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春節中學生作文合集4篇 春節佳作:學生筆耕簿呈現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02W

歡迎來到公文網站,本文合集為您提供了一系列關於春節的中學生作文。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內涵,也是家人團聚、傳統習俗和美食盛宴的象徵。這些中學生作文將從不同角度展現他們對春節的理解、感受和見解,希望能給您帶來思考和啟發。

春節中學生作文合集4篇 春節佳作:學生筆耕簿呈現

第1篇

年是什麼?年是穀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穫的象徵,所謂五穀熟曰年。年是什麼?年是一隻怪獸,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來。它一上岸,所到之處便是洪水氾濫。後來人們在家門口貼起紅紙,院子裏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把年嚇回逃回了海里。於是就有了除夕貼對聯,掛彩燈,穿新衣,還要剁餃餡包餃子,晚上還要攏旺火、燒柴禾,---這就是年了。那麼古代人是怎樣過年的呢?我們先來聽聽這首年節歌―――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寫聯對,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七年級八年級磕頭兒,九年級初四耍球兒,初五初六跳猴兒,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霄,這年才是過完了。那麼我們追溯古人的年步,先來祭灶――灶王爺可是年節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臉的一尊,祭灶的風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對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達。在傳説中,黃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後世流行的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長得象個美女。他有一個叫卿忌的夫人,有六個都叫察洽的女兒,還有好幾位兵將。他除職掌灶火之外,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上告天帝。人們還用酒糟、飴糖、粘糕等賄賂灶神,同時還喃喃禱祝,求他上天講好話。

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今天,不過時間是在臘月二十四,祭食也簡化成了灶糖灶餅,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話,一定還會聽到奶奶、媽媽在叮囑灶王:上天説好話,不好的可別説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爆竹最初是巫術的一種工具,作用是驅闢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並不是象現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燒竹子,發出噼叭之聲,驚嚇鬼怪。屠蘇即屠蘇酒,意為屠絕鬼氣,甦醒人魂。據説於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後便將春節喝的酒統稱屠蘇酒。桃符又稱桃版,是春聯的前身。古人認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從漢代起即有用桃作厭勝之具的風習,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桃符轉化成春聯據説緣於五代後蜀之主孟昶。紙製的春聯則是明、清才興盛起來。今天的春聯意在於渲染年節氣氛,祝吉求祥,已經失去了舊時春聯的驅闢作用,而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寫了聯對,接下來該準備過年的食物了,年節飲食很多,諸如年糕、年夜飯、更歲餃子等。另外還有巫術味很濃的飲食,如桃湯、柏酒、椒酒、五辛盤。桃湯是用桃煮的湯,柏酒是一種用柏樹葉浸製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製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飲用,意為避邪祈福。五辛盤即以葱、姜等五種辛辣食品置盤中,又稱春盤。俗謂可以辟惡、除瘟、通五臟,也有賀新的意思。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夕是團圓之夜,中國人難解一個團圓心結,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中吃年夜飯、守歲。除夕夜的家是一個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間,在歷史上甚至連監中的犯人也釋放回家團聚。全家人團坐桌前,開始了團年、守歲的進程。先是一餐團年飯飯後闔家團坐守歲。此時小輩兒人向父祖家長行禮辭歲,老人們則要分壓歲錢。壓歲錢也叫押歲錢代歲錢、歲歲錢,原是用來厭勝驅邪、幫助小孩子過年的,後世則多借此表示親情愛意。團年飯後還要消夜,一家人吃着點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細雨,靜待天明,這便是守歲。另外除夕夜還有鏡聽、照田蠶、賣痴呆、打灰堆等習俗,以此來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願新的一年小孩聰慧,萬事如願。

