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才培養方案範文人才培養方案如何形成3篇 塑造人才培養方案:有效實施方法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7W

人才培養方案是企業和機構為員工提供的培訓和發展計劃,旨在提高員工的能力和素質。一份好的人才培養方案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而制定好一份人才培養方案需要經過多方面的考慮和協作。本文將探討人才培養方案的形成過程。

人才培養方案範文人才培養方案如何形成3篇 塑造人才培養方案:有效實施方法

第1篇

動畫專業屬於社會新型專業,社會需求量大,動畫畢業生為國家急需人才,專業轉化效益明顯,就業出路寬廣。辦學理念以培養科學精神,人文思想,藝術創新,技術能力為宗旨,藝術設計面向社會,面向現代,面向國際的專業培養模式。

動畫人才為我國急需人才,在國家大力扶植國內動畫產業發展的大前提下,近年來,我院動畫專業學生受到了相關就業單位的熱烈歡迎,20xx屆、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9%,根據學校有關部門的調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本科學生畢業的去向廣闊,包括:自主創業,開辦公司、動漫工作室。這部分就業人數比例在逐年上升,這與高等教育“不但培養就業型人才,而且要培養創業型人才”的目標和發展趨勢是一致的。從中國的就業形式看,這種就業趨勢是非常值得欣慰的。從這些就業信息來看,動畫設計人員缺口仍然很大,這也是我院動畫專業持續蓬勃發展的原因所在。

另外隨着近年來動畫教育的快速發展,動畫類專業教師需求也不斷增加,為相關專業畢業生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從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看,近年來山東高校開設動畫類專業的院校,以及江蘇、上海、新疆、雲南等省的專業院校都有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畢業生從教。動畫公司和遊戲製作公司的製作和創意人才以及出版系統的相關設計人員,成為動畫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主體。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專業設置有些就是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如動畫、設計管理、廣告學等。另外,在其他專業的課程上也增加了大量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課程,強化學生的民族民間文化知識結構,並體現在設計藝術的課程教學之中。

對我院動畫專業來講,目前正處於人才需求蓬勃發展和迅速增長的重要時期,就業途徑和前途良好,這也是我們建設本校動畫專業的動力和支持。

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經過進幾年的實施和改進,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了明確的實施,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今後五年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方面將着實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進行學科建設目標管理,促使學科建設管理更加規範與高效。人才培養方案總體目標基本確定,但在小的方向和細節上還應適應時下社會人才需求,不斷更新和變革,確定每一時刻目標,依此進行學科建設和規劃。

第二、爭取更大的學科建設經費的投入,改善支撐學科的工作條件。在本專業方向結合教學與藝術實踐,做出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成果。同時增強學生理論知識能力的提高和改善,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用理論指導藝術實踐的能力。

第三、通過科研條件的改善,提高動畫專業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以及承擔較大項目及其它重要課題的能力。人才培養的改善首先要從教師科研隊伍的整頓和改善開始,建設和規劃良好的科研和實踐環境,用科研帶動教學,用教學實踐科研,加強學生各方面的理論修養和全面素質能力的提高。

第四、結合教學與研究,編輯出版有指導意義的教材、專著,豐富設計藝術信息資源。尤其是針對本專業學生具體實際,注重因材施教,立足教學培養中出現的典型性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編撰相關教材和著作,指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更好的解説新的教學理論,新的培養方法。

第五、建立教學基地,進行設計教學實驗性研究,提高藝術實踐指導能力。教學基地建設是人才培養方案中較為關鍵的部分,人才的培養不是純理論知識的傳授,應該同實踐作緊密的結合。因此本專業在下一步的人才培養中將注意加大校外教學基地的建設,從數量上,質量上進一步的拓展和提高,豐富學生鍛鍊途徑,迅速提高其項目的設計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六、加強教學管理,完善服務體系,為學科建設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人才培養方案範文人才培養方案如何形成3篇 塑造人才培養方案:有效實施方法 第2張

第2篇

摘要:對於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來説,對於本科院校來説怎麼構建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成為了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而隨着我國現代教育的不斷髮展,我國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研究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就針對這一問題從科學的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為出發點,對其如何建設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如今社會對於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學校結合自身對應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生源特點和辦學模式,對於大學生的培養應該是以創新與實踐相結合,紮實基礎又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為特徵來進行的,這樣就能解決實際生產所需的問題。同時,才能進一步的提高專業的教學水平,為整個社會提供更多的應用型人才。作為本科院校,對於如何培養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計劃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就針對此來進行分析探討。

