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國詩詞大會》觀後感集錦7篇 《韻動華章:中國詩詞大會》精彩觀感集錦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6W

《中國詩詞大會》觀後感集錦《中國詩詞大會》作為一檔富有文化內涵的電視節目,通過選手的激烈比拼和詩詞的精彩演繹,展現了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節目不僅讓人們對中華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更喚起了人們對詩詞藝術的熱愛和探索,成為了現代傳統文化的重要推動者。

《中國詩詞大會》觀後感集錦7篇 《韻動華章:中國詩詞大會》精彩觀感集錦

第1篇

今年的三月至四月,央視每晚8點開播的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掀起了一股收視旋風,讓無數家庭圍坐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這檔欄目,讓自己的心和每一個賽點一起跌宕起伏。理所當然,《中國詩詞大會》也便成為了我最喜愛的電視欄目。要問我為什麼最喜歡這檔欄目呢?因為它集知識性和娛樂性於一身,收看這檔節目,不僅能增加我的詩詞儲備,還開拓了我的視野,極大地激發了我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自從這檔節目熱播後,詩詞內容、參賽選手便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甚至在麪館,也聽見有人在談論關於《中國詩詞大會》的內容呢,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詩詞開”呀,可見這檔節目的收視熱度和影響力非同一般。人們深“扒”各路參賽選手的學詩之路,從主持人董卿女神到00後復旦美少女武亦姝,她們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可以説是圈粉無數。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季第一期,因為其中的一位選手,使我深深震撼,那就是考取四川大學的無臂小夥子——彭超。彭超6歲因意外事故失去雙臂,但他堅持學習,練習用腳寫字。儘管他是一個殘疾人,但他卻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大學聯考場上用雙腳答題,取得了603分的卷面成績,這是一個令無數健全學生都望塵莫及的高分。13年的寒窗苦讀,彭超用腳走出了自己的堅強人生。他雖然失去了雙臂,但在我看來,賽場上的他,卻是無比的意氣風發。他憑藉着自己超強的自信和超凡的實力,連續答對了10道題目,力壓其他四名攻擂手,獲得了攻擂資格。接着,彭超迎戰實力更強的挑戰者,來自北大理工科的博士陳更,兩人進入搶答環節。起初,陳更連續4次搶答成功,而彭超則落後,我看了不免為彭超捏了一把汗。在2比4落後,大家都以為獲勝無望的情況下,彭超卻越戰越勇,開始逆襲,他鎮定從容,用腳按下搶答器,絕地反擊,最終以5比4反轉獲勝,成為擂主,贏得了觀眾的熱烈喝彩。一路走下來,可謂是“過五關,斬六將”,歷經了艱辛,終獲成功,我由衷地為彭超點贊。

主持人董卿如此評價彭超:“你的勝利有着特殊的意義,給我們所有人都會帶來更強的信心,也會鼓勵我們所有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求學道路上更堅定地往前走。”

那麼,彭超堅定的自信心從何而來?海量的詩詞儲備是他信心的不滅之源。而他又是如何擁有常人所不能及的海量詩詞儲備的呢?這與他這麼多年來的刻苦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也希望自己能像彭超那樣,吟詩誦詞,隨手拈來,張口就能“便引詩情到碧霄”,那就要像彭超那樣,勤奮好學,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向着自己的夢想前進。因為永不言敗、百折不撓才是我們青少年應該有的朝氣和活力!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電視欄目——《中國詩詞大會》,它不光增長我的見識,豐富了我的詩詞儲備,更激發了我對詩詞的熱愛,對生活的信心,激勵着我向着夢想不斷努力!

