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8篇 《靜夜思》教學反思:打造首堂課程的高峯體驗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2W

在一年級學生學習《中華文化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靜夜思》作為其中一篇詩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篇文章將從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誦等多個方面進行反思,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教授這篇經典。

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8篇 《靜夜思》教學反思:打造首堂課程的高峯體驗

第1篇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在幼兒園時就能背誦自如,所以一上課當我剛揭示課題時,學生就在下面説開了,有的甚至就背誦起了《靜夜思》,看到這種情況,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學安排,而是話題一轉,問學生:“你能站起來背揹你所知道的古詩嗎?”這下教室裏可熱鬧了,學生紛紛舉手,都想站起來一背方休,但請了幾個同學後,我發現他們背的都是課文中學過的古詩,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又微笑着問學生:“你能背誦一些老師沒有介紹過,你也沒有從課文中學過的古詩嗎?”這下舉起的小手減少了一些,但不一會,就有學生蠢蠢欲動了,先後有學生站起來了背誦、講解了《春曉》、《鋤禾》、《靜夜思》等,但仍侷限與書本中學過的詩句,其中沈思言同學站起來了背誦了一首同學們都沒有聽過的詩經上的詩篇,但解釋不出來,只能照着所有的課外書念,因為有些字不認識,再加上不理解,所以解釋的讓人一頭霧水,連我都聽着累,何況學生呢!針對這樣的情況,聯繫到平時不主動去看課外書的情況,我問學生:“這個時候,你最想的是什麼?”學生紛紛表示“以後回家都看點書本以外的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量,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那麼下次就可以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了。”我想此時的教育可能比平時空洞的説教,空洞的要他們看半小時課外書的魅力更足、效果更佳。

接下來,我就針對學生的情況讓學生自由地讀〈靜夜思〉,看着學生搖頭晃腦的誦讀着詩句,聽着學生琅琅地朗讀,我想詩句的意思學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備好的`課講解呢?最後我決定摒棄教案上的東西,讓學生在找朋友説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自己找朋友,準備表演《靜夜思》,事先我作了説明怎麼表演,一組三人,一人背誦古詩,一人在旁邊講解,還有一人表演詩人李白的情況。如在一生搖頭晃腦的誦讀中,負責解釋詩句意思的同學在邊上開始合着節拍一句一句的解釋,而此時李白也在台上表演開了,一會舉頭望明月,一會低頭思故鄉等等。學生準備時的熱情空前高漲,人人都積極參與,出謀劃策,真正實現了新課程的學生主動參與,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

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8篇 《靜夜思》教學反思:打造首堂課程的高峯體驗 第2張

第2篇

(一)《靜夜思》這首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一年級的小朋友由於受到知識能力和生活體驗的限制,在學習古詩時,無法將自己通過對字詞的理解來引發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給學生設定一個基調,一個氛圍。我在教學的一開始就介紹了這首詩的背景,解釋了古詩的題目,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聽了錄音的範讀,引導學生體會整首詩的基調是低沉惆悵的。當然古詩最重要的是反覆吟誦,所以在此基礎上,我通過小老師帶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年級的`識字教也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這一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後通過與“字娃娃”交朋友的遊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將生字與音節打亂,“找朋友”,“認朋友”等遊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學生願意在玩中學,這樣既補充了豐富的拼讀練習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激發了學生拼音的興趣。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牀”“光”“望”“鄉”都是後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採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老師的口行讀,直到學生讀準為止。

會讀不是最終目的,關鍵是能夠牢固掌握,我還通過複習鞏固加深學生對字型的認識。首先,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遊戲中複習本課的生字。還讓認識字的同學説出自己是怎麼認識的,請認識的學生當小老師,教那些不認識字的同學。於是我採用包乾到人的方法,讓認字有困難的同學自己去給自己選擇小老師,大家互相幫助,一起學習,一起讀書。這種方法一經實施,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小老師認真負責的教,同學們也喜歡學,到了第二節課,大夥兒基本上都是能熟練地讀出這寫字了。最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特別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麼人?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昇華。

其次,引導孩子們感受古詩所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仍然是古詩教學的必要目標。

?靜夜思》是國小課文新教材中安排的第一篇古詩。憑藉此詩,開啟孩子們學習古詩的新篇章,激起孩子們學習故事的興趣和熱情,就能在國小古詩教學中打下堅實的基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就把此詩的教學作為國小階段學生學習古詩的金鑰匙。

學生對《靜夜思》已經有了較多的瞭解,我如果照預先設計的小步子進行教學,學生肯定會感到索然無味,不過折時我改變了原有方案,找準學生的認知起點,同時適當的調高思維的梯度,一“‘疑’是什麼意思”引發學生的思維衝突,我抓住衝突,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在思維的激發和碰撞中,課堂氣氛走向了高潮。實踐證明,面對學生的“懂”,教師把對未知的探索轉變為對自己的思辯,能把課堂引向,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探索意識和批判的勇氣。值得一提的是,筆者能由《靜夜思》到《望廬山瀑布》,並推及其他詩歌的學習,至此,滲透的更多的是一種方法的啟迪,習慣的培養。