目前,在高校教育與行業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一刀切”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高校的教育中,所謂的“一刀切”現象是指高校還是把培養“研究型”“學術型”人才作為培養的重點,也就是説重視高分而忽視其實踐能力,只是為了考研而存在的理論型人才,這種人才對於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還差着很遠的距離,也因為這種教育方式使得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相當的弱。生物工程專業本身就是一門交叉性的學科,它既涉及到了化學工程,同時也涉及到生物技術等,也就是説其學習的內容跨度比較大,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就會很分散,難以掌握重點。很多高校為了使課程不顯得過重就會刪除掉許多的相關專業課時,也就是説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和其他專業的學生課程是一樣的,但是比起化工科或者生物專業的學生來説,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是沒有他們深入的,過多的理論課佔據了主要的學習時間,使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進行實踐課的學習,這就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給耽誤了。教育部把生物工程專業劃分為正式的專業課程目錄後,雖然許多高校都相繼開設了專門的課程,這些課程都是與國際本行業的發展進行緊密相連的,也因此就把重點放在了“學術型”人才的培養上。無論是課程的設置還是培養方案都是相同的,就是為了提升考研率,對於社會所需則考慮的過少,這就把高校培養人才的弊端給顯現出來,就是有些脱離實際。高校為了提升考研率就會讓學生犧牲專業課學習的時間專門只針對考研科目進行補習,對於整個專業的學習來説並沒有什麼益處,很多學生學完以後對於本專業的學習內容還只是一知半解的瞭解,知識比較表面,在實踐動手能力更是沒有什麼針對性的練習,這些不能繼續考研深造的學生一旦進入社會就無法適應社會的所需,就會出現大量高分低能的現象,所以説這種只在乎理論學習的培養方式是不利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的。

有關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和高職教學中的技術培養和理論培養都有着一定的區別,其主要就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需求來設計人才的培養方案,從而對他們進行培養。首先要對課程進行有效的優化,從而合理的安排好每個教學的環節,同時要加強實踐課和實驗課的教學。在進行項目教學的時候,還可以提高學校的合作教育。然後就是根據當地的經濟情況建立起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塊。在對人才培養的時候,按照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同時對課程進行有效的優化和調整,把握住其中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相結合。在面對一些公共基礎課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選擇,從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有效的培養,而在專業課程的選擇上,主要有一些基礎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物質分離工程等,在進行選修的專業課程中,不需要學生把所有的知識都進行系統和完整的學習,而是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當地的經濟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1],從而真正的培養出適合當地市場的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培養目標就是要滿足社會各界的要求,其主要奮戰的地方就是社會的各種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的生產和企業的管理當中,這些人才主要就是工作在最為主要的工作崗位上,直接解決實際的問題,同時維持企業正常的運行。根據《普通高校修訂本科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以及《高等學校本科生物工程專業規範》等文件,結合各大工程學院實際情況,在制定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要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保證他們將來可以為社會的發展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在對人才進行培養的時候,不僅要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同時還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可以真正的為社會服務。在對他們進行專業性培養的時候,主要是對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學科的基本理論,進行有效的培養,同時還要培養他們相關的技術水平和基本技能等。然後結合當地地經濟實際的發展情況,對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對專業方向設置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加強實踐和實驗教學,從而真正的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讓他們真正的成為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生物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增加教學的實踐性,具體來説,可以增加實驗課程的學時數,像實驗課課程的學時可以增加到32學時,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實驗、基礎生物實驗等課程的課時增加到32課時;還有在學儀器分析理論時,對授課內容及課時進行有效的調整,根據專業的特點及需求修改教學大綱,增加相關內容的比重及實驗學時,相應的減少其他內容的比重及學時;微生物學、化工原理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實驗學時也要增加。根據教學計劃中一些沒有開設實驗課的理論課也可以增加的實驗學時,像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等,總之通過加大實驗比重來促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生物工程專業教學實習是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重要課程,主要目的為了讓學生掌握專業課程,並能藉助校企合作平台進入到企業實習,學生在實踐中可以運用課本中的專業知識,使得學生的專業知識得到發展與鞏固,還有學生也能在企業中熟悉與掌握一定的企業經營與管理知識的相關體系,幫助學生提前認識社會。

