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熱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5W

所謂讀後感對於提升我們個人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閲讀對我們的好處不言而喻,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熱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熱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7篇

關於熱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1

對這本書早有耳聞,只是一直沒有機會一睹為快。來到大學之後,閒暇時間較多,有幸借到此書,迫不及待品讀。

此書是清代布衣文人沈復所著。他生於蘇州書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遊幕為生。中年之後家庭頻遭變故,與愛妻芸娘顛沛流離,歷盡坎坷。又細化為浮生·初見,浮生·盟誓,浮生·貧樂,浮生·歡聚,浮生·飄零。本書是他與妻子在遊歷中的故事,三十年裏,他走過許多地方,見過不同的人與物。書中對各地景物的細節描寫有獨到之處,如夢如幻,令人嚮往。更有他與妻子的愛情令人豔羨。此中也有詩人所寫的詩句,朗朗上口。

此書是沈復的生活所記,可看出他的生活閒適,瀟灑暢意,但也為了生計曾奔波於不同的地方,可看出:想要過肆意的生活,需要有金錢的支撐,同時也需要有賞景的心境,不然,在閒適的生活,若需要為生計奔波,也會讓人疲憊不堪,失去生活的希望與激情。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不少的青年男女疲於奔命,同時身體也受到極大損傷,心裏壓力巨大,讓人只能每天重複這無聊且無趣的一成不變的生活,實在過於殘忍。不妨適當的放慢自己的節奏,享受旅途的美景,在休閒的週末靜待時光流逝,觸摸陽光,感受微風拂過自己的臉龐,感歎生命不息。

其實,人生的路上步履匆匆只會讓你得不到想要的,適當的放慢腳步,享受生活,一切如此。安好。

關於熱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2

讀完《浮生六記》,感覺像是無意間獲得了一枚質量上乘的温涼好玉,放在手裏細細摩挲、端詳,熨帖踏實的觸感便從掌心一直傳達到心底。起初,將作者感情慢慢咀嚼,只覺得口齒纏綿生香,到後來竟也有了微苦的味道。方知,這部顛沛流離了兩百年,而仍舊散發芬芳書香的珍貴記錄,貴在沉重,貴在悲愴,貴在深情。

謫仙人詩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本書作者沈復,出於此詩及自身經歷的感慨,即落筆作文,取書名為“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與“養生記道”。其中的閨房記樂,道盡了沈復與妻陳芸間動人的愛情,以及難能可貴的知己一般的默契,讓讀者歡喜讚歎,暗自欽羨;而坎坷記愁,則訴説了作者生活的艱辛與苦澀,字裏行間透出的無奈,更是讓人不勝唏噓。

伊始,沈復用清麗温柔的筆墨,勾勒出了一個嬌憨清秀的女子形象——“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這女子如此平凡,美得恰到好處,舉手投足間盡是知書達理的落落大方;她又如此非凡,你的身影落在她水靈的雙眸之中,頓覺清爽,彷彿感受到了一股温柔而堅定的力量。是了,她叫陳芸,是長他十月、會照顧人的好姊姊,他兒童伶俐,每每都親親熱熱喚她一聲“淑姊”。時光不緊不慢地滑行,天公將她對他的好、他對她的情,悉數看在眼裏,於是成全一樁美事,讓她順理成章地成了他的妻。從此,二人飲茶論詩,遊山玩水,夫妻間的生活趣事,更是俯拾皆是。

他是青衫磊落的書生,他邀她暢談古今。她淺笑,抬首答:“杜(甫)詩錘鍊精絕,李(白)詩瀟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深嚴,不如學李之活潑。”全然不是平時小女兒的忸怩姿態,而是自信地、堅定地説出自己的看法。他歡喜不已。

他是疏朗好玩的夫君,他請她遠出郊遊。她巧扮男裝,見外人便解釋説是他的表弟,卻哪裏藏得住眉間的秀麗風姿?他暗歎,眼前一亮。

他與友人於外觀花,發愁飯菜冷熱。她“靈機一動,從城中僱來餛飩擔子,推來烹茶暖酒熱飯。酒餚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他的朋友由此對她讚不絕口:“非夫人之禮不及此!”他含笑,毫不謙虛地接納,心道:“好一個秀外慧中的芸娘!”