《中國詩詞大會》觀後感集錦7篇 《韻動華章:中國詩詞大會》精彩觀感集錦 第2張

第2篇

前不久,熱播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下帷幕。我於近日補完了全集。

錢穆先生曾言:“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温情與敬意。”而今天,從這樣一檔節目中,我感受到的恰恰就是這種温情與敬意。

詩詞是眾多歷史文化表現形式中的一種,卻幾乎囊括了華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

在我們身邊,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裏,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期盼,有“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憂慮,有“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的熱鬧,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別離,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邁,有“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志向,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勤勉,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氣節,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有“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豁達,有“料峭春風吹酒醒,山頭斜照卻相迎”的領悟,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更替……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姜聞頁小妹妹用這句詩來表達不須以輸贏勝負來鑑定其對詩詞熱愛的拳拳之心。

文無第一,在這樣一場與其説是競技不如説是互相交流的大會中,我看到的是一種良性的、開放的文學態度,以及現代中國人對情感根源的追尋和精神世界的寄託。

寫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詩詞大會第一季的第九場比賽。

個人追逐賽的賽制是積分制,選手答對題目的同時百人團有多少人答錯,選手即得多少分。在人民警察王紀波答題時,曾連續多題出現5以下的得分,甚至有一次問到“古代烽火的作用”時,百人團全部答對,唯一一次出現了令人驚歎的零分。不論男女老少、工人農民、教師學生、外國友人,一致選擇了正確答案。董卿笑語:“這對百人團來説是一個圓滿,但對王紀波來説卻是個零。”然而王紀波回答:“我非常榮幸,這個零能夠出現在我答題的時候,與有榮焉!”

作為一名警察,工作是“一地雞毛收拾起”,願望是“三更月色不提防”。他説,“希望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户”,即便因此而沒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同樣,大家都答對了,正是説明“詩詞已經深入大家的骨髓了,還有什麼可遺憾的”。

這一年來,無論我多少次回憶起這個場景,總是忍不住淚盈滿眶。

要怎樣的胸襟與氣魄,才能震盪出這樣劇烈的共鳴?要怎樣的自信與追求,才能引起人這樣深重的感動?要怎樣的學識與遠見,才能在短短几秒內噴薄出這樣厚積的感慨?

今日,我也想對詩詞及我所鍾愛的文化説一句: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前路尚遠,珍愛歷史,溯文化之源,此中有真意,當惜少年時。

第3篇

今天,打開電視看到中央電視台正在播出中國詩詞大會,看了之後很受啟發。以前聽説過這個節目,但是沒有認真看,今天看了,覺得節目很精彩。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從國小開始,我們就經常教會兒童背唐詩宋詞,“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些古詩國小生耳熟能祥。隨着年齡的增長,更多的古詩詞走了學生,走進了人們,人們在吟誦古詩詞中感受着韻律的美,情境的美,感受着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樂趣。

參加古詩詞大會來自於各個行業,有工人、有農民、有警察、有大學生。在這裏多數擂主都是大學生,今天看到一個女孩已經是連續三屆的擂主。在今天的挑戰中,她再次蟬聯成為第四屆擂主。其中,有一名同濟大學的學生,能夠背下近萬首古詩詞,真是了不起。今天嘉賓點評也十分到位,對古詩的作者及作品解釋得也十分到位。讓人更加熱愛古詩詞。

他十分重視傳統文化,在多次場合談到傳統文化重要性,並提出要大力發揚傳統文化。為此,教育部制定了關於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文件,把傳統文化納入到中國小教育教學之中。實驗國小自成立就把打造中華傳統文化校作為辦學特色的主題,通過校園環境的創立,學生吟誦《弟子規》,教師學《論語》、欣賞中華古詩詞、研發校本教材等形式使傳統文化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心靈。在營造書香校園的過程中,又增加了一項每週一詩,效果也非常好。

