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邊城節選美文摘抄共5篇 邊城美文集:優美節選,閃耀文字!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16K

本文為邊城節選美文摘抄合集,精選了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包括小説、散文、詩歌等,通過摘錄段落或句子的形式呈現給讀者,旨在為大家帶來文學的魅力和美感。讓我們一起感受文字的魔力,領略文學的情感與思想。

邊城節選美文摘抄共5篇 邊城美文集:優美節選,閃耀文字!

第1篇

在沈從文的筆下,再現了世外桃源般的湘西茶峒,那裏的人民是友善的,厚道的,隱忍寬厚的,可就是這樣一羣人在故事中卻走向悲劇。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做個假設。假如,翠翠明瞭自己的心思,早早與儺送互訴衷腸,也許,這故事便不會這般淒涼。仔細想想,茶峒是遠離喧囂的,但他更是封閉的落後的。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人們缺少自知,對於自己內心真正的訴求,他們迴避也好,隱藏也好,都是對自己的愚弄。

第二個假設,假如爺爺早早答應了翠翠與天保的婚事,也許故事有些殘缺,卻也不會落寞至此。仔細想想,爺爺總是那樣“貪心”,對翠翠,爺爺傾盡了一生的心血,他總希望翠翠既能有個好的歸宿,又能與有情人終成眷屬,假使委屈一點求全的渴望,也許… …

最後做一個最直接的假設:假設天保沒有溺水而死!天保是當地泅水的能手,出了名的水鴨子,可天不逢時,偏偏水鴨子卻壞在了水裏,且還是在這平靜的邊城故事發展到這一階段時的突然逆轉陡下。所以,想來,不得不説,也許這就是上天命運的安排吧!

作者沈從文老家在湘西,對那樣一個民風淳樸的世外桃源似的地方深有情愫。邊城茶峒,可以説就是沈從文回憶中的故土。作者寫此書時,正值湘西封建宗法制橫行之時,社會滿目瘡痍,百姓民不聊生。就在這樣一個黑暗暴亂的年代裏,沈從文寫下這篇“與生活不相粘附的詩”來謳歌真善美,抨擊浮躁險惡的當下。

從整本書看來,茶峒的風土人情絕對是世外桃源的典範,遠離喧囂,平和安逸,民風淳樸。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純善的典型最後卻走向悲劇的結尾,不禁令人反問:這樣的構思究竟為何?

翠翠,爺爺,天保,儺送,那樣無暇的一個個靈魂在命運的兜兜轉轉中被傷着,被磨着,最後誰也躲不過書末悲劇的收尾,這可不就是一個逝去湘西的赤裸裸的映射嗎?美麗的人兒散了;美好的茶峒,美好的邊城也像沈從文過去記憶中的湘西一樣被美麗而悲傷的封在了來路上。社會已經進步得面目全非了,現在,那樣美的一個地方除了帶着悲慟且嚮往的心遠遠觀賞它還能做什麼呢?

記得魯迅先生曾在《再論雷峯塔的倒掉》中説道: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什麼是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對邊城,毫無疑問,幽美環境和淳樸民風是至珍至貴的。正是因為它美,所以它的毀滅與逝去才會悲劇地在人們心中不斷迴響,最後渴求似的希望挽留住人們心中那一絲絲對美的憐憫。

建議大家精讀這本書,仔細體悟書中所傳達的悲劇意味。

建議大家可以觀看凌子風導演的同名電影,一部有年頭有味道的電影。

第13章看似對情節上毫無作用,卻最“悲”,是一種淡淡的散逸着的悲劇氣味。建議多品讀。

邊城節選美文摘抄共5篇 邊城美文集:優美節選,閃耀文字! 第2張

第2篇

前幾日偶然和妹妹談起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妹妹説,翠翠的命運好苦啊,爺爺死了,只剩下她一個人,然後故作哭狀。因為考試的緣故,我正在學習這篇小説。算起來它對我並不陌生,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拜讀過,並且看過電影版的《邊城》。不過那時年紀小,又怎能理會出其中的意境呢。現在明白了,尤其是那個結尾,悲哀的讓人睡不着覺。突然妹妹問我,翠翠最後嫁給誰了?我當時差點兒沒有鑽到桌子底下,令我大跌眼鏡。

