供平整、安全活動場所;修下水道150米,解決了雨天積水問題;為幼兒改建水沖廁所,鋪人工草坪600平方,購置幼兒室內外玩具及配套用品投入4萬多元;幼兒園班班有空調、電視、電子鋼琴、滅蚊燈、消毒燈等;室內粉刷內牆漆1200平方,室外彩繪600平方。

2、依法辦園,規範管理,彰顯辦園特色。按要求配備保教人員,落實待遇,為幼兒園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素質較好的保教隊伍。家長接送幼兒制、班級責任制、學期工作量化考核制等管理制度建立了正常的辦園秩序,調動了保教人員的工作熱情,規範了辦園行為。

3、開展教研,提高保教質量。要求幼兒園教師通過參與上研討課、互動評課等環節,整體提升了幼教、保育水平。幼兒園組織園本教研時,還邀請了家長代表參加活動,這為了解社會、家長對幼兒園的要求建立了一條信息通道,也是提高辦園水平的得力措施。

4、豐富的活動,寓教於樂。豐富多采的遊戲活動,是幼兒園進行教育教學的最主要形式,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了認知能力。此外,要求幼兒園還利用開展節日紀念活動的機會,充分發展學生活動能力,使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校園文化的核心是什麼?是追求外在的物質表現形式,還是呈現精神層面的內涵。

回顧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所做出的工作是歷歷在目:閆偉、朱亞軍在學校籌建幼兒園、校園文化建設中,近兩個月來沒有休息一個節假日,每天早來晚走,加班幹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只要能為學校節約資金再苦再累的活都是自己做,家裏的事顧不上管,孩子有病顧不上問,一心撲在工作上,他們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硃紅玲老師開學初動手術,病假沒有休息完就堅持上班,為了校園文化建設加班加點、不怕髒不怕累,積極承擔工作精神令人敬佩!樊森、劉冬、陳冬霞、董建華、韓豔、朱冬梅等這些老師顧大局、識大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率先垂範、身先士卒,犧牲了休息日,在為學校文化建設默默奉獻。正是這些可敬、可愛的教師們用他們的行動無聲的詮釋了我校文化的核心內涵:為師者,要敬業、講奉獻,人格上要有松樹挺拔與高潔,品德上要有竹子的虛心與堅韌。

第3篇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業餘文化,長期以來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制約,導致基礎教育無形地變為升學教育、應試教育,致使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嚴重削弱,學生素質畸形發展,社會公民的素質也每況愈下。因此,學校要把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範圍上應滲透到學校的各個領域,從而營造一種健康、文明、高品位的文化氛圍。這不但對於培養和提高師生的審美情趣、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大有裨益,同時也充分體現學校內涵發展的精神底藴。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也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它不僅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和健康,而且在潛移默化中能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對學生的發展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

為此,我們合理佈局,充分凸現了“綠化”、“美化”、“香化”的特色,使校園一年四季綠色常駐,花開不斷。師生在這樣美好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工作和生活,自然是身心愉悦,倍感舒適。

在構建和諧校園物質環境的同時,還不忘突出整個校園的人文內涵,我校在圍牆上佈置“學會思考,善於創新,學會共處,善於協作”,“全員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諧發展”“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等醒目的標語。另外,在校園的綠地花圃中,還有書寫着中外名人警句的標牌等。所有這些都使師生在耳濡目染之中既得到了美的薰陶,又得到了心靈的淨化。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課堂文化無疑具有獨特而又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一方面從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入手,逐步形成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課堂文化特色。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死板教條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引導者,要求教師通過美的語言、美的情感,營造和諧合作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自由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內在需要自然的被激發出來。另一方面,我校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提倡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手段,使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更為協調,有效地促進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協同和諧發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校年輕教師圍繞和諧課堂成立了一個課題研究小組,立足於課堂教學出了多篇論文,且已在省市級報刊上發表。

師生是校園文化建設主體,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能調節、激勵師生的思想行為,培養和激發師生的羣體意識和集體精神,而且也能促進師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學校的長期穩定。為此,我校特別注重對師生的思想引導,加強雙向教育與管理。

