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師的工作心得體會9篇 “教育奉獻與成長之路”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3W

教師的工作心得體會,是一篇旨在分享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感悟的文章。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瞭解到教師們對於教育工作的獨特見解和深刻認識。他們的心得將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寶貴的指導和啟示,同時也能激發讀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情與思考。

教師的工作心得體會9篇 “教育奉獻與成長之路”

第1篇

來到xx中學已經有半個月了,慢慢的也已經適應了這裏的生活。帶八年級年級的學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七年級的學生學習第三套廣播體操、九年級的學生馬上會考了就要練習會考的項目,所以八年級的學生該學什麼內容呢?

起初,老師告訴我説八年級的學生不好管,我沒太在意,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等到真正上課的時候自己卻又犯了愁,讓他們練習廣播體操沒興趣,教他們體育會考的項目又不願意學。上一週的體育課,每一天下來晚上躺在牀上的時候都要對自己今天一天的教學進行反思,有時也會跟同宿舍的人互相交流,也會讓同宿舍的實習生去聽一節我的課,讓他們幫我找找毛病和問題,再根據自己的問題找出原因和解決方法。

一開始給八年級的學生上課基本上就是35分鐘的教學剩下最後10分鐘讓男生打打籃球,女生就自由活動,上了幾節課後我能感受到課的無味,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學生肯定都不會喜歡上體育課了。所以,今天我改變了下思路,我決定今天的體育課上成室內課,給他們播放關於體育方面的視頻——《開講啦》!我找到了一期科比的視頻給他們觀看,一開始學生一看是《開講啦》都沒有太大的興趣,可等到後來科比一出場的時候大家都發出了歡呼聲,這足以體現出科比的人物精神之強大,我認為就算不懂籃球的人也一定聽説過他吧。整節課學生聚精會神的觀看視頻,視頻中有撒貝寧和科比有趣的互動、有科比的人生經歷、有對科比職業生涯榮譽的介紹,裏面講述了科比的精神在於拼搏,科比的精神還在於對籃球的熱愛,乃至狂熱的愛。

有人會説你是個體育老師,你就應該在操場上上課。沒錯,我是一名體育老師,在操場上上課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但我想讓學生學會的不單單是在體育課上老師交給學生的各項運動技能、練習和運動後的強身健體。我更想讓學生學會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體育精神,體育不是到操場隨便跑兩圈後自由活動,體育是一種對信念的執着和熱愛。體育能教會你學無止境,只有不斷的學習,你的技巧才能進一步提高成為冠軍。

教師的工作心得體會9篇 “教育奉獻與成長之路” 第2張

第2篇

金秋時節,月桂飄香,在這個充滿着收穫的季節裏我們又迎來了——開學季,孩子們一個個都滿懷期待和信心來到了美麗的校園,告別了温暖的港灣,迴歸到了温馨又嚴格的校園。而我作為一名新上任的國小教師也滿懷期待地來到了這個曾經哺育我的土地,延續着這偉大而艱鉅的使命——教書育人。

曾幾何時,對於未來我是那麼地迷茫;曾幾何時,對於親情我是那麼地淡然;曾幾何時,對於成績我的那麼地恐慌,幸好,我遇到了生命中最幸運的人兒——教師。是我的老師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是我的老師教會我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是我的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教着我處理那些難題……那多少個日日夜夜,讓我夢想着長大後能夠成為那樣的你。

曾記得在我遇到難題時,您總能細心地察覺到並恰當地告訴我該怎麼處理才更好;曾記得在我遇到挫折時,您總能適時地出現並在我的身旁鼓勵我“現在辛苦一點,將來一定能幸福一點”;曾記得在我思想上迷路時,您總能指引着我走上知識的光明大道上來……一切的一切如今仍然歷歷在目,您那深銘肺腑的教誨將用於刻畫在我的心間。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