雖然,我們在傳統文化建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工作做得還不細,還不實。有些工作還是在流於形式。今天通過觀看中國詩詞大會,讓我感到從小加強孩子詩詞教學很是重要,讓孩子從小背誦更多的古詩不只是增加學生的閲讀量,更重要的是對孩子成長的一種薰陶,學生在吟詩作賦中能夠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學生品味,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修養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在證明孩子書讀多了,詩詞背誦多了,自然從內往外的有所改變。所以,要進一步加強古詩教學,從現在開始要制定出孩子國小六年級應該背誦的古詩的詩目,不能只滿足於教材的那幾首古詩,要擴展古詩內容,要求國小六年級要背誦不少於一百二十首古詩,開學初就要把要求背誦的詩目發給各班,一年二十首,要求學生不但會背,更要理解古詩的意思。高年級要加強詩詞的學習,要通過晨誦時間多誦讀一些名家詩詞,從而豐富閲讀內容。

中華詩詞大會是一個很好的節目,它給所有人一些啟迪。特別是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傳統文化要從國小抓起,詩詞要從國小背起,把這些詩詞好好地傳承下去,不但是增加了知識,更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就是要時刻記住,詩詞演讀着歷史,詩詞傳播着文明,詩詞代表着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象徵。特別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更加認真學習古詩詞,讓傳統文化成為復興的一種力量,引領着我們大步向前。

第4篇

最近看了幾期的中國詩詞大會,頗有感觸。這個節目不錯,至少在弘揚和推廣中國詩詞文化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宋詞和元曲、明清小説等文體一樣,都曾經在中國歷史上燦爛和輝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很多人從很小的時候起,就開始背唐詩宋詞,在詩歌的薰陶和陪伴下長大,也吸引很多人加入到詩詞創作的隊伍中。

儘管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人寫詩,甚至現在寫詩的人都比讀詩的人都多,但是,如同大唐盛世早已成為歷史一樣,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文學樣式,每一種文學體裁經歷了輝煌之後,漸漸走向衰落,然後被另外一種體裁取代。詩歌的繁盛已經過去,不太可能出現像唐詩那樣的詩歌盛世了,儘管現在有很多人寫詩,但是已經寫不出唐詩宋詞的韻味和感覺了,讀之只會讓人覺得生澀乾巴無味,無法吸引人讀下去。好在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精品佳作,讓千百年之後的我們讀起來,仍然能感受到詩人營造的意境和表現出來的.獨特韻味。

中國詩詞大會好多選手的水平相當不錯,一些選手非常年輕,尤其是國學小才女才16歲,就這麼諳熟中國古典詩詞,張嘴就來,反應迅速,讓人不得不佩服,真是後生可畏呀。本來我以為喜歡古典詩詞的一般都是中文專業的人,至少是學文科的人吧,沒想到選手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純粹的理工科男、製造智能機器人的博士、警察、空姐、賣肉的大叔、學戲曲的人、玩遊戲的小男孩,甚至幾歲的孩子,而且人家對唐詩宋詞那麼熟悉,有些我們這些學古代文學專業的人未必能馬上答出來的詩句,人家不假思索就張嘴而來,叫我們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情何以堪,真是高手在人間呀!人家背詩是幾千幾千首的背,甚至有的人能背上萬首詩,真是厲害之極。只怪自己讀書時下的苦功不夠,用力不夠!

不過,感覺中國詩詞大會上的詩不是特別難,有的甚至可以説相當簡單、常見,而且好多題反覆出現,經過一番訓練答題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最不可理解的是即使有些非常簡單的題,百人團裏出錯率還比較高,不知道百人團的成員是怎麼選出來的,參賽者中的確有好多非常厲害的選手,但是就百人團的出錯率來看,有一些選手的水平也不是那麼高,至少看來不太像專業水平的。而它的得分計算也比較有意思,你答對,對手出錯,你才能得到分數,也就是敵人的失誤就是你的得分,別人錯得越多你得到的分數更多,別人不出錯你就得不到分,當然前提是你也得對,否則你就自動出局了。

選手答題階段題目難易度還可以,有的相對簡單,個別稍稍難一點點,比較精彩的是攻擂部分,緊張刺激,頗能見選手功力,能走到這一步的選手都相當不錯,對唐詩宋詞還是非常熟悉的,功力比較深厚,不得不佩服。這個節目,非常適合中國小生看,可以激發孩子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看了中國詩詞大會,更激發讀詩詞的興趣。大學研究生的時候背了不少詩歌,但有的現在已經忘了,決定以後還是把專業撿起來,否則人家理工科的人會的詩詞比咱們學中文的人都要多,這有點説不過去。

