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子貢的故事讀後感精選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77K

寫好讀後感對於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完成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人們對名著思想的體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子貢的故事讀後感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

子貢的故事讀後感精選6篇

子貢的故事讀後感篇1

我閲讀了——《名人故事》這本書後,從中感受到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勤奮好學。這本書説的是:司馬光,李嘉誠,比爾.蓋茨等等中,外名人勤奮好學的故事以及展現他們的才智的事例。比如:《喜歡讀書的陶行知》

這個故事述説了陶行知六歲應該上學,陶家沒錢給學費,但他聰明好學,因此被附近開館子的秀才免費收為學生,受到了啟蒙教育,九歲時被外婆送到吳爾寬的經館伴讀,這才正式入學,練出了一手好書法。十歲時,聽説有一位品學兼優的王先生主持學館,便去求學,王先生被他感動就讓他免費伴讀。崇一學堂校長見他聰明好學,又允許他免費入學,畢業時名列第一。後來陶行知成為一個教育家。

從這個故事中我想到我們現代的國小生,想到現代嬌生慣養的“小皇帝”,“小公主”,想到現在整天只想着玩,上網的.學生,我們應該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小時候是多麼勤奮,多麼努力,他才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向陶行知學習嗎?像他一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你難道不想成為嗎?所以,我們應該像陶行知一樣有這種精神,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無論你長大是不是個教育家,只要你努力奮鬥,就會成功,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子貢的故事讀後感篇2

前天晚上把《撒哈拉的故事》看完了,很喜歡,不過很可惜,沒有記一下就給還了。有一些感受......

1:自己好落伍:看這本書的一星期時間裏,同學見了都説:“我看過了,不錯,好好看。”想起郭敬明17歲寫《愛與痛的邊緣》時都看過那麼多人的書而且有許多自己見解,他對三毛好像是這樣説的‘曾經有段時間我迷三毛迷得緊。不為別的,只為隻身跑到沙漠的神經質。那時候娶一個像三毛一樣的女子為妻然後一起遠行成為我最大的夢想。但它高高在上地懸在我的頭頂使我不得不仰望,在脖子痠痛的同時讓我明白:它遙不可及。’想着自己太虧了,小時候不知道看書也沒有條件看,如今狂補着涉獵各類書籍卻覺得有些晚,因為此時的記憶力真如老徐那樣:記得特快忘的也神速。

2:羨慕三毛:

羨慕三毛有那樣的父母:有着健康的身體、聰敏的頭腦,使孩子從小物質上得到充分滿足,即使在三毛成家後仍給予很大的幫助與支持;一心愛着孩子教育很好並不約束孩子成長,試想有多少的家長願意讓孩子一輩子隨自己性情流浪。

羨慕三毛有那樣的朋友:什麼叫真朋友?就我的理解:真正的朋友是共分享共患難的朋友,當你在尖峯時並不急於沾取你的光芒,當你在低谷時又能給予幫助關心。而三毛交到的都是些真性情的朋友,不捨得她到沙漠受苦,但真要去了就盡力寄些所需東西,急人之所需雪中送炭都不誇張,即使是那些追求三毛的男性朋友,亦給予尊重和幫助(我始終認為男女朋友間應保持尊重,底線很重要)。

羨慕三毛有那樣的愛人:荷西!怎樣説他呢?看這本書,就覺得越看越喜歡荷西,最後就覺得以後找人過一輩子的話就找這樣的。

a:他是如此的愛三毛:他愛三毛矢志不渝,小時候就對三毛講‘從小的願望就是娶三毛為妻’;他愛三毛一輩子為了她可以犧牲一切:撒哈拉沙漠,這是怎樣的地方?稍有常識的人就會知道這裏的氣候、物質上的貧瘠,更不用説風俗不同宗教不同......有多不同?你能想象那裏人幾年不洗一次澡甚至許多人一輩子不洗澡;你能想象那裏人不知道自己幾歲,女孩子8——10歲就要結婚;你能想象那裏還有《湯姆叔叔的小屋》裏如湯姆命運的黑奴買賣。我覺得不可思議。而就是這樣的環境,荷西聽説三毛堅持要去時不笑話不阻止更不拖累,默默的收拾了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礦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來,等三毛單獨去非洲時好照顧我。他知道三毛是個一意孤行的倔強女子,不會改變計劃的。前一段看《傳聞中的七公主》迷上雪七和小跟班的愛情,小跟班也是為了雪七自願到戰爭下的伊拉克,當這種只可能發生在影視劇中的場景切切實實擺在我面前時,亦真亦幻,讓我着實感動了一番。