然而,這命中註定的好姻緣,卻被早早地收回。芸娘素懷頑疾,加之沈復家境並不十分寬裕,夫妻二人生活得艱辛,卻又因心思單純而幾次三番地被人欺侮。沈復的父親鐵石心腸不肯施援手,而芸娘向來不討婆婆的喜歡,二人跌跌撞撞,終於無法改變這窘迫的境地。最終,陳芸因病逝世,將沈復留在這反覆無常的冷漠人世,從此,悲歡都只能獨自下嚥。酒,只能自酌,身邊沒了那個臉色酡紅的美好女子,周圍的一切人事都成了難以忍受的寂寞。不禁愴然。

這時候,便想起簡嫃的話。“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讀已死來句讀。”似乎每一場催斷人腸的生離,都只能以死別作為結束。生命脆弱如此,哪堪更別離?在歷經滄桑之後,沈復渾濁的眼裏,也生出了浮生若夢的辛酸悲苦,憶起當年與陳芸相知相伴的點點滴滴,悲傷一如一場暴烈的雨,在春寒料峭的日子裏,重重地、直直地砸進心裏。自此,陰陽兩隔,知交零落,黃昏裏燃一封永遠寄不出的家書,清明時節擁抱冰冷的墓碑聊以慰藉,彷彿靈魂已隨她遠去。而在夢裏,她緩緩歸來的倩影,對着他泣不成聲。

他驚覺:用情不勝深。

原約定要踏遍祖國河山,而如今,人世間哪一條路,他都不能與她同行。

關於熱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3

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芸備小酌。準備邀月暢飲。晚上突然陰雲瀰漫昏暗了,芸擔心地説:“妾如果能與君白頭到老,月輪應當出來相伴才是。”我也覺得蕭索起來。這時忽見隔岸螢光忽閃明滅千萬點,穿梭於柳堤長滿水草的水中小洲。我便與芸對聯句以解心中鬱悶。然而對了兩韻之後,越聯想越放縱,竟然想的離奇玄妙隨口亂説起來。

芸聽了已經大笑地涕淚交加,倒在我的懷裏不能成聲了。這時,我突然覺得她鬢角茉莉花香撲鼻,因此我拍着她的背解釋説:“想古人以茉莉花形色比作珍珠,所以可以插在頭髮上粧錦壓鬢,豈不知此花必沾染油頭粉面之氣,其香味才更加可愛。連所供的佛手果香味也要退避三舍了!”芸即止住笑説:“佛手果乃香中君子,香味只在有意無意間;茉莉花只是香中小人,必須借人之勢才能揮發,其香味也像勾肩搭背的獻媚之笑呢”。

我説:“那麼你為何而遠君子而近小人呢?”芸曰:“我笑君子也愛小人啊”正説話間,更漏已經三更了,漸漸地風掃雲開,一輪圓月湧出。我們倆都很高興,倚窗對酌。酒還沒喝三杯,忽聞橋下轟然一聲,好像有人落水了。就窗細看,波明月鏡,不見有什麼東西。只聽見河灘有隻鴨子急忙奔跑聲。我知道滄浪亭畔本來就有淹死鬼的傳説,害怕芸膽怯,就沒敢説出來。

關於熱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4

週末,在書店裏看書,找了本沈復的《浮生六記》來看。

看文言文對我來説比較困難,所以看的,是由張佳偉瑋翻譯成白話文的。

《浮生六記》這書名是早就聽説了的,卻從來沒有看過。如今得了一機會,花上幾個小時,慢慢翻看。

作者沈復,字三白,號梅逸。其《浮生六記》記載了其與妻子芸娘之間的生活軼事,亦描述了一些生活遊歷的細節,而且,如今僅殘餘四卷,這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小書,為何在文人中頗具盛名?隨手翻看,不過記錄了些細碎小事,説不上恢宏龐大,甚至連宏圖大志也全無,卻流傳甚廣,也是讓人費解。

細細看完後,終於有點點知道,這小小一本書,裏面包含的深情與意趣,確實值得回味。

沈復的妻子陳芸,自幼與沈復熟識,兩情相悦,婚後沈復的生活起居,均由她照顧。看沈復描寫的妻子,處處充滿了對她的欣賞、敬佩與感激,從性格、樣貌、言行、喜好,各個方面描述得異常詳細和豐富,一位甘於犧牲、知性得體的古代女性形象躍然紙上。

