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奧運有我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5W

很多人都知道,全面的心得體會是能夠引發我們思考,寫心得體會的目的是為了把心中所感記錄下來銘記於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奧運有我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閲。

奧運有我心得體會8篇

奧運有我心得體會篇1

北京奧運會日程已過大半,不少媒體開始“盤點”。縱觀種種議論,似可以“滿意、振奮、感動”三個詞以概之。

國際奧委會執行主任以五個“滿意”來評價北京奧運會。為籌辦和舉辦這屆奧運會,中國人民的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本屆奧運會的社會支持度和參與度之高,也是很突出的。儘管仍或有這種那種的不足、缺陷,但“盡心盡力”四個字,中國人當之無愧。現在,奧運會日程已過大半,中外評價普遍良好,國際社會表示滿意,中國人也感到欣喜。東道國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態度,一一兑現承諾,爭取讓本屆奧運會圓滿成功。

國際社會滿意,中國人民也滿意。香港《大公報》有篇社論,題為《國際奧委五滿意,我們也有五滿意》。中國人民尤其滿意中外體育健兒的傑出表現。用句老的套話,他們“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失常、失態的事情很少。人們收穫了許多驚喜,大家看得過癮。

在本屆奧運會上,運動健兒的表現,讓人振奮歡呼。在“水立方”,刷新世界紀錄的勢頭如潮湧動。在“鳥巢”,田徑開賽的頭幾天,世界紀錄的打破無日無之。菲爾普斯泳池狂攬八金,博爾特百米瀟灑飛越,為游泳和田徑的歷史,均創立了新的“地標”。如果説,金牌或有國別歸屬,打破世界紀錄,則是人類突破體能極限的象徵,這是全人類的一塊金牌,這是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精神的最佳體現,這是令人振奮的人類團體勝利。

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微笑”感動了世界。在中外媒體上,有着各種各樣有關感動的小故事。人性相通,善意互動,美美與共,超越了語言和文化的障礙,這是北京奧運會最令人感動的一個方面。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向以極端的民族情緒著稱,他應邀出席了開幕式,中方還大度地在首都博物館為他舉行了歡迎會。喜歡説“不”的石原這一次對北京説了“是”,一向苛評中國的他敍述了自己的“中國感動”。石原説:“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來做志願者的大學生們,他們都非常非常的好”,“他們有憧憬,在憧憬中感受到青春的價值,聽了他們的話,我感到很羨慕啊”。大度,永遠是一種力量,“親眼看”,有時是一種勇氣,兩種積極因素相遇,起碼成就了這一次的良性互動。

外界評論北京奧運會時,常常提到中國的自信。“展現真實的自我”,是自信的一種標誌;具有善意、包容力和理解力,應是自信的一種內涵。中國人的精神在這兩方面都開始有了發展和進步,在本屆奧運會上,這種精神發展更有了實踐的築基。這種沉穩大氣的自信當不會墮入偏執的虛妄,而會給世界帶來許許多多的感動。

奧運有我心得體會篇2

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説,從古希臘赫拉克勒斯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到古羅馬傳説中能直入人心的丘比特之箭,從中國流傳久遠的神話夸父逐日到英國民眾廣泛傳頌的亞瑟王傳奇,這些傳説裏的英雄人物擁有着人類難以企及的能力,他們力大無窮、奔跑似電,他們可在天空翱翔、水中暢遊,世代為人們崇拜和歌頌。這些離我們久遠的傳奇,自兒時開始便讓我們熱血澎湃、嚮往不已。