學校以人為本,不求全責備,以尊重人、激勵人、關愛人、發展人為前提,為每個教師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教職工關係,創造民主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讓教師在三尺講台上各顯神通,甘於奉獻自身的教育崗位。學校還以“學會做人”為核心,抓好學生的常規教育,用“養成教育”塑造學生;用“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用“理想教育”鞭策學生;用“挫折教育”鍛鍊學生,用“賞識教育”激勵學生;用“愛心教育”温暖學生;用“協作教育”團結學生;用“禮儀教育”親和學生,用“感恩教育”感染學生;用“責任教育”督促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種良好的育人環境。

為了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學校要積極培植載體,創設師生騰飛的舞台。通過組織大量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織了生物、書法、體育等課外興趣小組,學校安排有經驗的老師進行輔導。還組織了讀書徵文活動,從教師的師德演講到學生的誠信演講,無一不結合當前學校德育建設的實際情況。同時,每學期組織一次書畫聯展,為學生提供一展身手的廣闊空間,給學生髮展個性、展示特長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這既展示了國小生應有的風采,又為校園文化增添了靚麗的色彩。可以説,學生主體廣泛參與,使學生自身在和諧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為舒暢,讓學生在安全、文明、健康、和諧的氛圍下接受充分的教育,使教育的春風沐浴每一顆成長的心靈。

在和諧校園的建設中,我校仍有很薄弱的一面,比如:由於歷史的原因,學校整體佈局較差,一些硬件建設缺乏資金,還缺少一些活動性的體育設施等。

總之,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對師生進行美的薰陶,師生也能為校園文化作出美的奉獻,這兩種的和諧也正是學校教育進入良性發展的重要例證。

第4篇

我校明確提出了“以物質文化建設為依託,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在校文化建設中,一方面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創造優美、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加強制度文化建設,以制度規範人,以制度激勵人,以制度引領師生。經過不斷努力,我校以提升學校文化的品味為突破口,以發揮文化環境育人功能為出發點,立足實際,着眼長遠,整體籌劃,全面推進,分步實施,樹立起完整的學校文化形象,打造學校文化品牌,賦予校園豐富的生命力,給教師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已建立成有花、有草、有樹、有木、有詩、有情、有畫、有意書香校園,傳承民族傳統,營造奮發向上、文明健康、崇尚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現將我校學校文化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先進的文化發展方向,繼承與創新發展思路,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羣策羣力,始終“以精神文化引導人,以環境文化薰陶人,以制度文化約束、激勵、規範人,以人文文化培養人、教化人”為學校文化建設思路。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學校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提升校園靜態文化品位和創新,豐富校園動態文化活動,逐步構建具有棣花中心國小特色的學校文化體系,使學校成為校園環境優美、藝術氛圍濃厚、文化底藴豐厚、各項制度完善、人際關係和諧的校園。

二、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打造整潔優美的學校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校學校文化的載體。我校大到校園的整體佈局規劃,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廁的淨化、香化,都作為一種文化內涵的表象。使學生在其間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最後形成觀念、化為行為。

一是學校成立“五化”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實施“淨化”、“美化”、“綠化”、“亮化”、“暢化”工程,使各項硬件設施做到整體規劃、分別實施。學校硬化操場,綠化教師生活區,修建花園,構造人文景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二是加強校舍改造,優化育人環境;三是部室健全,管理規劃,提供育人保障,學校不僅對已有的圖書室、儀器室、體育器材室、少先隊活動室、會議室等進行改造,增添設施、改造環境、營造氛圍。豐富了我校的教育資源。通過物質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套較為明確、完整的辦學思想體系和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並以此來培養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思想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育人目標的高度概括。我校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尋到了德育、特色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以特色活校,用質量立校”成為全校上下的共識,師生之間情感融洽——尊師愛生、平等相處、教學相長、密切合作;同學之間親近友愛——團結互助、相互理解、互勉互勵,同時我校認真總結提煉本校優良傳統,緊密結合時代精神,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學校精神文化。一是統領文化建設,根據學校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藴,結合自身實際及教育發展現狀,認真總結歸納提煉我校的統領文化內涵。我校以“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環境育人、創建特色”為辦學理念;以“全面發展,學有專長;着眼今天,把握明天”為校訓;以“尊師愛生團結守紀”為校風;以“團結、勤奮、求實、進取”作為教風;以“樂學、勤學、會學”作為學風。把這些文字懸掛張貼在學校醒目位置,使全體師生耳詳目熟,用它來指導、鞭策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二是文化氛圍建設,學校通過對建築物的的規劃及佈置來塑造學校文化內涵,通過一定的載體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班班懸掛《國小生日常行為習慣》和《國小生守則》,時刻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生活。精心設計校園人文環境,充分利用走廊、牆壁、教室張貼懸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範、科學家、藝術家等傑出人物的畫像、格言、匾牌。精心繪製了多種風格的文化牆,包括益智類、剪紙類、山水畫等,同時在樓道牆面空白處為每個班設計了一面文化牆,各班文化牆佈置圖文並茂、別具一格,有漫畫、書法、詩詞,也有童謠、手抄報,體現了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特點;另外,我們還在教學樓道張貼了師生書畫作品,讓每一面牆壁變成了無聲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文明禮儀教育,創設了一個“時時愛教育,處處受感染”文明環境,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文明程度提高。三是學校的人文文化建設。學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互相幫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賴,團結合作,樂於爭鳴的文明氛圍,積極開展各類活動,為教師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校充分利用宣傳欄、報欄、學生手抄報、學生書畫等形式大力宣傳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四、利用辦學特色優勢,健全民主規範的校園制度文化