芸娘不得不讓人欣賞。她是聰明的,自小會背誦琵琶行,翻到一冊琵琶行後,居然因為能背誦,而一個字一個字對照認字,從此識了字,通曉吟詠詩詞;芸娘是雅緻的,地上雜亂的有青苔的小石頭,也能做成假山峯,種上雲鬆,盆景之精妙立刻得之;芸娘是大方的,往來的文人朋友聚在一起談論詩畫,芸娘買了釵子沽酒,沒有半點猶豫;芸娘是巧思的,為夫君及朋友聚會想出各種辦法,讓他們能在園林中對着花烹茶煮酒;芸娘是豪氣的,不拘小節,扮作男子,與夫君一起遍處遊玩,卻也隨機應變。

由此看來,確實像翻譯者説的,沈復看起來,真的有點“配不上他妻子”,甚至有點渣。這男子的形象,跟現如今的很多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中的丈夫形象何其相似。既調和不了父母與妻子之間的誤解矛盾,也無法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環境,就連一日三餐也無以為繼,需要妻子處處節省精打細算。等妻子染上重病,也無錢醫治和休養。而稍微出去掙得一星半點,不是想着把錢趕緊拿回來上繳財政,反而在廣州這花花世界一呆就是半年,日日沉醉在煙花之地。這沈復到底是有些什麼好?值得芸娘傾心付出,甚至操勞為丈夫尋覓一知心小妾,不復得而鬱鬱寡歡病死。

這充滿了俠氣的女子,怎生就嫁與了沈復,並在無盡的窮苦中消耗掉最好的時光,最後抱憾而逝。

看這《浮生六記》,讓人恨不得鑽到書裏,提起沈復的耳朵,指點他怎麼去賺錢,或者怎麼去掙得一官半職,給家裏和妻兒掙夠生活費用,而不是日日賦閒在家,淨顧得吹牛,讓妻子為縫補破舊的衣服花盡了心思。

可是,我突然不想説這男兒到底應該如何頂天立地,女子在古代又如何為傳統思想禁錮空有一身本事而仍舊需要倚仗夫君的。

就是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沈復不過這樣的生活,他還是沈復嗎?還能寫出《浮生六記》嗎?

這世界不缺一生追逐名和利,追求富裕無憂生活的人啊。在沈復生活的年代,應該有很多類似他一樣,學識不錯,家境還可以的子弟,我相信,肯定也有很多,謀得錢財或官職,太太在家中富養,還可以養幾個像樣的小妾,一堆僕人,有個大宅子,不用自己費心去修葺門前庭院,用廢舊的材料修修補補。

但是,能有幾人,能像沈復一樣,生活瑣事記錄,能流傳到百年之後,仍有人津津有味地閲讀,品味,再來討論?

昨天看了李銀河的一篇文章,只有審美的生活才值得一過。深以為然。而沈復所過的生活,不正是這個意思嗎?

實現生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後,追求藝術的美好,給予人最大的滿足感,遠勝於追逐俗世間的名利金錢所得到的快感。這不正是我們這一代新爸媽給孩子們引導的嗎?我們帶着孩子學鋼琴、學舞蹈、學繪畫、學棋、學國學,不是為了讓他們真的就去當音樂家、畫家、藝術家,只是為他們把藝術的大門打開,讓他們能領略到藝術之美,領略到藝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使在以後不進入這一行業,但也能在平凡一生中,有自己自得的一隅,有所寄託,得以給寂寥或嘈雜的生活一點點不一樣的色彩。

李銀河提到,羅曼·羅蘭曾經説過:“藝術...賦予心靈以最珍貴的財富,即自由。因此,沒有別的任何人能夠比藝術家更愉快。”

《浮生六記》裏,沒有勾心鬥角,沒有華麗辭藻,只是平實地描述感情、生活、旅行與景色,可你卻能在這隻字片言裏,發現作者眼裏的藝術之美,並且跟着作者一起,體會夫妻之情,體會山水之景,體會友聚之樂,體會小物之趣。

不禁想起現在的社會,有人掙錢多了,看見另一些人沉迷於興趣中生活清苦,不僅不認同,還嗤之以鼻,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意。

可人生本來就有千種不同,無所謂誰笑話誰,誰又過得比誰更加高級?

只是,如果能自己找尋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將生活過成詩,把柴米油鹽譜成曲子,聊以慰藉寂寥的人生,這不就夠了嗎?

