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1W

通過心得的寫作,我們能更好地加強語言組織能力,以求更好地在社交中展示自我,優秀的心得不僅會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還是讓我們思想不斷得到昇華,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7篇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篇1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國培送教下鄉活動。

本次活動首先進行了集體研究,自主備課,評課,同課異構。通過對同樣內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為參與教師提供了一個面對面學習交流的機會,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學到同仁的優勢。

我發現同課異構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很大幫助,它可以促進課堂優勢互補,教師之間互相啟發,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課題便於教師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過同課異構的對比研究開展實質性的討論與反思,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同課異構活動也給我們教師“個人自備,分頭施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和學習範本。

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某一個領域裏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教育機智可以被相互體會。

通過聆聽專家講座,我懂得了,作文教學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入手,讓學生寫真話,訴真情,遠離假話、大話、空話。讓習作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感知才能,與老師進行思想交流、心靈溝通的一種方式,一座橋樑。達到這個境界的前提必須是:把國小生真正當作亟待培育發展的小生命去對待,去負責。

其次,以育人為本,以培育發展人的真、善、美品格為導向,鼓勵兒童放飛心靈的感受和想象,自由如實地寫出自己最想表達的見聞、認識、和心聲。只要是吐真言,抒真情,文通句順,表達清楚,寫完後自己也愛讀的習作都應是佳作。

再次,從開發、激活兒童的感覺器官所具有的潛能入手,進而,用規範優美的語言訓練學生的思維繫統,讓兒童在輕鬆的習作實踐中,在師生合作交流,生生合作交流,共同參與習作評價的全過程中,領悟習作規律,遠離假、大、空的虛偽內容,先從心理上走出作文難的誤區,再從質量上走出作文差的困境。

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同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脱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繼續虛心地學習;兢兢業業的奉獻,踏踏實實的工作;理論結合實際,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篇2

10月13日到15日,我參加了漢昌學區為期三天的送教活動,我選擇的是六年級的作文課。

首先説説為什麼會選擇上這樣一堂課。還是在我上課文《草蟲的村落》時,我對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非常感謝興趣,我發現課文的一段話充滿童趣,可以給孩子一個想象的空間,這段話是:“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個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象攀談得很投機似的。看啊!蜥蜴好象忘記了旅途的勞倦,它揹着幾隻小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學習完課文後,我又重點把這一段找出來跟孩子們交流,讓他們發揮想象,説一説蜥蜴與小黑甲蟲相遇時,相知時,相交時還會有什麼不一樣的事情發生。當時,我和孩子主要談了在蜥蜴背上的事情,以《蜥蜴背上的快樂時光》為題寫了小作文。看完學生的作文,覺得想象空間不大,意猶未盡。

接到送教下鄉的通知,丁老師建議上作文課,我想了很多。上作文課是一個挑戰,沒有現成的教學範例可以借鑑,平時這方面的教學研究也非常少。但是反過來一想,沒有約定俗成,那我的作文課就可以“隨心所欲”,上得不好,正好可以與大家一起討論提高。於是,我就把這個語文教學時的小發現,作為了本次作文訓練的點。

把第一次備課發給丁老師,丁老師就給我“潑了一瓢冷水”,調子太高,沒有考慮學情。我在本校其他班試教,聽課的張校長和蘇主任也向我提出了同樣的修改意見。感歎“英雄所見略同”,回家馬上改教案。

