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居歲月讀後感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3W

大家應該知道書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強我們對書上內容的瞭解,完成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強你們對書上知識的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居歲月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居歲月讀後感8篇

居歲月讀後感篇1

人生如畫,歲月如溪,一切安靜而美好!

靜默中我看完了《歲月如溪--青少年時期的朱開軒》一書。那是一本讓心情豁然開朗的書,宛如溪水潺潺。

朱開軒爺爺出生於美麗的龍泉江畔,但他小時候卻磨難連連,父母親和弟弟的相繼過世,使他和六歲的妹妹成了孤兒。但是朱爺爺沒有被生活的磨難擊倒,繼續努力學習,堅持好好讀書,得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終至學業有成,為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奉獻了一生。

朱爺爺是我們學習的楷模,特別是他做事的認真和執着深深刺激着我。在生活學習中我是個比較懶散的傢伙,要求嚴格點成績就上去點一偷懶成績又下去了。就像每天的回家作業,週一到週五我總是做的又快又好,每到了週末心裏就想着還有明天了結果十之八九總要把作業拖到禮拜天晚上才完成,為這壞習慣爸爸媽媽不知道説了多少次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優異的成績是靠平常的學習積累,我想我一定要改正這個缺點。

朱爺爺愛打籃球和我一樣。雖然他單薄矮小,但他用靈活敏捷,彈跳力強,傳球速度快等優勢彌補,成了校籃球隊的主力。謙虛好學,取長補短,再加上一股子鑽勁,韌勁,這又是他讓我學習的另一種精神。

龍泉江水育人傑,好好讀書美名揚。人這一生,除了父母和出身不能選擇之外,其他的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選擇。好好讀書,用認真和執着去面對每一件事,用善良和真誠去對待身邊每一個人。

居歲月讀後感篇2

?歲月如歌》寫於老師的悲歡和酸甜,寫於老師的成敗與得失,教我們怎麼立志立德,教老師怎樣為人師表,教年輕人如何忠誠敬業,從中可以看到當代教育大師不懈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實踐、誨人不倦,“一片愛心在玉壺”的風采。歲月譜寫了與漪老師無私奉獻的頌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揚飛越的歡歌。“和學生的心絃對準音調”、“把握駕馭課堂的主宰”、“用語言‘粘’住學生”、“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書中一篇篇細膩而生動的文字,一個個難忘而感人的故事,讓我讀了獲益非淺,感受頗多:

感受一、於漪老師所説:“教師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濤,激發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經數次聽過於老師的報告和與老師的錄象課,於老師她富有詩意的語言就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興奮源,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他們思維的效率。她説:“我們要讓學生學得紮實,只有一條路——備課越充分、越紮實越好!於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之巧妙,讓我欽佩不已。

感受二、於老師她倡導的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對話,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迴應,相互創生,是心智的“相長”,是情感的“共鳴”——這正是我們每一做教師所個所追求的。我想,任何精彩的語文課都不是完全在課前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從心與心的縫隙中,從思與思的搏動中,從情與情的觸摸中生長出來的若干細節組合而成的。

感受三、書中於老師文字洗練,富有詩意。可以想象到在於老師的課堂上,與其説學生在學習語文,不如説是在享受語文,享受語文的種種情趣、韻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於漪老師對鍾情一生的語文教學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灣必然航運興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滿勃勃生氣;如果是閉鎖的,航道阻塞的,港灣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語文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語文教學內容猶如港灣,執教者應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點與功能,認真地有創造性地引導學生,使港灣通向大海。在於漪老師看來,語文學科是最開放的學科,它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生活在母語環境之中,母語的學習與運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加強課堂內外的溝通、學校內外的溝通,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每個現今站在講台上的老師探索之路。作者:一片綠葉

居歲月讀後感篇3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由美國著名作家珍克雷赫德喬治寫的書,書名叫《山居歲月》。這是一本寫於幾十年前的書,雖然經歷了歲月的銷蝕,但依舊光彩奪目;這也是一個通過文字得以保存的童年夢想,雖然經歷了幾代人生命的成長,但這本書依舊激情滿懷。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紐約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離開了家,來到克斯奇山,因為他要在這座神奇又危險的山裏尋找曾祖父遺留下來的葛博禮農場。在這無依無靠的生存中,山姆只有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一些打火石和鋼片,對山姆而言,這不是一次短暫的旅行或露營,而是要像一棵樹一樣在這座山中長久地、獨立地生存。

這本書的真實和艱辛如同吸鐵石一般吸引着沒有勇氣和機會進入森林的我們。他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打火石和鋼片點燃火種,如何把木頭削成漁釣在小溪中釣魚,如何在沒有魚的時候尋找貽貝和山慈姑果腹,如何訓練老鷹……當這些被人遺忘的技巧和方法再一次被人發現並被挖掘出來時,我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早己和美麗神奇的大自然離得如此遙遠!我們甚至在破壞它!