?邊城》創作於1934年4月19日,正如沈從文先生所説的那樣:我所要表現得是一種“人生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再領導讀者去桃園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凡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個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做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

從邏輯學的角度而言,沈從文先生的創作動機與其創作結果是相一致的。讀完《邊城》,我們被其中洋溢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所感動,讓我們去尋找內心那唯一存在過的善良。然而,讓我們再次回首1934年的那一段歷史吧。那是一段戰亂叢生的時代,外有日寇橫行,內有國名黨政府的反動統治,還有中共的厲兵秣馬,尤其在湘西一帶,更是民不聊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我們看到一個由沈從文先生為我們精心打造的一劑麻醉藥,這劑麻醉藥讓人們浮想聯翩,陷入深深地感動之中,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虛渺的理想國。

?邊城》中人物的活動背景是湘西一個小山城茶峒。小説中的茶峒即真實又帶有想象和象徵的意味,不僅有令人神往的湘西風光,又有情趣盎然的鄉野風俗,加上當地人古樸的風習,醇厚的人性,帶有地域性的傳統道德觀念,一起構成了一個其獨特的理想世界。

西方的哲學家柏拉圖曾寫過一本《理想國》,為我們描寫了一個理想的國家的結構及政權組織等等。當然這是西方人的視角。換做東方人則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東西方文化的不同,使理想國有了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秩序。任何理想中的世界都離不開秩序的桎梏,在《邊城》中這種秩序的影子無處不在,每個人各安其業,無慾無爭。例如老船伕在溪邊搖了一輩子的船,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份工作對於他的意義,“只是靜靜地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還有在爺爺死後,翠翠也繼承了工作,繼續搖船度日,等待一個可能回來或是永遠不會來的人。

這樣的理想國度人人嚮往之,尤其是在《邊城》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這個世界裏,不論是祖孫、父子關係,還是作為戀人、鄰里往來,都和平相處,或者相親相愛。掌水碼頭的船總順順,在當地算是一個頭麪人物,卻無論對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慷慨好義,通情達理。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也從父親那裏學到了勇氣和正義,刻苦耐勞,坦誠熱情。當兄弟兩都喜歡上翠翠時,以當地的傳統方式,通過對歌表白各自的感情。在這樣一個充滿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世界裏,我們只能看到一羣温順的羊,即那是羊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有着羊一般的奉獻精神,這是在沈從文先生的鞭子所造出來的一個温順的世界。

?聖經〃啟示錄》中説道天國裏被七道印嚴封的書卷,一個大力天使大聲説:誰配打開封印呢?天上、人間、地下沒有誰能夠打開書卷。這時候,走過來的是羔羊,看上去像是被屠殺過的羔羊,從寶座上的的主的手裏接過書卷。即刻,獅面的牛面的鷹面得人面的活物以及眾長老都跪在了羔羊面前,並齊聲頌唱:你配拿起書卷拆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善、美、安詳、隨羣、犧牲〃〃〃羔羊跪乳,是至孝,知禮;羣而不黨是,是君子的忠義,之仁德。它誘使無辜者替世人贖罪、獻祭,成為一個最先聆聽神諭並傳遞福音的使者,因而是一個幸福的使者。

獲得上帝是羊羣的福祉,獲得羊羣是上帝的福祉。《邊城》中的人物是沈從文先生獻給道德祭壇的替罪羊,它鼓勵人們尋找不幸的替代,受難的替代,將罪孽轉嫁給無辜者。在《邊城》中,作者賦予他筆下的所有人以一種諄諄質樸的人性、遵從古禮的美德、無慾無爭的人生。作者嚮往“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厭惡所謂的“現代文明”,痛恨黑暗的現實,於是在他的作品中構築了一個理想世界。為了構築這個理想世界,作者犧牲了人的社會秩序,為我們鑄造了一個羊的社會——温順,犧牲,替罪。