把第二次教案發給丁老師時,她的回覆是“好象比上次要容易實施些”,言語中仍有顧慮與擔心。我揣着這個教案來到了送教第一站:蘇白。蘇白是一所美麗的鄉村學校,校園裏綠樹成蔭,有些樹的枝丫已經伸到了教學二樓的走廊裏。我在走廊裏漫步,那綠綠的樹葉吸引了我,我翻開一片,啊,綠葉底下藏着一隻小蝸牛!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我要把這片綠葉帶進課堂。舉起這片樹葉,我讓學生想象,它像什麼呢?有幾個學生髮了言,如像扇子,像手掌之類的。我把樹葉捲起來,馬上有學生説像小船,像月亮。接下來,我把蝸牛放在樹葉上,再讓學生説一説,這個時候的樹葉是什麼?發言積極起來,有的説這是蝸牛的運動場,有的説這是蝸牛的食物,有的説這是蝸牛的牀……學生的想象力似乎打開了。我趁熱出示課文選段,鼓勵孩子在這兒再想象。有一個女孩説得特別好,她説:“我和蜥蜴成為了好朋友,蜥蜴給我打洞造房,我給他扇扇子,擦汗,給他倒水喝。蜥蜴給我摘食物吃,我給蜥蜴唱歌,跳舞。”交流還算比較順利,可等我看錶時,才發現時間只有幾分鐘了,急忙讓孩子提筆寫故事。課間,我只與孩子們交流了幾個比較好的作文開頭。下課後,剛才説得挺好的這個女孩把她寫完的作文給我看時,我有些失望,因為她寫的都是別人説的,她把自己説的東西給忘了。

回來後,我對自己這堂課進行了反思。一是時間把握,放在口語交際上的時間太多了,用於寫作的時間明顯不足。二是沒有告訴學生,把自己所説,所想寫下來,不要受別人的干擾。回來跟丁老師彙報:“沒有完整反饋,看不出效果。有一個學生上課説得很好,下課寫作文的時候把自己説的全忘了,寫的全部是別人説的。”丁老師跟我講,這就是需要幫學生解決的問題。她建議我及時發現學生優點,並予以鼓勵。

第二天去的是大眾學校。由於受前一節課的影響,我在大眾上課時,前面的口語交流部分草草帶過,着急讓學生進入寫作階段。這樣一來,學生的作文是完成了,可是由於前面想象力培養不夠,課堂顯得有些沉悶,沒有亮點。只是,學生的作文完成還是比較好,有比較豐富的想象,我還把其中的一篇拍照存下來了。評課時,李校長説開頭幾分鐘的情境創設沒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他的意思是,既然是這樣的送教課,就應該有“秀”的成分。雖然我一直追求真實平淡的課堂,不想譁眾取寵,但覺得他説的也有幾分道理,這樣的課堂還是應該向示範的角度靠近一些的。何丁華老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她説在交流時,可以讓學生表演一下,蜥蜴和小黑甲蟲是怎樣活動的,也許氣氛會更活躍、輕鬆。我準備在下一節備課裏採納這個建議。

插敍一段題外話。上完課,還有一段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到大眾村子裏走了走。家家户户,房前屋後,種滿了桔子樹,黃澄澄的桔子掛滿枝頭,沒有圍牆,怎麼沒有人偷偷摘着吃呢?我是真想去摘一個,但我沒有這樣做,我不能破壞了村子裏美好的東西。走在大眾的鄉村公路上,陣陣桂花香撲鼻而來。桂花的種類多,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樹多,花也多。桂花本不張揚,小小的,都藏在葉子下面。但是桂花開得實在太多了,密密麻麻擠在一塊,好不熱鬧。最令人嚮往的,還是村子大路旁的毛簡青故居,那棟紅瓦白牆、四層的房子。由於時間關係,我只遠遠地望着它,沒有進去。下次,我會專門去看一次。因為課前交流時,孩子們曾向我介紹這個地方,孩子們説毛簡青是他們村子裏的驕傲。是的,學校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是以它的名字命名的,路旁的小店子,也是毛氏商店,似乎也能讓人感受到先人的氣息。真的,這兒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香大眾,淡雅田園,令人流連忘返。