b:善良:讓沙漠人搭便車,和三毛一起幫助啞奴,成為撒哈拉威人的修理匠工匠。

c:信任:對愛人的信任,對朋友的信任。

d:負責:少説,多做,將一切付諸行動中。

e:孝心:當他們剛到沙漠時那樣的艱苦條件,荷西堅決不用三毛父母的錢説:“給父母養老,你的父母以後我們離開沙漠,安定下來了,都要接來。”他了解三毛的孝心,自己也是絕對的孝順。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白手起家。

f:穩重,男人味:在温飽問題未解決之時絕對不會兒女情長但也儘量不讓三毛受苦;當遇到危險與困難時會第一時間保護三毛;當發生戰亂時也沒有優柔寡斷,馬上投身大義之中,但會冒生命危險抽身安撫安排三毛。這樣的男人總是理智的給你踏實安心的感覺。

g:可愛:但要相信f並不代表荷西沒有情調,他會搞浪漫、會調皮。和三毛搶車、捉魚.....可愛極了。

h:愛國、是非分明:我很感動的一點就是當荷西的同事講:“殖民主義又不是隻有我們西班牙,人家香港的華人,巴不得討好英國,這麼多年來,唯命是從,這種榜樣,沙哈拉威人是看不見,我們是看得見……”時荷西的憤怒,絕對的明辨是非。

説不清楚荷西還有哪些優點,總之他的言行證明了這樣的男人值得愛,也無怪乎三毛講她的男朋友中只有荷西沒有車,但荷西與她最合適;無怪乎三毛給父母信中説自己並不十分愛河西但當荷西意外失事時痛不欲生並寫過文章荷西我愛你。

越寫越覺得像雪七和小跟班,哦不對,是雪七和小跟班像極了三毛和荷西。不知道《傳聞中的七公主》的編劇是不是看過三毛的小説來的靈感改編成這樣的電視劇。哈哈,不管怎樣,都讓我喜歡。

3:敬仰三毛:

我不怎麼真心説這個詞的,敬仰的對象太神聖了,舉個例子我敬仰周總理。所以説在此真心説敬仰三毛説明真的很喜歡、佩服她。

我也不多舉例説三毛那些和荷西共同的優點了,比如説善良、孝順、正義、信任、寬容、愛憎分明......不舉例並不代表我的偏向,只是許多例子都是重複的。只想告訴大家三毛的這些優點比荷西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男女有別,他們做事的方式、感情的表達上有所區別。

他們很重要的一點區別也是我佩服三毛的很重要一點是她的博學,文學我就不用説了,三毛是輟學生,但三毛有一句經典的話:學校可以滾,但書不可以不讀。聽聽三毛讀的書:天文、地理、妖魔鬼怪、偵探言情、動物、哲學、園藝、語文、食譜、漫畫、電影、剪裁,甚至於中藥祕方、變戲法、催眠術、染衣服……混雜得一塌糊塗,她是那樣的興趣廣泛,所以對於三毛的懸壺濟世、將飯做成中國飯店、將撒哈拉的屋子設計的如畫報似的美麗......就不足為奇了。

還有就是三毛的好奇心、大膽、冒險性、機智,天哪,看着生動的沙漠觀浴記、荒山之夜就能感受到這些特性。太佩服三毛了....

好了,暫時就想起這些,覺得三毛的一生真是精彩,我也只有羨慕敬仰的份了。在我看來,人生有這樣的親情、友情、愛情足矣,有這樣的人生經歷足矣!