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只有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地掌握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地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斷地總結反思,在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我們的確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首先應該是温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作為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變成“我們”的關係,愛更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面向所有學生。愛會使得我們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擔挫折的煩惱。

“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隻春蠶,就要吐一寸絲。”是我的教育觀和思想觀。我不會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逍遙懈怠思想,因為我深深地懂得: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地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是要甘於辛勞、甘於付出、甘於無怨。

現在我所任教的是國小六年級四班的語文,兼任六年級四班的其他科任老師,在開學初期的時候還不瞭解學生的知識狀況及如何教學,後來在老教師的指導下也才慢慢開始走上正軌。

為了保證教學工作在四十分鐘有條不紊地進行,在課後的時候我總是會先蒐集整理好相關的教學資料,正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備詳案是我們新教師的中心工作,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後才能較好地應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狀況。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重在得法”為了更好地激勵喚起學生的積極思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將設計“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讀代講法”來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以及多種形式的朗讀法來讓學生在讀的樂園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色彩。為此,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範聽眾,而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除了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獲之外,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也要讓學生有所收穫,教師既是良師也是益友,既要嚴格地要求學生規範學生行為習慣,也要對學生細心地呵護保護其成人成才。

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着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淚滴;長大後我就成了你,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

第3篇

我年近五旬,先後在鄉國中、戴帽高中、一般高完中、重點中學從教二十四年,對教育的感觸很多,尤有兩點心得至深:一是轉化差生;二是實施課改。

教育很大程度是在教育差生,教育轉化一個差生比教好一百個優生更難,更有意義。

你埋怨自己笨嗎?人生下來都是一字不識、一絲不掛的,沒有“聰明、不聰明”之分。而是後天的努力和勤奮造成的。你一天比別人少做一道題,十天就少做十道題,一年就少做365道題,十年就少做3650道題。而事實上,你每天比別人不只是少做一道題,還少記一個單詞、一個公式、一篇課文、一首小詩。長年累月,看見別人“出口成章”,見題就會,而自己見題就暈,見作文就頭痛。於是感歎自己笨,為什麼沒有別人聰明,甚至埋怨起父母:就是他們把我生笨了。別人的聰明,何處來?勤奮來。你不知“熟能生巧,流水不腐”的道理。一個人,越不用腦,越不學習,大腦就會生鏽,就會退化。十多歲的人,一百多斤的身體,得個幾歲的腦子,難怪別人説你是瓜娃子。我認為:沒有笨蛋,只有懶漢。在這裏,我有一個故事要給大家講:鋁鍋、鐵鍋、銅鍋。鋁鍋吸熱快,最先加熱,過了是鐵鍋,最後是銅鍋。但是,散熱最快的也是鋁鍋,而散熱最慢的是銅鍋,保温性能好的就是銅鍋了。同學們,有的理解得快,記得快,但搞忘記也快;有的同學理解得慢,記得慢,但一旦理解了,記住了,就很難搞忘。有些同學,自以為聰明,老師一講,他就懂了,就不聽了,下課後也不認真複習,結果徒有一世聰明,成不了正果,成不了大器,只會感歎:“要是我努力的話,比××都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高高圍牆,為什麼關不住學生外逃的心?我有個生動的比喻:這些外逃的學生,就像田裏的魚兒,一遇漲水,它就會不顧一切衝破柵子向江河奔去,用竹簍把它接回來,遍體鱗傷的魚兒下次漲水照樣要外逃。學校就像是田,社會就像是江河,每個人遲早都要步入社會,但是江河有險惡,年幼無知的學生過早步入社會,就像小魚混入江河,是有被大魚吃掉的危險。在我看來,學生外逃,錯不全在學生,學校或教師的教育有一定的責任。如果學校或教師的教育讓學生是快樂的、幸福的,他們會外逃嗎?我們應該給這些差生更多的“陽光的呵護”。週末,可以與差生一起打乒乓、捉魚蝦等,快樂之餘再讓他們看書、做作業,讓他們沒時間、沒機會進網吧等危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地方。課堂上,要更多地關愛差生。打個比方,某個內容就像是兩百斤的擔子,挑得起兩百斤的學生就一次挑過去,挑得起一百斤的學生就分成兩次挑過去,一百斤都挑不起的學生就分成幾次把它挑過去。如果説一節課的時間只夠挑一次,那麼每個學生都有收穫嗎?答案是肯定的:有。200斤、190斤、180斤……每個學生都有收穫。讓每位學生在每堂課上都有收穫,這就是我們作為教師的追求。一節課,必須讓學生有收穫,絕對不能讓差生一無所獲。現在的孩子快樂嗎?讀書是他們每天的唯一的事,每天在教室十多個小時,長年累月,特別是差生,教師講的他們大都聽不懂,還要假裝着在認真聽,能快樂嗎?每天來自教師、家長、社會等各方面太多的壓力,能快樂嗎?他們需要快樂嗎?這些問號,為什麼不能警醒我們教師讓學生在一節課裏收穫點快樂呢?一節課,讓學生收穫知識、能力的同時,收穫點快樂是必須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轉化差生,是一件責任重大的事。教師轉化好了一個差生,就是轉化好了一個人的前程,就是再造了一個家庭的幸福。