如果把校園文化建設看成一個整體,比作一個完整的人,基本建設是軀體,環境建設好比外衣,文化建設是眼睛,活動建設是血脈,那麼,制度建設就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大腦和靈魂。近年來,我校先後制訂了《沙雅縣第三國小常規管理要求》、《沙雅縣第三國小班級管理要求》等工作管理制度,並編印成近兩萬字的《沙雅縣第三國小制度彙編》,從教師到學生,從課內到課外,從做人到育人均有章可循。結合學校實際,構建出由“校長——校委會——教研組——班主任”組成的內部管理模式,使教師的管理與學生的管理環環相扣,相得益彰。從師生的到崗到位、儀表言行到日常工作、教研教改、課題研究,各項工作井然有序、有聲有色。學生的紀律、學習、衞生、禮儀等方面得到規範,形成“自我養成——逐漸適應——習慣遵守”這一良性循環,師生文化生活健康發展,養成了校園內“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處處有人管”,師生洋溢出奮發、向上,文明、尚美的精神風貌。同時,我校十分重視學校文化建設的研究,班子成員經常學習有關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論文章,多次就學校文化建設問題進行研討。並在此基礎上,合理規劃,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制訂了《沙雅縣第三國小學校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文明班級評選方案》、《師德教風建設實施方案》等,為促進我校學校文化建設的不斷髮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證。

五、構建富有文化藴含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人文文化的陶冶。

活動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血脈,它豐富活躍着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使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我們非常重視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

1、堅持主旋律,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時事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多年來,我們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與改革開放和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結合起來,以新學期升旗、開學典禮、學生表彰大會及重大節日、重大紀念日、重要活動為契機,開展了“秉承傳統文明,弘揚民族精神”和“國不可辱、民不可欺、我當自強”教育活動;以改革開放好為主題,開展了“祖國在我心中”徵文比賽、歌詠比賽等活動,增強了學生勤奮學習、愛國愛校、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強社會主義公共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們堅持開展了“塑造文明學生形象”活動,開展了“愛父母”、“愛學校”、“愛老師”、“愛老、敬老、助老”系列讀書活動、徵文比賽、演講比賽,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團結、友愛、互助、奉獻的精神,弘揚了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3、全員參與學校文化建設。良好的學校文化建設,應使每個人都是學校文化主旋律中的一個音符,因此,我們在教師中開展了“建學習型校園,做學者型教師”活動,引導教師學習理論,鑽研業務,提高技能,舉辦了教師優質課大賽、課改論壇、師德論壇、師德師風演講比賽、形成了人人關心學校文化,人人蔘與學校文化的良好局面;在學生中開展了“校徽設計”、“校園文化牌設計”、“班級文化建設”、“文明班級評選”等活動,激發了他們愛我校園、美化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4、我校充分利用校廣播電台、宣傳欄、壁報欄、校園小報、讀書徵文比賽,文學、藝術、心理、歷史等文化講座和法制、安全、交通知識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使校園到處充滿濃郁的人文氣息和學術氛圍,使先進文化覆蓋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5、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動,活躍學校文化。文化藝術活動對於豐富學校文化生活,營造文化氛圍,展現學生風采,陶冶學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多年來,我校成立了學生舞蹈隊、合唱團、及美術興趣小組,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會、合唱比賽、廣播操比賽、運動會、新年晚會以及書法、繪畫、攝影、手工藝品展覽等活動,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促進了學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了學生的鑑賞能力,使學校文化建設呈現多樣化、羣體性、藝術性的特點。

