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3篇 呼吸自由,教育有方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09W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篇描寫深圳某中學學生因帶上口罩而被禁止上課,最終發動抗議,爭取自由呼吸的文章,文章反映了當前疫情下學生們在上學問題上所面臨的困境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3篇 呼吸自由,教育有方

第1篇

寒假期間,我從學校推薦的三本書中選擇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來充實自己。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被封面上的“自由”二字深深吸引,——我們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麼值得期待的事啊。帶着這個期待,我開始閲讀此書。

起初,當我只讀了幾頁的時候,我就被李老師的真誠與樸實打動了、震撼了。這種感覺引導着我繼續往下讀,在接下來的閲讀過程中我享受着、思索着,越發感受到吸引我的不僅僅是書名,更具吸引力的是這本書中所折射出的一位教育改革家的嶄新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他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着想。我想能成為李校長的學生一定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從李校長的教育故事中,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教師去學習與琢磨,那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李校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只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無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來應該多想想再採取行動,卻從來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這本書是由多個教育故事組成的,每一個故事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為這本書並非是一本深奧的教育理論書籍,相反它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他曾經經歷過的教育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熱愛與嚮往,從中他也向讀者傳達了他獨特的感悟與深沉思考。我想一個人真正的能力與魄力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關頭才能表現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裏形成的,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重視日常平凡的教育生活,着眼於日積月累,多思考、多總結,這樣的教師生涯、教育生活才會豐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中有一則教育故事名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對我觸動很大,並在此後的教學過程中給予了我很大影響與啟發。

有一次課間,我從三樓往二樓正廳走,三樓的正廳恰巧有一羣中學生在用自己的手機播放音樂排練舞蹈。由於舞蹈的動作非常滑稽,所以我駐足觀看了一會兒。就在這時,一個六年級男同學從這羣人身邊飛快跑過,同時將嶄新的手機從地上迅速撿起揣進了上衣的口袋裏。此時此景被我目睹了個正着,當時我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想我是當場抓住他還是裝作沒看見呢?就在我猶豫時,一句平實的言語立刻跳入我的眼前——“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我豁然放鬆下來,心中已有對策。但就在我愣神的一刻,那位學生像射出去的箭一般消失在熱鬧的樓道里。最終我費了很大勁在操場找到了他,見他身邊沒人,我便很自然地走過去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並温和地對他説:“剛才不知道哪位學生在三樓撿到了一個手機,失主非常着急,想通過監控錄像看看手機被誰撿去了,送到了哪個辦公室好去認領。”這名學生聽後,頓時臉色煞白,微微顫抖着、小聲對我説:“老師,我撿的,我還沒想好送到體育組還是大隊部呢,現在交給你吧。”我微笑着説:“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是咱們同學學習的好榜樣,老師看到你的班主任一定告訴她,她會在全班表揚你的。”但他什麼也沒説,就一溜煙地跑掉了。在我將手機交給失主後不久,突然收到了一條不知名的短信,短信的內容是:“老師,請不要告訴我的班主任,是我錯了,謝謝你沒當場把我抓住,不然我真不知道會是什麼後果。謝謝你給了我一次做好學生的機會,我會像你表揚我那樣,做一個真正的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成為同學們的學習榜樣。”

是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

隨着深讀這本書,我的思緒漸趨明朗。我明白了為何這麼多年來有的學校學習魏書生、學楊思、學杜朗口,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草草收場,是因為那都是從名師那兒學皮毛,借鑑者看到的只是別人的成果、經驗,並沒有過多地關注、體驗教育的過程,感悟名師的內在文化底藴。

讀着李希貴老師的書,如同與一位智者促膝長談,從我們每天都經歷着的事情娓娓道來,講了許多令我恍然大悟卻又淺顯易懂的道理。細細品位書中的每個經典片段,讓我感觸頗深。作為教師,我們一路走來,是否也應該多思考一些,多自省一些,讓自己成為有思想、有個性的教育者。或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早地體驗到教育的成就感,找到作為教育者的幸福感,才會有更多機會和學生一起自由呼吸。

閲讀這本書,還讓我清晰地明確了教學的方法、教育的方針、管理的體制,更重要的是讓我再一次端正了人生態度。

在書中,李希貴老師分別以教學、教育、管理這樣三條主線,把源於自己教育實踐中的小故事串聯起來,同時融入自己對教育的獨特體悟與深思。而尊重人、欣賞人、珍愛人的“人本”理念則貫穿三條主線始終。“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藝術、“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的評價觀、“讓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的育人觀等等,這一切都是李希貴老師“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

讀完此書,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後的教育之路也能真正地“自由呼吸”。

最後我想借用李老師的話:“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善於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於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3篇 呼吸自由,教育有方 第2張

第2篇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當代教育家李希貴在新課程背景下奉獻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書中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此書有三條線索,一條是教學線,主要是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他對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了他從管 理學校到管理全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全市的教育。這三條線都體現了人文化的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每章每節的標題和內容無不折射出一個改革的.實踐家、一個創新的實踐家嶄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大都是作者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

教學中,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語文老師做起,開始了對語文教育的實踐與反思。他在書中説:“長期以來,用數理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感悟和體驗,語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書中還引用了東晉大詩人陶淵銘説過的話“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好讀書”,也就是廣覽博讀,正是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語文教學實際情形卻走的是與之相反的路:不“好讀書”,而好求“甚解”,這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面對這種情形,他大膽實行了語文實驗室計劃,這種開放式的閲讀和寫作,把閲讀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