在這樣的理想世界中,即使是放到當代社會也是具有十足的諷刺意味的。人物的性格之美,人與人之間的人情之美,為我們闡釋了一個社會理想,一個我們內心的善良的參照物。現在原來的茶峒鎮改名

為“邊城鎮”,沈從文的家鄉鳳凰城變成了旅遊勝地,與其説是去找昔日的掠影,不如説去追尋逝去的人性之美。恰恰説明我們現代社會所缺失的人性正在悄然而逝,物慾橫流,精神空虛是現代人的真實生活的寫照。

?邊城》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個處在青春期萌動的少女,也是沈從文嚮往的優美人性與人生的化身與極致。“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澈如水晶,自然即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這樣極美的化身,別説天保和儺送,就是讀者也會心生嚮往。尤其在最後,翠翠懷着對祖父的傷悼之情和對戀人的思念,守着渡口,雖有失落,但仍抱着期待。“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翠翠對於愛情的態度,描繪了人世間這一純潔美好的感情。

翠翠是沈從文先生獻給道德祭壇的一隻無辜的替罪羊,也是獻給自己的替罪羊。作者把替罪羊的所有的美好人性在翠翠身上得到了體現,這無疑又是一個理想世界中的一個理想的人,這個理想的人物抓住了我們人性的痛楚,讓我們隨着她的喜怒哀樂而喜怒哀樂,為着她的人生的結局悠然不眠。在電影《邊城》中,爺爺死了,當有人喊過渡時,翠翠大聲的喊道:“爺爺死了,爺爺死了〃〃〃〃〃〃〃”我們看到那雙清澈的眼睛裏透出了無限的悲哀,惹人心憐。不禁想到也許翠翠就會一個人了,悲哉!

我們在沈從文的理想世界了徜徉,跟着他一起升起對於故鄉的無限的眷戀,醉心於湘西的風景與風俗畫中。

也許我們不能營造出這樣的現實世界,但是我們可以追尋內心的善良去建造自己的心靈的茶峒小鎮。

第3篇

邊城,出這樣一個名字,沈先生顯然是想表現不為功利所染的淳樸風土人情。文中所出現背景和事物大都為自然物或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東西dd自然和人互相握手的產物,河流,山,渡頭,渡船,竹林,茅屋,小鎮。文中的人也是不功利的。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裏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裏,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户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麼新聞。可見,邊城,這樣一個地方,是重義輕利的,不為商業氣息所薰染變質。

看看我們周圍的世界,翠翠所象徵的文化,到了今天,真的得到好的出路了嗎?或許,得到了拯救,或許,只留下了殘跡而已。

或許,只有沈先生的碑文永留世間――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

只有沈先生描繪的樸實的人性美,是必然留存下去的。或許,為先生寫點悼念的話,只能寫三個字。

讀了《邊城》,不知是喜還是悲。故事似乎還要延續下去,但若加個結尾,又似乎是狗尾續貂,毫無意義。

人生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儼然成了悲劇,這大概是帶了時代性和地域性的。翠翠一出生便是悲劇,她是畸形戀情的產物。不久,翠翠的父母便相繼死去,這成了翠翠人生悲劇的基礎。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不是悲劇的產生,而是悲劇的永恆。翠翠平安地度過了人生開端的十幾年,然而一連串的人和事觸動了翠翠敏感的心,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的心。

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三角戀結成一個結捆住了翠翠。但這個結實際上又拉住了翠翠,前面就是懸崖,讓她在甜蜜和矛盾中享受人生最大的快樂。不久,這個三角形的一條邊折斷了,翠翠的命運已無法穩定。她像墜入深淵,天保遇險喪命,外祖父的離世,儺送的出走,點動成線,悲劇似乎具有了延續性。