總之,“最好是暫時的標誌,更好是永恆的追求”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學校文化內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還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視學校文化建設,以人為本,環境育人的功能才會得到真正加強,學生才能真正健康的發展。

第5篇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薰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推進了德育建設,提高了學校的發展層次,形成了具有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出了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體現,是育人的重要途徑。為此,我校充分挖掘潛力,廣泛運用教育資源,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包括:

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我校從實際出發要求每個學生訓練養成一副健康的體魄、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手漂亮的書法、一項熟練的技能、一篇優秀的文章、一副響亮的歌喉、一顆感恩的心。針對七個一工程內容具體開展如下活動:

1)每天體育運動一小時分專業在行政值日和體育教師的帶動下在校田徑場進行體育鍛煉,並開展了乒乓球、羽毛球、藍球等第二課堂興趣活動;

2)大力宣傳説普通話做文明人,通過開展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活動促進學生説標準普通話的良好意識與行為,並在幾個重點專業中開設普通話課,設立普通話考核點,組織學生參加普通話考證,落實培養學生形成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3)組織開展書法、美術、手工等興趣小組、定期開展書法講座、在高一課程中開設書法課,並組織相關競賽。通過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真正提高學生的意識,自覺練就一手漂亮的書法。

4)每學期開展一次大型的以專業為單位的校園技能大賽活動,通過全員參與與作品展示,提高學生學習技能,強化技能的意識,形成技能學習的熱潮,並在參加省市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取了好成績。真正培養學生掌握一項熟練的技能,為就業做了充分準備。

5)創建書香校園,規範學生閲覽室、電子閲覽室,充分發揮其功能。並在各班級中成立讀書角,要求學生讀好書寫好隨筆與讀後感。組織開展徵文活動,

開設“藍海”文社,把學生優秀作品在文社中發表,儘量做到學生畢業前都能寫一篇優秀的文章。

6)每年四月至五月份開展“班班有歌聲”大合歌活動,先以專業為單位開展比賽活動,後在專業的基礎上由各專業組隊推出一個代表隊參加學校的大型比賽。要求必唱校歌,確保每個學生會唱校歌、並唱好校歌;開展了“校園十佳歌手”、大型的元旦文藝匯演等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鍛鍊學生形成一副響亮的歌喉。

7)通過主題班會,團隊活動等渠道培養學生學會感恩,並在教育引導中讓學生養成一顆感恩的心。

根據新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目前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我校創設了三大主題班會:養成教育(主題有: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朋友與友誼、我心中的偶像、自信與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題有:感謝父母、感謝老師、關愛、名人激勵我成長等);心理輔導(主題有:如何適應新環境、克服心理壓力,做生活的強者、心理調試——相信自己、如何正確對待失意等)。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已成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在提高學生思想意識,端正學生行為態度,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為開創文明、和諧的校園奠定了強實的基礎。

我校堅持每週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如愛國主義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文明禮貌教育、誠實守信教育等等。話語雖不多,但非常注重實效,在莊嚴的國旗下,嚴肅的氛圍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國旗下的講話已成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我們充分利用好廣播、櫥窗、黑板報等校園文化設施,充分發揮其宣傳作用,努力營造正確的輿論氛圍,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學校“潮聲”廣播站每天中午一點半、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廣播,除了宣傳學校好人好事、扶正貶邪及安全教育五分鐘外,還根據學生年齡和興趣特點,在不同時段設計了不同的廣播板塊,大大