而今,一個又一個神話就在我們面前誕生了。

8月8日晚20點整北京“鳥巢”,一場充滿想象、瑰麗無比的奧運會開幕式表演,拉開了一段現代神話故事開始的序幕。在這場盛典中,一幅幅歷史的畫卷在我們面前展開,一段段文明的足跡在我們眼前閃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藴,使觀眾折服;炎黃子孫無窮想象的出眾表現,令世界驚歎。五千年文明古國的發展歷程濃縮成一段如詩如夢的神話暢想。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8月16日晚,牙買加“巨人”博爾特在男子百米決賽中,不可思議地跑出了9秒69的成績,這一令人窒息的數字,將被稱為人類“終極速度”的9秒72的世界紀錄,捅了個驚天“大窟窿”。許多人發出了驚呼,人類到底能跑多快?看着這位1米96的巨人在未到終點之時伸展雙臂、捶打胸膛,跳舞一般踱過終點,我們不由發出驚歎:像風一樣奔跑對人類已不再是一種夢想,神話中的人物就在我們身邊。

8月17日,菲爾普斯收穫了第8枚北京奧運會金牌,打破前輩施皮茨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創造的一屆拿7塊金牌的紀錄,同時他也創造了一人累計奪得14塊奧運會金牌的紀錄。有人説“也許只有‘外星人’才能打破馬克·施皮茨的紀錄,如果有一個人能做到,那一定是菲爾普斯”。在筆者看來,作為神話傳説的繼承者,人類不乏想象力,也不缺創造性,這樣的奇蹟正是現代人在創造着新的神話。

充滿神奇幻想的“鳥巢”、“水立方”;發射火箭進行人工消雨的壯舉;舉起超過自己體重兩倍的“大力士”;能在空中舞蹈的體操、跳水健兒……雖然這場奧運會才剛剛過半,但它已帶給我們太多的震撼、太多的驚奇,作為這些神話誕生的見證者,我們深深為身處這樣的時代而自豪,也深深為人類的潛力和想象力而驕傲。

曾幾何時,我們實現了在空中翱翔的人類夢想,登上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我們開拓思維,將人類社會推向信息化時代;我們勇於創造,實現了神話人物才能做到的移山填海、預測天象。今天,就在我們的關注下,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被打破,甚至有些項目的紀錄被大大提高,在人們“世界紀錄如紙糊一樣”的驚歎聲中,那些兒時便深入人心的神話故事,如此鮮活地在我們面前翻版。

這場讓世界矚目的盛會,猶如一個神話誕生的搖籃,衝擊着我們的視覺,也觸動着我們的心靈。此時此刻,沒有了膚色不同、種族差異的歧見,擺脱了政治紛爭、文化隔膜的困擾,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是如此團結,地球村的觀念是如此貼切,“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更是如此地深入人心。筆者相信,在剩下的賽程裏,在奧運會閉幕式上,我們會見證更多神話的誕生,北京奧運會,這座創造神話的舞台也會為世界人民所深刻銘記。

奧運有我心得體會篇3

氣勢恢弘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美輪美奐,令人震撼。國內外各界人士讚賞之聲不絕於耳,餘音繞樑。

場面之所以動人心魄,好評之所以如潮洶湧,一方面在於中國風采的展現有奧林匹克這個大舞台,有奧林匹克旗幟下濃縮的全球文化交流的大背景;另一方面,短時間內既能夠展現自我、又能夠感動他人,蓋源於開幕式獨具匠心的創意設計,源於開幕式大氣磅礴的表演展示,源於以中華文化內在核心價值為底藴的中國元素給全世界帶來的驚喜、震撼和感動。

奧運會給了中國文化一個在世界舞台展現自己的機會。開幕式的成功不僅證明了我們辦好奧運的智慧和能力,更彰顯了悠久燦爛的中國文化能夠傾倒世人、震撼世界。中國文化中最美的畫卷穿越時空,濃縮凝練於奧運之夜。那一夜,古老深邃的華夏文明是世界文化寶庫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一夜,正在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璀璨耀眼的一個;那一夜,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歡欣鼓舞,心潮澎湃;那一夜,每一個炎黃子孫都倍感驕傲,引以為榮;那一夜,世界讀懂了我們;那一夜,我們感動了世界。

在一片叫好、感動之中,也引出思考、帶來啟發:在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諸多文化各具特色,爭奇鬥豔。有的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漸漸消弭;有的文化則在世界舞台上風頭正勁;有的文化之間和諧相處,乃至交融共通;有的文化之間卻齟齬不斷,甚至勢如水火。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價值?中國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又該以何種姿態出現、體現何種文化價值?

