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停講座心得體會最新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27K

寫一篇實用的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的思想得到昇華,我們都知道心得體會是抒發我們內心真實情感的文章,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停講座心得體會最新8篇,感謝您的參閲。

停講座心得體會最新8篇

停講座心得體會篇1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河南省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在我參加過的培訓中,只有這次給我的感受最深,這次的培訓組織新穎,有專家的引領,自學的支持,羣體的智慧,豐富的案例,媒體的整合,多樣的評價,更難得可貴的是有着優秀的團隊。透過本次培訓學習,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穫。

首先在這次遠程培訓學習中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正確的認知,不管教師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如何,就應以教師這一職業為榮,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職業幸福感。而學習專家、名師的教育教學相關策略後,我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汲取精華,能用心主動思考,真心探討。這次的學習培訓,對於我來説,是值得珍惜的充電機會,應對當前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絡覆蓋到校園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段。

2、重大傷亡事故報告制度。凡是學校師生非正常傷亡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應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對發生的事故應按照各自管理權限及時查清原因,對事故責任者給予嚴肅處理,事故善後事宜應及時妥善處理。對發生事故不上報者,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近年來,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從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入手,通過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將努力營造一個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

以上內容就是一祕為您提供的9篇《講座心得體會》,能夠幫助到您,是一祕最開心的事情。

停講座心得體會篇2

“我們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讓我們享受到為國家、為人民、為羣眾、為親人盡到職責的快樂。”--魏書生

這天我們在海口昌茂花園學校共同欣賞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的專題講座,題目是《如何當好班主任》,這是班主任不可不聽的講座,他告訴我們當好班主任的奧妙,聽魏書生的報告、讀魏書生的文章,如同聆聽一位智者的心靈獨白,舉手投足、字裏行間無不感受到他質樸的人格魅力與務實的工作作風,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體心得體會如下:

首先,魏書生教育思想的總體框架是:

一個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質觀、人才觀、質量觀、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

二個原則――民主與科學,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的規律。

三個統一――社會本位與以人為本的統一,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統一,主體思想與發展思想的統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時代精神、強調以人為本、促進主體發展、借鑑與創新相結合的現代教育思想。

四個關聯――人和社會的關聯,人和工作的關聯,人和他人的關聯,人和自我的關聯,以及由此擴展開來的富於哲理的思考。無論任何人,要改變客觀世界,都首先要從主觀上改變自我、超越自我,方能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個支柱――以培養自學潛質為宗旨的學科教學論,以培養自我教育潛質為宗旨的班級工作論,以學會學習為宗旨的學習方法論,以養、教結合為宗旨的家庭教育論,以規則與威信相結合為宗旨的學校管理論,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關的豐富多彩的獨到理論和具體方法。

其次,對魏書生的語言的評價:魏書生老師是位極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你看別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別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中。他從來都是站着演講的,不管演講時刻是半天還是一天;他的面容一向是平和親切的,就像在跟你應對面談心;他從不講多麼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麼華麗的詞語,只是談一些身邊的與生活、工作、學習有關的小事情,幽默搞笑,有時還帶着一點點自私的念頭,卻很有一番見地,讓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於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為他身上的那種難以言説的魅力所吸引。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洞説教,從容中藴含巨大的凝聚力與感染力,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把普通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時代的脈搏緊密聯繫起來,是心與心的交流,也是一首愛國敬業的頌歌。魏書生是個實實在在的人。

第三,魏書生對教師職業的迷戀,源於教師是最有利於培養真誠、善良、完美的職業。帶着這份樸素的情感,他放下許多機會、經過多次申請,最後成為一名教師、一名終身教師,以至在擔任眾多的行政及兼職工作時都不曾離開三尺講台。教育的理想主義,體此刻教育教學中,是那些閃爍人性光輝的舉措:對待犯錯誤的學生,唱歌、寫説明書、做好事、寫心理病歷,堅持每一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撐,“一分鐘競賽”、“學會使用‘邊角餘料’”等等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教育、對教學、對學生,魏書生有着真真實實的情感。