課改,談起鬧熱,大多沒幹,或者是有人聽課時裝模作樣課改一下,平常還是老一套。我先後從副校長、書記、校長等角色,推動過兩所學校的課改,結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課改為什麼就這麼難?

(一)課改絕非易事。從各地學習歸來,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是“田坎上吼得多歡,下田栽個彎彎”的人還不少,都説要課改,就是不知道哪條黃瓜做種。大家都在觀望和等待學校給出個課改模式。“學校説怎麼改,我就怎麼改。”但是,強迫教師課改或者説因課改而加重了教師的負擔,這樣的課改教師是不歡迎的,是有怨言的,是堅持不下去的。過去,有些農民明明看見別人田裏的雜交稻長得好產量高,自己田裏的常規稻長得差產量低,但他就是不種雜交稻,何況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課改,“一張嘴一枝筆”幾千年來的授課模式讓我們有些教師頑固守舊,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

(二)從跳高姿勢談課改。每一種教育理論都有相應的教學模式。全國課改理論多,模式也多。有位老教師去了杜郎口兩次,他給我們講:“杜郎口模式是地球上最佳模式嗎?”是啊,老師們,捫心自問:我的教學方法,是最佳模式嗎?不是最佳模式,我該怎麼辦?下面我講一個體育項目的發展過程,希望大家從中能夠受到一些啟發。

大家知道,跳高有幾種姿勢,哪種是最佳姿勢?在跳高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曾依次出現過跨越式、剪式、滾式、潛式、俯卧式、背越式等幾種姿勢。18xx年“跨越式”創造了1.70米的第1個世界跳高紀錄。18xx年,“剪式”創造了1.97米的新紀錄。19xx年,“滾式”使人類首次越過了2米的高度。19xx年,又創造出“俯卧式”,這種姿勢很快就被運動員們所接受。19xx年,在第19屆奧運會上,39名跳高運動員中有38人採用這種姿勢,使“俯卧式”達到了巔峯,應該説“俯卧式”是跳高最佳姿勢。然而也是在這屆奧運會上,一種新的過杆動作開始嶄露頭角,它就是“潛入式”卻沒有被人們採用,人們依然認為“俯卧式”是跳高最佳姿勢。在美國波特蘭學校,有一次,體育老師叫學生們練習跳高。學生們先一字排開,後來隊形逐漸散亂。當老師點到福斯貝里時,他已經靠近橫杆,來不及轉身助跑,只得背對橫杆,就地騰起,竟奇蹟般地越過了背後的橫杆,四角朝天倒在沙坑裏。這個滑稽動作使在場的人笑得前仰後合,可是這位體育老師不但不責怪福斯貝里,反而被他那與眾不同的姿勢折服了,馬上為他丈量高度,成績為1.15米。這年,福斯貝里11歲。福斯貝里這種不得已的跳高姿勢,完全否決了“俯卧式”這種最佳姿勢,背杆而跳,會是最佳姿勢嗎?在漫長的練習過程中,福斯貝里堅持這種姿勢,卻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議和譏笑。但福斯貝里對這些熱嘲冷諷不屑一顧,依然背杆而跳。19xx年,16歲的他跳過1.77米;19xx年,18歲的他跳過2.00米;19xx年,20歲的他跳過2.10米;19xx年第19屆奧運會上,21歲的他以2.21米登上冠軍寶座,從此“背越式”成為地球上跳高最佳姿勢。福斯貝里的標新立異和體育教師的慧眼識才,都值得我們教師學習。