在不同文化交往中,要有包容、尚“和”的“求同”理念。

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無論各種不同的文化有怎樣的不同,“不同”之中一定藴含“大同”,這才是感人、動人的基礎。惟有善於認“同”,才能美人之美,美美與共。而這“同”,又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特點去表達、去展現,才能更有效、更感人。北京奧運會的主題高唱“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個“同”是什麼呢?就是奧運會開幕式所展現的一個“和”字。用國際奧林匹克的理念表達就是“和平、友誼、多元、共贏”。開幕式留給世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文化核心價值――“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啊。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和”的理念,正是人類最真、最善、最美的共同追求。上個世紀30年代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在他的《中國問題》一書中就寫道:“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這些品質中我認為和氣是第一位的。”這種品質“若能夠被全世界採納,地球上肯定會比現在有更多的歡樂祥和。”哲人其萎,其言猶存。奧運主題歌“採納”了它,果然就帶來“更多的歡樂祥和”。

中華文明追求“天人合一,萬物相融,眾生和睦”的“太和”境界。“和”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特徵向量,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維基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規律,因而能夠與時俱進、與時俱豐。中國的儒、釋、道思想中都含有“和”。儒學強調“和諧世界,以禮相待”;佛教主張“和諧世界,從心開始”;道教認為“和諧世界,以道相通”。中國普通老百姓家裏掛的匾,“一團和氣”、“和氣生財”、“和氣生輝”,也是“和”。和氣、和睦、和平、和諧,中國無處不講“和”。正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國,真誠地呼籲、熱烈地期盼共建“和諧世界”。這是“內和乃求外順,內和必致外和”的邏輯延伸,是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藴的古老民族發自內心的“千年一歎”。而奧運開幕式,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齊聚一堂,共同歡笑、共同見證“和諧”,鳥巢體育場成為“和諧世界”的凝練和縮影。

“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為夢想,千里行,相會在北京。來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奧運的主題歌,頃刻間以全人類的共同心聲,感動了全人類。唱的正是“同”,是簡單明瞭的“大同”,更是包容尚“和”的“求同”;詠的正是“和”,是温良敦厚的中華之“和”,更是協和萬邦的天地之“和”。

在不同文化相遇中,須有獨立、豁達的“存異”精神。

“存異”當然首先是要保留自身的特質,尊重本國的獨特文化,傳承本國的優秀文化。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為之驕傲自豪。古代中國向來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在文化上充滿自信。然而隨着近代中國的衰落,一些人逐漸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甚至到了數典忘祖的程度。以中國元素為特色的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可以成為國人拋棄文化自卑、重拾文化自尊的新起點。

奧運會開幕式向全世界詮釋了華夏文化的代表符號,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內在魅力。奧運會開幕式,激勵我們更加自尊自信、自強不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華民族在進行世界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中,一般都能夠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但也曾經妄自尊大、固步自封;一直以來基本都擁有文化自信、文明自豪,但也曾經心懷自卑、妄自菲薄。歷史的教訓也激勵我們,要以珍愛而又客觀的態度來看待中國文化,以自信而又謙遜的精神來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發揮獨特而積極的作用。未來我們應更加自尊自信、自強不息。

“存異”也須有尊重、豁達的修養和度量。中國文化只有在世界文化中,以包容、和諧的姿態參與交流,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自我,才能更好地貢獻世界。我們常講要求同存異,但“同”本難“求”,“異”更難“存”。在奧運主題曲《我和你》這首歌中,那靜水流深的“存異”,中國元素含而不露;保留特色的“存異”,四平八穩不事張揚;善於“求同”的“存異”,既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輕輕地就讓你找到了那“同”,感動於那“同”。