第四,魏書生對學生愛的教育。自愛愛人的魏書生,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一天課聽不懂,還要硬着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幫忙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魏書生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是簡單地加以訓斥了事,而是透過讓學生寫心理病歷和説明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潛質。

第五,魏書生的語文教學方法。對於語文教學本身,魏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採取了出奇制勝的策略。一般常人教語文或研究語文教學往往從“同處”着眼,從如何趨同方面着手,未教或未研究之前,總習慣於先定下一個方針、一個框來,然後按力索驥,依樣畫葫蘆。這樣的教學與研究,一般不會產生多大的“轟動效應”。魏書生不一樣。他和常人一下子拉開了較大的距離。他常常讓別人對他產生一種撲朔迷離、時隱時顯之感。他的教學總是從“異”處着眼,從“立異”上着手。比如以下策略和做法:

(1)一般人都是一課一課地教,而魏書生是“一學期的教材”“只有30多節課就講完了”。

(2)一般人都是對學生的作業精批細改,至多隻但是是研究如何改法,比如是少作多改還是多作少改等,從來就沒有想到“不改”。而魏書生則是“1979年以來,我沒批改過一本作業,沒批改過一本作文”。

(3)一般人都是注重於對學生的學習考評與測試的。依常理,測試是十分必要的;不單是應試,即使是抓素質,也無法離開或摒棄考試。“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已成共同認識。而魏書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説:“除統考外,我沒有搞過測驗、考試。”

(4)一般人都是遵循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課時的,教師不上課堂,怎樣説都不對,這是普遍認識。而魏書生居然不管這一套,他徹底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了。他説過:“十年來,每年還是要有四個月以上時刻外出開會。”除節假日不算,這四個月多少還要佔去較多的課堂教學時刻。對於一般教師來説,這簡直不可思議。

(5)一般人教課都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逐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而魏書生也是一反常理,讓學生“自學整冊教材”。效果是怎樣的呢?居然是新學期一開學就能夠安排學生進行“期末考試”。照常規來看,這實在讓人感到太越軌了。

魏書生就是這樣,他有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膽量,科學家的嚴謹;有儒家的禮讓,有釋家的胸懷,道家的超脱;有社會活動家的閲歷,演講家的口才……這一切,成就了他作為一代教育家獨有的魅力和風範,以一顆平常心快樂地生活、工作、學習着。

停講座心得體會篇3

9月25日,我們幼兒園開展自主遊戲培訓學習。在這短暫的學習中,使我提高了認識,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理清了思路,我受益匪淺,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

陳家雅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自主遊戲,孩子們是如何探索進行這項遊戲的?老師要學會觀察,並且能察有所獲,老師要尊重孩子們的興趣,相信孩子們對遊戲的選擇性。孩子們喜歡自由自主的玩,我們就支持他、相信他。我們要把遊戲的空間還給孩子,呵護孩子而不是控制。

這次培訓,讓我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提升了活動創設水平。首先是對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探討與更新,給我帶來了我們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我們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要以一種生態的眼光、態度、原理和方法來觀察、思考、理解複雜的問題,並以生態的方式來開展活動,讓孩子在快樂和自信中學習。以前我們也組織幼兒開展遊戲活動,但只是把遊戲作為完成教學活動的一個輔助與補充,是為教學而遊戲,是教學的一種“裝飾品”,而沒有真正認識遊戲在幼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沒有將遊戲貫穿幼兒的一日活動中。遊戲是幼兒園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靈魂,自主遊戲與之前的區域遊戲是有區別的。自主遊戲老師只是觀察者。

此次培訓中,在新的時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只有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提高專業化水平,才是我們成長的途徑和最大的收穫。

停講座心得體會篇4

20xx年歲末,20xx級的考研戰鬥趨於白熱化,20xx級的考研戰線已然拉開。今天去xx大學聽考研講座就是20xx年考研戰鬥的序幕。坐車來回免費,中國考研頂級輔導專家馮博士專場講述考研的形勢和策略,足以吸引我的眼球。

