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備課組年終工作總結3篇 備課團隊:完美收官,超越自我!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8W

本文以“備課組年終工作總結”為主題,回顧了備課組在過去一年間的工作成果和經驗教訓。文章總結了備課組在優化備課流程、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團隊合作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並展望了下一年備課組的發展方向。

備課組年終工作總結3篇 備課團隊:完美收官,超越自我!

第1篇

天時人事日相催,忙忙碌碌又一學期。轉眼間又到了學期之末了,回顧過去的一學期,在學校和教研處正確領導下,本備課組的老師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勤懇、堅持不懈的教學精神,成功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具體來説,談以下四個方面。

作為高二年級歷史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效果,我們除了鑽研教材,把握好基礎知識、重點、難點之外,還積極地蒐集相關教學資料,積極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錄音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本學科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同時,根據學校安排,利用每週五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逐步做到在組內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作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備課方面:認真制定教學計劃,認真安排教學進度,認真寫好規範、詳細的教案。

2、作業方面:本組老師都能以歷史教材、地圖冊、填充練習冊的為參照認真佈置作業,並及時認真批閲作業,讓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

3、聽課方面:本組老師都能按學校規定完成聽課任務,經常互相聽課,互相探討,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本學期,學校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求每個備課組都採用學案教學法。為此,我們備課組分工合作,重點落實了學案教學。現將學案教學落實的情況總結如下:

1、制定學案。由於本學期,高二歷史全面進入迎接全省學業水平測試階段,我們的教學內容即複習必修1、2、3三本書,這樣學案編寫的工作量比較大,因此我們分工到人,每人負責一個單元的編寫工作。

2、使用學案。學案的使用確實能夠提高課堂效率,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

第一,學案的保存問題。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説,都能很好的保存學案,到最後沖劑階段都能拿出完整的一套進行系統的總結。但是,個別學生大部分的學案都丟失了,甚至有些學生上課發下去,下課就扔在地上不聞不問。

第二,資料重複問題。學案與發給學生的資料有重複的地方,特別是習題部分,過多的習題學生會很反感,也不願意做,到最後就浪費了。

第三,質量問題。由於時間緊張,幾乎每天都要用到新的學案,學案編寫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學案質量參差不齊。

3、總結修改。每週二召開備課組會,會上我們將本週使用的學案拿出來進行總結修改,好的地方繼續發揚,不夠完善的地方討論修改。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個人要做到全知全能是不可能的。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一個人單打獨鬥,是很難成功的,只有分工合作、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

備課組年終工作總結3篇 備課團隊:完美收官,超越自我! 第2張

第2篇

本學期以來,高二語文備課組老師在繞着學校的中心工作,認真貫徹“堂堂清”教學思想,積極參加各開展教研活動,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提高我校的語文教學質量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現將本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堂堂清”教學思想,切實貫徹“堂堂清”教學模式

本學期,我們在高一一學年的實踐和思考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探討“堂堂清”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在語文教研組組長葉俊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共同學習,我們進一步提升對“堂堂清”思想內涵的理解,規範了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我們認為,“堂堂清”是一種教學原則,是一種目標要求和學習方法。堂堂清教學,不僅僅是一種課堂模式,更是一種理念。其理念的核心主要包含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問題前置,重視課前預習;獨立思考,重視思維品質;自主合作,重視課堂展示;以學定教,重鞏固提升。語文教學的堂堂清模式由五個系統板塊構成,即目標系統、預習系統、自學系統、總結系統和反饋系統。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確定了語文教學的散文、小説、詩歌、文言文和寫作五種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積極參加市校兩級教研部門組織的各類教研活動,全組六位教師六次集體參加馬鞍山市教研部門集中組織的集體學習,四位教師報名參與承擔了省級課題《高中語文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中支課題“高中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利用狀況研究”部分研究任務,四名教師報名參加了市電教館組織的七項電教作品培訓學習。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張飛的論文《一線串珠,讓語文教學更簡潔、流暢》獲市級論文評選一等獎,王秀華《好課,從強化“文體”意識開始》獲市二等獎,李友香《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中結語設計》獲市三等獎;此外,全組教師均認真撰寫了學校佈置的“堂堂清”教學論文,從不同的角度總結了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心得與思考。