跳高從“正杆跳”改進為“側杆跳”,這是一大進步;從“側杆跳”改進為“俯杆跳”,又是一大進步;從“俯杆跳”改進為“背杆跳”,更是一大進步。“正”跳改為“側”跳、“側”跳又改為“俯”跳、“俯”跳又改為“背”跳,每一次改進都是一場對過去認為的最佳姿勢的顛覆。

為什麼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來一場顛覆呢?為什麼不把教師的“教”為主改進為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多”講改進為“精”講,學生的“被動”接受改進為“自主”學習呢?不斷改進成最佳模式。如果每位教師都有這樣的想法和衝動,我堅信課改的百花園一定會欣欣向榮。

第4篇

沒有掌聲,也沒有鮮花,每年的教師節總是輕輕地來,悄悄地走,除了在平靜的心海里蕩起一圈漣漪外,沒有帶走一片雲彩。

光陰似箭,歲月如歌!20xx年前的我們還是意氣風發的輕狂少年時,就面臨着一次重要的人生抉擇。或許選擇這樣一條路的理由有千千萬,但是走上這條的路的目標只有一個。那時的我們不渴望掌聲,只想聽到同學們來到學校時的那一句問候;那時的我們也不期待鮮花,只想看見孩子們離開學校時的那一張笑臉。其實一切如此簡單,為了這個樸素的願望,我們寒窗苦讀三年磨一劍,帶着鋒芒走出這個已經不再屬於我們的校園,走進那個等待我們超越夢想的校園。

光陰似箭,歲月如歌!20xx年後的我們早已脱盡稚氣,雖然有的同學毅然決然的放棄最初的選擇步入官場職海,但絕大多數還是始終堅守在教育崗位一線。是什麼讓我們如此執着?我想那是因為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孩子的關愛。愛是力量,愛是勇氣,儘管這條路坎坷不平,歷盡艱辛,甚至飽受非議與鄙夷,但是我們依舊在默默行走,不肯回頭。

光陰似箭,歲月如歌!人生未到盡頭,奮鬥就需不止。我們不在乎掌聲與鮮花,因為我們清心寡慾,早已淡薄了名利。為師者,為的是授業傳道解惑,而不是金錢榮譽地位。人世間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算計與鑽研的,只要凡事用心,坦蕩付出,是非功過又有何爭論的意義呢?

光陰似箭,歲月如歌!衷心祝願先於我行者常保健康,餘熱散發不止;同於我行者長存睿智,光芒璀璨不已;後於我行者多學勤奮,細流綿延不絕。

不需要掌聲,也不需要鮮花,即使今年的教師節依舊輕輕地來,悄悄地走,但是至少曾經在我平靜的心海里蕩起了一圈漣漪——選擇這條路我無怨無悔!