“存異”要能推己及人,理解、尊重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尊重和維護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樣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不同文化之間應互相包容、共生共長,而不是相互排斥、非此即彼,唯我獨尊、擴大差異、製造矛盾,彼此敵視。不同文化之間應在保留、尊重差異的前提下追求和諧。既要求同又要存異。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交往史上,少有文明之間的互相蔑視、彼此踐踏,多是互相尊重、彼此欣賞;少有文明之間的以大欺小、弱肉強食,多是有容乃大、海納百川;少有與其他文明之間爭個高低優劣、生存競爭,多是相互平等、和合共生;少有文明之間的孤芳自賞、一枝獨秀,多是互補共榮、百花齊放。

費孝通先生説:“從總體上説,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是各個文明得以‘不朽’的最可靠的保證。一種文明、文化,只有融入更為豐富、更為多樣的世界文明中,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文化上的唯我獨尊、固步自封,對其他文明視而不見,都不是文明的生存之道。只有交流、理解、共享、融合才是世界文明共存共榮的根本出路。不論是‘強勢文明’還是‘弱勢文明’,這是唯一的出路。”從這個角度講,“求同”與“存異”是統一的,求同必先存異,存異亦需求同,在同中存異,在異中求同。

那一夜,世界聚焦中國,中國感動世界。繁華漸去,卻留給我們長久的回味和思考:在全球文化交流背景下,如何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價值?這就是:求同存異、開放自信,自強不息、善於學習,以和為貴、厚德載物。正如那一夜的禮花噴射出的一個個巨大腳印一樣,已經開始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將會一步一個腳印,越走越遠,無遠弗屆。

奧運有我心得體會篇4

50金,在8月23日跳水夢之隊錯過了這個彌足珍貴的機會之後,鄒市明為中國代表團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接着他的隊友張小平又在81公斤級的比賽中拿到了第51金。

100枚獎牌,在拳擊隊確保了中國代表團的第99枚獎牌之後,中國藝術體操隊的姑娘又在奧運閉幕前為中國代表團送上了一枚彌足珍貴的銀牌。

傳統優勢項目的鞏固

劉國樑哭了,在8月23日晚的北京大學乒乓球館,哭得有點哽咽,四年的努力終於在這一天畫上了完美的感歎號。乒乓球男單包攬了奧運會的金銀銅牌,這也正是對中國優勢項目在奧運户上的強勢做出的最簡單有力的總結陳詞。四年前,國球在雅典拿到了3金,但是少拿一枚金牌對於中國乒乓球隊而言就是失敗,這樣的苛求在中國代表團中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除了包攬,別無選擇。最終,女隊的張怡寧、王楠和郭躍,男隊的馬琳、王皓和王勵勤卻用先拿團體金牌,再包攬單打金銀銅的成績征服了世界。

除了乒乓球之外,更多的傳統強項事實上都是從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奠定其優勢地位的。

在1984年的洛杉磯,舉重隊就曾以1金只差落後於李寧領軍的體操隊,這一次,體操隊又以1金的優勢險勝舉重隊,而從雅典的尷尬1金到北京創紀錄的9金,又將中國體操推向了又一個巔峯。

2004年在雅典,男隊主教練黃玉斌就一心想着在北京收拾起大地山河,最後他成功了,男子體操的8個冠軍,中國隊拿下了7個,即使是在擁有李寧和樓雲這兩個體操天才的那個年代,中國體操隊也沒有拿到這樣的成就。2006年和2007年連續兩屆世錦賽的成功為北京奧運會的爆發鋪平了道路。楊威在經歷了悉尼和雅典全能的惜敗之後,在北京完成了和宿命的搏鬥並且笑到了最後,富田洋之、內存航平以及漢布岑期待的楊威失誤並沒有發生。這一次在國家體育館,對手期望中的失誤太少了,除了程菲在跳馬和自由操上的微暇,整個中國體操隊的穩定而強大讓人瞠目,肖欽的鞍馬、陳一冰的吊環以及李小鵬的雙槓都是早早預定的金牌,而小將鄒凱更是在中國近年來的弱項單槓和自由操中閃光。至於女隊,在2006年拿下了世錦賽金牌之後,女團衝金就不再是奢望,新的633賽制讓女隊找到了突破口,也讓傳統的兩強美國和羅馬尼亞最終俯首稱臣,小將何可欣又在高低槓中用一套最高難度的動作延續了馬豔紅和陸莉曾經的輝煌。

