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的中國觀後感4篇 中國觀點:啟迪與感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6W

這篇文章將主要探討“中國觀”這一主題,通過深入研究和思考,揭示中國在不同領域的發展與變革。我們將以客觀、全面的視角,通過對中國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觀察,呈現一個真實、生動的中國形象。通過文章的閲讀,希望讀者能夠對中國的發展有更深入的瞭解,同時也推動着自己的思考與認識的不斷昇華。

的中國觀後感4篇 中國觀點:啟迪與感悟

第1篇

這是一部不一樣尋常的紀錄片,從飲食的角度啟迪人生。大學畢業前就聽説這部紀錄片風靡網絡,但真正驅使我觀看的動力是聽朋友説“片中幾乎一半資料都與雲南有關”,身在異鄉的我忍不住便決定一飽眼福。

看了第一集《自然的饋贈》後,我只想到了一句話:常懷感恩之心。

感恩家鄉。作為雲南人,我有幸從小在美麗的自然風光環繞下長大,在豐富的美食給養中長大,自從高中畢業離家去上海讀大學,每年僅有兩次回家機會,如今工作了,離家更遠,很可能一年才得回家一次。在許許多多人眼中,雲南是一個偏遠、落後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那裏有美麗的自然風光,也有恐怖的毒梟。我曾因自我來自雲南而自卑,曾嫌棄家鄉經濟落後。隨着我思想逐漸成熟,我為自我對家鄉的偏見感到慚愧。我懂得:雲南,我的家鄉,不應和其他經濟發達的省市拼gdp,受限於地理環境和國家宏觀部署,它永遠不可能成為經濟強省。也正因為這樣,它才能較好地保存其美麗的自然環境和淳樸的民風,而這是當代社會最稀缺的!看到片中找松茸的卓瑪,我想到了終生在農村耕作的爺爺奶奶,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就沒有我的今日。無論我走到何處,最開心的是看到別人明白我是雲南人時詫異的表情,“怎樣可能,你普通話説得那麼好;你的英語説得那麼好;你居然跑到那麼遠的地方來……”沒錯,我是雲南人,我離開家鄉不是嫌棄它落後,而是那裏的生活過於安逸,年輕的我要追求挑戰與超越,我要讓雲南人的名字傳遍中國,傳到海外。總有一天,“彩雲子弟”會回家……

感恩祖國,感恩人民。無論是採摘松茸的卓瑪、出海打漁的林紅旗、年邁的魚把頭,還是挖藕的兄弟倆,亦或是種筍的老包、阿亮,研製火腿的諾鄧父子……他們都是平凡的人,為了生活幹着平凡的事業。但正是這些生活簡樸的中國人的辛勤勞動讓我們能夠享受到一道道人間美味。

感恩自然。人與自然的關係能夠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來形容,是大自然賜予了我們生命,自然是我們人類真正的母親。

的中國觀後感4篇 中國觀點:啟迪與感悟 第2張

第2篇

今天老師花兩節課的時間,讓我們看了兩集舌尖上的中國。它不僅給了我們視覺上的衝擊,也給了我們靈魂上的衝擊!最開始看是是陶醉於那誘人的食物當中,接着看下來是欽佩與勞動人民的不是當中,最後是感歎於中華五千年的飲食文化當中!

在看第一集的時候,看着那些誘人的食物,不得不勾起我們的興趣認真的去傾聽每道食物的神奇與誘人之處。在此片當中,它都有詳細的介紹,每道食物的具體做法,它的講述也是蠢蠢欲動。讓我們邊看邊驚歎,甚至還留着口水。在觀看那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樸實的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通過觀看這部片子,我瞭解到每一道美食都伴隨着辛勤的汗水。就像春筍的挖掘,那些有經驗的勞動人民就知道在什麼時候挖的春筍最鮮嫩可口,知道什麼地方可以挖出春筍,挖出春筍後又該如何的保護好那些竹子的根系。知道挖出的春筍該如何保存。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勞作,才出現了世界上各種各樣的美食。正是因為他們勤勞的智慧,才能使得每一道食物完美的呈現在我們眼前,我由衷的佩服他們!

當然,在這部片中,我也感歎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飲食文化。就像那些傳統的習俗,在除夕晚上,北方人喜歡自己做饅頭,包餃子吃。通過自己的手工製作,做出可口的食物。這樣的習俗一代接一代的傳下來,雖説,在當今這個機械化的社會,自己親手和麪蒸饅頭、包餃子的人越來越少,但是還是有人傳承下來了,在這裏我也希望不要讓這種文化消失,有着更多的人可以傳承這種習俗。繁衍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在片中我也看到了,勞動人民的艱辛,他們為了生活,為了讓孩子上學,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用自己的體力換取一些錢。就像片中的挖藕兄弟,每年九月,他們都會來到湖北的嘉魚縣挖取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一種長在水裏的美食——藕。説到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大自然對於我們人類的厚愛,我也希望作為人類的我們不要鼠目寸光,肆意的虐取!從他們兄弟兩上看到了他們的艱辛勞作與樸實。他們説在大街上看到藕,就有一種親切感,就感覺那些藕是通過自己的雙手挖出來的!由此可見,他們是多麼質樸的人,如今的我們在餐桌上隨處可見藕,卻不知道這些藕的背後有着多少故事,流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汗水。當我們在享受餐桌上的每一道美食上,我們都要想到那些勤勞的勞動人民,感謝他們的雙手,讓我們享受如此美味的佳餚!