寬敞的學術報告廳人滿為患,馮博士年輕令我吃驚,而他的滿腹經綸更讓我聽的瞠目結舌。馮博士以他詼諧幽默的演講風格博得在場學子的陣陣掌聲。他從20xx年考研結果分析了考研的低錄取率的原因和20xx年的考研形勢,接着他又分析了報考研究生院校的訣竅,權衡了專業和院校選擇的準則,根據學術性和應用性的分別合理選擇專業方向。接着馮博士有又對考研公共課程的題型和應對策略作了大概的分析,使我對於考研的題型有了一定的認識。馮博士還特別對英語考研與四六級考試的不同做了具體的分析。他幽默的演講風格令現場的氛圍很是活躍。最後馮博士結合自己的考研經歷給大家闡述了考研的艱辛和如何處理考研所面對的各種困難等等。

報告持續了近三個小時,最後同學們有的報名參加海文的培訓班,有的還圍着量博士問這樣那樣關於考研的問題。我也買了關於考研的一些參考信息資料。同時還結識了幾個一起考研的戰友。感覺還是不錯的啊!

最後從報告廳出來的時候又碰到文都考研的工作人員在散發傳單。我感覺考研不只是我們學生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還有考研的輔導機構的明爭暗鬥。坐上回去的班車給幾個同學侃了一番考研的理想和目標,以及自己的現狀,瞭解了以下他們對於考研的見解還是讓我很有體會。

停講座心得體會篇5

3月4日,我跟隨着教體辦領導和兄弟學校的老師,前往濱州蓮華學園參加了“名師之路”研討會,有幸親耳聆聽了著名教育專家魏書生的報告,受益匪淺。

想象中,這麼著名的人,講起報告來,那一定是高深莫測、暗藏玄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相反的,沒有太多的客套話,也沒有什麼開場白,魏老師的報告會就這樣開始了。

魏書生老師在教育教學上卻有很深的造詣,同時也是集多重身份於一身的人,教師,校長,局長,一般來説坐着報告很正常,可是魏老師所有的報告不管是多長時間都是站着,卻不顯一點倦意,着實讓人敬佩。魏老師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高談闊論,那樸實而又不失幽默的語言,平緩而又不乏激情的語調,還帶着東北二人轉的味道,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事例,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染着每一位聽課老師,整個會場笑聲、掌聲不斷。我覺得,魏老師的講座,更像是一位心理學家的心理輔導,一位演員的表演,一位智者的人生點撥,它不僅在告訴我們當好班主任之法,教書育人之法,更在教給我們做人之道,使我們每個人在笑聲中接受着心靈的洗禮。

聽完他的講座,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守得住清貧與寂寞的快樂教師

魏老師19歲當民辦教師,他21歲進工廠,1978年2月重返教壇。六年後他便成了遼寧省的“特級教師”,此後無論是作教導處副主任,還是校長,乃至市教育局長,他都從未放棄過教學,還擔任班主任。在報告中,我們一直都聽魏老師説如何擺正心態,如何使自己快樂,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許多時候,我們聽到的是教師的活有多累,工資是某某單位的幾分之幾等等的一些話,看着説者臉上的那份不平與無奈,作為同行的我們都深有同感。反思自己,也曾有過許多不滿的情緒,也曾抱怨過自己的收入不夠高,也曾抱怨過工作累,也曾抱怨學生難教。聽了魏老師對人生、對生活的詮釋,讓我不禁想:既然自己已經無法選擇人生,無法選擇職業,無法改變環境,何不從改變自己開始呢?自己不快樂,就首先讓自己快樂起來;自己壓力重,就放下心中的包袱,輕鬆生活;教師的地位不高,就讓自己的人格與態度去渲染周圍的人,另他們刮目相看,感受到教師確實是“德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學生厭倦了你的課堂,那你就從改變自己的方法開始。一切的一切,只要你去想了,去做了,都會好起來的。