沈從文先生也許心裏也不好受,給了故事一個幻想。雖然是這樣,悲劇的慣性仍然衝擊着我的心,使我不得不猜想着儺送再也沒有回來。然而看慣喜劇的我又不忍而想着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讓人同時產生兩種情感,這大概就是《邊城》的魅力。

我喜歡《邊城》,但我更喜歡書中的邊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個淳樸的世界裏生活,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也飛速發展,邊陲小城無法容納那樣淳樸的民風,再也無法成為邊城了。我無法再接受一個只在空間上是邊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進象牙塔裏,躲進《邊城》,享受人生難得的安靜。可是為了生存,我又無法逃避現實中的世界,我只想認同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有一個邊城,能容納人的多餘情感。只有在書中,只有在心中。

讀了《邊城》,讓我放棄一切複雜的人際關係、一切繁雜的考慮推理,享受那份獨特的淳樸。

?邊城》是沈從文小説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説。

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沈從文一生寫下很多部小説和散文集,但是在他眾多的作品之中,《邊城》則佔據着最重要的位置。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正是《邊城》奠定了沈從文先生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6月,《亞洲週刊》推出了“20世紀中文小説一百強排行榜”,對20世紀全世界範圍內用中文寫作的小説進行了排名,遴選出前100部作品。參與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內外著名的學者、作家,如餘秋雨、王蒙、王曉明等。在這一排行榜中,魯迅的小説集《吶喊》位列第一,沈從文的小説《邊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單篇小説計,《邊城》則屬第一。《邊城》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

延伸影視作品:1985年,凌子風執導《邊城》同名電影。

第4篇

1、人的寂寞,有時候很難用語言表達。——沈從文《邊城》

2、細雨依然下個不止,溪面上一片煙。——沈從文《邊城》

3、怕什麼?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沈從文《邊城》

4、大雨沖刷了一切,大雨也沖刷不了一切。——沈從文《邊城》

5、一個聰明人是常常自己使自己不愉快的。——沈從文《邊城》

6、日頭沒有辜負我們,我們也切莫辜負日頭。——沈從文《邊城》

7、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沈從文《邊城》

8、有些人是可以用時間輕易抹去的,猶如塵土。——沈從文《邊城》

9、等一城煙雨,只為你;渡一世情緣,只和你。——沈從文《邊城》

10、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沈從文《邊城》

11、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沈從文《邊城》

12、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沈從文《邊城》

13、不用什麼心事,心事在人生活中,也就留不住了。——沈從文《邊城》

14、也許那個人永遠不會回來,也許她明天就會回來。——沈從文《邊城》

15、我要一個爺爺歡喜,你也歡喜的人來接收這隻渡船。——沈從文《邊城》

16、每一隻船總要有一個碼頭,每一隻雀兒得有一個巢。——沈從文《邊城》

17、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沈從文《邊城》

18、雨後放晴的天氣,日頭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點兒力量。——沈從文《邊城》

19、像我這樣的女人,總是以一個難題的形式出現在感情裏。——沈從文《邊城》

20、洗淨塵埃的田園中,愛是透明的,連惆悵也有了淡淡的暖人的情味。——沈從文《邊城》

21、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沈從文《邊城》

22、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為夕陽烘成桃花色的薄雲。——沈從文《邊城》

23、一切都是那麼靜寂,所有人的日子都在這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裏過去。——沈從文《邊城》

24、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沈從文《邊城》

25、水是各處可流的,火是各處可燒的,月亮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沈從文《邊城》

26、一個人記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沈從文《邊城》

27、火是各處可燒的,水是各處可流的,日月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沈從文《邊城》

28、我尚不知道我應得座碾坊,還是應得一隻渡船;因為我命裏或許只許我撐個渡船。——沈從文《邊城》

29、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沈從文《邊城》

30、翠翠在風日裏張養着,故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沈從文《邊城》

31、日子平平的過了一個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長長的白日下醫治好了。——沈從文《邊城》