第5篇

很榮幸有這個機會與學院領導、系領導和全系教師談談我在學生家訪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很和感觸。今天我要向大家彙報的主題就是在責任中關愛,在關愛中成長。

林肯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我很喜歡這句話。責任心,是一種捨己為人的態度。作為一名學生工作者,責任心意味着立足崗位,敬業奉獻。家訪工作自20xx年寒假開始已經在各系展開,學辦的全體輔導員分別於20xx年寒假、20xx年暑期、20xx年寒假圓滿完成了學院佈署的三次家訪工作任務。通過家訪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學生工作者所肩負責任的重大。因為這份對學生深深的責任心使我們能夠放棄休息時間,冒着凜冽寒風,頂着炎炎烈日走到學生家中。也正因為這份對學生深深的責任心我們每個人都能真心的與學生和家長溝通交流,將關心關愛融入到學生心中。

20xx年1月21日我與學生處副處長劉研於王振武書記、丁鶴鳴老師一道前往08商務英語01班鄭美玉家進行了走訪。鄭美玉同學家住xx市xx區千山西路,父母病故多年,入校前常年與姑姑和或大爺住在一起,靠孤兒福利證保障金和親戚朋友的救濟生活,生活十分的艱辛。放假期間由於鄭美玉暫住的大爺家全家外出,她只能在父母留下的房子居住。當我們到達他家中時,我實在不忍心拿起手中的攝像機拍下家裏的場景。一張舊牀、一套很舊的被褥、一張很舊的書桌和一個破舊的衣櫃是一個破舊的小單間裏的全部擺設。牀周圍的牆壁由於破損糊上了報紙,家裏唯一的電器就是一個小收音機。看到這種居住環境,我們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我們深切感受到了一個孤兒生活的艱辛。王書記看到這種情景默默的掏出錢塞到鄭美玉手中,並鼓勵她努力學習。從和她姑姑的交談中我們瞭解到孩子生活的不易,也體會到她姑姑的辛苦,姑姑家裏也有一個孩子在上學,單位下崗後為了繼續供鄭美玉上大學又在外面找了一份工作。而鄭美玉並未因此感到自卑而影響學習和生活,相反她非常樂觀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在家時幫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業餘時間在學校的陽光超市做兼職賺些補貼。姑姑説“選擇我們學院就是為了讓孩子以後能有一門技術找到一個好工作。”看到鄭美玉同學的家庭狀況,瞭解到姑姑為了供給鄭美玉生活和學習費用的辛苦付出,聽到姑姑對選擇我們學院的期望,我們的責任感怎能不被喚醒?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關愛關心關懷每名信任我們的學生和家長?

李彬璠08旅遊英語一班學生,家住xx市xx區豔欣街,1月19日我與王書記和輔導員曹丹進行了走訪。李彬璠父母離異多年,母親因患小兒麻痺腿有殘疾,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母女倆人借住在親屬的一個小插間,房間面積也就在七八平左右,除了一張雙人牀和一個梳粧桌外,基本沒有其他空間,家庭條件十分困難。但給我們感受就是家裏整理的很整潔,學生將家裏外窗户擦的非常亮,家庭的氛圍很温馨。就是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下,李彬璠非常樂觀向上,給人感覺很陽光。她愛好跳舞,擔任班級的文藝委員工作,積極組織並參加班級和學院的各項活動。在假期李彬璠主動承擔了家務並準備出去打工。走出李彬璠的家,我和王書記説了這樣一句話:“看到這樣的學生,我們還能有什麼工作值得抱怨,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吝嗇付出?”