子貢的故事讀後感篇3

嚮往三毛灑脱自由的生活,也欣賞她書中自然流露的情感。沒有華麗的辭藻卻不失靈性,能表達的恰到好處,直擊內心深處,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

我羨慕她和荷西的生活狀態,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得真實。永遠有着一顆獵奇的心。《撒哈拉的故事》記錄了她流浪到撒哈拉感受到的不一樣的人生。她去“泉水”中看當地人如何洗澡,再去海邊看他們如何清理“內部”。他們理智,他們會因為生活拮据而選擇出海打魚變賣換錢。同時也不乏幽默和感性。她會因為荷西不夠了解中國而告訴荷西粉絲是春雨凍住後形成的或是尼龍線加工形成的;她會因為撒哈拉威人不論大事小事總找她借東西不還而破口大罵;也會因為芝麻大點兒的小事兒而低頭流淚;還會為反對奴隸制度當場向大財主質問。她也親眼見證了撒哈拉從一個寧靜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變成了子彈橫飛的是非之地,而她為此卻無能為力。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粒沙,然後就有了撒哈拉。

因為這句話羨慕三毛與荷西的愛情。他們真的很愛對方,他們的甜蜜愛情應該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吧。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美滿的幸福讓蒼天嫉妒。荷西的意外是上天給三毛開的最大的玩笑,荷西的死亡也成了三毛一生的痛。我總覺得荷西不應該就這麼死了,他值得更美好的結局。

三毛活的濃烈,過的灑脱。她把自己的熱情與真善美都留給了撒哈拉。三毛説過撒哈拉是她的第二故鄉。

子貢的故事讀後感篇4

最近剛讀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有點意外。本以為那是個充滿異國風情的、新鮮有趣的故事,開讀之前我老是在想:撒哈拉里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冒險駱駝綠洲會是什麼呢?結果卻是一個個在撒哈拉生活的小故事,有點平凡的、温馨的小故事。有些意外,但也僅是意外。

?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裏面的哪一個故事,而是開篇序言裏的那一封信,一個母親寫給遠在異國的女兒的信。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每個兒女的身上都會有一條看不見的線緊緊纏繞着,線的那一頭,是日夜憂念着孩兒的父母。為人父母,沒有哪一個是不為兒女着想的?女兒孤身遠去荒蕪的撒哈拉生活,那裏沒有親友,陌生的人、陌生的語言、陌生的風俗,思及如此有哪位父母能夠安心,能不憂慮掛念?在那封信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引用名句,沒有深奧的哲理,沒有誇張的感歎,有點只是一個母親為遊子深深的思念與擔憂,

在那短短的幾百字的信中,我們不難知道三毛的母親並沒有很高的文化知識,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只會用普通的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剛得知女兒要去撒哈拉時她擔心、不安、害怕,害怕女兒吃苦,害怕女兒寂寞,更擔心她難以適應沙漠的日常沙漠。但她最終讓她去了,因為她瞭解女兒,明白她的志趣,為了女兒的志趣和新生活的嘗試,她和丈夫忍住了眼淚,答應了下來。儘管如此,在女兒離開家門去了撒哈拉生活的時候,他們仍然忍不住地憂慮、心酸。在那時,母親常常往郵局跑,給女兒寄食物、衣物,以及一些小玩意兒。當他們聽説女兒要結婚時,他們頓時感到欣喜和安心,喜於女兒不是一個人,在那遙遠的地方還有一個人能陪着她、照顧她。

明明是最平凡的語句,卻表現出了那麼深刻的感情。那信裏有點囉嗦,那麼的真實,好像母親就在耳旁細細叮嚀。看着它,我確實想起了我的母親,那個囉嗦的,已經日漸蒼老的婦女,每次我去上學,她總是説:“搭車小心點,認真上課啊,到學校了給媽打電話,放學馬上回家啊,別到處亂逛。”聽到這些,我總是覺得很無奈,都聽了三年多了,但還是會一一應下來。有時候我們總是不懂事地頂撞父母,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總是叛逆地不聽父母的話,叫我做這我偏不做,讓父母操盡了心。序言的信裏有這麼一句話:“夜已很深,春天的夜晚仍有寒意,請為父母多披上一件外衣,珍重複珍重。”“請為父母多披上一件外衣”這讓我既心酸又慚愧。有人説:“兒女生來是來向父母討債的。”但我想説:“兒女生來並不是要向父母討債的。”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美麗的白髮,幸福中發芽;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在剛找《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時,找出幾篇它的讀後感,其中有一篇裏説,三毛她啊,是沙漠裏的一朵奇葩,一朵亮麗的奇葩。我在心裏默默地點了一個贊。