32、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沈從文《邊城》

33、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沈從文《邊城》

34、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方配活到這塊土地上。——沈從文《邊城》

35、金錢可以買來名貴的手錶,但買不來寶貴的時間;金錢可以買來美味的食品,但買不好的胃口。——沈從文《邊城》

36、照規矩,一到家裏就會嗅到鍋中所燜瓜菜的味道,且可見到翠翠安排晚飯在燈光下跑來跑去的影子。——沈從文《邊城》

37、人事就是這樣子,自己造囚籠,關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存真是一種可憐的事情。——沈從文《邊城》

38、兩人仍然划船過日子,一切依舊,惟對於生活,卻彷彿什麼地方有了個看不見的缺口,始終無法填補起來。——沈從文《邊城》

39、你臉白心好的女人,在夢中也莫忘記帶一把花,因為這世界,也有做夢的男子。無端夢在一處時你可以把花給他。——沈從文《邊城》

40、黃昏時天氣十分鬱悶,溪面各處飛着紅蜻蜓。天上已起了雲,熱風把兩山竹篁吹得聲音極大,看樣子到晚上必落大雨。——沈從文《邊城》

41、大老何嘗不想在車路上失敗時走馬路;但他一聽到二老的坦白陳述後,他就知道馬路只二老有分,自己的事不能提了。——沈從文《邊城》

42、一定是個最快樂的人作的,因為他分給人的也是許多快樂;可又像是個最不快樂的人作的,因為他同時也可以引起人不快樂!——沈從文《邊城》

43、這辦法決定後,老馬兵以為二老不久必可回來的,就依然把馬匹託營上人照料,在碧溪岨為翠翠作伴,把一個一個日子過下去。——沈從文《邊城》

44、秋天來溪水清個透亮,活活地流,許多小蝦子腳攀着一根草,在淺水裏遊蕩,有時又躬着個身子一彈,遠遠地彈去,好像很快樂。——沈從文《邊城》

45、學貿易,學應酬,學習到一個新地方去生活,且學習用刀保護身體同名譽,教育的目的,似乎在使兩個孩子學得做人的勇氣與正義。——沈從文《邊城》

46、到了冬天,那個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扶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沈從文《邊城》

47、一分安靜增加了人對於“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夢,在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裏,懷了對於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沈從文《邊城》

48、黃昏那樣的温柔,美麗和平靜。但一個人若體念或追究這一切時,也就照樣的在這黃昏中會有點薄薄的淒涼。於是,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沈從文《邊城》

49、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黒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切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沈從文《邊城》

50、美麗是平凡的,平凡得讓你感覺不到她的存在;美麗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憶;美麗又是平靜的,平靜得只有你費盡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漣漪。——沈從文《邊城》

52、這並不是人的罪過。詩人們會在一件小事上寫出整本整部的詩,雕刻家在一塊石頭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像,畫家一撇兒綠,一撇兒紅,一撇兒灰,畫得出一幅一幅帶有魔力的彩畫,誰不是為了惦着一個微笑的影子,或是一個皺眉的記號,方弄出那麼些古怪成績?——沈從文

53、一定是個最快樂的人作的,因為他分給人的也是許多快樂;可又像是個最不快樂的人作的,因為他同時也可以引起人不快樂!”——沈從文

54、這些誠實勇敢的人,也愛利,也仗義,同一般當地人相似。

55、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

56、我尚不知道我應得座碾坊,還是應得一隻渡船;因為我命裏或許只許我撐個渡船——沈從文

57、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裏。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且逼人眼目。

58、 時候變了,一切也自然不同了,皇帝已不再坐江山,平常人還消説!楊馬兵想起自己年青作馬伕時,牽了馬匹到碧溪岨來對翠翠母親唱歌,翠翠母親不理會,到如今這自己卻成為這孤雛的唯一靠山唯一信託人,不由得不苦笑。