繼續説課。大眾回來,我把這兩天的上課情況進行了回顧,我作出了一個決定,重新備課。瞭解了這些學校學生的大致情況,我摒棄了先前教案的導入部分,我覺得,應該從孩子的實際出發,我跟他們説:“秋天的田野裏,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這金黃的田野,它不僅僅屬於我們人類,它更是小動物、小昆蟲的天堂。”然後開始一段簡短的交流,爾後,我再把蜥蜴和小黑甲蟲介紹給學生,我讓孩子們想象蜥蜴和小黑甲蟲“相遇——相知——相交”的情景。然後,我讓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條蜥蜴或者是一隻小黑甲蟲,讓它們對蜥蜴和小黑甲蟲進行模仿表演,再讓他們交流自己在田野裏與蜥蜴相處的故事。

全班交流時,他們真正都把自己當作了小黑甲蟲,訴説着它們在田野裏的故事:捉迷藏,躲在樹葉底下偷偷吃零食……天真爛漫,童趣十足,我感覺到,他們的想象之門被打開,小黑甲蟲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相通的。

開始寫作文了,孩子們一個個寫得好認真,都在努力地寫,都怕自己寫得不夠長。説真的,我被這羣孩子感動了,我在行間巡視時,發現了好多特別的想象,我嘴裏不停地説着,“你們真不錯,吳老師的想象力跟你們差遠了。”“吳老師怎麼就沒有想到這個呢?”……

有一個孩子的作文,我真的非常欣賞,她寫“與蜥蜴玩時,我們把蜥蜴的尾巴當跳繩,蜥蜴尾巴甩一下,小黑甲們跳一下。”多麼新奇的想象力,蜥蜴那個長長的尾巴當跳繩是再合適不過了,蜥蜴和小黑甲蟲配合是多麼默契啊。

還有精彩的詞句:“蜥蜴抖了抖身上的落葉”,“蜥蜴從樹幹的縫隙裏探出頭來”——你猜得到,這是蜥蜴和小黑甲蟲捉迷藏時的描寫嗎?

蜥蜴的客廳裏掛着一幅很大的畫,我問:“這是你畫的嗎?”蜥蜴説:“這是我小時候畫的。” ——你猜得到,蜥蜴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畫家嗎?

以上就是我送教上課的全過程,我要感謝帶隊的楊主任和鄧老師,他們工作極其負責,每天早上,他們總是準時從家門口接到我,回來時一定要把我送到家門口。車上,他們親切地與我交談,告訴我既要放鬆自己,不帶壓力來上課,也要精心準備每一個環節,因為鄉村校開展一次教研活動不容易。對於課,楊主任語重心長地跟我説:“你的課要昇華情感,要讓小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要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的感情。愛自然,愛小動物,才會願意做一隻小蟲子。對不對?”我要感謝丁老師,我們張校長和教導主任,還有我的好朋友房老師,他們對我的課進行了精心指導。感謝這蘇白、大眾、歐泰三所學校的校長、老師來到我的課堂,給我鼓勵,給我出點子,向我提建議;每上一次課,就是重新備一次課,這其中的收穫太多,對我個人的幫助太大;這哪是送教呢,這明明是三所學校的老師在幫我磨課啊,我能不感謝他們嗎?我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三所學校裏,與我一起在課堂上交流的107個孩子,是他們讓我有了這許多感想與收穫,是他們讓我成長,是他們讓我享受教育的美好。

我喜歡作文教學,我會認真做下去!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篇3

通過一個上午時間的國培送教下鄉活動和學習,我從思想上、工作上發生了較大轉變,改變了以往比較隨意的目的性不強的工作態度,從消極態度轉變為積極態度,從而對自身有了很大的促進和提高,我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方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這次活動我有三點最深切的感受: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樹立現代體育教育觀通過觀看視頻,每位專家、學者從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的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卓有獨到的視野和經驗出發,暢談了他們對新課程的改革以及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他們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在暢談中國教育的過去、現在的同時,給我們展示未來中國教育的遠景和教育各家之長。我認識到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也為我們追求的高效課堂、優質課堂指明瞭實踐的方向。