二、做一個能夠尊重學生人格的愛心教師

聽着魏老師轉班來的“8分學生”的故事,讓我感慨萬千。魏老師用他自己的人格去渲染他人的人格,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那些被人遺棄了的孩子。看着孩子的一點一滴進步,他欣慰了,而我聽着也感動了,慚愧了。曾經的我,不是經常對班級裏不聽話的學生,考試不理想的學生進行挖苦諷刺嗎?可挖苦諷刺之後呢?看到的只是他們一臉的惶恐與不安,以及長久下去之後的自卑。除此之外,他們真正能學到什麼,我真的沒有給予太多的關心。魏老師説:“把愛守住”,是啊,這是我們當教師多麼需要的條件呀!

三、做一個善於約束學生行為的睿智教師

都説“不成規矩。難成方圓”,“規矩從細事,應從小事開始”。在給予學生眾多的欣賞與認可後,對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還是要有監督管理的方式,魏老師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就如他的監督管理系統吧,條條相扣,責任到位,既科學又省力。是這樣的:“一、自檢;二、互檢;三、責任人檢查關;四、集體輿論關;五、教師檢查關。”科學的管理方法魏老師還有很多很多,如“凡是學生能幹的事,班幹部不要幹;凡是班幹部能幹的事,班長不要幹;凡是班長能幹的事,班主任不幹”;又如違規違紀的學生要寫幾百字的説明書、心理病例、法院狀告書等等。無不看出他是個睿智的教師。

四、做一個超健康的人

所謂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裏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強。魏老師把他的健康法寶傳給了我們,即“鬆、靜、勻、樂”。鬆——身體放鬆;靜——心裏安靜;勻——呼吸均勻;樂——心情快樂。生活、工作是瑣碎的、平凡的。如果我們不能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一切,那麼一切給我們的便是許多的煩惱,如果你能真正領悟這些,那麼一切將會變得輕鬆,煩惱一定會離我們遠去。

最後,還是用上魏老師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生活不為輸,不為上,只為實,看得開,少生氣,平心靜氣,忍着點,高高興興過日子;工作想得深,乾的實,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

停講座心得體會篇6

7月16日上午,在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講座上,06級的學長陳勃講了很多關於他大學生活的經歷和整個創業的心路歷程。他説,電影中國合夥人裏面有一句話,就是千萬不要最好的朋友創業。合夥創業往往會讓朋友因為利益不均而反目。創業初期,不管做什麼事情,在沒賺到什麼錢或者沒做大的之前,除了付出汗水就是不斷努力,朋友之間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內部矛盾。但是如果開始做大了,每個人都會開始有不同的想法,很容易產生矛盾。朋友之間一旦和利益扯上關係,就會變得複雜。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創業更不容易。但是他本人並不建議我們這麼早就開始想這些東西,創業的事情大可放到大三大四再去考慮。他認為在什麼年齡段就該做什麼事,不初戀怎麼叫國中,不玩遊戲怎麼叫童年,不逃課怎麼叫大學。如果你不早戀,不玩遊戲,不逃課,那你的人生雖然是完美無誤的人生,但是你也會因此失去很多。你無法瞭解早戀的美好,沒法體會玩遊戲的快感,更無法擁有逃課的勇氣。

在他看來,大學就像個醃菜缸,進了大學,我們就像是那些個新鮮的蘿蔔白菜。無論你是誰,不管你來自何方,走進去再走出來就會截然不同了。其實好的大學只是配方比較獨特而已,但是能不能成為好的醃蘿蔔醃泡菜,關鍵還是個人,不要讓自己成為一顆爛白菜爛蘿蔔。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地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不要把美好的大學時光荒廢在宿舍裏。找到自己的堅持的信仰或某一種精神,努力追求並不停的戰鬥,這樣會在大學積累下不少人生財富。