首先我要説的是,我很佩服三毛的勇氣,那種樂於在沙漠裏生活而且一去好幾年的勇氣。在《撒哈拉的故事》裏三毛就提到,她希望去撒哈拉,去冒險,去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我很驚訝,畢竟很少有人會有這樣的豪情壯志。三毛熱愛冒險和旅遊,當初她就是在希臘愛琴海和撒哈拉之間猶豫了,但很顯然,她更偏愛於撒哈拉。我有點不懂,她為什麼如此熱衷於那個地方?比起乾旱的撒哈拉美麗的愛琴海不是更讓人心動嗎?但看完《撒哈拉的故事》,我想我有點懂了。

撒哈拉是一個很貧窮的地方,這是無可置疑的。在三毛他們居住的地方沒有醫院、郵局、行政處等,要到小鎮上才有,所以三毛要結婚那會兒常常往小鎮上跑。

在《結婚記》中,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原來結個婚還會這麼麻煩。出生證、單身證、居留證、法院公告證……各種文件還要週轉好幾個地方,最後交由當地法院審核、公告,再送去馬德里他們過去户籍所在地法院公告……如此,最後還有一個省略號!我很難也不想猜測那省略號還包含些什麼了。儘管這樣,西荷還是很堅決地説:“我要結婚。”三毛,當然是隨着他的啦。

我挺羨慕三毛的,因為她有一對善解人意的、關愛她的父母,有一個很愛她的愛人,她是個幸福的女人。與那些大男子主義不同,西荷並沒有要求三毛婚後一定要呆在家裏當個家庭主婦,他尊重三毛的志趣,喜愛三毛的性格,三毛也曾説過結婚後她還是希望能到處遊走,當個“任行俠”,西荷也覺得這是當然的,他所喜愛的是三毛這個人,她的性格、她的一切,而不是需要一個保姆、一個傭人。也許這就是找一個外國愛人的好處吧。

撒哈拉很窮、很落後,撒哈拉的婦女們幾乎沒有受過科學的教育,有些已經是當媽媽了的卻不知孩子真正是怎麼來的,甚至連簡單的單數算數都不會,於是,三毛就成了她們的萬能教師了。在三毛的課堂裏,“學生們”很自由,要來就來要走就走,畢竟她們不是真正的學生,老師也不是專業的老師。三毛的課講得很零散,基本上想到什麼就講什麼,更多的時候是拿些來給她們看。哦,對了,三毛還是她們的“巫醫”呢。我覺得沙哈拉威們真是太固執和愚昧了,女性即使生病了也都不會選擇去小鎮裏看醫生,因為那醫生是男的,就連生產這種危險的事情都不要找醫生,其他婦女如果不是母女關係也不會幫他人生產,因為她們覺得這是不吉利的。三毛的到來改變了她們很多,她們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知識,有了一個去醫院生產的先例,而三毛也在其中找到了樂趣與價值。

在沙哈拉威的眼中三毛是很奇特的,她和西荷是當地唯二肯於奴隸做朋友的人。即使在這開放的二十一世紀,在一些貧窮落後的地區還是有着奴隸制的現象的,比如撒哈拉。我很不理解,也很反感那種不把人當人看的行為。儘管人的地位是有高低之差的,但是多年的教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人格和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尊重他人,因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我們自己。但很遺憾,我們不能將自己的思想灌注到那些等級觀念已根深蒂固的人身上,三毛他們也同樣這麼無奈着。三毛他們喜歡與啞奴相處,但最終還是不能改變啞奴被送走的命運,他們為此感到可悲而又無奈。

