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國中讀後感400字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W

讀後感的寫法是很機動靈活的,最重要的還是感與讀的結合,常寫讀後感是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是提高我們寫作能力的方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中讀後感400字7篇,供大家參考。

國中讀後感400字7篇

國中讀後感400字篇1

?平凡的世界》講述了孫少平艱難上學,幸福教書,辛苦背磚的故事。孫少安開辦磚廠,照料磚廠,工廠倒閉再重辦,過上好日子的事蹟。

在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主人翁就是孫少平了,他上學之路異常艱難,每天只能吃兩個焦黑的高粱面饃,並且每天都吃不飽,但是少平還是堅持下來了,直到高中畢業。這種執著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在事業和學習路上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了,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堅持不懈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的。少平在教書的那段時間可真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時光呀,再這裏我們不能忽略一個重點,少平在那個年代能當上老師是他勤奮努力的結果,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他每天披星戴月的學習沒有白費。少平因為家裏窮,所以不得不出來打工。在磚廠打工的的那段時間可謂是少平人生最難熬的時間了。少平在打工時,每天起早貪黑辛苦勞動,結果把背弄得血肉磨糊,睡覺都只能趴着,真是苦不堪言啊!但是少平總會苦中作樂——與同事聊天,甚是愉快;向田曉霞借書報,從書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

我要學習少平苦中作樂、積極向上的可貴品質。我們在生活中,不能遇到一點辛苦事就哀聲歎氣、怨天怨地,要學會苦中作樂,積極向上過每一天。

?平凡的世界》是本激勵人奮發向上的好書,它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的哲理。我要不斷地從這本書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國中讀後感400字篇2

這個星期我剛剛讀過了一本書,它就是曹文軒的兒童作品——《青銅葵花》這本書十分的感人。其中的青銅是指一位小男孩,他曾在五歲時的一場大火中失去了語言能力。而葵花則是指一位三歲時就沒了媽媽,七歲時父親又淹死在河中,從此成為了一個孤兒的女孩。

青銅的家境雖然十分貧苦,但看到成為孤兒的葵花,還是好心地收留了她。從此,青銅和葵花就成為了兄妹相稱的好朋友,他們也共同經歷了很多苦難。

失去了語言能力的青銅,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葵花。再鬧蝗災時,全家人吃不飽,穿不暖可還要下地幹活,拼命地掙錢供葵花上學。可見青銅的一家怎麼不善良呢?葵花也是如此的知恩圖報,她也在為這個家盡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青銅的祖母生病,葵花為了給祖母攢錢看病,小小年紀曆經千辛萬苦就去打工掙錢,掙來的一點點錢遠遠不夠治療祖母的病。但通過這件事足可見她的一份孝心,是非常令人感動的。

他們在遭遇了火、水、蝗蟲等的災難,在風、雨、雪、寒、餓之中仍然快樂地成長,他們就是那讓人憐惜,又討人喜愛的青銅葵花兩兄妹。

然而快樂卻是短暫的,在葵花12歲那年,城裏來人把葵花接走了,情感勝似親兄妹的青銅葵花兩兄妹面臨着分離的痛苦,傷心的青銅用了生平最大的力氣,口齒不清地大聲喊出了:“葵——花”這個名字。強而有力的聲音震撼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這本書表現了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愛,讀了這本書我才真正知道了什麼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了生活中沒有什麼真正過不去的坎。

國中讀後感400字篇3

後宮裏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整天被關在皇宮裏,很想出宮,但卻不願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這時,有一個宮女毅然表示願意去匈奴和親。她名叫王嬙,字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有慧識。於是元帝立刻吩咐大臣擇吉日,讓呼韓邪和昭君在長安成親。單于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晚了。元帝回宮後,越想越懊惱,自己後宮有這樣的美女,怎麼會沒發現呢?他叫人從畫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知道畫像上的遠不如本人動人。原來宮女進宮時,是由畫工畫了像,送給皇帝看,來決定是否入選。當時的畫工毛延壽給宮女畫像,宮女們要送給他禮物,這樣他就會把人畫得很美。王昭君對這種貪污勒索的行為不滿意,不願送禮物,所以毛延壽就沒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畫出來。為此,元帝極為惱怒,懲辦了毛延壽。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一面勸單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昭君死後葬在大青山,匈奴人為她修了墳墓,並奉為神仙。昭君墓即青冢。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在詩人的眼中,王昭君可能是悲傷的,但是不管怎麼樣,王昭君她是堅強的。她為了祖國,嫁給了匈奴人,一路上她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她無怨無悔,給漢朝和匈奴帶來了60多年的和平。

這就是我敬佩的昭君。一個為了和平獻身而無怨無悔的宮女,一個不求榮華、一心為民的女子。她雖然平凡,卻努力為自己的家國做貢獻;她不為兒女私情,顧全大局……即使一生的光陰過得不如意,但為了大漢她不得不如此。這樣的精神是多麼地可貴!我也想成為一個像昭君那樣的人,一個發揚祖國精神,愛國愛民,一個為祖國做貢獻的巾幗女子。她就是一個不凡的典範,我們對之敬佩不已。

五千年對於整個宏大的宇宙來説只是一瞬間,但對於人類,對於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華民族來説,已經算得上是一段悠久的歷史了。讓我們打開這歷史的“時光機”,打開《上下五千年》,踏上歷史的旅程,觸摸五千年的文明脈搏,追溯歷史的發展軌跡。來吧,讓這歷史的舞台下湧起一陣陣鋪天蓋地的掌聲!