59、他們生活雖那麼同一般社會疏遠,但是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憎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生活裏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輕生命相似,全個身心為那點愛憎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處,不過是這些人更真切一點,也更近於糊塗一點罷了。

60、他向各個過渡本地人打聽二老父子的生活,關切他們如同自己家中人一樣。但也古怪,因此他卻怕見到那個船總同二老了。一見他們他就不知説些什麼,只是老脾氣把兩隻手搓來搓去,從容處完全失去了。二老父子方面皆明白他的意思,但那個死去的人,卻用一個淒涼的印象,鑲嵌到父子心中,兩人便對於老船伕的意思,儼然全不明白似的,一同把日子打發下去。——沈從文

第5篇

渡船悠悠情愛涓涓——淺析《邊城》中的人性美中篇小説《邊城》自問世以來,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贊者認為這是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園詩的傑作;貶者説它是掏空了人物的階級屬性,有意無意地迴避尖鋭的社會矛盾;還有人認為文壇總有一天會對沈從文作出公正的評價:把沈從文、福樓拜、斯特恩、普羅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倘若我們拋開社會政治經濟的因素,從文學本身的自然魅力(即倫理道德)來審視沈從文的作品,就能明白人們盛讚沈氏的根由了。他的作品以其獨到的思想認識和藝術表現方式,繪製了一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社會生活的恢宏畫卷。作品中那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異的湘西邊陲,作為構築善與美的神廟的地基。人性,作為文學創作的永恆主題在沈從文筆下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因為在沈從文看來:一部偉大作品,總是表現人性最真切的慾望故表現人性便是他創作的中心。沈從文神往於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牽的原始古樸的人性,他創作時往往去除現實生活中嚴酷的政治經濟關係,而在古老的生活節奏與情調中塑造一系列不帶社會階級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謳歌一種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種優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遊離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在文學的大道上另闢蹊徑,以抒寫自然的人性為題材,從而寄託作者對社會、人生的反思。在他眾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説《邊城》就是這類內容的代表。

小説《邊城》以撐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的愛情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追求以及與這追求相呼應的田園牧歌情調。這種情調若和當時由卑鄙的惡人組成的動盪社會相對比,簡直就是一塊脱離塵寰的世外桃源。在這塊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們充滿了原始的內在的愛。正因為這愛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邊茶峒裏的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小説《邊城》正是通過抒寫青年男女之間的情愛、祖孫之間的親愛、鄰里之間的互愛來表現人性之美的。主人公翠翠是一個迷人的形象,是全書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給了她一顆絕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載滿了她那少女的悠悠歲月。祖孫倆在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邊、小船上、白塔下相依為命。一不貪財,二不羨貴,三不嫌貧,四不偷懶,願守清貧,甘於助人,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勤勞、善良、淡泊。幼小的翠翠正是在這種祥和而又古樸的小屋裏,從爺爺那裏繼承了自己應該繼承的東西,弘揚了本該弘揚的內容。隨着年齡的增長,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變化:少了一點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歡笑,多了一份羞澀。由少時爭着坐渡船伕渡新娘子的花轎,學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縛在頭上,裝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頭聽那迷人的鼓聲,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後來便有了青春期少女們同有的心事。面對着那突如其來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緒,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應該快樂,還是應該憂愁。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頭上,站在渡船上沉靜地慢慢地咀嚼着人生的酸澀苦甜,吞嚥着自己為自己釀造的人生苦酒。

後來,翠翠路遇了剛剛在划船比賽中中了頭獎的儺送,兩顆年輕的心靈撞擊在一起,那種朦朧的愛意便在翠翠心中萌發。從此她覺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種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説出來。當別人無意中提到什麼時,她會臉紅,在內心深處卻又在盼望着聽到