生物工程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學校構建出合理的生物工程專業體系,新型生物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課程體系的設想,構建出重視培養學生應用以及能力為重點的理論課程體系,實踐以及素質拓展的教學體系,結合精簡、重組、融合、增設等方面的途徑,來調整教學內容,開設選修課、實驗課,給學生提供培養創新能力的機會;還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2],訓練學生的行業能力,開發學生的綜合行業能力。由校企聯合來對課程進行研究,為學生制定出專業技術課程與技能的實訓模塊,突出專業課程的行業特點,以學生行業能力培養為課程的基礎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重視人文與科學最優結合,使得學生的理論基礎為專業理論服務,專業理論為技術的理論服務,使得學生具備綜合運用理論基礎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另外,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提高課堂的'多樣性,增加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從而培養出適應行業與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生物工程專業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重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識的培養,對實驗、實習、見習等是實現生物工程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的重要途徑,由此構建出完善的分類設計、分層施教、分步實施、獨立設置等課程,結合實踐教學體系,圍繞生物工程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出實驗課程、認識實習、畢業設計等組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構建完善的實驗課程體系的同時,要關注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可以將實驗課程課程分為必修實驗、選做實驗、自選實驗等三種類型,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來進行自主選擇,為實驗課程的發展提供更加廣泛的空間。另外,對於實驗課程來説,要適當減少驗證性的實驗比例,增加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比例,逐漸將實驗課程轉變成為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組成體系。

生物工程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必須落到實處,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着實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1]李常健,黃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xx,12:31—33。

[2]桂林,巫錦雄,柯德森,胡位榮,郭培國,田長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生物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整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xx,08:322—325。

第3篇

1“.委託培養”與“訂單培養”。“委託培養”指用人單位根據自身人才需求情況委託院校培養相關技術人才,學員學成後回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根據院校情況給付一定數額的培訓費。“委託培養”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是打破國家人才培養和就業安置“統招統分”體制的一項改革創新,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加強了院校與用人單位間的直接聯繫,實行對口培養、對口分配,解決了一批用人單位急需專門人才“分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問題,相對彌補了學校辦學經費不足的同時也挖掘了學校的辦學潛力和辦學效益。但“委託培養”仍屬於招生就業制度創新範疇,用人單位只是支付一定的培訓費用,承擔部分人才培養成本,並不介入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雙向選擇”就業制度的實行,“委託培養”模式逐漸式微,而“訂單培養”模式日漸興起。“訂單培養”是高職院校借鑑企業生產領域“訂單生產”概念而提出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但它不僅是一張“用人數量”的預訂單,更是對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學實施、考核鑑定等整套人才培養模式的規定。“訂單培養”包括六個基本特徵:

(3)雙方優勢資源互補共享,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

(6)用人單位按照培養協議約定錄用學生就業。可見,“委託培養”和“訂單培養”都屬於面向特定用人單位的“定向培養”,但在用人單位和院校關係上“,訂單培養”是雙方深入到培養過程的“合作培養”,雙方構成了“培養共同體”。可以説,“定向合作培養”是“訂單培養”的本質內涵,它反映了我國人才培養模式從一般培養到定向培養,再到定向合作培養的發展邏輯。

2“.企業訂單培養”與“行會訂單培養”。既然明確了“訂單培養”就是“定向合作培養”,那麼“定向誰”“與誰合作”“採取什麼樣的合作形態”等問題就可以在邏輯上展開探討。考慮到“訂單培養”涉及三個基本主體——培養單位、用人單位和學生,那麼可以進一步探討:培養單位只能一所院校還是可以多所院校?用人單位只能一個企業還是可以一個行業相關的若干企業?基於這樣的思考,筆者提出兩種基本的“訂單培養”類型“:企業訂單培養”和“行會訂單培養”。“企業訂單培養”就是校企一對一單線合作培養,學生就業定向單一的企業(或某企業的特定崗位)。“行會訂單培養”,廣義上指由行業協會主導,組建多院校、多企業的校企合作聯盟,定向培養行業人才;狹義上指一所院校藉由行業協會的中介作用,與行業內的一批龍頭或骨幹企業合作定向培養實用人才,這批企業較好地代表了行業的特定領域,這既意味着學生就業能定向行業領域(或行業領域的一類崗位),但又不妨礙學生企業間雙向選擇。