國中讀後感400字篇4

終於讀到《愛的教育》這本書,我的心情十分激動。這是一部偉大的愛的鉅作,作者是意大利小説家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1846——1908)。此書是他的代表作,寫於1886年。這本書以一個國小生日記的形式,通過小主人的所見所聞所感體現了同學們之間真摯的友情,體現了人與人之間最純真的友愛。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那篇名叫《我的老師》的文章。記得那是在十月十八日那一天,這是小主人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們都早早的到了教室,當小主人走過二年級上學期的那間教室時他的班主任不捨的説:“恩里科,這學期你要到樓上去上課了,我再也看不到你從我門口經過了。”一路上他看見了以前的同窗好友時不時還與他親切的打招呼。到了教室後不久上課鈴響了,老師還沒來得及説話,卻聽到了一陣動靜,老師四下望了望,原來是坐在第三排的一位女生跳到了椅子上,玩起了她那可愛的洋娃娃。就在這時那位女同學好像意識到了什麼,抬頭一望老師正向她走來,她低下了頭彷彿是在等待老師的懲罰。老師走到了她的跟前和藹而又親切的説:“下次不要再在課堂上搗亂了!”之後又回到了講台上。時間彷彿是過眼雲煙,學校的一年很快的過去了,老師走下了講台對着全體同學説:“同學們,我們這是最後一次坐在這間教室裏上課了,我們曾在這裏學習上課,在這裏嬉戲玩耍,在這裏追求理想,在這裏……,然而今天我們就要離別了,我十分的難過……”説完這些話後,老師走到了同學們的座位前與同學們一個個握手道別祝福。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不禁流淚了!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我想起了一年後我也要離開美麗的母校,離開愛我和我愛的老師們,離開朝夕相處的同學們,離開……

國中讀後感400字篇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想必大家對這幾句已是倒背如流了吧。《三字經》可以説是一本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並且老少皆宜,雖然它由三個字組成,卻藴藏着許多道理,簡單的敍述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裏面所講孝順父母、禮貌待人、勤奮好學、尊老愛幼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小時候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像唱歌一樣,卻不知何意,如今回看一遍,卻悟出了極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最喜歡的一句“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這句的意思是: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才能學以致用,每讀到這一句就讓我想起一句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正是這樣,我想起自身的經歷:幼時我的母親總會為我報許多的興趣班,唱歌、舞蹈、書法、電子琴等霸佔了我的業餘時間,而且還非常的辛苦,當時我非常的牴觸。可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有時間去接到這些愛好了,陪伴的只有一門門功課,但值得慶幸的是那些本領沒有丟失,隨時可信手拈來,必竟“藝多不壓身”,而且還能讓人“藝高人膽大”,可以讓我在同學們面前自信的秀出來,我才理解了母親的用意。當然,單有才藝是不行的,學習也得強,也正是有了國小時的奧數那種“撥雲見山”的感覺,讓我對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優異成績。想想如果當初我像淘氣包一樣,拒絕了所有的興趣班,沒有當初的努力付出,現在會是怎樣的後果——我將會一無是處,估計連學習的心情都沒有。所以説孩子要從小培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要讓自己後悔一輩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想必這一句是膾炙人口。一塊美玉若不經雕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緻的玉器。人也相同,若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所以説我們要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朝着它前進,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增加自己的知識量,不斷的磨礪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終有一天會學有所成。

説到這,想必大家對《三字經》有深入一點的瞭解了吧,如果我們將《三字經》中的精髓悟透,那將是獲得一筆巨大的財富,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視野會變得更廣闊,自己的能力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越。所以讓我們好好的學習,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將所有的“寶藏”裝進大腦,這樣我們才能走上人生巔峯!