與之有關的內容,等到這種盼望日久天長在心中紮下根之後,她那少女的純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兩年後端午節前夕她又見到了儺送,情不自禁地對爺爺説:那個人很好以至在看划船時無意間聽到別人議論儺送婚事時,一向沉穩的翠翠心中也便亂作一團,甚至儺送和她説話也忘了應答。後來,儺送在月下為翠翠唱歌,酣夢中的翠翠竟被儺送的情歌所吸引,靈魂也浮了起來。可惜的是她卻不知道這月下唱歌的年輕後生就是自己愛着的儺送。不久,天保為愛離家出走落水而死,儺送尋兄歸來過溪時,又得不到翠翠的一點暗示,便賭氣遠走他鄉。老船伕也溘然長逝。翠翠忍受着親人離去之痛、愛人負氣出走之苦,仍決定留在渡船上翹首期盼心上人的歸來。

翠翠與儺送這對深深愛着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駭世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裙帶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有的只是遵從古禮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藴的東方的傳統美德。作者着重表現了他們行為的高尚和靈魂的美。在作者的筆下,翠翠是個天真無邪的山區女孩,她聰明、美麗、乖巧、純樸、善良。儺送是個童稚無欺的鄉下小夥,他勇敢、英俊、豪爽、熱情、勤勞。在這人傑地靈的偏僻之地,兩顆年青的心靠攏了,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同時選擇了對方。一切顯得那麼自然,而在這自然之中卻顯示了人性在這塊尚不開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作者正是通過這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反映了人性美。作品展現人性美的第二個方面是通過老船伕對女兒、對孫女的摯愛來體現的。

老船伕是作者在小説中盡力刻畫的另一個人物。在作者的筆下,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他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於職守、克盡本分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若干人年紀雖大,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生活雖然清貧,但卻從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凡事求個心安理得。終生為別人服務,卻不圖別人的一絲報答。對於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他痛愛有加,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給了她們。十七年前,當他的獨生女揹着自己與駐防的一名綠營兵戀愛,有了小孩子後,他卻不加上一個有分量的字眼兒,只作為並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仍然把日子很平靜地過下去。後來,士兵死於暴病,女兒為之殉情,他又毫不猶豫地負起了撫養外孫女的責任。隨着歲月的流逝,轉眼間,外孫女已出落成了一個如她母親一樣美麗的少女。從此,在老船伕的心裏又多了一層心事:為翠翠找一個如意郎君。為此他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周旋於翠翠、天保、儺送、船總順順和楊馬兵之間。無意中為孫女的婚事設臵了一些障礙,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最終釀成了儺送與翠翠的愛情悲劇。他帶着萬般的無奈和無限的愧疚悄悄地離開了人世。老船伕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彷彿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化身;他對女兒、外孫女無私的愛彷彿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祖祖輩輩、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緣紐帶。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純樸的人性之美。

小説正是通過老船伕這個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現親子之愛的人情美。

?邊城》中的人性美還表現在鄰里之間的互愛中。船總順順便是這一類的總代表。他大方灑脱歡喜交朋結友,慷慨又能濟人之急。對因船隻失事破產的船家,過路退伍兵士、遊學文人墨客,凡到了這個地方聞名求助的,莫不盡力幫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狹隘,少了商人聚斂錢財的貪婪與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陰險奸詐;多了一副兩里人的寬闊豪爽的胸懷,多了一顆仗義疏財的仁義之心,多了一種鄉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這種美德影響着鄉鄰,從而在這塊不顯山不露水的

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裏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風,而且這種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的淳樸民情在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演義着一個又一個傳奇式的田園牧歌故事。面對着風雨中喪親失業、無依無靠的翠翠,他盡釋前嫌,忙前忙後。就連城中楊馬兵也趕來幫忙,並重新擔負起了老船伕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雛——翠翠。這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這份濃濃的人情、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為知書達禮、寡心靜欲者為之汗顏。在這裏沒有什麼地位的尊卑之別,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在這裏沒有勾心鬥角、強取豪奪,有的只是心與心的交換、血與血的對流。

沈從文正是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着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