奧運之前,跳水領隊周繼紅曾經説過“6金是極限”,而這恰恰也是中國跳水隊在雅典的金牌數,不過這一次卻收穫了7金,7金已經是中國跳水隊歷屆奧運會的最佳戰績,這個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奪金大户沒有讓人失望。在眾多的外國選手利用難度衝擊中國選手的今天,能夠拿下7金已經實屬不易,雙人項目的領先優勢巨大,像雅典奧運會上王克楠那0分一跳的巨大失誤沒有在水立方中上演,倒是小將陳若琳最後時刻的完美一跳讓人依稀看到了當年伏明霞的影子,郭晶晶依然一如既往的穩定,而吳敏霞則會將這種優勢保持下去,何衝、秦凱仍將是男子3米板當仁不讓的王者。當然,在天亮和胡佳之後,如何讓火亮或者周呂鑫成為10米台的新王者,才是跳水隊在倫敦“夢八”的關鍵。

1984年站在許海峯身邊拿到銅牌的王義夫很想作為運動員站在北京奧運會的射擊場上,但是最終他還是退了下來,成為了中國射擊隊的總教練。

杜麗在壓力下丟掉了首金,卻用自己的兼項50米步槍三種姿勢金牌作為了補償。在譚宗亮、趙穎慧和朱啟南這些“老槍”失手的情況下,龐偉和郭文珺卻將這些缺憾迅速彌補,只有老將陳穎終於在北京圓了自己的奧運金牌夢。邱健收穫的那枚50米步槍三種姿勢的金牌再次證明了射擊項目“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真諦,埃蒙斯最後時刻再次將金牌“贈”給了中國槍手。

黑馬項目的突破

我們想到了拳擊的突破,但是當8月22日有四名中國拳手出現在首都體育館的拳擊台上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高呼中國拳擊的春天在那一刻到來了。最終四人半決賽三人突圍進軍決賽。鄒市明在雅典奪得銅牌之後就説“四年後我要金牌”,而在奧運會的最後一天,他用一枚金牌讓中國代表團的金牌達到了50枚,然後張小平又如法炮製拿下第51金,而在半決賽中不戰而勝的張志磊則在最後的決賽中輸給了意大利的卡瑪雷萊。同樣在這最後一天,中國藝術體操隊的姑娘也突破了東歐國家對這個項目的獎牌壟斷,最終拿到了一枚銀牌,這也確保了中國代表團獎牌總數達到100枚。

四年前,孟關良/楊文軍的仰天怒吼讓我們記住了他們,四年後,他們用自己的絕對實力書寫了中國皮划艇的又一段歷史,而本屆奧運會上,中國隊在與水有關的項目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皮划艇、賽艇、游泳以及帆船帆板都是如此。

在亞洲,中國是毫無疑問的水上項目霸主,但是在本屆奧運會之前,中國的賽艇卻從來沒有過金牌的歷史。在過往的5屆奧運會上,中國賽艇隊一共只拿到過2銀2銅,而且自從曹棉英、張秀雲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拿到過女子雙人雙槳銀牌之後,中國隊竟然在悉尼和雅典顆粒無收。這一次在順義,中國卻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張楊楊、奚愛華、金紫薇、唐賓為中國賽艇隊拿下了女子四人雙槳的金牌,讓中國賽艇隊邁進了新時代,而且這次奧運會,中國在總共14個賽艇項目上拿到了11項的參賽資格也是個歷史紀錄,相信,憑藉着女子四人雙槳的突破,中國賽艇將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方向。