關於熱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

終日蹉跎酒對歌,浮生若夢幾離合。天南地北奔波久,剩水殘山已無多。

在新年第一天,往暢和園消磨一捧心事幾串眼淚,期待很久的《浮生六記》,自然不負我望。譚正巖扮的沈復,梅派青衣竇曉璇扮芸娘。實在郎才女貌呵~

先説暢和園的佈置,着實精緻,早有準備是園林廳堂,見了實景仍不免美到歎息。大堂兩側的對聯,出將入相的側門,右邊司琴司鼓的長廊,懸頂天花板上的宮燈。座位不多,我坐第三排,沈復的鬍鬚芸孃的頭面,眼角眉梢見得清清楚楚。中間譚老闆唱到喝粥一節,瞧向這邊的一雙妙目,直教我私心忒忒啊。

本來擔心劇本改得不好,敷衍一段死後十年的故事,倒像是兩世姻緣。可今日看來卻好,不顯得太傳奇,而又有一片鍾情其中,竟不忍心糾結芸娘是喜兒還是喜兒是芸娘了。

當年看《浮生六記》,不忍釋卷。知道人間有此種煙火神仙,十三歲的鐘情,藏粥,情投意合,方知相敬如賓竟也是人世良緣。布衣小菜,幾近窮途,印象最深是沈復吃醬瓜腐乳,不得其解,自嘲為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或許這齣戲打動人半是因為所演得自始至終是回憶,沈復是回憶,喜兒是回憶裏的芸娘,故事自始至終是過去的,而重新開始不過圓一出夢。而《浮生六記》於我,是和沈復一樣的記憶,看戲便也是回憶的痴。兩下相合,不過如此。

十年不曾執君手,孤燈長眠不到頭,削肩長項人依舊,只是你神情消瘦為誰愁?

沈郎,十年不曾見而今又執君手,神情多消瘦——奴本為君愁。

天下鍾情,或如《牡丹亭》,所要的不過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了。人生若有知己如此,死死生生,自然在所不惜,只是於我固然是晚了的,於天下人,也多半晚了吧。日日歲歲,平白這麼久,而誰與記浮生呢?由來痴心一片,情重愈珍,遇不到人情之所鍾、雖醜不嫌,姑且過自己的日子,倒也罷了。

一出半是歡欣的戲,從譚正巖剛出來就開始哭,到騙粥、到賞月、到死、到活,一年的眼淚,偏在今天流完了。周圍人看我應多是奇怪,而我,不能夠在境遇裏露一點怯弱,偏合宜為別人掉眼淚。

最喜歡的是譚老闆喝粥前那一段唱詞,他本知道粥裏有藥可還是喝了,為着清醒總是抵不過糊塗,為着思念時渴望哪怕有一點相關,所以十年後的沈復亦知自己何其幸運。

你本是一碗粥、一盞酒、一捧愁,醉本難收。江湖出身本無求,將身醉倒且干休,逞陰謀便逞陰謀。

《浮生六記》於我便是這一碗粥,只是迷魂過後,醒來找不到我的仙山。芸娘説,一粥而始,一粥而終,他年若做傳奇,當名《食粥記》。本也想把這篇小文以此為名,卻安敢自比沈復,安得敷衍傳奇。想天下之大,浮生為夢,究其真假,半已蹉跎。痛哉!

關於熱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6

和如今在人海茫茫中遍尋不到真心愛人的男男女女相比,沈復和芸娘真是不能再幸運了。少時懵懂,你心上記掛着我,我心中惦念着你,再加上一點緣分,就結成了夫妻。

通篇看下來,沈復本是很平常的人,一點點説不上才華的書畫雅好,也不是長袖善舞遇人皆強的大丈夫性格,説起長處來,一是為人磊落,二便是痴情了。看到卷四我已沒了興致,説來也是,卷三中芸娘剛剛香消玉殞,任誰哪有心情看沈復大段大段的浪遊旅記。其實芸娘也並非如林語堂所誇就是非她不娶的奇女子了。不過是通點書畫、通情達理又性格爽直不矯情,身上還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部分多點兒。

《浮生六記》的可貴處,便是一個對的男人遇到了一個對的女人,並且二人誠心相待。對於愛情,我們還能夠要求更多嗎?書中寫滄浪亭內二人消夏對飲,課書論古、品月評花,當真是神仙眷侶!沈復談及生活細節,一腐一瓜裏更能見得二人生活裏也是平等對話、相互影響。寫到芸愛惜字畫,修修補補中彷彿可見其蹙眉凝視、欣喜開懷之相,一顰一笑裏更是藏着刻在記憶裏的入骨柔情,於旁人閲見尚且如此,為夫者於心中想必已憶之百遍,心如絞痛。