其次、不斷進取,提升自身業務水平通過到江蘇省啟東中學、匯龍中學的體育課觀摩活動,我學習和領略到許多名師教學風格,他們各有千秋,也受益很多。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名師都有的共同特點:他們尊重學生的需求和發展特點,重視基礎,為學生有個性發展提供空間。從學生出發,做到以人為本,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環境中體驗成功,健康成長。

最後、我覺得這次活動最有意義也是最有價值的是專家關於課程標準的學習指導。聽課評課環節,全校所有的數學教師都參與了活動。我們數學四二班的焦老師首先上了一節公開課,隨後我校的崔淑英老師做了示範課,最後專家也進行了點評。有了很大的促進和提高,我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方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篇4

今天迎來了一次難得的縣巡迴教研活動,我有幸聽取了曾召翠老師一堂生動精彩的課,課題是《玩出了名堂》。《玩出了名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教材。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説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閒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後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曾教師這節課上得非常生動和精彩,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善於觀察、用心思考所帶來的效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曾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抓住先玩什麼,後玩什麼這個問題。通過“鏡片”、 “放大鏡”、“顯微鏡” 和“微生物”幾組詞語來引導學生如何通過關鍵詞理清文章的線索。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分析課文方法。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曾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讓學生帶進喜聞樂見,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導入時的設計:播放各種孩子們玩耍的活動場面後,問學生:他們玩的怎麼樣?你們喜歡嗎?是啊,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你都喜歡玩什麼?在許多人看來玩耍常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在這裏曾老師以學生們的親身體會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導入,符合中年級學生喜歡玩的特點,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導入語言樸實,自然得體。

三、藉助遊戲,巧妙識字

生字的學習,曾教師藉助“字詞闖關遊戲”讓學生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詞語、多音字以及文中的重點段落,這樣的.教學方法生動有趣,避免了學生學習生字時枯燥、單調的感覺,有效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借用課件,巧妙引導。

教學中,對於學生認識的盲點如:“小人國”“微生物”,曾老師採用音像資料、課件的展示,使學生由表象的認識到生動直觀地瞭解。多媒體的使用,清晰、醒目,孩子喜聞樂見。

五、精心設計,品讀體會

對於文中人物列文虎克的把握和理解,曾老師是通過對重點段落的導讀、品讀來進行的。特別是“磨鏡片”這一環節問題的提出:“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還彷彿看到了列文虎克怎麼樣?”學生由此展開想象:列文虎克的手會被磨破、手會起泡、會起繭子、會被鋒利的鏡片割破。學生交流想象時,曾老師進行點撥:儘管把厚玻璃磨薄是件枯燥的事情,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的這麼投入。重點段落的出示、精心設計的問題以及適時的點撥使學生把文本都厚了,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人物的精神內涵。

以上幾點是我聽課後總結出的曾老師課堂的一些閃光點,也正是這樣一次次總結,一次次的反思教學過程,使我發現自己平日課堂教學中有諸多不足之處,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程的關係重大,我會緊隨教改之路,努力使自己的課堂煥發由內而外的生機。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篇5

10月9號,我校全體國小語文教師參加了區教體局組織的在益民國小舉行的全區國小語文送教下鄉活動,聆聽了諸葛平老師的《我是什麼》和王恆英老師的《落花生》,使我們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材和語文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發。

首先,是新課程的觀念與創新,隨着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國際交往頻繁,國際理解變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即人才的競爭。21世紀以來,各國着眼於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時代進步了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為國家的重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已成為時代的要求。

第二,課程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由原來的講解、傳授為主轉換成啟發、發現、探究的過程;辦學方式由封閉式轉換成開放型;教學模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轉換成以學生、活動、任務為中心;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地聽、死記硬背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到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的倡導者、促進者。