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櫥窗、黑板報也成為學校專題教育的宣傳窗口,學校和社會的重大事件、評論及學生對專題教育的體會都能夠在校內櫥窗和黑板報中得到直接的體現,有力地配合了學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我們充分廣泛地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為全面培養學生個性特長搭建起一個又一個發展平台。如“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珍愛生命,拒絕毒品”、“拒絕管制刀具進校園”、“節約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國小生”等專題活動,既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 “祖國在我心中徵文比賽”、 “元旦文藝匯演”、“我們的節日手抄報比賽”、“書畫大賽”、“班班有歌聲”“中國夢”等系列活動,為學生提供表現舞台,展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消防應急演練”、“地震應急演練”等實踐活動,讓師生學會面對突發事件緊急自救的知識,大大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意識。

通過廣泛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進一步淨化了校園文化,抵制了消極、腐朽思想的滲透,抑制了低級、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傾向,引導了校園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發展,也推動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當代中職生處在一個身心、思維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普遍是獨生子女,存在着許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閲歷,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理表現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狹,難於與人交往,難於適應集體生活;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差。普遍缺乏文明生活的習慣、缺乏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針對我校學生的特點,我們首先從學生的認知出發,並抓住先入為主的向學生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把每年秋季開學的第一週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週,向學生們宣讀《中專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並根據本班的特點,增補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養成教育時,制定了《養成文明十個好習慣》,向學生明確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其次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和管理人員全員育人。通過校級領導、教務處人員、行政值日、專業部主任、教研組長等聽課、巡課,掌握學生學習紀律和有關問題,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和與學生交流;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深入學生寢室,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衞生文

明習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建立與學生談話制度,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學習問題。 第三開設養成教育課舉辦養成教育講座。 學校在新生入學後,就採取講座的形式從思想教育、學習生活習慣教育、行為習慣教育、成才教育、專業知識介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採取嚴格的紀律約束,目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對自己一生都有好處。 並在高一第一學期開設養成教育課,確保引導教育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做到反覆抓,抓反覆。第四為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一學生一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裏,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密切配合,就能達成共識,目標一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

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又要堅持“立德樹人,技能立業”為主導的辦學思想,根據專業特色,加強專業素質養成教育,建設特色“專業文化”。通過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有效融合等多種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滲透,以就業為導向,突出職業性,着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專門人才。

職業學校的培養學生是培養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和技能型專門人才,未來所從事的崗位大多是各行各業的一線生產、管理、服務的具體工作,使學生面向社會,適應市場,因此,我校大力加強與企業和市場的銜接,借鑑、吸收企業精神文化的實質和內涵,更好地為企業和地方經濟服務。為此,積極邀請聯合辦學企業參與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上加入企業管理基礎知識,向學生介紹具有時代性的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讓學生了解企業和熟悉企業的管理體制。企業的參與使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更為具體、更為實際,使學校的教學內容與社會的需求同步。

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重要平台。為此學校採取有效措施,為學生搭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一是聘請優秀企業家和工作成績突出的優秀畢業生

定期、不定期地為學生講課,在向學生講授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把他們的創業經驗、體會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企業的要求,熟悉企業的行為準則和操作規程,儘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方面的準備,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二是舉辦優秀企業文化展示周,聘請企業高級主管進校園擔任兼職教師,將企業的先進企業文化融入實訓教學,實現企業文化進課堂,引導學生形成符合時代潮流、滿足企業要求的職業素養;三是建設職業道德訓練基地,加強與企業聯繫,拓寬社會實踐的範圍,安排學生到對口企業開展頂崗實習。不定期將學生帶到企業參觀學習,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他們擔任多種角色,從事各類工作,使他們在工作中學會交往、學會競爭與合作。

校園文化在建設過程中,要善於收集和吸納來自學校內部師生和社會各方面的反饋信息,尤其要注重來自企業的反饋信息,這是校企文化結合的重要途徑之一。我校通過對用人單位的定期訪談,從外部途徑及時瞭解我校園文化在育人工作上的成效,及時把握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個人品質等諸方面的綜合評價,及時獲得用人單位的用工標準、要求以及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建議,從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方面豐富發展校園文化內涵。其次,還定期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一方面能及時瞭解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把校園文化建設延伸到社會;另一方面,及時瞭解他們對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議,進行及時的評估和修正,這個過程既體現了學校育人者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符合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又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