許瑩,08級文祕2班學生,家住xx市xx區毛巾屯小區,性格有些內向,不大願意與人溝通,尤其是家庭情況更是不願讓外人知道。曾經有兩次與輔導員一起等298路公交車,因不想與輔導員多聊竟然沒有上車而是等下一輛,學籍卡家長信息項為空白。我們做掌握的信息只知道她與年邁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的經濟來源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奶奶的退休金,生活十分拮据,為節省費用沒有在學校住宿,每天換車走讀。經過輔導員前期思想工作,許瑩同學勉強同意我們前去家訪。20xx年1月21日我與曹丹一道來到許瑩家,屋子雖然顯得破舊卻收拾得窗明几淨,許瑩的奶奶哭着向我們介紹了許瑩的情況。原來許瑩同學三歲時父母離異,父親後來又因觸犯法律進了監獄,許瑩同學從小就跟奶奶一起相依為命,不僅要買菜、做飯、做家務,而且要照顧體弱多病的奶奶。小小年紀就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一行讓我的心中有説不出的滋味。但令人感到興奮的是:通過家訪許瑩同學在人際溝通上有了大幅度的轉變。春節時還主動給曹丹老師打電話拜年。開學後,與輔導員的溝通和班級同學的交流也有極大改觀,在我的職業生涯課程中每次都坐在最前面,而且表現非常積極,發言踴躍,是小組裏面的核心人物,許瑩已經徹底向我們敞開了心扉,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學生的成長,我因她的改變而無比欣慰。

通過家訪活動,我和所有參與家訪的學生工作人員都有諸多感觸,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老師對學生的愛得到提升,工作責任更加明確,深切體會到每名學生都是一個家庭100%的希望。學生對學校的愛得到提升,堅定了學習信心,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學校,回報家庭,回報社會。同時也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輔導員、一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責任重大,要真正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好學生工作還有很大差距,今後的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帶着作為一名教育工作的責任為學生送去了關愛,被走訪的學生也必然在關愛中不斷成長,而成長的過程又意味着我們身上將凝結更多的責任,讓我們將責任與使命落實在工作中,為了共同的育人目標而不懈奮鬥。

第6篇

常常聽説“教學相長”、“教無定法”這類有關教育教學的詞語,卻始終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在多次參加新民市教師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後,我逐漸明白了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授知識。看過名師的授課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了。

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授課風格,但是,所有的教師只有一跟我授課目的:讓自己的學生健康成長,學到知識,學到本領。可是,我們往往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題,不停的向學生“灌輸”知識,很少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或者合作研討,結果是絕大多數學生都是隻“吃書”卻“吐”不出來。名師的課堂給了我極大的啟示:課堂,是屬於學生的,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研究,使其養成愛思考,善於思考,並樂於交流,願意合作研究的習慣。教師在課堂上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學會知識,並且瞭解學習方法,學會運用這些方法獨立學習,補充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疏漏的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方向,糾正學生不合理的認識,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各自的長處,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充滿自信並且懂得欣賞他人。

其實,做了這些,教師本人也會從學生的身上學到很多知識,也就真的實現了“教學相長”。那麼,作為教師的我,何樂而不為呢?感謝教師學校為我們創造的這次機會,它將成為我教學生涯中不滅的明燈!

第7篇

平時在數學課上,作為老師的我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們對於知識的掌握情況,然而對於孩子們的美育與德育卻很少關注,這也是我自己對教育的認知有缺失。

田局長的講話説得很好,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良好協作才能促進整體的健康發展。美育與德育處於同一個有機整體中,相互促進的。做好美育可以輔助德育,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會影響學生整體的發展,也會影響學校教育的效果。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英國藝術教育家羅斯金曾説:“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才是真正稱得上有道德的人。”對於學生來説,接受不以傳授技術為目的的藝術教育,是完善人格和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作為學校,美育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具有特殊能力的人才,還要培養具有審美素質的人。然而美育不僅僅可以用音樂、美術等為載體,在數學課堂上也大有可為。我們常説數學有波瀾壯闊之美;有跌宕起伏之美;有曲徑通幽之美;有和諧對稱之美。通過數學課堂,我們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知識,還可以欣賞數學的各種美,培養孩子們發現美的能力。同時也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枯燥的數學課堂變成吸引學生的課堂。

給孩子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靈、創造美的雙手,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使命,這也是今後我的努力方向。

第8篇

在去年11月份,我校為了提高名教師的輻射作用,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為名教師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提高潛能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學校組織了“名教師結對子”的活動。在這一次難得的機會中,我和蔡婉真老師結為友好對子。通過這一個多學期的結對子學習,使我受益匪淺,現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些許心得:

1、關心、愛護潛能教師,熱心幫助潛能教師加強師德修養和提高業務能力。作為一位名教師,在教育教學的經驗和信息技術的能力方面,其實都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因此,只有自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才能去指導潛能教師的教學工作。在課餘時間,我經常翻閲一些新課改方面的理論書籍。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做到認真備課,鑽研教材,遇到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主動查找相關的資料解決問題。

2、從教學常規入手,對潛能教師的教學嚴格要求。備課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和保證。我們採用分工合作的集體備課形式,備課項目齊全,教學步驟詳盡,教學方法與措施得當,教學反思分析到位。在課堂教學方面,知識點的把握,能力點的確定較為恰當;教學理念先進,運用多媒體合理,課堂充滿活力,張弛有度。教法靈活,課堂氛圍和諧,能從教學過程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動態地調控教學,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作業批改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從中發現教學不足、瞭解教情學情,從而修正,彌補。要求精心佈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和及時反饋與訂正,多層次鞏固課堂教學。

3、經常深入到被指導教師教學活動之中,向潛能教師傳授成功的教學經驗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我瞭解到潛能教師在上課時會遇到一些常見問題,然後在課後幫她及時解決。同時,根據新課標理念,指導她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熱情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充分發揮和挖掘潛能教師的內在優勢,促進潛能教師儘快成為名師。蔡老師為人處事,熱情大方、真誠自信;愛崗敬業,關心、愛護全體學生;蔡老師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條理性強,思路清晰,課堂富有激情與活力。她的課給人感覺從容不迫,教學的各個環節都緊密相連,如行雲流水,課堂氣氛好,真正地做到了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常常讓我在感動之餘,獲得了更多的學習、工作動力,使自己能更好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5、堅持每月至少聽蔡老師一節課。我感到師徒結對子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聯結在我與蔡老師之間,使我們在有意無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從而教學互長,雙贏共進。給蔡老師評課時,在理論上進行指導,與她反覆研討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句評價語言都儘量做到悉心琢磨,使她明白課堂上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教學要求。另一方面,有針對性的反饋她本人沒有意識到的優點和缺點,從而起到肯定或否定的效果,讓她以後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調整。

我校提供的名教師結對子的平台,對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意義重大,使我終身受益。在此,我對學校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第9篇

"冷遇見了暖,便有了雨;冬遇見了春,便有了歲月;人遇見了人,便有了生命。"細嚼温情之語,頓悟:世間一切,都是遇見。

一年前的遇見還記憶猶新。在區教育局師徒結對儀式上,當兩位年輕教師帶着甜甜的微笑站在我面前時,一股清新活潑又帶有淡淡青澀的味道撲面而來,我彷彿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年輕真好!彼此交談中,我又深感責任之大,壓力之大。她倆都是本科畢業生,知識儲備遠勝於我,我高於她們的只是豐富的教學經驗,要想當好她們的師傅,我得不斷學習,才不負"導師"這一稱號。我又彷彿看到我們仨從此一起研課,一起聽課,一起學習……遇見原來如此神奇,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王婷,大同市平城區二十九校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20xx年畢業於晉中學院,同年參加工作。她講課精於教學的技巧,充滿着機智,各種教學方法、技巧信手拈來,運用自如,恰到好處,並絲毫不帶有雕琢的痕跡。整個課堂教學的結構就像一種設計好的程序。20xx年由她執教的《我和祖父的園子》獲城區優質課特等獎,並同年在城區語文中心教研組活動中做公開課,廣受好評;20xx年獲市級優秀指導教師和城區優秀班主任稱號。

龐凱嬌,平城區29校語文老師兼班主任,20xx年畢業於太原師範學院,同年參加工作。

在職期間,她用兒童視角,和學生對話交流,形成了"有詩、有畫、有情"的教學風格。讓孩子們浸潤在詩的意境、美的畫面和愛的懷抱中,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學會優美地表達,享受優雅的人生。曾獲得城區新教師説課一等獎和城區教學設計三等獎。