教完《靜夜思》,古詩學習也就剛起個頭兒,接下去,我就讓孩子們把知道的古詩美美地讀一讀,比一比,説一説,還查看了孩子們手中有的關於古詩的書籍,告訴他們哪一本比較合適,沒有的要趕緊去買。老師説的話可是他們的“聖旨”,相信他們一定會一步步走近古詩,閲讀古詩的。此外,我還打算把學習古詩的計劃告訴孩子們的家長,讓家長一起引導,幫助孩子學習古詩。

就此下來,古詩的教學也便有了可教可學的內容。只怕還嫌精力不夠,時間不夠了。

第3篇

一年一期的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為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裏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在板出課題後,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後請他們説説: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説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説説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寫的詩?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閲讀。

第4篇

1、採用低年級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突破識字和寫字的難點,防止平均用力。

2、指導方法,重視落實,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精神。

3、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4、深入感知課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辦法,而是利用詩意的畫面和故事,用播放音樂和有感情地朗讀的辦法,使學生整體感知,這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別是農村裏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兒童感受得會更深,這首詩很短,含義又及深,很難讓一年級的學生全面理解,這裏只是讓學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後每一位學生都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品讀這首詩。

第5篇

?靜夜思》是一首深受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唐詩,語言流暢,琅琅上口,淺顯易懂又意藴深遠。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給學生提供了把握、體會、想象與表現的極大空間。

在板出課題後,“我會背了!“”我也會呀!”……一上課,學生就自信地背起了古詩。這首詩是學生在幼兒園裏早就會背的兒歌了,但第一次學生背的時候,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這跟古詩的意境不符。我並不急着去範讀,並讓學生讀好課題,再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並問學生你們有沒有長時間離開家人的時候,你有怎樣的感受,有的孩子説我有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一天,白天和別人玩的時候不想爸爸媽媽,晚上就哭了。有一個孩子説媽媽出差一個星期,晚上做夢總做到媽媽和他玩的情景……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閲讀。

最後學生都能感受到原來詩人李白在思念自己的妻子孩子及故鄉,那是何等淒涼的事呀!再讀古詩的時候,學生的表情就發生了變化。

第6篇

?靜夜思》這首古詩對於學生來説十分熟悉,甚至很多孩子都能夠倒背如流。如何讓孩子在誦讀中去體會李白望月思鄉的感情就成了本課人文主義目標的集中體現,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因此,在引導學生體會李白隻身在外,望月思鄉的情感之前,我便用了很多的語言去鋪墊。如月亮常被人用來寄託思鄉之情;八月十五團圓夜,全家一齊團圓賞月。在這些基礎上,我再讓孩子去體會如果一個人身在異地,不能和家人團聚,吃不到父母親手做的菜,聽不到父母的聲音講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境。而此時的李白就身處於這樣的情境下,你覺得他的情緒會是怎樣的?伴隨着音樂,再加上我繪聲繪色地渲染,我看到大部分孩子此時的表情都是複雜的。此時,彷彿大家都沉浸在李白思鄉,不能和親人團聚的悲傷情感中,想讓每個孩子都走進文本,貼近作者的感情。

課後,我一向在思索這節課我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怎樣才能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呢?讓孩子真正去體會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喜怒哀樂?當課堂上發生預設之外的狀況,是不是就應在意外發生之前就就應有所警覺,而做出相應的措施呢?歸根結底,是不是我對孩子上課注意力的關注是不是還沒真正鋪開呢?

第7篇

?靜夜思》是素有“詩仙”美稱的唐朝詩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優美。在預設教學過程時,我本打算按照“初讀古詩,感悟意境——朗讀詩句,感悟詩韻——欣賞古詩,拓展延伸。”的思路進行教學,但我考慮再三,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感悟、理解與朗讀、背誦,哪種方式更有效?非常矛盾。無意中,在閲讀《教學之道——寫給語文教師》(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書時,看到了一篇名為《素讀經典》的文章,當時“素讀”兩個字吸引了我,什麼是“素讀”,對於第一次聽説這個名詞的我來説,帶着好奇,快速瀏覽了一下,才明白“素讀”就是古代私塾授課的讀法,日本右腦開發專家七田真在《超右腦照相記憶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點是背誦和記憶”裏這樣論述:“‘素讀’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只是純粹地讀。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這樣按字面來教孩子‘素讀’中國的四書五經的。”他還説:“這種不求理解、大量背誦的方法是培養天才的真實方法,也就是右腦教育法。猶太教育培養出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的教育就是以記憶學習為中心,強調反覆朗讀。”