物質環境是校園文化的“硬件”。沒有完備的“硬件”系統,校園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發展。為了優化育人環境,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藴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我們從辦學宗旨、辦學理念、發展規劃、師生規範等方面綜合考慮,形成特色鮮明、統一和諧的校園形象。我們以優化育人環境為切入點,以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為突破口,以創建“文明校園”為發展目標,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對校園進行了佈局調整,美化綠化校園,使學校美麗幽雅。 “處處是教育之地” ,是我們力求讓校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體現出學校文化特有底

第6篇

20xx年是我園校園文化建設深化的一年。通過提煉體現時代要求的辦學理念,形成幼兒園的精神文化。滿足幼兒愛動,愛想,愛問的生理特點,滿足他們求知好問的願望,拓展他們的思維,教會他們學習,做事的方法,給每一個孩子五彩斑斕的童年,把孩子培養成為全面發展、自主、健康的人。進一步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內容,拓展校園文化活動領域,規範校園文化活動模式,構建具有幼兒園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使我園園風、教風、學風有新氣象、新面貌,取得進一步成效。

2、繼續完善校園植物園,種植松樹苗20xx顆,各種景觀樹100顆,維護種植草坪1800平米

均有由本園教師設計製作。主大廳棚頂是祥雲造型和笑臉彩燈,東牆是體現內蒙古草原風情的貼畫,西牆是體現田園風格食堂外景造型。在班級外走廊上設置:4幅中華經典傳統故事畫面;10幅安全標誌展板;6幅本園師生為主角的文明禮儀展板;本園幼兒笑臉牆1幅;班級幼兒作品牆4幅;24節氣歌圖片4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片6幅;教師個人作品45幅。

老師們匠心設計,精心佈置,從孩子的年齡出發,做到生活化、情趣化、藝術化,牆面上的佈置更是豐富多彩,牆面上的每一幅圖,都體現了美化、兒童化、教育化,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知識的薰陶;班級植物角由孩子們精心養護各種植物;班級活動區角是孩子們們遊戲的樂園;每班都放置了幼兒玩具櫥,擺放不同類型玩具,幼兒可以隨時取放。

創建一個微型植物生態園目的就是,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開採規模越來越大。雖然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步,可是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問題越來越嚴重,保護自然環境已經成為了人類不得不高度重視的事情。想要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就需要從幼兒抓起,只有將綠色生態的理念教授給幼兒,才能讓環境意識真正地融進人們心裏。通過對我園的生態園分佈規劃實施,意在找尋可行的構建綠色生態園本特色課程的方法途徑,從而達到促進幼兒園的發展,同時宣傳環境保護的目的。

4、傳統文化教育:民族傳統文化,既是既往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的積澱,又是民族的時代精神和價值取向的凝結。通過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幼兒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情感。

(1)經典兒歌,使幼兒在觀賞,認知的過程中,學會做事,學會共處,懂得許多文明常識,抓好幼兒思想道德建設。本園以經典兒歌為特色,貫穿在兒童的細微行為之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熱愛生活、熱愛家園、熱愛祖國的情操。

(2)節日活動:包括我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六一國際兒童節等,通過活動的開展,激發幼兒愛國、愛家、友愛的情感,培養幼兒喜歡傳統文化的意識,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

(3)寓民族文化教育於社區活動中:我園努力挖掘利用周圍環境中有利的教育資源,充實教育內容,拓寬教育途徑。如組織幼兒觀看村廣場民族秧歌,觀看國小運動會,讓幼兒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受到良好的薰陶。

1、本着“以人為本,精心呵護幼兒身心,以愛為魂,營造幼兒快樂成長空間”辦園思想,充分利用幼兒和家長收集農村最常見的碎布片、枝條、玉米皮、飲料瓶各種植物的種子等豐富的鄉土資源,開展農村科技教育活動,發展了幼兒的多元智能,積極開發以經典遊戲和自然生態園為內容的園本教材,把遊戲融入課堂之中,使幼兒在快樂的遊戲活動中獲得知識。開設各層次、各種類的實踐課程,通過實踐活動使孩子的認知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情感、品行等構成智慧的一系列素養。初步形成“幼兒園環境文化建設、遊戲教學、實踐活動”為特點的辦園特色。