在雅典,殷劍的一枚銀牌就已經書寫了中國帆船帆板項目新的歷史,而四年之後的青島,殷劍不僅粉碎了歐美運動員包攬本屆奧運會帆船帆板項目的黃樑美夢,而且用一枚金牌再次將中國帆船帆板的歷史改寫。bbc評論員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説,殷劍奪金的意義不遜劉翔在雅典奧運會稱霸110米欄,為中國隊翻開新的奧運篇章。

和殷劍一樣,我們寄望黃姍姍能夠提升雅典的獎牌成色,最終的結果是,中國蹦牀隊做到了,只是創造歷史的人從黃姍姍變成了何雯娜,她將黃姍姍在雅典的銅牌變成了金牌,而十運會男子蹦牀的金牌得主陸春龍則在最後時刻頂住了加拿大人的壓力一舉拿下了金牌,只有了8年時間,我們就成為了蹦牀項目的強者。

自從女子射箭進入奧運會之後,韓國人就從來沒有讓金牌旁落,何影曾經在1996年無限接近冠軍的獎牌,中國女團在2004年的最後一箭還領先韓國人1環,但是樸成賢讓我們失望而歸,這其中就有張娟娟。這一次在北京,命運來了個大轉彎,張娟娟擊敗了20年來沒有失敗過的韓國人,張娟娟的這一步也許就是中國射箭捅破那層窗户

奧運有我心得體會篇5

屬於每一個人的盛會,屬於每一個人的快樂,中國的冬奧會結束了,一片雪花從天上來,經過十六天的盛會,它告別而去,卻留下了更多美好的記憶。

在這一段時間內,我們再一次見證了中國之美,那種從骨子裏散發而出的浪漫之外,我們更多的為世界展示出了愛的力量。

這份愛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不僅是運動員、舉辦者、導演組、志願者,同時還有觀看開幕式閉幕式、觀看每一場比賽的你與我。

它幻化成一片片存在於我們心中的雪花,讓我們記住了曲春雨、範可新、武大靖、任子威、張雨婷、谷愛凌、高亭宇、徐夢桃、蘇翊鳴、齊廣璞、隋文靜、韓聰。更讓我們記下了這些金牌運動員之外,每一個為這場盛會不懈奮鬥與支持的身影。

它是一場屬於每個人的盛會,屬於每個人的派對,它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快樂。

它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小小的感動,我們每一個人的中國浪漫。

奧運有我心得體會篇6

2008這個火熱的夏天,承載着億萬炎黃子孫的夢想——第29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召開,那是我們的驕傲與自豪。轉眼間,奧運雖已結束,但是奧運的精神仍然在我們身邊延續。

每逢休息的時候,我總能在操場上看見我們班籃球隊隊員們矯健的身影,他們的精神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絢麗奪目;想一滴滴清澈的雨水滋潤心靈;像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多姿多彩。在那兒我看到了堅持不懈,同樣也看到了奧運精神在延續。

在一節體育課上,我們班上的籃球隊員們又嚮往常一樣開始打球了。在那片承載着希冀的地上他們忘了自我,忘了肩上的負擔,腦海中只有籃球,只有團隊精神。突然,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隊員張恆重重得摔倒在地,臉磕破了流出了血。我以為他會離開甚至像女孩子一樣哭呢!但是我錯了,他在簡單處理之後又回到場上,找不到一點放棄的火星。充滿好奇心的我在事後問他到:“既然受傷了,為什麼還要繼續打球呢?”他輕描淡寫地答道:“好男兒流血流汗不流淚。堅持就是勝利,況且我為理想而奮鬥,區區小傷何足掛齒!”瞬間心中有一種叫感動的東西在澎湃。

不僅僅是我們的隊員張恆,還有我們的隊員汪文航。他是我們籃球隊的主力隊員,一份不可替代的力量。有一次放學後,我看見他在操場上打籃球,我很奇怪,因為前幾天聽同學説他的腳不小心扭傷了。