第三,新課改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去思考、去想,對他們的採用寬容的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相互學習的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儘量真實,這樣既有助於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有助於學科間的相互促進;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為主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語文學習與運用;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語文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兩位老師兩節精彩的展示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兩堂課都從課堂預設到動態形成。,一環扣一環,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活動高潮迭起,教師引導巧而得法,使我們獲益匪淺。

這兩節課都從整體情景教學入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課堂風貌: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口腦並用,在熟悉的生活現象中使學生直接獲取知識,促使學生能力的發展,創造力的激發,使孩子們在現實的生活中能夠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面臨的新的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我們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今天老師的學習狀態就是明天學生的生存環境。”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任重道遠,應不斷學習、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篇6

4月10日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送教下鄉教研活動。觀摩了兩位老師的精彩展示,讓我對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瞭解。無論是古詩誦讀、還是閲讀教學,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感悟,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誦讀的技巧、角色的把握到位。

無論是《畫風》還是《山中與幽人對酌》,兩位執教老師聲情並茂的誦讀深深地打動了我,在她們誦讀的字裏行間中藴含着的是深厚的語言表達技巧與綜合行為的藝術魅力。在李玉梅老師《山中與幽人對酌》的誦讀中,我被詩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隨心所欲、不拘禮節的人生態度所感染。

二、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在《山中與幽人對酌》一詩中,李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教學設計樸實、簡單,以讀為主線,設計了初讀—品讀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反覆地接觸詩文,從讀準字音、讀順詩文到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思考,體現了閲讀訓練的層次性。在讀中讓學生親歷感知、感悟和體驗。同樣左老師教學條理清楚,學案設計合理,教學目的性強、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語言文字訓練紮實,值得借鑑的地方真是很多很多。

三、評價語言的收穫。

無論是李老師還是左老師,兩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適時、到位,語言豐富,我記下了這些美麗的語言:沒關係,老師相信你行孩子們真棒;孩子們,你們一定是最棒的;你的聲音真好聽,我喜歡;你讀得真好……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説孩子了。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呢,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後認真反思,堅持寫好教學後記;多看書學習了,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藴和業務水平。爭取成為一名讓學生、家長和自己都滿意的研究型教師。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篇7

10月14日,陽光明媚的一天,漢昌學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來到了我們金塘學校,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課堂享受。

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天,但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這一天,我們一共聽了三節課,二年級胡老師的語文課《歡慶》,四年級劉老師的數學課《三位數乘以兩位數》,三年級宋老師的英語課《look at me》,聽了她們的課讓我在心裏對自己進行了一個反思與吸收,知道了以後該怎樣駕馭課堂。

一、應對教學充滿激情

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你怎麼對他,他就會怎樣反饋給你。你在課堂上以孩子為主體,通過他們的思維思考問題,投入你的熱情、動作、笑容、表揚,那孩子們也會很好的反饋給你。英語課《look at me》對每個孩子的問好,語文課對孩子的表揚與鼓勵,數學課的一視同仁讓我感受到每個孩子都是快樂的`天使,應當把快樂傳遞,在快樂熱情的課堂裏教學。

二、國小階段應多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

國小是孩子的啟蒙期,培養期,國小的好習慣、好行為受益終生。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小細節,仔細認真的對待孩子的一言一行,培養好他們的握筆動作、寫字姿勢、文明、衞生、禮儀等等,要耐心細心的對待每一位的孩子。

三、應精心準備課堂

聽了三位老師的課,精彩又實在,她們沒有使用多媒體,但就是充足的準備,簡單的卡片,惟妙惟肖的語言和動作就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孩子們跟着她們的腳步一步一步的吸收知識,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而這種樸實的課堂同時也適用於我們這種山區國小,以後我可以進行遷移模仿,提高教學效率。

“送教下鄉”活動送來的大餐,讓我品味良久,反思許久。作為一位新教師,一名特崗老師,她們的到來,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讓我知道教好學生應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應加強對新課改理論知識等方面的學習,多聽課,多探討,虛心請教,及時進行反思,與孩子一起努力學習,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