鄉村裏過年,從臘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個半月的鑼鼓聲,這聲音單調,卻打動到咱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心坎上。就在這時際,發現迎春花開了。是的,迎春花開了,新的一年來到了!古人將新正的前八天分別以六種動物和人、谷相稱。正月一日為雞日,即吉日。古人有用雞辟邪之舉,方法是殺雞着門或貼畫雞於門。從元旦開始,人們開始忙着拜年賀節。拜年在漢代便已流行,羣臣在正月正日這天進宮朝拜,君臣同樂。到了明清兩代,官場拜年則發展成虛文的禮節,往往是望門投刺,不管認不認識。有詩為證: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在民俗信念中,七年級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歡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復了平常的生活。初五也叫破五,這天的習俗活動是送窮,而對商家來説,初五這天商家開業。正月的活動一直到了十五,才漸漸平靜。

春節中學生作文合集4篇 春節佳作:學生筆耕簿呈現 第2張

第2篇

家鄉的春節,照例是特別隆重的。在大人們的忙碌中,在小孩子們的期待中,春節悄悄臨近了。

臘月下旬,大人們開始在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羣中穿梭,開始在賣魚糕、魚、豆腐、丸子等的店鋪中停留挑選了。經常拎着大包小包回家,剛放下就又想起什麼忘記買了,匆匆忙忙就又出了門。

過了臘月二十四,大人們更忙了。女人們在屋裏好好收拾一番,把牀單、被子什麼的洗淨晾曬。好在過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男人們殺雞剁魚,洗臘肉和香腸,把年夜飯的菜都準備好,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一轉眼,除夕到了。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穿起新衣,男人們在門前忙着貼對聯,掛燈籠,還要貼倒着的福字,寓意為“福到”。女人們在廚房準備着年飯。這頓飯照例是特別豐盛的。必有年糕,意為“步步高昇”,必有豆腐,稱為“年豆腐”,象徵長大了一歲,還一定要有魚,喻為“年年有餘”,而且魚一定不能吃完,這樣才有“餘”嘛!按照家鄉的習俗,吃團圓飯前,要先盛飯,擺上筷子,倒上酒,給祖宗敬酒。家裏的長輩唸叨着:請列祖列宗老少亡人,回來一起過年。敬完祖宗,一家人才能圍在桌邊吃團年飯。下午的時候,後人們要去祖先墳前燒紙巾、磕頭,放一串鞭炮,點一支蠟燭,這稱為“送亮”,後人們以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希望先人們能過個好年。

夜晚,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收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又成為春節新的習俗。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家家户户燈火通明。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四處都想起鞭炮聲,“噼裏啪啦——”經久不斷,人們點燃了煙花,花骨朵似的煙花衝上夜空,綻放出絢麗的花瓣,給夜幕增添了幾分光彩。

七年級的清晨,大人們會暗示小孩子抱一些柴禾放在屋裏,“柴”與“財”同音,寓意為“抱財”,這包含着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希望能夠發財,孩子們一早要向長輩拜年,多説吉利話。長輩還要給晚輩紅包,這稱為“壓歲錢”。據説,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習俗。壓歲錢又稱“押歲錢”或“壓祟錢”,“歲”與“祟”諧音,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過年。

從七年級開始,人們都要在各個親友家拜年,直至初五、初六拜年活動才漸漸結束。

第3篇

新年裏,我們女孩子可不像男孩哪樣放鞭炮呀什麼的,我們天生膽校但我們在春節裏也有很多趣事發生呢,我們家打撲克一中就能讓我們全家樂融融。

你們一定會説不就是個打撲克嗎?有什麼好炫耀的好像誰不會打似的,能有多有趣呢?但是你們嘗過不用撲克牌來打撲克嗎?想不通吧,一般正常人都想不出來,只有我那瘋媽才能想出這種鼈點子來。

除夕那晚,我們吃完年夜飯,趁春晚還沒有開始,瘋媽説來咱們打會撲克吧,我和妹妹那個高興呀,妹妹就準備去拿撲克,瘋媽説不用拿撲克,我説你要打撲克又不讓拿撲克,你腦子裏灌漿糊了,瘋媽回答説你腦子才讓門擠了,誰説打撲克一定要用撲克牌了。這可把我和妹妹難住了,我這可真是老黨員遇到新難題了。