第5篇

今年過年的時候,我看了中央電視台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被節目中那些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深深的震撼了,讓我領略到了經典古詩詞的美妙,評委老師的點評畫龍點睛,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古詩詞的魅力。中國古詩詞就像一塊美味的蛋糕深深的吸引了我。寒假開學前,媽媽帶我去書店買學習用的書,我直奔賣古詩詞的地方,左找右找,怎麼也看不到《中國詩詞大會》這本書,我不罷休地去問售貨員阿姨,阿姨笑咪咪地説:“你要的這本書可是暢銷書籍,現在脱銷了,啥時候再來還真不知道。”看着我失望的表情,媽媽安慰我説:“我們再去其他書店看看,也許會有,媽媽一定會幫你買到的。”我滿懷期待的朝媽媽點了點頭。下午我和媽媽又去了兩個書店,也都賣完了,等我們從書店出來,天都已經黑了,我和媽媽精疲力盡的回了家。但是沒買到書的事情就像一塊大石頭壓在我的心上,總是讓我很鬱悶。

一天放學回家正在寫作業,媽媽打電話給我,讓我去樓下拿包裹,我沒好氣地説我寫作業呢,沒時間。媽媽在電話另一端神祕地説既然不想要驚喜那就算了。驚喜?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腦袋,包裹裏會是什麼呢?我帶着一肚子的疑問下樓拿了包裹,沉甸甸的,方方正正的,難道是……我有點激動了,急步上樓拆開一看,我開心地跳了起來,對,這個驚喜就是我心心念唸的《中國詩詞大會》,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書,翻開書的那一瞬間,我彷彿進入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在詩詞歌賦的帶領下,我體會了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鄉之情,感受了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寂苦悶,品味了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的亡國之恨,領悟了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放之情。我穿越歷史和作者一起去品味、去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與清澈。“叮咚、叮咚”門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原來是媽媽回來了,我抱着媽媽狠狠的親了一口,媽媽笑着説:“看來你的作業一定沒做完,詩詞倒是看了不少吧。”我這才驚覺到時間過得真快,一晃一個小時過去了,還有一大堆作業等着我呢,我吐了吐舌頭對媽媽説:“放心,我會很快寫完的,寫完了我再繼續讀我的古詩,再讓我夢迴大唐。”媽媽摸着我的頭説:“別貧嘴,快去寫吧。”

自從有了《中國詩詞大會》,只要我出沒過的地方都會有她的身影,她就像我的閨蜜一樣和我形影不離。你問我為什麼這麼愛她,因為她給我帶來了快樂,給我了學習的力量和激情,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浩瀚與魅力,我心裏還有一個小計劃,那就是:我要參加下一屆的中國詩詞大會。為我加油吧!

第6篇

每逢空閒之時,我都會躲在自己的書房中高聲吟誦,體會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鄉之情,品味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的亡國之恨,領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情感。在我看來,唐詩就像巍峨挺拔的泰山,而宋詞就像玲瓏如玉的桂林山水20xx年央視頻道

這個寒假,中央電視台舉辦了“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主要以打擂台的形式為主,節目組從各地選出了熱愛古詩詞的達人共一百個,包括外國學子,古稀老人,他們組成百人團,挑戰選手和百人團同時聽題答題,最後以擊敗百人團的人數為選手分數,從而選出擂主。

這個節目中真是藏龍卧虎啊!百人團中高手如雲,而挑戰者更是功底紮實。在第一期的節目中,第一位選手就是一個小女孩,叫李尚榮。她在前面的九題中連連告捷,擊敗了許多百人團的大人選手,而在最後一題中,因為不理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詩句中“商女”意思而失誤,不過也成功贏得了一百二十四分的好成績!。後面的選手更是越來越厲害,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殘疾人彭超成為擂主。