2、我園以藝術類活動為抓手:包括神話、寓言、童謠等文學藝術,剪紙、拼圖、布藝、繪畫、等美術藝術,民歌、幼兒舞蹈等音樂舞蹈藝術;也包括當前適合幼兒年齡特徵的電影、電視節目,如影視劇《西遊記》、動畫片《熊出沒》、電視節目《大風車》等。我園結合幼兒年齡實際,開展了編織、布藝、紙工、等活動,豐富了幼兒的文化生活。

3、已經確立並製作園徽,由園長和副園長自創一首園歌——《道德幼兒園之歌》。

3、與先進園相比,還缺少室內體育活動室、美術室、圖書室、教室休息室、幼兒餐廳,另外還缺少玩具倉庫、儲煤室。

1、爭資立項,爭取在改擴建幼兒園排在開魯前列:第一批改擴建食堂,達到食品藥監局要求;建設玩具倉庫、儲煤室。努力創造條件,建設室內體育活動室、美術室、圖書室、教室休息室、幼兒餐廳。

第7篇

餘秋雨説:“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比文化更難捉摸。我們不能分析它,因為它的成分無窮無盡;我們不能敍述它,因為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我們想用文字來定義它,這就像要把空氣抓在手裏:除了不在手裏,它無處不在。”的確如此,文化就像一個怪物,它沒有腳,卻到處行走,無所不至;它沒有翅膀,卻能任意遨遊,無孔不入。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處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聯起來。

那麼,什麼是文化?有研究者認為,“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説,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正因為如此,不論人們承認與否,文化從客觀上存在着一種極其強烈的、割不斷的歷史傳統性質。雖然,文化的歷史傳統,在長期的歷史傳承過程中,可以使其性質逐漸地得到改變,但這種改變,需要蔚成一種社會風氣,在很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才能實現。

學校是培養人、發展人的場所,文化是學校的空氣,是學校的生命之水,離開了文化,學校就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係、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範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校園文化涵蓋於社會文化之中,它既受整個社會文化的制約,又對整個社會文化起促進作用。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對校園文化建設作理論上的探討。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一種價值取向,是學校的一種表現,是學校的一種感覺,必須融入學校師生的思想與行為。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生活、成長、學習(或工作)的環境。也許只有等到你離開這所學校來到另一所“學校”,才能感覺到二者有所不同,而這不同之處,其實就是學校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區別於其他學校的個性體現,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是一所學校興衰榮枯的決定性因素。

學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凝聚力。良好的育人環境和優良的學風、教風、校風具有一種巨大的無形的力量,凡是加入這個集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會受到薰陶和感染,它不僅具有強大的同化功能,而且能內化為一種向上的力量,進取的源泉,進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學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會告訴這個集體的每一個成員該怎麼做,這是一種無聲的、潛意識的教育,維護它、愛護它、發揚光大它,就會受到全體成員的尊敬和愛戴,違反它破壞它就會受到大家的鄙視和反對,所以它有一種使每一個成員都自覺接受的約束力。學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對學校周邊環境乃至社會環境都將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裏主要談談物質文化、課餘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係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佈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校園自然環境等。這些以物質形態存在的文化設施,以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內涵,潛移默化地對身在其間的師生的行為以至觀念產生影響。 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大處着眼,小處構思,使其科學合理:

1.物質文化建設必須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符合學校實際,代表師生的共同意志,體現出“四性”:一是科學性。要整體規劃,合理佈局;二是教育性。物質文化建設必須滲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於物質文化建設中;三是藝術性。要精心設計,嚴密組織,使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富有藝術意味,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四是經濟性。物質文化建設要有藝術性並具有時代感,但卻不可一味地追求時髦、高檔、漂亮,要考慮經濟、實用,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2.環境建設要做到“四化”,即綠化、美化、淨化、靜化。充分利用校園空間進行植樹、栽花、種草,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將學校辦成“園林式單位”。校園的美化不應只侷限在校園的整體佈局、樓館的建築裝修及教學設施(如圖書儀器、電教設備等)的更新添置等純粹的物質文化的層面上,還應表現在通過對校園環境的點綴所體現出的全校師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審美觀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園板報的內容形式,辦公室佈置,名人畫像、名言警句、藝術作品的懸掛等。要保持校園環境的潔淨,並把好校門關,保證學校免受外界的干擾。