大學,帶給我們的僅僅是自由,而自由這個東西,掌控不好,會失去很多。大學的時候,或許有很多人會都這樣,上數學課看英語,上英語課做數學。在被周圍的人看到的時候也許還會笑笑,並未覺得有何不妥,反而隱約中有一絲的得意。但是,這樣做其實從一開始就錯了。在錯的時間做對的事情跟對的時間做錯的事情,其本質的一樣的,永遠都不可能有在對的時間做對事情的效果,甚至會產生相反的影響。

一件事情佔了其他事情的時間,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同時也使得被佔用的“其他事情”也沒有了當初想要的效果。這個關係一旦延續,就會導致之後的幾件事情都會因此受到大小不一的影響。而這到最後的影響就是幾乎沒有一件事情能做好。

然而,正確和不正確都是相對的,相對於不恰當的時間而言,就算是做了不違法、不損人、有道理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在大學期間,有不少學生都有做兼職,這樣可以賺取生活費、學費,積累社會經驗,加深對社會的瞭解,有誰敢説不對。但對於大學生來説,最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則是學習。學習是將來的就業之本。該讀書時,忙着打工;該工作時,卻為畢不了業發愁。或者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本領,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只能加入待業的行列了。

參加社團,投身實踐,交友旅遊,每一件都是正確的事情,但如果該上課的時間不去上課、該學習時不學習,而去做這類事情,就很難説是正確的了。如果忘記了這一點,不是本末倒置,就是因果顛倒,或者説貽誤了最佳時機。 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使得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生命顯得更加短暫。有緊迫感,想多做點兒事情,這種想法是好的,但還應該有必要的捨棄。要明白有得必有失,不能雙贏時只能選擇放棄一樣。兩種事情都想做,就很有可能都做不好。

重要的是,明確不同階段的中心任務。學習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這是毋庸置疑的。打工也好、兼職也好、實踐也好、實習也好,都只能在完成了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進行,而不能把學習放在次要、甚至不要的地位。

如果真想多嘗試、多收穫,就要肯於吃苦,加倍努力。同時兼顧兩件或者幾件事情,就不得不比別人多付出。因為要想得到雙倍的收穫,必須付出多倍的努力。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假如用8小時學習,8小時睡覺,8小時做其他事情,這樣看來,做其他事情的時間還是挺多的。但是人們往往每次都會盜用睡覺的時間來做其他事情,不到半夜是不會睡覺的,天天透支第二天的時間,第二天又透支第三天的時間,若到週末也不能調整過來,那便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所以,要保持一種“在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的心態。讀書的時間一心讀書,讀書才有效率,不虛度;娛樂的時間就不要考慮其他事情,盡情享受;休息的時間就只要靜心休息,才會徹底放鬆,不煩躁。故此,任何事情都有其固定的時間,各居其位,井水不犯河水。若其中一項事情佔用了其他事情的時間,內疚、煩躁、緊迫、不安、猶豫,種種負面情緒就會接踵而來。

人們如此不安如此焦慮,有一部分的原因是這個社會變化太快,節奏太快,誘惑太多,人人都怕落後。有的人在大二就開始感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開始過得多且過的生活;有的人在父母的安排下已經不知不覺按照父母的計劃前進。於是,你開始害怕,害怕來不及做自己想做的,害怕來不及功成名就,害怕成為普通人,於是,別人考研,你跟着考研,別人考公務員,你也跟着考公務員,迷茫的路上人滿為患。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內心信念總是可以輕易地被主流的或者旁人的價值觀撼動得搖搖擺擺,然後去複製別人的經歷,做了以後還自己膨脹得厲害。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有些人適合走自主創業道路,有些人卻適合在辦公室格子間裏嶄露頭角。只要找到自己的追求,並努力付諸行動,就一定會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不用去走別人的路,不用把別人的人生套用在自己身上,只要清楚自己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情,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就行了。

就跟收納物品一樣,若想把各項事情安排得條理分明,把過去的時間整理得明明白白,就要把各項事情歸類整理到各個時間儲物箱。每天按部就班地去做,就會形成一個好的規律。該玩樂的時候玩樂,該談戀愛的時候談戀愛,該認真的時候認真,該放鬆的時候放鬆。