在比賽中,評委老師的點評畫龍點睛,文采飛揚,讓我受益匪淺。我努力與台上的選手同步答題,只能偶爾答對幾題,這讓自詡為“經典專家“的我汗顏。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如詩詞功底還不夠紮實,有很多詩詞不能很好地理解,有的詩詞我還沒有背誦過等等,在他們面前我是個名副其實的“國小生”。

所以,我一定要多背古詩,多積累,就像台上的一位大姐姐説:“喝水雖能解渴,但是喝茶更能品出它那獨特的幽香,用詩歌來薰陶生活,生活會更充滿詩意。”説的多好啊!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就讓我們以詩歌為生活的指航燈,讓它點亮我們的人生之路吧!加油!

作為央視的台級重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一年的節目製作週期,錄製20多天,前期籌備、策劃、討論近3年。

連續兩季擔任點評嘉賓的王立羣教授在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時表示,4名點評嘉賓只負責點評,並不涉及出題。

“《中國詩詞大會》是一個央視自主原創的節目,而不是像有些電視台高價購買國外電視台的成熟的模式,這是真正的自主創新,極為罕見。”王立羣説。

製作第一季時,顏芳和她的團隊整整工作了600多天,修改了20多版。20xx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曾獲得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綜藝欄目獎。

為了第二季更進一步,製作團隊在20xx年又付出了更多努力。

第7篇

作為央視的台級重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一年的節目製作週期,錄製20多天,前期籌備、策劃、討論近3年。

連續兩季擔任點評嘉賓的王立羣教授在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時表示,4名點評嘉賓只負責點評,並不涉及出題。

?中國詩詞大會》是一個央視自主原創的節目,而不是像有些電視台高價購買國外電視台的成熟的模式,這是真正的自主創新,極為罕見。”王立羣説。

製作第一季時,顏芳和她的團隊整整工作了600多天,修改了20多版。《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曾獲得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綜藝欄目獎。

為了第二季更進一步,製作團隊在又付出了更多努力。

“創新不易,靠的是電視人的覺悟,為電視人的志氣而戰。作為國家電視台,也有責任去擔當。”闞兆江説。

第一季的時候出題範圍侷限在唐宋,第二季入選節目的詩詞則從《詩經》到毛澤東詩詞,時間跨度達數千年,涵蓋中國文學史。

內容設置是《中國詩詞大會》最大的難點。作為一檔大眾電視節目,詩詞太簡單和太難都吸引不了觀眾,必須做到“熟悉又陌生”,不能離觀眾太遠,也不能離觀眾太近。

“比如有一道題‘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説的哪個節日,大部分人都知道這是在説“重陽節”,這時候觀眾就會有知識上的滿足感,能把觀眾黏住,讓他有參與感,形成一種與節目與選手的互動。”闞兆江解釋。

點評嘉賓康震認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做到了知識性、趣味性、競賽性和高雅性的結合。

選手陳更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更看重專家對自己詩詞世界的引導。“哪些作品開始讀,用什麼方式讀。對我們業餘愛好者而言,這是接觸老師,接觸經典很好的機會。”

至於,怎麼才能成為接近老師的百人團成員。顏芳透露,百人團的詩詞背誦大致在300首—3000首。“至少要熟背《唐詩三百首》。這是最起碼要求。”顏芳説。

除了內容,第二季的比賽還升級了賽制,如“飛花令”的設置,讓節目效果更加出彩。

有網友説,節目太注重選手的故事。闞兆江承認對選手 的選拔有所控制。他説,如果只是為了比賽,節目組大可以去高校裏最頂尖的中文系請幾位學生來參加。

“我們今年特意豐富了百人團的構成。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一百多位選手來自全國各地,不分年齡、不分行業,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歲兒童,既有大學教師,也有普通農民。”闞兆江介紹,“一個人在這裏有好的表現能激發一千個一萬個跟他差不多的人接觸詩詞。百樣人生才能激發最大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