第3篇

作為一個正宗吃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幾乎讓我所有的饞蟲都被瞬間激活了。那些看起來質樸,但是美味的食物讓我對於中國各個地區的美食都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第二季開播之前我就看過了預告,除了美食,似乎多了很多更加樸實的勞動者帶給我們的感動。

和第一季對比起來,第二季似乎更加接地氣了,展現了更加淳樸的勞動者們的吃食,更多的普通勞動者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生活中的一切,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的感動。第一集中主要講的是腳步,從追逐花期的養蜂夫妻,漸漸消失在這個時代的麥客們,頂着海風出海捕魚的漁民,跋山涉水採集香菇的老漢,捕捉十幾米開外僅五釐米長跳跳魚的爸爸……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美食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個叫做“家”的東西,有家的味道的食物才是最美的食物。

第一集中白瑪佔堆這個人讓我對於那些質樸的美食多了幾分感動。為了給家裏帶去一份蜂蜜,他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爬到樹上40米……那樣一份簡單美味的蜂蜜是白瑪家裏對於美食的最高追求了。

時代在變化,我們吃的東西也在不斷變化,一切都還會繼續發展下去,但願這些淳樸和美食永遠都不會消失,永遠都在我們身邊給我們帶來更多更美好的感動。

第4篇

最近,網絡上火爆流傳着一部介紹中國各個民族地區的美食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趁着今天心思不定,就打開了網絡,好好欣賞一下。的確,通過這部記錄片,我還是全面的瞭解了中國各個地方的美食,很多看了都説好想吃遍中國。不僅僅從美食上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也從人文上給予自己內心不少的震撼。

從開始大自然的饋贈到我們的田野,我都看的津津有味。每一道美食的背後都代表着一種深層的含義,都代表着一種文化,一個習俗,甚至是一種信仰。美食,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千錘百煉之後留給我們偉大的財富,比如家傳祕方。美食除了滿足我們的温飽之外,還讓我們享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好。整個記錄片,我們可以看到拍攝的取景都是在郊外或者鄉村,尤其是在雲南的香格里拉,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似乎生活在鋼精水泥包圍的大城市人羣,漸漸的迷失了生活的本質,我們一味地追求所謂的事業或者理想,絕大部分是為了賺錢,賺錢的高低成為了衡量我們成敗的標準。看着影片裏鄉村人們單純的生後,相比較大城市的日夜奔波與勾心鬥角,很讓人開始懷念家鄉。離開家鄉久了,總有種味道讓人嘴饞,這種味道讓背井離鄉的人在外總是流連忘返,也許這就是家鄉的味道。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的親和力,生活的平淡卻趣味十足。可是現實中,我們的生活已經遠離了大自然,大城市的過度擴張與環境的污染,我們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生活環境越來越差。當我們走進鄉村的時候,大自然會賦予我們一種安靜舒適的親和力,能安撫我們浮躁凌亂乃至受傷的心。當你走進寬闊的田野中,生活的許多煩惱頓時消失的無隱無蹤,平時難以跨越的心理障礙一下子都變得舒坦。當人類在破壞大自然的同時,本質上也就是在消滅自己。與大自然和平共處,是人類生存永久不變的話題。

記錄片中震撼我內心的是講敍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當我們漸漸的長大之後,發現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再難以感受過年的美好氣氛了,過年就是匆匆忙忙的擠車回到老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吃個飯,嘮叨嘮叨幾句就又走上返回大城市的車。雖然現在的過年讓我們失去了兒時的味道,但是春節團圓的藴意沒有絲毫變化,老一輩的人就是多麼渴望有這麼幾天能在家聚在一起吃個飯,這是不在乎物質上的多少,而在於人的參與,只要人蔘與,精神上就有一種平和的圓滿享受。現代的生活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飯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很多生活的壓力讓過春節的味道變了。還記得兒時,那是多麼渴望春節的來臨。春節以來就可以由很多的零花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又有很多美食,整天與一起長大的夥伴玩耍。但是現在,逐漸長大的我們,尤其是還在為事業摸索中的年輕人,一想到春節就害怕,春節成為了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喜悦。我們的心態漸漸的被扭曲,價值觀漸漸被誤導,生活作風漸漸

走向浮躁。有時,當我們遠離大城市而走進深林或者高山時,我們就發現原來我們所追求的生活還需要更多的色彩。

細節決定成敗,美食就是最好的表現。歷史遺留下來給我們的優良傳統與文化,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我們必須好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