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閲讀培根隨筆心得體會四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1W

經常讀書可以讓我們的視野變的更加開闊,積累許多新的知識。然而讀書之後就可以有寫心得體會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所想所悟。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閲讀培根隨筆心得體會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閲讀培根隨筆心得體會四篇

閲讀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在這本書中,不同篇章會帶給你不同的培根。説得簡單一些就是將一個自強不信,熱愛哲學的培根擺在你的面前,讓你更深層次的去了解培根。

作為一個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的他,在我讀完這本書之後不難看出:他的思想比常人高一層次同時也是複雜得多。這本書只有不到二百頁而已,但其中帶給我們的卻是更多的意義,一旦讀的次數多起來,其中所藴含的精華也就都展現出來了。

這本書其實就是一本人生的教科書。拿其中的一個篇章來説:《論美》。我母親就時常教導我:寧要內在之美,不求外在美。現在看來,整個社會的風氣不就是與之截然不同麼?那麼整個社會又有何道德而言?當我終於徹底明白這個道理時,對培根也就更加的佩服了。

這本書中所藴含的哲理非常多,只是大概瀏覽一下,所獲得的也比別的長篇大論要好,總言而之,就是將哲理濃縮成精華了,令人在讀的時候又怎能不驚歎於培根對人情世故的那份獨特見解呢?

閲讀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出自弗朗西斯 培根之口。作為16—17世紀一個兼顧哲學家,文學家,法官和政治家於一身的培根,用他獨特的視角,洞析哲學倫理處事之道。凝聚成了薄薄的一本《培根隨筆》。雖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卻能從中品出多種味道。它是一本交友的教科書,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混跡官場的厚黑學。不論翻到《培根隨筆》的哪一頁,我們總會很容易地發現有不勝枚舉的名言警句。細細地品讀它們,又感到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合上書本,更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從這一篇篇短小精悍的隨筆中,我們能夠汲取到一位偉大的哲人的思想精華。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時常想起培根的這句話,這是他對不同人的求知目的做出的總結。 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培根的隨筆集,對我來説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導師,每當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時,總能為我點破玄機,柳暗花明,又見一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隨筆》正是像這階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霧,引領着人們向真理進發。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是全片中我最欣賞的兩句話。可以説,這是全篇的精華所在。從這兩句話中或者説全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帶個我諸多啟示。遭遇逆境可以理解為人生的不幸,因為他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萬幸,因為他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他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可以説,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順境容易暴露惡習,而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閲讀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散文家、哲學家,其代表作《培根隨筆》也散發着智慧、理性與藝術的光輝。品讀其文字,有如與一位跨越時空的睿智老人促膝相談,優美華麗的文筆中無不藴含深刻的哲學道理。

雖説是隨筆散文,但全書中每一篇作品都具備嚴禁的邏輯性,作者針對時勢,對美德、哲學、政治、宗教、人情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崇尚理性,但不一概否定,他認同宗教,但不盲目迷信,他以虔誠的態度、全面的眼光評古論今,他的每一篇精小的文章都藴含着豐富的哲理。

在《談真理》中,他鄙視謊言與虛偽,將其喻為“籲請上帝審判人類的最後鐘聲”,然而盲目地追求真理,則是作繭自縛,是對其的一種褻瀆。真理並不是絕對,有些人甚至利用“真理”迫害他人,因為這樣能掩飾他們那過去的愚昧,博得虛假的歡悦。真理只不過是人們在認知上與道德達成的一致,只是一種心靈的依託罷了。

“幸運的好處令人嚮往,厄運的好處叫人驚奇。”在《談厄運》一文中,培根與歷代哲學家一樣,賦予“厄運”光明。他認為厄運孕育奇蹟,厄運造就堅忍,厄運是一代偉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厄運中的安慰與希望,如同陰暗的底子上繡上明快的圖案,更加鮮明刺目,惹人喜愛。“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因為幸運最能揭露惡性,而厄運則最能發現美德。”正是因為厄運的存在,人們的覺悟才得以被激發,才能在逆境中秉持信念。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類總有進步,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得益於厄運。

不僅是哲理,培根在藝術方面也頗有研究,對造物之美也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談園林》與《談建房》中,他作為設計師的才能可見一斑。只是他的這些文字是寫給王公貴族,文中的設計方案也頗費資力。培根也屬於新貴族,也喜愛園林這種散心場所,但他並不提倡過去的觀點。園林是上帝賦予人類的藝術,而不是用來顯示身份的標誌。那個時代已被功名利祿污染,許多貴族儘管擁有萬貫家產,卻還是鬱鬱寡歡或者整天算盡心機。園林、宅邸,他們所有的這一切,有多少是本着最純樸的初衷而建,有多少人能夠體會其真正的樂趣?正因如此,這才被稱為“藝術”,也是藝術家註定孤獨的原因之一。

雖是跨越世紀,卻字字警人。

閲讀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培根隨筆》不同於其他隨筆,大部分隨筆都是十分簡潔明瞭。有什麼説什麼,就如同一個小冊子一般。但培根的隨筆卻不同,他這個看似隨筆卻又存在不同。培根是位哲學家,他的隨筆這更像是一位思考着對這個社會進行種種考察,最後發表在這個本子裏,通讀這本書,我們能受益匪淺,跟隨着哲學的腳步,看清當時的社會。

培根隨筆篇幅極其小而且精悍,可以説十分的靈動。據古論今,引用了種種故事,《聖經》,甚至是笑話來增加自己文章的嚴謹和邏輯的嚴密。在這種種事物中,孕育着十分深刻的道理,令人看後不禁沉思下去,那可是古代的觀點,但卻於現在又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任然脱離不了時代的背景,但我們仍可感受時代的魅力。在這其中,作者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如;妻子是青年時的情人,中年時的伴侶,老年時的保姆。這就很準確的説明妻子在現實生活中所發揮出的重要作用。以及象:德行猶如寶石,鑲嵌在素淨出最佳。“寶石人人都喜歡,而把德行於寶石相提並論,由此可見德行十分重要。”

培根在談這些事物是,而不僅僅是描述他,更重要的是分析他產生的原因,可能性。最後是在根據這些解決方法方案,將其徹底的根除。從這點上看,這隨筆就像某種建議書,告誡人們要以史為鑑,不可以重蹈覆轍。這些隨筆都是俱有實用性,這種客觀冷靜的筆調,在其中是看不出作者的情感,而更像是一位高人正在敍述高招。

例如《談君權》中,就十分明確地指出君權是一種很複雜,很難維持的東西。二君權的統治之法就是要在危難即將發生降臨時僥倖躲避,設法轉移。君主最喜歡臣子間分派系,相互對立,這樣就很難形成有效力量來對抗君權。這就是根據大量的史冊得出的。例如唐朝的李世明,他就是在太子時候在齊王等人的埋伏圈設法轉移,更早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當上皇帝。

但他不是神,他要受時間的侷限,這也就説有些觀點和思想是不可取的。例如:無神論就徹底否定無神論,主張信仰上帝。在現在看來就是一種謬論。但我們要取其精華。提起早報。吸取其中的寫作方法,中心思想,才算徹底讀懂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