總感歎指縫太寬,時間太瘦,不經意間時光已悄然逝去一年。靜心捕捉碎影,採擷收穫,頓覺感動多多。

感動於"教學的倔勁"。兩位年輕教師雖教學經驗不夠豐富,但其身上的韌勁和倔勁着實讓我佩服。平時為了備好一節課,他們會不厭其煩做好多次的修改,要麼與我微信溝通,要麼查閲各種資料,要麼直接到我辦公室請教。一月一次的聽評課活動更是我們切磋的好時機,她們會認真傾聽,認真領悟,認真反思。還會把這段時間教學上的一些收穫和困頓一併拋出,這豈是一次小教研?着實一次三人教學盛宴!我感動着,也欣喜着,更收穫着,有你相隨,夫復何求!

感動於"温良的品格"。總看到她倆與學生如朋友般交流;總看到她倆與同事如親人般相處;總看到她倆在榮譽面前淡泊、沉靜;總看到她倆在教研活動時的謙遜與執着。她倆,如菊淡雅,但又潑潑灑灑。忘不了在凜冽的寒風中把我這個"師傅"請進教室,忘不了聽評課後送至校門外我們握着的手久久不鬆,忘不了親臨十校聽觀摩課的認真與虛心,更忘不了一起磨課時爽朗的笑聲……我感動着,也學習着,更驕傲着,感謝一路有你!

感動於"良好的教育情懷"。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她們作為九零後的年輕人,能始終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和理想的風帆,守得住初心,耐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始終堅守教育情操。透過她倆臉上恬靜的笑容,我彷彿看到了一批批學子沐浴幸福的陽光茁壯成長。

兩位徒弟自身素養很高,有順應時代的教育理念,也有符合兒童發展的教學手段,還有兢兢業業的教育擔當,更有勇於創新的教育魄力。從他們身上我也彷彿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有理想、有責任、有情懷、有衝勁。我們仨在一起,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一次又一次的錘鍊中,兩位徒兒在取得各種榮譽的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王婷老師善於把學到的新的教學理念巧妙地融合在教學中。語言親切活潑,教態自然大方,尤其教學設計新穎,教學方法靈活。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運用自如,激勵評價的語言及時到位。

龐凱嬌老師勤於學習,教學基本功紮實,可貴的是她能以兒童的視角看待問題並設計教學,和學生平等交流,課堂中大膽放手,給學生充分思考和自由表達的空間,真正把課堂還予學生。

我再一次感動着,也激動着,更憧憬着,感動於純粹的教育情懷!

一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作為兩位優秀學員的導師,我感動於她們身上的種種優點,同時也在不斷地鞭策自己。此外,要想成為優秀的導師,我覺得理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要更加地嚴格要求自己,平時多學習,多看書,多研究,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能真正讓徒弟在我們身上學到東西。

其次,要全面做好指導工作,要經常深入徒弟的各個教學環節,指導他們備課、上課、複習、命題等,要耐心細緻地解決他們提出的各種教學問題。

第三,除了工作,還要在生活上給予徒弟真誠的關心和幫助。我們既然有了師徒這層關係,我們之間可能就不再是一般意義的工作關係,而應該會是更親密的朋友。所以徒弟有什麼困難,有什麼煩惱都可以和師傅溝通。

第四,師徒之間要教學相長,切磋提升。也許師傅有些經驗,有點閲歷,可比不上徒弟有活力,有勇氣,有鋭氣,這個傳幫帶活動應該是相互的。師徒在一起,更要潛心鑽研,大膽創新。

用一朵花開的時間,在最美的年華,我們彼此遇見。感恩遇見,我們亦師亦友;感恩遇見,我們互幫互助;感恩遇見,我們同學同長;感恩遇見,三人團隊會走得更遠。讓我們優勢互補,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成熟,在成熟中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