身為一名教師,我也感同身受,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複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佔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作為一名教師,我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讓閲讀充盈學生的心靈,讓閲讀使學生成長的歲月充滿快樂,引領孩子們走進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廣泛的閲讀是一種積澱,是一種積累,更是一種應用。讓孩子廣泛地閲讀,在他們豐富多彩的兒童世界裏,有着自己懵懂的感悟,在他們無憂無慮的少年中,有着自己對世事的評判和積澱。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也曾説“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好讀書”,也就是廣覽博讀,正是學好、用好語文的必由之路。蘇霍姆林斯基説:“課外閲讀,用形象的話來説,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閲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閲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裏航行。”

讀完此書,我的另一個感受是:作為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羣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麼能夠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

李希貴老師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經談到: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閲讀不但可以改變教師匱乏、勞累、繁瑣的人生狀態,而且閲讀積累得越多,越是給孩子們攀爬的階梯搭建得更結實,更長遠。多讀教育理論書籍,廣泛閲讀名人著作,豐富自己的知識,歷練自己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這是讀此書的又一收穫。李希貴老師在書中説:“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輪美奐。”“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而他就是用這種樸實的語言將教育的大道理解釋的淋漓盡致。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的確是這樣的,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就已足夠。

在我們的教育中,學生難免會犯錯誤,有些錯誤甚至會很“嚴重”,又是我們可能會嚴厲的批評一頓,有時我們也會束手無策……看一看李希貴的做法,他沒有輕易做出結論,也沒有盲目批評教育,而是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了保密、然後、調動家長、參加課外活動等方法,幫助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改正了錯誤。他的教育方法無疑是成功的,他沒有用是非觀念判斷學生,也沒有用道德的標尺衡量學生。他告訴我們:在教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

不要再用單一的學習成績去評價每個學生,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長,為孩子提供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通過我們的學校教育,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責任。

第3篇

暑假期間我有幸讀了李希貴校長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讓我觸動很大,書中沒有激昂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高深的理論,李希貴老師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這些故事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學校的長足發展,李校長和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一樣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創新。但李校長卻比我們更多了一份對完美和卓越的不懈追求。當我合上書感受到的不僅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帶來了許多的啟迪和思考:

教育就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其實教育本來挺簡單,就是自然的“播種”,自然的“收穫”,可是呢,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教育質量愈抓愈緊,孩子和老師桎梏在成績的牢籠裏,校園裏民主、平等日漸缺失,學生的心靈之花也難在生命田園裏自由開放。“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值得每一位教師品味、反思。“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而可愛的,卻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會滾落而破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保護孩子的自信心,保護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他們發自內心愛上學習,那我們的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校長説:“過去,我們用來衡量學生的尺子只有一把,那就是學習成績。在這唯一的衡量標尺下,大部分學生成了失敗者。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工業的特徵是流水線,是標準化,而農業的特徵是生態化、多元化。學會用生態的多元化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輪美奐。”多麼形象的類比,我們的教育不就應該像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那樣美好嗎?大樹挺拔,小草柔美,花兒鮮豔,還有那些不起眼的菌類也在綻放他們的光彩。

這讓我想起了我現在所教四三班的一位孩子張順華。每次檢查作業,他不是做的一塌糊塗,就是跳着做,偶爾也能猜對幾個填空題和判斷題,但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每天的作業都能按時交,對於他這種狀況,我不但沒有嫌棄他,更沒有諷刺挖苦他,因為他的基礎比較差,理解能力也是很弱,我有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在前進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但是從他按時交作業這一方面來説,他想進步,也想受到老師的關注,所以,我可沒少給他開小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給他補課,不能説從零開始吧,但我是從數數、乘法口訣,加減法算式補得。説起數數,是因為,我剛接班時,我忽然有一次,教他乘法算式,一個豎式教了好幾遍,豎式的寫法,積的對位,乘的順序都教會了,怎麼還出錯,我就納了悶了,我就給他一步一步檢查豎式,發現,原來出現在加錯了,18+7他等於35,我不經意的問:“18+7等於多少?”他回答:“35.”我以為他是馬虎了,就説:“你再數一數。”他的回答還是35.我驚奇了:“你慢慢地算一算。”他不慌不慢地掰着手指頭,口中唸唸有詞,這次我終於聽清了,他數了19就數30,這個坎沒跳過去,我也看清了四年級的孩子還掰手指頭算,學乘法算式確實難為他了,我就耐心地把教我小侄女的方法都用上了,把大數18記心裏,再伸出7個手指頭,一個一個地加,19、20、21、22、23、24、25,數過十幾就數二十幾,他按照我的方法數了數,他還真數對了,我很高興,他又掌握了一項計算技能。加法解決了,還得再回到乘法,因為畢竟他是上的四年級,又不讓留級,只好硬着頭皮往前走,他在計算一道三位數乘兩位數時,都問人家好幾次乘法口訣,針對記口訣,我認為不是一下子記得,如果他的記憶裏好的情況下,二年級就記住了,我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我就安排他的桌友,小組長,經常督促他背口訣,在大家的幫助下,他的口訣不在那麼生了,他的進步我真的好驕傲,他期末考試考了34分,34分可能你認為太少了,可我不覺得少,因為我看到了他的進步,一個連 四年級的學生,連數數都數錯,乘法口訣都不怎麼會背的孩子,能考到這個分數也很不容易了,還有我們的試卷也不是量體裁衣的,試卷的難易程度是針對大多數同學出的,班裏的平均分76分多,他考34分,我很高興,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給一個優秀的孩子講懂一道難題,還沒有給一個學困生講懂一道簡單的題高興,具有成就感。從這個孩子的身上我真的理解了,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的真諦。

霍姆斯説:“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

教育的路是漫長而多彩的,我們是教育者,我們都應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教育的自由呼吸”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