夏去秋來,冬去春來。在四季的更迭和萬物變遷中,山姆學會了諦聽和凝視自然。清晨露珠從青草上的滴落聲,夜晚貓頭鷹的叫聲,徘徊的鹿羣,被冰雪覆蓋的克斯奇山……這些不僅僅是動聽的聲音和美麗的景色,更像是克斯奇山這片荒野的呼吸與節奏。當山姆躺在他那温暖舒服的樹洞小屋中靜靜感受着暴風雪肆虐世界的狂野時,他完全成為了這“交響曲”中的一個“音符”。

居住在舒適、安逸的大城市中的我們,不僅喪失了一種來自本能的生存意志,而且錯過了無數個來自生命最深處的感動,所以,我們應該多去接觸大自然,這樣我們才會“瞭解”大自然。我們都知道,多讀書、讀好書能使人進步。讀完《山居歲月》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學到好多知識。以後,我要多讀書,把書中學到的知識和感悟應用到學習與生活中去,成為一個不斷進步的人。

居歲月讀後感篇4

今天我讀完了《山居歲月》,《山居歲月》是由美國的一名作家,名叫珍克雷赫德喬治寫的,而這本書還獲得過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 。

作者為什麼要寫山居歲月則本書呢?因為珍克雷赫德喬治以寫自然故事為主的美國著名兒童作家。作品達一百部以上, 獲得過許許多多的獎項,深受文壇和大眾的推崇 。

?山居歲月》講述了一個男孩山姆葛博禮從父親口中得知他的曾祖父遺留下來了葛博禮農場 。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一些打火石和鋼片是他為了去尋找山姆葛博禮農場的所有準備的東西,對山姆而言不是一次短暫的旅程或露營是要橡樹一樣長久地獨立地生存就這樣開始了。他用人類千百年時間習得又被人類用千百年忘卻的生存技巧活了下來。

他的身上藴藏這場人都沒有的一種能力 —— 野外生存的能力。

他在野外生存用活給自己燒出一個樹洞和一個儲藏室,用烏龜殼做碗和做燈而且還需要一隻獵鷹捕食,恰在此時一隻獵鷹,從頭頂飛過,他就當機立斷跟蹤這隻獵鷹,去找它的巢,結果獵鷹竟然飛到了險峻的峭壁上他鼓起勇氣開始攀巖,等他爬到鷹巢旁邊時已經筋疲力盡了。突然母鷹回來了,它張開雙翅,擊中了一下他的肩膀他感到一陣疼痛。不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了一隻小獵鷹放進口袋,就連忙爬了下去。他在尋找中一路走來,在四季的交替與萬物的變遷中他學會了諦聽與凝視自然。也給他自身帶來了磨練。

十分慶幸能夠讀到這本書,也讓我從中知道眯着你對生活的困難要樂觀地去面對。

居歲月讀後感篇5

上個星期,學校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就是發給每個同學一本書,一個月後再交換到其他班級。這次我們班發到的是《山居歲月》。

這是一本獲得國際大獎的小説,獲得了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一翻開這本書,我就被迷住了。這本書介紹了紐約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出去歷練,學習獨立生存。

看了這本書,我發現只有我想不到的,沒有山姆做不到的。他和我的年齡差不多,也沒有學太多野外生存的本領,但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在野外頑強地生存下來,我對他最敬佩的還是他的敢想敢做。

有一次,山姆看到了一隻獵鷹,他發現了獵鷹的巢,也想養一隻鷹。但那巢很高、很陡峭,在沒有人保護的情況下,他勇敢地爬了上去,抓住了一隻最大的鷹。後來他又發現旁邊有一隻母鷹,他把小鷹放入口袋,背靠着懸崖,把球鞋使勁丟向母鷹,然後連滾帶爬地順着巖石下滑,母鷹不會數數,沒有發現少了一隻小鷹,便急着回去照顧小鷹了。讀完這個精彩的片段,我不由得為山姆鼓掌。在面臨這樣的危險時,有幾個人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呢?當我把《山居歲月》讀完後,突然很嚮往在野外求生的感覺。

這本書教了我許多野外生存的技巧,也讓我明白了:羣居在舒適、安逸的城市中,我們既喪失了一種來自本能的生存意志,也錯過了無數來自生命深處的感動。

有機會看《山居歲月》的人是幸運的,因為它讓我們面對自己真正的內心。

居歲月讀後感篇6

從朋友處借到《歲月如歌》一書,我就愛不釋手。封面上遼闊無比的藍天白雲,象徵着於老師的心胸與學識;於老師神采奕奕,仰望天空,雙眸充盈着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教育事業的追求。書拿在手裏是沉甸甸的,這不僅因為書中積澱着她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專家的豐厚經驗,彙集了四方人士對她為人為學的高度評價,更是因為它貯滿了於老師對教育事業、對語文教學特別是對她的無數學生深深的愛。