大學四年,説長不長,説短不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瞭解自己,懂得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停講座心得體會篇7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乃人之常情,天下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傑。然而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我們看到太多的父母在為子女的不爭氣而捶胸頓足,搖頭歎息。於是,怎樣教育子女,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擺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作為一名家長,我也同樣遭遇了這道難題,媽媽和婆婆有時説:“我那時一個人帶三、四個孩子,你們才不過一個,就忙得人仰馬翻的”。到底是現在父母比較“軟弱”,還是現代父母“難為”?

當我聽了縣張局長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後,忽然使我眼前豁然開朗了,他那簡而易懂又富有幽默生動的語言對我的內心觸動很大,也讓我從家庭教育的誤區中走了出來。近三小時的講座讓我領悟到了: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着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羣、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醜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採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像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着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鋭的感受能力。他們對身邊發生的親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強,而這種敏感性正是培養理性辨別能力的良好基礎,做為家長應利用這一拓點幫助孩子在這種感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對社會生活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會信息,優化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針對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強的特點,抓住具體的日常瑣事,幫助孩子認識辨別社會中發生的是是非非,讓他們具體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體會到醜惡的卑鄙,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揚善除邪的正義感,從而抵制醜陋陰暗面對孩子心靈的侵蝕。為此家長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二、讓孩子感到生活和學習的快樂

首先要給孩子創造寬鬆的成長環境。不要有過多的禁令約束孩子,不要絮絮叨叨地埋怨責怪孩子,更不要打罵體罰孩子,要讓孩子自由發展,盡情揮灑他們的天性,展現他們的才華。這樣他們才會無憂無慮地成長,開開心心地生活,感到生命的快樂。

其次,在遊戲中,要讓孩子盡情展示自我。孩子最快樂的時候往往是他們玩得最盡興的時候,而現在的孩子好象丟失了盡興玩耍的條件和勇氣,他們在玩耍的同時擔心父母的責罵。那怎樣才能讓孩子玩得盡興,玩得快樂呢?首先,我們要擁有一顆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體察他們的需要,歸還他們遊戲的權利,創造有趣的空間和環境,讓孩子盡情地釋放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時光,給他們青春的回憶錄上畫下童年的天藍色和快樂的淡粉色。再次,在活動中多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

幼兒年齡雖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尊嚴,也是獨立的人,應該有自我選擇的權利。他們會對自己所選擇的事情投入的熱情,從而以全身的熱情投入其中,以快樂的心情去享受快樂,因而會得到全身心的放鬆和達到活動的最終目的。

最後,允許孩子犯“錯誤”。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習和成長的,嘗試就免不了犯錯誤。而那些“錯誤”一般都是由於孩子缺少生活經驗和缺乏知識的緣故,對於孩子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認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學的方法和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讓他們在寬鬆的環境下無拘無束地認知、探索、創造這個世界。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吸收知識的養料,在成長的年輪上輕輕鬆鬆地,快快樂樂地度過燦爛的童年歲月,踏着快樂的節拍去創造快樂的未來生活。

三、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

(一)、學會自理

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自己負責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種玩具找不到時,家長不要輕易替他尋找,而要藉此機會進行教育。家長可以問孩子:“玩具玩完應該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這個玩具放在哪裏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可以培養他們獨立的自理能力。

(二)、承擔簡單的家務勞動

孩子雖小,也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例如:可以在飯前擺放碗筷;擦桌椅;掃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服。作為家長一定要堅持孩子自己去完成,切莫代勞。

(三)、自我服務勞動

自我服務勞動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環境整潔衞生的勞動。作為學前班的孩子自我服務勞動的要求是:學會洗手、洗臉、刷牙、洗腳、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個人衞生;能穿衣服,繫鞋帶;學會削鉛筆、包書皮;能對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分類整理和保管。