奧運有我心得體會篇7

2008,一個吉祥的數字;2008年,一個激動人心的年份。恰巧,8月8日是我媽媽的生日,也是祖國母親歡騰的節日。提到奧運,大家總覺得遙不可及,因為無法參加奧運活動,無法體驗奧運熱潮。可是,我卻感覺奧運很近,我能嗅到奧運氣息。因為,奧運精神就在我們身邊……

在大街上,當人們看到垃圾,能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當人們看到一位老人要過馬路時,就主動攙扶老人;當人們看到小朋友迷路時,主動送他回家;當人們在車上看到一些老人?兒童?婦女沒座位時,都會紛紛讓座。也許,這些小事不足掛齒。但起碼,看到文明在我們身邊,奧運精神在我們身邊!

在我們學校的運動會上,曾發生這一幕。長跑時,我們班的汪俊同學剛開始跑得很快,精力充沛,可是到了後幾圈,就有點體力不支,氣喘吁吁。大家都以為他會放棄,不再跑了。誰知,在這最後時刻,他仍不放棄,還超過一位同學。在他身上,不就是奧運精神在閃光嗎?

在一些大型的比賽中,一些輸的選手並沒有自暴自棄,很是沮喪。他們只為自己能參加比賽而深感榮幸。他們看中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在這過程中,他們有過付出,就會有收穫。過程美也很重要。而這,不就是奧運精神嗎?

其實啊,奧運離我們一點兒也不遠,奧運精神就在我們身邊。中國舉辦奧運會,我們共同努力,相約2008。中國舉辦奧運會,頌揚奧運精神。我們追求文明,我們頑強拼搏,我們勇敢自信,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人的魅力!

奧運有我心得體會篇8

聖火傳遞途中經過許多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古鎮。

坐落在諸神棲身之所的奧林巴斯山腳下的迪奧村只有不到2000人,為迎接聖火的到來幾乎全村出動,在古劇院遺址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小村子民風淳樸,看到追隨聖火而來的中國,都報以微笑和好奇的目光。迪奧村請來了主持奧林匹亞取火儀式的希臘國家電視台主持人科斯塔拉斯,這位風趣的老人看到村民們對中國很感興趣,特意把新華社雅典分社首席樑業倩當成嘉賓拉到話筒前,讓她為好奇的村民們講幾句話。樑業倩用自學的希臘語向村民問候説:“你們好,我是來自中國的。”熱情的村民們隨即報以歡呼和口哨聲,手中揮舞着中國和希臘國旗。中國和希臘人民的距離被瞬間拉近。

在港口城市沃洛斯,新華社歐洲總分社副社長謝棟風也被當地電視台“瞄上”,一直採訪別人的他自己也成了被採訪的對象。當地astra電視台請他談一談北京奧運會(北京奧運會新聞,北京奧運會説吧)聖火傳遞的感想,以及對希臘組織工作的評價。謝棟風説:“感受到了希臘人的熱情好客,組織工作非常出色,非常感謝希臘人民。中國人民同樣熱情好客,併為舉辦北京奧運會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北京奧運會一定也會非常成功。”他們的顯然對這個回答非常滿意,連翹大拇指。

和聖火賽跑

聖火在希臘境內傳遞的一週中行程非常緊密,每天至少要經過五座城市。從早上8點左右到晚上6點,除了每座城市的歡迎儀式外,聖火一路奔馳,完全不會給特意留出採訪和工作的時間。

如此一來,一直緊跟聖火的新華社幾乎沒有寫稿的時間和地點。但為了保證國內眾多關心聖火傳遞的讀者能夠及時掌握第一手的信息,新華社只好想方設法,嘗試在許多千奇百怪的地方寫稿和發稿。

們曾在中午吃飯的小餐館邊吃邊寫,也曾在停車場等待聖火到來時寫過稿。曾經厚着臉皮坐在當地旅館大堂的沙發上工作,並“偷”用他們的無線網絡發稿;甚至為了趕在下一站之前完成上一站的稿件,在高速路上駕車追趕聖火時,也忍着頭暈眼花在時速一百多公里的汽車內寫稿,然後用手機上網的方式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