因為朋友是個愛書如命的人,破例借給我一本書,我自然不敢拖太久,我很快就抓緊時間讀完《歲月如歌》。把書還給她後,我沉浸在於老師的教學世界中,回味於老師以行雲流水般的語言,以火一般熾熱的真情,敍述了她七十多年的艱辛與奮鬥、傷痕與歡樂、追求與收穫,給了我巨大的心靈震撼。在我眼中,《歲月如歌》是一本大書,我從這本大書中讀到了很多很多。

我從這本大書中讀到了於漪老師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拼命向前的精神。她的一生,經歷了種種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但她都闖過來、挺過來了。於老師少年時代,國難、家難接踵而至:日寇鐵蹄長驅直入,家鄉危在旦夕,父親帶領一家人外出逃難;1944年夏,父親又英年早逝,家裏一下子就像天塌下來一般。母親對五個子女説:“要活,就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吃苦。”於老師從小就懂得了“只有奮鬥,才能生存;只有奮鬥,才能改變孤兒寡母的命運”。奮鬥成了於老師姐弟五人的生命線(後來,他們姐弟五人全部成了學者、教授)。

我從這本書大中又讀到了於漪老師充盈胸懷的無私大愛——對教育事業無償的奉獻,對學生深切的關懷,對青年、對後學者無比的真誠。於老師説:“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文革期間,接了一個亂班,她硬是用感情與責任把學生一個個找回來上課;有學生患肺結核病,家庭十分困難,她擠出錢(因為當時於老師家裏經濟也十分拮据)買特藥雷米封,讓他服用,控制了病情;有一次下鄉勞動,學生小蔡半夜突發高燒,於老師不顧自己腹部剛動過手術,揹着小蔡走十幾裏泥路送醫院。這樣動人的故事在於老師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吉有多少啊!於老師深情地説:“只有把愛播撒到學生的心中,他們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我從這本大書中還讀到了於漪老師一直跟隨時代奮力前進,從未放慢思考的腳步,從未停歇執着的追求。《歲月如歌》確是一本大書。她的字字句句都是從於漪老師血管中噴湧出來的心中的歌,那麼樸素、真誠,飽蘸感情,充滿哲理。

居歲月讀後感篇7

一個紐約男孩山姆因為厭倦了城市生活,而獨自走進山林,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一些打火石和鋼片是他出走準備的所有東西。

他就是這樣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平時積累的豐富生活經驗,在山林裏生活了一年。他為自己燒了一個樹洞為家,用木頭做了一張牀,用龜殼當碗、當枱燈,他以樺樹皮為紙,為筆寫日記。為了一日三餐,他用葉子煮開水,把兩根小樹枝的尾端削成一個斜角綁緊做漁鈎,腐爛木頭裏白色的蛆做魚鉺釣魚,為了讓煮出野生食物好吃些,他用山胡桃樹枝放進錫罐裏煮,製作鹽巴,並囤積了很多作為備用。

他還冒着危險在懸崖上捉回一隻小獵鷹撫育、訓練當助手,來幫自己捕食物。春天,他採集新鮮的綠葉菜,挖杜芭、蒲公英,野果,鳥蛋;秋天,他儲藏堅果、蘋果,挖野生洋葱、馬鈴薯……,捕獵做鹿排和燻肉,並把鹿皮泡在橡樹片薄片泡過的水中作防腐處理後,用骨頭當針做成鹿皮門、鹿皮褲、鹿皮衣和鹿皮靴,準備過冬。而且他又想辦法設計爐子,好讓小樹屋在嚴寒的冬天更温暖舒適。

居歲月讀後感篇8

近期拜讀了於漪老師的《歲月如歌》一書,可以説是醍醐灌頂,感觸頗多。書中詳細記載了人民教育家於漪老師數十年教育生涯的酸甜苦辣,這既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從教經歷,同時也是一位教育家不斷成長的教育思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於漪老師的“與其説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説我一輩子學做教師。”這一句話。“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年輕教師,這句話真的是深深地觸動到了我,它不僅體現於老師對教育事業強烈的責任感,也傳達於老師對我們這些新老師的殷切期盼。這也是我們這些剛剛步入講台的年輕教師所要理解、領悟並且要付諸行動的。