校園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各種校紀校規、制度、行為規範化及約定俗稱的習俗,是保證以教學為中心的校園活動得的正常開展的一系列的硬性指標。公平、民主、科學、規範、健全的制度及其嚴格的執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

當今,青少年學生最缺乏的不是營養,也不是知識,而是必要的規範化、禮儀性訓練,禮儀規範、風俗、倫理,並不是可有可無的表面文章,而是權威、價值觀念,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是使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也是一個社會內部凝聚力的核心所在。

第8篇

我校校園佔地面積12654平方米,現有17個教學班,868名學生,50名專任教師。是一所公辦寄宿制農村學校。一年來,學校先後投資對教學樓、圍牆、學生走道、學生公寓、食堂等進行了建設,基本建設體現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傳統中富於現代,科學中藴含人文,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搭好了骨架。同時對少先隊隊室、鼓號室、微機室、閲覽室、圖書室、美術室、音樂室、實驗室等專用場所進行了改建或擴建,每間教室安裝了電子白板,保證了師生學習和工作的需要,為教學現代化和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

1、對傳統美德長廊的建設。是我們對校園文化構思的重中之中。傳統美德與身邊的道德模範圖文並茂的展現在全校師生每天必經之路,以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經典和十個宜昌市第一、二屆道德模範事蹟,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全校學生的一言一行,特別是每天下午放學,各班學生統一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走過長廊,邊走邊看邊誦讀,成為學校每天一道亮麗的風景。

2、對教學樓和圍牆的建設。“讓每一面牆會説話”引導全校學生健康成長。是我們對校園教學樓牆面、操場邊圍牆的構思源點。教學樓一樓以學習習慣為主建設,二樓以勵志、學習類成語故事為主建設,三樓以名人勵志、學習小故事為主建設,四樓以勵志和學習累名人名言為主建設。從養成學習好習慣成語故事引領名人故事深化名人名言磨練意志漸進的建設方法,來讓學生文明、健康、快樂的成長。操場圍牆將以體育項目知識、競賽等圖文並茂為主建設,學生在學習活動、比賽遊戲中將和牆面內容融為一體。教學樓道以學生活動為主進行建設,分為學校簡介、教研教學、德育活動和特色校本課程並配有各類活動圖片。達到讓每一面牆所説的話,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諧統一。

3、校園內的綠化建設。我們追求以綠為主色調,花開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香,冬有綠”。表明我們追求的是營盤路國小平安、創新、和諧發展,花草樹木的佈局錯落有致,疏密相間,暗含着:孩子就是祖國的花朵,他們的個體是有差異的,我們將充分尊重這種差異,讓孩子儘可能的和諧發展、全面發展。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包括校風建設、教風建設和學風建設三個方面。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着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主要表現師生的精神風貌、文化氛圍、育人氛圍。校風具有“強制性”的感染力,很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我們以師德規範為準繩,對教師進行“分層管理”。讓不同階段的老師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發展的突破口,學校為他們搭建平台,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有所發展,推動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的和諧發展,穩步攀升。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衞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本年度,我校與三峽大學土木與工程建築學院建立實踐活動基地,和三峽大學“三大未來星”足球訓練基地建立聯繫,和宜昌市第八中學、深圳路國小、南苑國小、開發區實小合作開展東山片區中國小銜接研究,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小鍵球展示活動和第一屆科技藝術節活動。從學生的常規清潔衞生、文明禮儀為突破口,在各類實踐教育活動中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營國小生。

如果把校園文化建設看成一個整體,比作一個完整的人,基本建設是軀體,環境建設好比外衣,文化建設是眼睛,活動建設是血脈,那麼,制度建設就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大腦和靈魂。它決定着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的政治性、先進性、科學性和人文性。一年來,我校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班子成員常常學習有關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文章,多次就校園文化建設問題進行研討,並在此基礎上,合理規劃,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制訂了《營盤路國小績效工資分配方案》、《營盤路國小班主任考核方案》、《營盤路國小教科研成果獎勵方案》、《營盤路國小教學常規考核方案》等,為促進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不斷髮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證。

一年來,我校通過建設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來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鑄就了文明、健康、快樂、向上的校風,增強了學校內功,保證了辦學思路和辦學理念的貫徹落實,為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成績只能説明過去,未來任重道遠,我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創新,使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再上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