二、“企業訂單培養”的機制缺陷:綁定企業,三方訴求難平衡

1.全憑“企業訂單”的風險。規模適度、持續穩定的“訂單”是開展“訂單培養”的先決條件。學校人才培養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要求:一是考慮規模效益,一個“訂單班”需要確保一個適度規模並保持相對穩定;二是考慮培養週期,培養期內培養目標既要明確又要保持相對穩定,且培養到期時人才應被批量錄用;三是考慮教育專業化特點,學校投入“訂單培養”的師資、課程、教材等諸多教學資源具有專用性,且需在多次循環中才能得以不斷優化配置和提升效益。但是,在校企一對一的“企業訂單培養”模式中,企業“下單”的依據是其自身的人才需求預期,而這又受企業經營發展狀況的深刻影響。換句話説“,訂單”的有效性和持續性取決於一個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受技術變革、同行競爭和相關宏觀調控等的影響,經營狀況不斷變化,這就必然導致用人數量的隨機性、用人週期的不確定性和用人標準的動態性。因此,隨着企業經營發展狀況的經常變化引起用人需求的快速變化,將不僅降低“訂單培養”的有效性,從而有違企業“下單”的初衷;而且會導致“訂單”的應急性、短期性和不可持續性,從而影響學校辦學的穩定性和相關教學資源的長期效益。總之,將“訂單”繫於單一企業,不僅可能增加企業經營負擔,而且會使企業的市場經營風險傳導為學校穩定辦學的風險。

2.綁定“企業就業”的困局。企業採取“訂單培養”的目的在於:一是先於市場渠道搶先獲取優質人才;二是避免市場招聘中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選錯人、用錯人以及入職適應期較長等問題;三是經過一段培養期,在心智上、文化上培養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因此,通過簽訂培養協議,期望將學生與企業“綁定”“互鎖”,實現共贏,然而,實際上卻可能得到一個事與願違的尷尬局面。首先,培養協議的不同簽訂方式,意味着對學生的不同劃分。如果採取“雙向選擇、自願簽約”的形式確定“訂單班”,那麼那些對自我期望比較高,敢於拼搏的優秀學生,往往並不甘於限定於一個企業,從而會放棄“訂單培養”;相反,那些對自身前景相對缺乏信心,樂於安穩的普通學生卻更樂於選擇“訂單培養”。但如果採取招生入學後直接整專業、整班“訂單培養”,雖然鎖定了優秀學生,但也鎖定了大量相對平庸的學生,雖然通過後續的學習表現可以篩選出優秀學生,但由於他們是“被迫訂單”的,因而違約的概率也會增加。其次,由於協議是事先簽訂的,會給學生提前鎖定了就業的預期,從而導致學生學習努力最小化的傾向,即只需使自己達到企業錄用的基本條件即可,反而使得部分優質學生相對平庸化。如果錄用條件定得過高,會降低整體錄用率,從而降低“企業訂單”的吸引力;而錄用條件定得過低,不僅對優秀學生,對普通學生也將缺乏潛力激發,並最終錄用更多的普通學生。再次,訂單培養協議是個“弱協議”,在國家“雙向選擇”就業制度下,對學生的約束力較弱,優秀學生違約概率較高。即使不違約,優秀學生也未必願意與企業簽訂長期就業協議,往往短暫就業後離職跳槽,“下單”企業難免落個“為他人作嫁衣”的結局。最後,綁定企業的培養協議是個“糟協議”。除上述提到的可能抑制學生潛力發揮之外,“訂單培養”使學生知識、技能相對單一,可持續發展能力變弱,限制了學生後續轉崗或再擇業的空間;對最終被拒絕錄用的學生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造成他們的挫敗感;另外,企業萬一因經營發展不利,導致違約“斷單”將導致學校辦學調整困難和學生就業危機。

3.仰仗“企業培養”的障礙。“訂單培養”的關鍵在於“合作培養”,在於企業實質性地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包括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協同開發課程和教材,投入或開放共享用於實踐教學的優質資源,安排勝任的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共同評價認定人才培養質量等。但在校企一對一的“企業訂單培養”模式中,需要仰仗單一企業來完成“企業培養”的全部責任和任務,存在着很多的困難和障礙,最主要的有三個方面:動力不強、能力不足和資源不夠。企業實質性參與“訂單培養”過程動力不強的原因,正如上文所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因企業經營狀況的不斷變化,在用人需求上,具有用人數量的隨機性、用人週期的不確定性和用人標準的動態性等特點,使得“訂單培養”能不能真正契合企業的用人需求,會不會成為企業經營發展的額外負擔等問題成為企業時隱時現的顧慮;二是“訂單培養”很難真正或者全部鎖定企業所需的優質人才,不是某種平庸化就是優秀人才流失到競爭對手那裏,使得人力資本收益或下降或外溢,導致企業總體成本—收益不對等。企業實質性參與“訂單培養”過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對人才培養工作天生不熟悉,其主要的工作重心是生產經營,因此其從組織架構到工作運行,都是圍繞生產經營展開的。即使如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其主要職責僅是招聘和簡單崗前培訓,對與學校合作的“訂單培養”也缺乏全面的參與能力和全局的掌控能力。而學校對生產經營過程又天然不熟悉,導致學校和企業兩種話語體系在溝通中面臨很大障礙。因此,企業一方面由於精力有限和能力不足,又加上與學校深層次溝通的障礙,在“訂單培養”過程中,企業總是處於被動中,參與合作培養也往往只能停留於淺層,或限於局部。此外,單一企業可用於“訂單培養”的資源也非常有限,特別是中小企業,較大地影響了“訂單培養”的質量。總之“,企業訂單培養”的核心是建立“有規模的校企直接合作培養共同體”,這對企業的要求非常高,從實踐情況來看,除一部分中大型優質企業與優質高水平院校合作開展的“訂單培養”取得較好成效外,大部分普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與普通院校實行的“訂單培養”,往往形式大於實質內容,效果並不理想。