於老師認為:在自己的教育歷程中,留下的痕跡有濃有淡,有深有淺,有傷痕有快樂,有失落有收穫,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與遺憾,每想到此,總對學生心懷愧疚。自問當時確實盡了力也盡了心,可悲在就那麼點認識水平,那麼點業務實力,那麼點文化底藴,用不出力氣。

這段話給我的印象很深,我們常説”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滴水“,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沒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沒有寬廣的知識面,那麼他一定是脆弱的,於老師在説這段話的時候應該是站在語文教學的角度上的,但我想這句話也適用於任何學科。

作為一名新的美術老師,當我讀到這段話時,彷佛被人在後背上狠狠的鞭打了一下,我不禁捫心自問: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教學基本功到底如何?美術學科不同於文化課,我們的專業劃分的特別多,從大的方面可以籠統的分為美術技能和美術理論。美術技能裏包括了國畫、油畫、水粉、素描、速寫、剪紙、雕塑、纖維、還有各類設計等等,而美術理論當中包含了各類美術形式的發展史,藝術學的概論以及各類美術學界最新的論文理論研究成果等。這其中隨便一項都需要花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去練習,想要在我們大學這匆匆幾年的時間裏將這些繁多的美術種類一一吃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平常雖然都有接觸,但説到底更多的是個皮毛。就像我的研究生導師説的那樣,大學期間只是大範圍粗淺的學習了一下,讓我們瞭解整個美術學,之後需要你們花費一生的時間不斷地去練習,不斷地去精進。

我想,我們有一生的時間去修煉自己,但學生在我們的手中學習只有短短的幾年,對於我們而言,他們或許只是我們漫長從教生涯中的一兩屆,我們沒有教好,還有其他,可對於學生而言,我們就是他們的全部。

作為新老師,今年我被安排了教一年級的七個班,説實話,我一直是戰戰兢兢的,很多人或許會覺得一年級的美術課程內容很淺顯,很容易。但我覺得不是這樣,我不斷地告訴自己,我是這350位孩子進入國小的第一位美術老師,孩子們對美術認知的起點或許就是從我開始的,多年以後,當他們想起美術這門學科的時候也許腦海裏會浮現的就是我給他們上課的情景。在開學前的那幾天,我腦補了各種教學的畫面,努力地讓自己平靜,但當我真的站在講台上的時候,第一次面對講台下五十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時,説實話我的內心很震撼,他們安靜地看着我,目光齊刷刷地投放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我覺得我的職業不同於社會上的任何一種職業,因為它有着無可代替的重大意義,我們承擔着育人的責任。那一刻,我理解了享譽教育界的那句經典名言”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我讓孩子們拿出自己的圖畫本,我注意到孩子們都親切地叫我”畫畫老師“而不是”美術老師“,我問他們是否知道這節課是什麼課?他們答道:”美術課“,我問他們是否知道美術課和畫畫課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小傢伙們都很疑惑的不出聲了……

我的第一節,我用自己簡單的語言告訴了孩子們美術是什麼,它不僅僅是畫畫。

晚上放學後,我寫了一篇自己的教學心得,我們總覺得美術技能很重要,但其實美術理論也應該每時每刻的得到關注並加以運用。我也在想,未來等我教高年級的時候,或者孩子們再大一點的時候,他們提出的問題我是否能回答?我是否能夠做到在每一節美術課上都能讓孩子們有所收穫。我想這應該就是於漪老師要求我們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的原因吧。

於漪老師曾經説過:”教育的質量説到底就是教師的質量“。的確,教師責任大如天,但我們所傳授的知識是永無止境的。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永無止境,不斷地探索下去。

輕輕合上書本,體會於漪老師的心路歷程,彷佛是在傾聽於漪老師的諄諄教導,欽佩她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還能堅定信念;欽佩她在被疾病所累,仍執着於教育教學,身體力行;欽佩她面對困難時的堅定,面對榮譽時的淡然;欽佩她視每一個學生為自己的孩子,用愛感化學生……在閲讀的過程當中,我的心靈接受了一次次的洗禮,無數次將自己設想在於漪老師當時的處境之中,然後詢問自己我是否能做到?

這樣的想象,往往令我無地自容,同樣為人師表,同樣熱愛教育事業,為何我達不到這樣的一種境界,這樣一種高度?我想,或許僅僅有熱愛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還要有無私、執着與堅持不懈,這些更多地體現在精神層面。就像於老師在上海師範大學講座上談到的那樣:”要把教學視為“精神成長的過程”,學做人師,首先要不斷充盈自身的精神世界,講台無論高低,思想必須要有高度,在教學相長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點點滴滴、匯聚往事悠悠,交織歲月如歌。於漪老師的人格與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肅然起敬。她那種永無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熱情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終身學習。

Tags:讀後感 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