在三毛的眼中沙哈拉威們也是很奇特的。性別觀念、無知、早婚、早育,哦,還有那奇異的幾年才一次的清洗。三毛就曾因為好奇而去觀看了撒哈拉婦女的洗澡,還拉着西荷一起去觀察她們如何洗內臟,因此差點被認為是變態。面對朋友的懷疑是,三毛很淡定地賊贓嫁禍,如果我當時在場,我的表情一定和西荷一樣驚訝而又無語。我眼前似乎真的出現了三毛那一臉認真地説着“那一定是那些日本遊客”時有趣的表情,呵呵,真可愛。

之前説過了,我對《撒哈拉的故事》有點意外,但也只是意外。我喜歡這本書,它的故事並不驚奇卻生動有趣,有些很平凡但很温馨,我喜歡她。以上便是我讀完《撒哈拉的故事》後的感受。

子貢的故事讀後感篇5

20xx年的《開學第一課》非常勵志,關於夢想,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話語要説,為了實現夢想,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我們的夢想。畢竟光有夢想是遠遠不夠的,唯有堅持我們的夢想才會有可能成功。

在一些還掙扎在温飽線的小朋友眼裏,夢想是可口的飯菜,是他們媽媽的温暖雙臂。在殘疾人的眼裏,夢想就是能夠看清這個時間,和正常人一樣自由快樂地生活。運動員眼裏,夢想是支撐着自己永不服輸的信念,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夢想,你就會有所收穫。在汶川中失去雙腿的舞蹈老師——廖智。雖然失去了雙腿,但是她沒有放棄,每天堅持練習舞蹈最後終於練成了輪椅舞。她又能在舞台上跳舞了。可見夢想是美麗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夢成真也成了我們長久以來的信仰。夢想是一縷陽光,它使人們由浮躁走向踏實,由彷徨走向堅定,並走向成功。夢想是有驚人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動力之源;高遠的夢想可以激發一個人生命中所有的潛能。夢想不僅僅是20xx年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夢想更加是我們一輩子的主題。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大家都要全力以赴。開學第一課裏的太空教師王亞平向孩子們講述了自己的飛天夢,她也是一位平凡普通的人,但是她堅持了自己的的夢想,用行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要向王亞平學習。

夢想就是一種力量,可以給失去希望的人帶來無限的光明的強大力量夢想是一種十分美好的東西,人人都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設立一個明確的夢想,夢想要實實在在的不能空洞,不然等到久了,這個夢想就沒有了新鮮感,也就不會再去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去努力的拼搏了。如果你現在還沒有的話,那麼請設立一個實實在在的夢想,好讓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裏,可以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去努力的拼搏吧!

子貢的故事讀後感篇6

暑假裏,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它原來是古希臘作家伊索創作的,現代著名作家陶紅建改寫而成的。

?伊索寓言》這本書是經過兩千多年的時間錘鍊,其特有的智慧和藝術魅力像一粒鑽石,在歷史洪流的沖刷下,愈加熠熠生彩,成為歷傳不衰的傳世名篇。

?伊索寓言》這本書是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的。其中《驢、烏鴉和狼》,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一隻驢的背上長出了一個瘡,不斷有膿和血流出來,所以招了許多蟲子。這時,一隻烏鴉看見了驢背上的蟲子,飛上去啄食,主人看見了哈哈大笑,而狼走了過來,主人就趕野狼走。這故事説:一個人如果有了壞名聲,即使沒幹壞事,人們也會防備他。我讀了這個故事心想:我們要從小養成好習慣,一定不能做壞事。

?養蜂人》主要講的是一個養蜂人在森林邊安了家,他的收穫很多,鄰居很眼饞,終於有一天,蜂箱被偷走了,當養蜂人回來時,發現蜂箱不見了,可是蜜蜂卻叮他。這個故事説:有的人不分清敵我,放縱敵人,卻對朋友濫加迫害。我從中感悟出了我們一定要對身邊的朋友、家人學會感恩,不要像小蜜蜂一樣,做一個是非不分的人。

?擠牛奶的姑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從這個故事中我學到了:我們做事不能憑空想象,要靠真本事。這些寓言雖然篇幅短小,但作為人們生活各方面的內容,並通過故事背後的哲理,給人們深刻的啟示,作品有的揭露了強者凌弱的暴行,有的讚頌自由生活的美好,有的反映了窮苦人民的悲慘命運。

?伊索寓言》這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小故事,讓我學會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