看卷一時我心中一半歆羨一半不以為然,神仙眷侶之多,現實中雖不甚多,瑪麗蘇文中卻不少見,沈復、芸娘二人無非是小打小鬧,哪裏比得上天馬行空的YY人生。一直看到卷三才彷彿被重重一擊,坎坷中一句一句皆是日常,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婆媳公媳矛盾、兄弟爭利、囊中羞澀的絕望無助、颳風下雨的舉步維艱,沒有平常人一輩子遇不上的殺父之恨、家族世仇,有的全是生活中一天天相互扶持過來的坎坷際遇。看到“老親又以盟妓一端,憎惡日甚,餘則調停中立。已非生人之境矣。”和“繡經之後,芸病轉增,喚水索湯,上下厭之。”胸中悲憤、憂鬱、焦躁集聚,難以自持,彷彿我便在芸的身邊,陪她領略着一個個難以承受的白眼,彷彿我便是沈復,眼睜睜望着心愛之人受盡委屈卻無力改變現狀。好好一對眷侶,何以竟要遭受這樣的境遇!然而轉念,這便是生活的苦難,父母不會因忠貞的愛情而疼惜你,金錢也不會因瀟灑的做派而親近你,坎坷中,唯一的温暖便是夫妻間的不離不棄相互勉勵和朋友一次次的出手相助。

想起剛剛成婚沈復便外出學習,兩個人刻了“願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圖章,一人執朱文,一人執白文,通信時便印在下面。年紀如此之輕、相處如此短暫就可以認定彼此為生生世世的愛人,沈復和芸娘,縱然命運多舛,仍是何其幸運!

不過薄薄一本幾十頁的小書,卻悄悄藏匿了一段不離不棄令人感佩的愛情。與其叫《浮生六記》作沈復的小傳,不如索性如芸娘所説,取名《吃粥記》,去定格一份早夭卻深重的生生世世之情。

關於熱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7

傍晚來到房間,心有無倚之孤獨感,站立在窗前遙望天邊浮雲,發呆了一會。點了一支煙,燃燒,不喜歡煙之苦澀,可是不抽,心中惶惶的,沒有着落感。胡思亂想一會兒之後,用毛毯做枕,舒服地躺下來,拿起那本《浮生六記》小説,翻看起來。記得先是在林語堂的小品文中看到《浮生六記》的介紹。

林語堂曾經説:“陳芸是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在生活中,陳芸也是最令人喜愛。她生具慧才,性情灑脱,簡直是文人心中理想的妻子。”那時,我記住了陳芸這個名字。後來,我翻看《世界文學》,發現它將《浮生六記》列入傳世藏書,不由心生閲讀的渴望。

此後,在各個書店留意《浮生六記》,但是遍尋不着。最後,卻在一家不起眼的書攤上看到,書都沒有瀏覽一下,就買下了。買來之後,沒有急着去讀,在牀頭放了數日。我當然不是書痴,沒有這樣的雅趣——先聞聞書香,反覆撫摸書面,吊足胃口,然後才煮茶燃香靜讀。

沒有急着讀,乃是因為近來心情不佳。現在,我終於翻閲本書,果然寫得至真至情,讓人感動,文筆尤其細膩。讀了一會兒,看看前序後編,才知道這也是殘本。前四卷是沈復寫的,後兩卷是曾國藩續寫。

我有點疑惑,為什麼一些好書總不是全本,例如《紅樓夢》。大概後人無比喜歡原作,就大膽地寫起續篇,有着修補完璧的美意。《浮生六記》其實是沈復自傳,細膩地寫了祕而不宣的閨房之樂,生死不渝的伉儷深情,還記載了浮生裏種種悠閒的樂趣。何謂浮生六記?一閨房記樂,二閒情記趣,三坎坷記愁,四浪遊記快,五中山記歷,六養生記道。

讀《浮生六記》最大的收穫就是享受到幽閒之情趣。古人説過“人非有品不能閒”,而《浮生六記》更在閒情之中浸染了豔情。

寫閒情,如月照苔石,寫豔情,如雨落髮梢。這本書恐怕是中國文人自足常樂悠閒自得的最佳寫照,恐怕只有深得生活真味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自傳小説,也恐怕只有講究情趣的閒人才會靜下心讀讀本書。

在現代紛紛擾擾追名逐利的社會中,讀這樣的書,有點逃避有點抗爭有點無奈。讀罷,難免感歎——時光匆匆,浮生幾何,何不給自己留下半日悠閒,抵它十年塵夢。總之,讀《浮生六記》可以玩味,卻不可羨慕,畢竟沈復的浮生,不是誰都可以輕易學得,畢竟古人的悠閒,不是現代人可以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