全組教師認真貫徹學校關於集體備課的規定。開學初,備課組即制定了集體備課的實施方案,主要實行“分工備課——集體商議——二次備課”的備課流程。備課組長制定集體備課的教案統一模板,並預留二次備課的空間。集體備課中充分發揮了六位教師在各方面的長處——吳佳老師的課件製作,張飛老師的教案編制,李友香老師的試卷組合,王秀華老師的資料蒐集,鮑建平老師的教學規範,尹勝保老師的引領示範——極大提高了集體備課的`效率,實現了備課組資源的共享。開學前的暑假,我們還協作編制的人教版必修五內容的同步導學案,該學案以堂堂清教學思想為指導,突出了教學預案的問題引導性,並重視訓練與鞏固,拓展與延伸。該學案突出導學功能,系統性和實用性強,文字編輯精美,是全組教師學習堂堂清思想的重要研究成果。

1、加強對大學聯考信息的研究。我們認真研究了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在常規教學中,穿插了大學聯考專題知識的梳理,統一印發了部分專題(譬如字音、字形、成語、名篇名句默寫等)的資料和試卷。確保在進行常規教學的同時,注入大學聯考的知識,增強教學的目的性。

2、重視作文教學,本學期,我們成功舉辦了一次高二優秀習作展,同時各位老師還積極遴選優秀作文,推薦到《中加校報》發表,並認真撰寫了作文評語

3、認真做好試卷分析和評講。本學期學校組織了兩次月考和一次期中、期末考試。全組教師均能認真撰寫試卷分析及時上交學校教務部門,認真組織試卷評講,並就考試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並提出了很多非常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1、堂堂清教學模式仍需要繼續研究,高中語文教學的作文教學體系尚未確立和作文教學的堂堂清模式仍需繼續打磨。

2、語文教與學的生態環境比較嚴峻。譬如作文競賽、演講比賽這樣的校級語文活動幾乎沒有,語文學習氛圍不濃。語文學習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不能正確對待語文學科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3、“堂堂清”教學模式化,讓語文課堂成了概念化的演繹,有可能減弱教師的教學創新意識。

4、教學案的編制還應進一步提高可操作性。教學實踐中“清”的時間和課堂容量之間的矛盾亟待解決,學生層次的不均衡性也影響了堂堂清教學模式的貫徹。

一個學期以來,高二語文備課組的教學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不足。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改進不足,我們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堂堂清教學思想,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學校創造20xx年大學聯考目標的新輝煌添磚加瓦。

第3篇

一個學期來,我們六年級備課組的全體成員團結、互助、合作,不僅共同完成了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還按照開學初擬訂的備課組工作計劃落實了每一個工作要點。現將一個學期來我們所做的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1、統一課程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命題,統一考試,體現了集體的智慧。

2、積極探索語文閲讀教學的多種途徑,嘗試生本教育教學模式,抓好課堂教學的主陣地。

3、我們備課組同仁們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精誠團結,樹立共同的目標,為學校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4、加強了集體備課活動,為了提高集體備課的效率,經常相互聽課、評課、磨課、交流、切磋。

5、組織好組內各成員積極參加學校的教學展示活動,高質量地開展好邀請課和公開課。

6、四位老師分為兩組,每週一、三輔導優生,二、四輔導差生,在對待培優補差的工作時,毫無怨言。

7、注重記錄反思,本期所有的老師都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實踐研究中,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8、認真領會生本理念,堅持一切“以生為本”的新型教學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善學習、能創造的人才。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進行課堂教學。

9、我們互相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課件,好的教學經驗,發現問題及時探討。

10、自從學校為年級組配置一台電腦後,全體老師為了提高電腦知識與技能,努力學習,不斷地尋找機會學習使用電腦。如,從來沒有用過word文檔的李海燕老師在出複習資料時,親自出馬,慢慢地用拼音打着字,不懂就問,那種認真地學習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雖然工作的確做了不少,也做好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存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如:

1、培優補差,時間倉促,方法不對。六年級的最後總複習階段才進行這一項工作為時已晚,我認為這項工作要從低年級抓起。

2、年級間的語文活動開展太少,如作文競賽、讀書競賽、語文知識競賽活動等。活動是學生學習的載體,活動是學生學習的靈魂,活動是學生寫作的源泉。

3、互相聽課交流還是少了,本期作為備課組長的我上了五堂“生本”嘗試課,可是卻沒有認認真真在組裏面聽其他三位語文老師上的課,下期一定注意改進。

4、集體備課經驗不足,總感覺有時無法把握好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由於我們集體備課只是最後兩個單元作了安排,許多方面還有待探索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