總之,教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還能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質。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四、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給孩子樹立一個鮮活的榜樣。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説的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的確,不同的環境,就會有不同的成長曆程,就會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

首先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精心安排的這次家庭教育講座。

聽了張局長的講座,受益匪淺。張局長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家長傳授了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讓我感慨頗深,深刻領悟到了言傳身教,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家長所承載的責任與重要意義。教育的關鍵就在於養成好習慣、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增加閲讀方法等幾個方面。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響着孩子,家庭的和睦、濃郁的親情氛圍等都就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客觀條件。從小讓就孩子樹立獨立的人格,其次就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着強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特別就是當着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責或就是埋怨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通過收聽這次講座,還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就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二、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裏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子向您訴説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説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並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説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着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如果總就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於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三、要培養孩子大量的閲讀。讀書就是開闊孩子的視野,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也就是一種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所以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濃厚的閲讀氛圍。使閲讀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孩子認為閲讀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在家裏,每天晚上總就是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去看書,不管就是何種書籍,給他帶一個頭,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歡了上閲讀,閲讀不僅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而且它也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

通過聆聽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刻領會到了教育孩子這個大課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養,做的很不到位,在家裏,控制孩子的行為,每做一件事都要經過我的同意或認可才敢放心去做,嚴重地阻了他思維的想像力。再者就就是脾氣的急躁,因為脾氣的急躁、沒有足夠的耐心,不僅一次又一次對孩子惡言相向,更甚就是動手打他,當看到孩子那雙無助委屈的眼神時,才回過神來,他也只就是,僅僅只就是一個孩子。專家説得真好: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所以,從此刻起,從自身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孩子有着獨立的人格,有着一個良好的習慣,與孩子公平地交流,讓他快樂、健康的成長,讓他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停講座心得體會篇8

感受名師教學的魅力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名師是大樹,能改善一方環境,且在枝葉間閃動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師啟發了我們,課堂是個有魅力的地方。3月23——24日,這兩天我有幸參加了“名師大課堂”的講課説課活動,使我深受震撼,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感受到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促發展,以簡化的教學環節,簡單的教學方法,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理念在本次課堂教學活動中再次得以體現。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名師的語文課堂就是我們身邊的課堂,沒有過多地追求形式,沒有刻意去運用多媒體,沒有過度追求課堂的熱鬧。在每節課堂裏,教師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安靜下來,智慧飛揚,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他們精彩的導語,無痕的過渡,真誠的評價,貫穿始終,無一不是欣賞、讚美、鼓勵學生的話語,讓人覺得自然、流暢、舒服、輕鬆。 從名師們的授課中,深受啟發,歸納總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眾位名師的課,展示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這次聽的幾節課,在她們的教學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健康發展。建立了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上的主人。

2、他們以不同的教學方式展現了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風貌,在她們的教學中不僅充分展示了教學內容的顯性因素,而且發掘了隱性情感因素。他們能恰到好處的把教學內容隱含的情感,通過自己的加工提煉,以情生情。

3、把閲讀教學看成是對話的過程,引導學生掌握閲讀的方法,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閲讀”、“體會”、“品味”、“感悟”還給了學生。同時,在她們的教學中肯定性評價體現出尊重、鼓勵的原則,在新課標的條件下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確實該對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問題重新認識。

4、從他們的授課中,可看出,她們都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從而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達到“思維活躍流暢、創新精神湧動”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課堂教學,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實處。

聽名師講課,如同與大師對話。聽完他們的課後,我也在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他們的課能講得這樣好?他們成功的祕訣在哪裏?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授課內容之所以能夠如此豐富,首先在於平時注意知識的積累。如果沒有平時知識的積累,就不可能從多角度、多層次把問題闡述得這樣全面透徹。其次,他們的成功得益於其“勤于思考”的精神。最後,他們的成功還在於其對教學認真的態度,在於其持之以恆的認真與留心,在於其不斷努力向前的勇氣。

總之,這次的聽課學習,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不斷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審視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