這段話給了我一啟示:對於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孩子來説,識字確實是難點,一篇課文學完了,回頭再讓孩子們來讀,生字詞還是不認識,雖然教給他們識字方法,卻很無效。對此我也很苦惱,怎樣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呢?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素讀”古詩,雖然不理解詩意,但隨着“素讀”量的增加,學生會不會在“素讀”中,慢慢積累識字,這也許是解決識字這一難題的一種方法。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我在上課時臨時改變了預設的教學過程,帶領學生一遍遍讀詩,很快孩子們都能熟練背誦下來了,可能這首簡短的小詩,有的學生在課前就已經背誦下來了。既然還有時間,我又給學生增加了一首小詩——《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對於這首詩,跟學生素讀的時間要長一些,但也在課內完成了。學生不僅背過了充滿思鄉之情的《靜夜思》,而且還額外積累了一首小詩,我覺得“素讀”的效果還是挺明顯的。在今後,我將嘗試利用晨讀、午檢時間,帶領學生“素讀”經典古詩,擴大學生識字量。

第8篇

1.會認“靜”“夜”等10個生字,會寫“目”“耳”等4個生字。

從背古詩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從初讀──理解──誦讀──唱讀,使古詩教學充滿韻味。

1.師:會背這首詩的請舉手!背給老師聽聽。(生背)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播放李白的圖像,認識唐代詩人李白。師: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哦。還會背哪些唐詩?

2.指三四名背。(評價語:你背得真好聽!你背詩的樣子很可愛!等)

咱班孩子的肚子裏裝着很多詩哦,稱你們小詩人一點兒也不過分。今天咱們這些小詩人要好好地學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坐正,咱們要認真地學!請齊讀這首詩。

1.幻燈:10個帶拼音的生字,齊拼讀,讀準字音,重點讀好“靜、牀、光、望、鄉”幾個後鼻音和三拼音節的字。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幻燈效果:學生記住了哪個字,那個字即在屏幕中消失,同時配有鼓掌聲,以此激勵孩子。)

3.幻燈:再出現10個不帶拼音的生字,多種方式認讀。

4.只留“靜”字在屏幕。師:把“靜”字放在課題裏看你們能不能讀準,請讀課題。

1.小朋友們,課題裏的哪個字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夜)(師手指課題。)哪個字交代了李白當時的心情?(思)

2.詩句中哪些地方寫“夜”呢?(明月)從這個詞怎麼看出是寫“夜”?

3.詩句中哪些地方寫“思”?(思故鄉)評價:對,這是作者直接地告訴我們他在思。請大家把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讀出來。指導:你們沒讀出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應該把“望”和“思”讀真切一點。(師同時在黑板上標上着重號,並示範。)再讀一遍試試,這次加上動作。

4.老師看到你們是抬頭和低頭,可是李白説他是舉頭和低頭。“舉”和“抬”有什麼區別?你們做“舉”的動作給我看。(師:這不是舉,而是伸手。再舉一回,舉起千斤重擔來。對,這才叫“舉”。)

5.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説李白的頭怎麼就這麼重?“舉頭”這個詞怎麼讀?

7.我們在詩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們不能明白的是,李白為什麼要強調靜夜、靜思?在詩句中的哪些地方隱含着“靜”呢?同座討論一下。老師引導:天上只有一輪什麼?(明月)地上只有一個誰?(李白)是啊,天地這樣廣闊,卻只有“明月與李白”相對望,難怪李白強調靜夜裏靜思,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了。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讀這首詩呢?學生感情朗讀全詩。

其實古人讀詩很講究韻味,他們讀出來的詩有點像唱歌一樣的好聽。你們聽──—

1.師範讀。(師邊讀邊在黑板上畫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平聲拖半拍,仄聲向上拖一拍,讀來饒有趣味。)

3.指一名學生彙報讀。(師打拍子指導讀:你看着老師的拍子讀。)

4.集體彙報讀。(師:全體起立,跟着老師的拍子讀。)

這樣讀詩才有味道。古人讀詩的時候為了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有時候是唱讀的。我們一起來唱—

看着你們唱詩的樣子,我要悄悄地告訴你們,你們不是小詩人,而是小詩仙了!小詩仙們,下課!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晚上觀察天空,爍爍自己看到了什麼,鼓勵用圖畫來展示。

?靜夜思》這首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後請願意讀的同學站起來戰時自己的風采,讓學生都很羨慕他,從而帶動其他同學也願意站起來讀,還通過小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後通過與字娃娃交朋友的遊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將生字與音節打亂,“找朋友”,“認朋友”等遊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學生願意在玩中學,這樣既補充了豐富的拼讀練習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牀”、“光”、“望”、“鄉”都是後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採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老師的口型讀,直到學生讀準為止。

會讀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否能牢固掌握,我還通過複習鞏固加深寫生對字型的認識。首先,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遊戲中複習本課的生字。還讓認識字的同學説出自己是怎麼認識的,請認識的學生當小老師,教那些不認識字的同學。於是我採用包乾到人的方法,讓認字有困難的同學自己去給自己選擇小老師。大家互相幫助,一起學習,一起讀字,一起讀書。這種方法一經實施,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小老師認真負責得教,同學們也喜歡學,到了第二節語文課,大夥兒基本上都能熟練地讀出這些字了。最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特別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麼人你想對他説什麼呢

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