三、“行會訂單培養”的機制優勢:行會主導,寬領域定向,大合作培養

1.大訂單優勢:行會訂單集合行業需求。“企業訂單培養”模式中,受企業經營風險不確定性的影響,基於企業用人需求的“訂單”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始終是個突出問題,且無法通過企業自身解決。行業人才需求相對企業人才需求,不僅規模更大,也更穩定、可持續,即使變化也更平緩温和。因此,基於行業人才需求而成的人才培養“大訂單”,將更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的規律和特點。行業協會作為中介組織,是政府、企業和學校間相互連接的橋樑和紐帶,除了是企業的指導者、約束者,還可以是職業教育政策的宣傳者和建議者、校企合作的推動者和職業院校的服務者。因此,由行業協會主導開展行業人才的“大訂單”培養,具有先天的優勢。

2.寬定向優勢:學生就業定向行業領域。相對於學生“綁定”企業給雙方帶來的不利與尷尬“,行會訂單培養”基於行業需求的“定向培養”,將學生“綁定”行業,但又不妨礙學生與行業內企業“雙向選擇”就業。對學生而言,選了專業就意味着定了行業,因而定向行業培養不僅不違背其意願,反而更好地體現和滿足了其意願;因為就業時需要和參與合作培養的企業進行雙向選擇,就學期間自然會盡最大努力學習好、表現好,有利於激發潛能;同時由於不限於一個企業、一個崗位,學生的知識基礎更寬、能力素質更綜合,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強,最後“雙向選擇”獲得的工作的收入待遇和發展空間也將更好。對於企業而言,由行業協會牽頭“訂單培養”,且多企業參與合作培養,所以培養成本得以分擔,但瞭解掌握學生的信息、吸引和獲取優秀學生的機會是對等的,從而在成本下降的同時,成本—收益更加匹配。

3.大合作優勢:行會主導構築培養聯盟。在“企業訂單培養”中,因企業的主動性不夠或能力不足等因素,校企“合作培養”總體效果不盡如如意。在“行會訂單培養”中,行業協會利用其獨特的身份,在政府、企業和學校中能更好地發揮利益協調和資源整合的作用,構築起一個目標一致、多方聯動、運行順暢的人才培養合作聯盟。在“訂單”的簽訂關係上,行業協會與學校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同時與會員企業達成委託協議,形成三方多邊協議。行業協會作為中介,既是人才需求者,向學校“下單”提出人才需求,又是人才供給者,向企業提供訂單學生。在“訂單班”組建上,行業協會按與學校的協議從會員企業中組成訂單企業庫,收集企業的訂單需求計劃之後反饋給學校,學校按照協議挑選學生組成訂單班。在培養環節上,學校為訂單班制訂基礎理論課的課程教學標準,並負責實施教學;行業協會按照行業發展要求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及相關實踐實訓課程的教學標準和教學方案,組織企業按要求提供實踐實訓課程的教學和實訓場所及崗位。基於行會自身的職能特點,行會能夠更好地根據市場和行業的動態變化建立人才培養動態調整機制,不斷修正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引導企業發展,糾正人才需求的方向。在考核錄用上,學校、企業和行會聯合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並遵循“雙向選擇”的原則,根據訂單需求計劃將學生分配給訂單企業。總之,在行會主導下,有了行會對企業的約束和對行業的長期把握,以及行會強大的利益協調和資源整合能力,能較好地實現學校、學生、企業和行會四方的各自利益訴求,達到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