瘋媽看出我兩的疑惑後説,我們就用現場的東西或人來打,誰要是輸了就罰他大年七年級洗一天的碗,而且不能反悔。同意嗎,我們説同意。那開始吧,紅桃3先出,説時遲那是快,瘋媽説我今天穿的紅毛衣,衣服上又有個桃心,而且桃心裏有個3.那我是紅桃3,就出3,妹妹呢反應較快。抓起桌上的麻花説我出8,我説我是老大又是男孩我就是a,我出a,還沒等我和妹妹反應過來呢,只見瘋媽從頭上拔下兩根頭髮,得瑟的在手裏晃了晃説2毛。我一看不好,我可不想洗碗,可又不知該怎麼辦?這時正好老爸走過來,我急忙象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説老爸兒子借你用一下。我把爸爸往媽媽跟前一推説,你不就出個2毛嗎,我出大王,看你怎麼管我。瘋媽拼命的環顧四周,想找出更大牌來壓制我,突然只見瘋媽兩眼放着綠光,用百米衝刺的速度來到窗台前,拿起三個衣服架子説j炸,這下可輪到我大眼瞪小眼了,瘋媽得意的那個表情就甭提了,就在我們不知所措之時,我腦子裏靈光一閃,臉上露出了壞壞的笑,我跑到衞生間拿出簸箕,衝着瘋媽做了一個產的動作,你可別説瘋媽還真是聰明,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一般癱軟到沙發上。

再看這時的我,揹着雙手,哼着小曲在瘋媽的身旁來回的踱步,並用不屑的眼光看了看瘋媽説:“你這個同志,這麼點小失敗就把你擊倒了,這可不像你的作風呀,哪裏跌倒就從那裏爬起來嗎。還有願賭就一定要服輸。”説完我還哈哈哈哈……的大笑一聲。

第4篇

“行者浮雲奔踏千里駿馬迎春節”“軀長數尺黑鬢披身豪放踏飛燕”。馬年迎來,慶年杯酒論家常,鞭炮煙火,壓歲紅包,團圓餃耳,春節那些事,多着呢!

題春聯。姥姥家,大紅宣紙攤開在桌上,我右手緊攥毛筆,為姥姥家題春聯。就説虎年的三年級小朋友我題了一詞:“喜氣洋洋福高照”“虎虎生威鬧新春”。再者去年,我為自己的本命年蛇年題了一詞:“金蛇銀蛇雙蛇齊狂舞”“蛇撲蛇綁勢如餓猛虎”橫批“蟲它蛇歡”。我為父親的本命年馬年題的春聯與上文相似:“行若浮雲千里伯樂馬之奔踏千里”“身長數尺豪放霸猛駿風流之鬢揚健軀”橫批“馬騳驫馬”

刺激炮。兒時的我們常將高一的表哥推崇為男生首領(表哥現在讀大學)。當時他最大,我第二,其他都是“小兵”。表哥常領着我們玩些刺激的遊戲,放鞭炮,那一遊戲我至今“接班”後還帶着“小兵”在玩。表哥將小掛鞭放入一隻陶罐內,後找到一處淺水灘,將陶罐放入淺水中(鞭炮不碰水),之後他飛快地擦燃一根火柴點燃掛鞭,最後拉着我疾速後退。“嘭”陶罐碎片被強大的衝擊力拋上天,水花四處飛濺,圍觀的小朋友都也要玩,刺激!

壓歲錢。此物可謂神也!幾個小孩兒互相推擠着跪在老人面前。文靜點兒輕輕拜三拜然後踏着小碎步來到老人近前,挽住老人的胳膊撒嬌,調皮點兒的把頭磕的“咚咚”響,之後迅速站起身來向老人討要道:“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老人往往喜笑顏開,説不定會在紅包里加點錢。

文學、玩樂、口技,組成了——春節。春節那些事,使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