國中讀後感400字篇6

讀者,其用心專也,韻者,其美極而觸魂也!——題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翻閲沉甸甸的歷史,驀然看見,那一抹鮮豔,帶着成熟穩重,披荊斬棘,正向我走來。那是歷經磨難才重生的鳳凰;那是千錘百煉的堅強;那是靈魂衝擊才有的不朽篇章;那是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的史書,一部永垂不朽的史記。初讀《史記》,讀出一個頂天立地堅強的男子漢,或許一開始他就不該站出來,頂撞君王,是大罪。他是被深深地激怒了,但他沒有停止在憤怒上,而是還在此基礎上對他所要加以敍述和研究的到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為止的一部中國通史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和思考,並得出了自我的一些結論,這是司馬遷之所以不僅僅成功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並且成為一位偉大的歷史家的原因所在。魯迅有一句名言:“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的。”

司馬遷不正是在“痛定之後”,以史記這部大作長歌當哭嗎?很難想像,如果司馬遷在巨大的悲痛之後不繼之以理智的思考,而會成文學家兼歷史家。晚清的劉鄂在《老殘遊記。自敍》中指出:“《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史公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後主以詞哭泣,八大山人以畫哭泣,王實甫寄哭泣於《西廂》,雪芹寄哭泣於《紅樓夢》。”於是,在報任安書中,我看到一個無奈而又理智的司馬遷,一個身心俱殘而又頂天立地的司馬遷。司馬遷一腔抑鬱,發之《史記》,將悲痛而屈辱的靈魂投入到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

於是,絕代文章橫空而出。我似乎看到了太史令堅強的身軀,化作天邊耀眼的彩虹,霎得,紅遍了整個天空。再次捧起那泛黃的《史記》,讀出一個報國無門賢能者的憂傷。司馬遷是憂傷的,他的心痛漢武帝不聽諫的小肚雞腸,所以,他是懂得屈原的,要不然,他不會將屈子愁悶的心境寫得如此淋漓盡致,他又怎樣會有抒一肚子的憤懣牢騷之氣,滿紙俱是怨辭。當屈原“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一個憂傷的靈魂與另一個無助的靈魂悄無聲息的碰撞,不禁發問,那僅僅是一部述史的史書嗎?無法控制不安的思緒,帶着靈魂的觸動與顫抖,再次品味他的《史記》,這一次,我讀出了一箇中華民族的魂魄,千百年來不變的精神。無論是太史令,還是屈平,還是項王與信陵,我都看到他們人性的善良,一諾千金的男兒形象。

是司馬遷完美的追求,還是他本來已經完美的文字,千年的民族之魂,在他筆下,閃閃發亮,是《史記》,讓我看到一種人性的韻味,人性的光輝,那麼完美,那麼燦爛!我不禁怦然震動《史記》之韻味,非桂花樹凋零的悲哀,也非納蘭性詞的淒涼,它的韻味,是甜香賽芝蘭之悠長,踏雪尋梅的不變的情懷。讀《史記》之韻,讀出司馬遷的韻味,那是任何一個時代都光芒綻放的靈魂,帶着一絲不羈,帶着萬般男兒忍辱負重的尊嚴,書寫了一個屬於他自我的春秋,反覆咀嚼,齒留餘香。

對《史記》的感動,不僅僅在於它靈動的文字與豐富的情節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所藴含的人格魅力與精神的昇華。正是因為這種力量對《史記》的認識,也進入了一個精神的境界。司馬遷作《史記》,是用靈魂與命運作鬥爭,用自我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傳的史記。讀《史記》之韻,是上古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讀《史記》之韻,是人格與靈魂的震動!讀《史記》之韻,是美麗與感動的撞擊。品讀史記,其韻無窮細細聆聽《史記》叮咚的琴韻,內心卻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感動。

國中讀後感400字篇7

最近,我讀完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當我懷沉重重的心情放下書時,我想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跟高爾基的童年時多麼的不同呀!

?童年》講述了阿廖沙四歲時,父親逝世。他跟隨母親到了外祖父家。之後,母親又遠走他鄉,四處飄泊。阿廖沙從小與外祖母外祖父相依為命。外祖父因為缺錢,十分專橫、殘暴,還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外祖母則是慈祥善良,教會了阿廖沙明辨是非,像一隻蠟燭,點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燈。阿廖沙還認識了聰明能幹的小茨岡、落魄的“好事情”,還親眼目睹了小茨岡的死亡。每個人不同的性格,都給阿廖沙造成了不同的影響,他就在這樣的環境裏度過了他的童年。

其中我最喜歡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善良、樂觀、堅強,竭盡全力地關心和保護着阿廖沙,儘量不讓他受到傷害。她用她的宗教、童話故事和她的歌聲教會了阿廖沙正義、善良。雖然生活非常艱辛、屈辱,但她還是保持着一顆寬容的心。

全書毫無保留的揭露了沙俄統治的黑暗,批判了社會對人性的扭曲。讚揚了以阿廖沙為首的一代俄羅斯新人正直勇敢、不懼黑暗的精神。

把阿廖沙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比一比,是多麼的不同啊!阿廖沙從小失去了親人,沒有了生活依靠。外祖父家的生活又是那麼的清苦,但他沒有受外祖父的影響,變成一個暴躁、貪婪、自私的人,而是像他外祖母一樣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的人。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他那時優越幾千倍、幾萬倍,我們還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好好珍惜,成長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嗎?

Tags:讀後感 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