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2W

小夥伴們在寫心得的同時,內心一定有了全新的昇華,寫心得是記錄我們內心感受的最佳方式,在寫之前我們必須要明確好心得的主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8篇

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篇1

近期,讀了孩子拿回來的就《家庭教育指導手冊》收穫不小。

這本書使我懂得,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當中的一部分,應當引起我們家長的高度重視。我們要懂“因材施教”的道理,要顧及孩子的興趣和專長,不要讓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

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父母要採取不用的溝通方式,並且保持良好的溝通心態。缺乏耐心、煩躁過激的言語行為,必將導致溝通的失敗。

父母雙方要達成教育共識,如果需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時候也要有分寸,不能讓孩子鑽空子,要讓他知道爸爸媽媽的教育觀點是一樣的。

無論聽到什麼不同的意見,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剝奪孩子的發言權利。孩子有不同的想法時,家長就應該讓孩子把話説完,然後發表自己的想法,指出孩子的可取之處或錯誤之處。不能以老賣老,要學會換位思考。

在把做人的權利説給孩子的同時,把做人的責任也讓他承擔起來。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一定的時間追求人生的和諧、圓滿、幸福。賞識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與幸福有約吧!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具體分析,要以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和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前提,不能百依百順。過分滿足孩子的要求容易引發孩子過高的慾望,一旦父母無力滿足其要求時,勢必引起孩子的不滿,致使難以管教。

孩子已經進入九年級,即將要迎接會考——人生的第一大轉折點。書中也提到了克服考場緊張的方法,很值得采用。

在這一年中要和孩子一起解決隨時出現的學習問題。看到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要給予適當的獎賞,發覺孩子的鬆懈和困難,要及時的指出和鼓勵。提醒孩子要制定一個自己的學習目標,朝着他努力,朝着他靠近。這就是我的讀書心得。

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篇2

英國作家薩克雷説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能夠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的、穿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説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潛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

從開學初教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現,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幼兒發展中存在着認知潛力和行為潛力不和諧性、不一樣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構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如果任由這一狀況發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展將不可避免,對今後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構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説,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兒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幼兒的許多行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具有更重要好處。

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篇3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孩子在上國小,中學後家庭教育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對孩子一生起着重要作用。作為一名家長我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影響着孩子的未來成長,由此產生了一些對孩子教育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

傳統的德育觀念必須改變,如孩子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家長(即使不對的)、父母常常居高臨下地批評孩子、時刻想着讓孩子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等等。應該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孩子自立、自強、團結拼搏的精神,重視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和人際關係協調能力的發展,把孩子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

二、家庭教育的基礎原則:

1、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要一致。要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統一。

2、因材施教和全面發展相結合。既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和特長髮展,又要重視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3、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都很深刻;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

4、經常和孩子討論各種問題。加強雙方思想感情的溝通和交流,理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正確的加以鼓勵,錯誤的加以引導、指正。批評孩子時要允許孩子辯解和反駁。

5、任何時候都對孩子滿懷希望。經常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生活的快樂……

三、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經驗。

多聽一些家庭教育專家的講座,多看一些家庭教育的書刊,和學校,老師,家長多進行溝通,多方面瞭解家庭教育的問題,共同完成培養高素質新人的任務。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複雜的艱鉅任務,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共同來承擔,希望我們的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篇4

隆重的家長會最後落下帷幕了,送走了最後一個學生家長,我長長地舒了口氣,置身煥然一新的教室,還留存着濃濃的愛意,我倍感欣慰!是啊,長達一個月的精心準備,凝聚了我和孩子們無數的心血!

家長會發言稿,它是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樑,也是展示自身素質的最佳平台。我在最初設定的大體框架上,重點穿插了“孩子的變化”這一板塊,讓家長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孩子國小僅僅半個月時光裏,學習及行為習慣變化的有多麼的大,幾易其稿,反覆修改,最後完成了一份令自我和家長滿意的答卷。

首先,針對五年級學生,學校先組織了羣眾的會議,具體介紹了學校的基本狀況和詳細要求和紀律,充分展示了學校的教學設施條件及成績。然後是分班召開,由班主任老師針對不一樣的狀況做具體的介紹和事項安排。我班具體介紹了學生的基本狀況、在學校的近段表現,還有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紀律、學習、生活方面的要求。令家長都個性的用心和支持。

在召開家長會的過程中,部分家長還向學校和老師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有針對性的推薦和意見,此刻簡要總結如下:

1、學校應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重視安全知識的學習,在學校周邊設置安全警示標誌。

2、學校應在力所能及的狀況下多組織一些有好處的活動,來鍛鍊孩子的自理潛力,讓孩子更全面的成長。同時期望不要因為太多的活動耽誤過多的孩子學習的時光。

3、教師就應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上多下功夫,加強學校和家長、老師和家長的聯繫。

從會後與家長的交流和週一學生的反饋狀況來看,本次家長會開得相當成功,有效地加強了家長和老師的`聯繫和交流,透過報告會學生家長也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從中學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長紛紛表示今後必須要改變自我的家庭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時加強和老師之間的聯繫,共同配合,教育好每一名學生。

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篇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永遠的榜樣。”

隨着年齡的逐漸增長,我們走出了父母的温暖的懷抱,走出象牙塔,走進大學,走向工作,也逐漸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原來是孩子,是學生的我們逐漸也開始往人生的下一階段過渡。父母,這個詞似乎也離我們不再遙遠。

信息時代的迅速發展,讓我們想要了解這個社會的某一個角落變得不再困難。大量的信息湧入,大量的事件曝光,我們看到了不少的事情同“家庭”和“父母”有關,有正向的也有充滿爭議的,大量的不同的聲音和討論讓這個身份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同時也讓我們有了一些困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呢?“家長”這個身份來得突然,又因為擔着重大的責任,能夠影響一個孩子的童年甚至是一生,所以被寄予了深厚的期望。但這份全天24小時無休的工作既沒有一份標準的手冊來告訴大家應該要怎麼做,也沒有提供一個練習犯錯的機會,彷彿大家默認“家長”這個身份只要一被標註,就能夠做得很好,似乎連家長自己也這麼認為,明明在應該不斷學習的階段,有些卻認為他們所做的一定是對的。

但是這樣的“默認”讓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是有些家庭的幸福美滿,親子關係的親密和諧;是有些家庭親子關係破裂,分崩離析;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也是“父母等着孩子的感恩,孩子等着父母的道歉”。

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為什麼會有“家長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而孩子卻覺得受到了很多傷害”這樣的情況出現呢?我想,這大概和並不是所有家長都使用了正確的教育方式有關。《家庭教育指導手冊》每一問題前面都有一個案例,翻看的時候我或多或少都感覺到了熟悉,即使不是自己身上發生的,也聽説過,看過。這些家長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只是他們的方式不一定是正確的,是合適的,所以才得到了相反的效果。也許家長們也需要接受一個事實:他們也是家庭教育中的“學生”,也需要去學習如何和孩子相處,學習如何解決親子之間出現的問題,孩子並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出現問題的時候,只一味地期望孩子做出改變,改變成家長自己想要的樣子,這是不合理也不正確的。

學習如何去做好家長,應該是個漫長而又曲折的路程,也許會走過很多的彎路,每個孩子都是個獨立而又特別的個體,可能適用於其中一個孩子的方法並不適用於另一個孩子,所以它需要家長不斷地去進行探索。探索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如果有指導或者是參考就變得至關重要。《家庭教育指導手冊》這本書就從專業的角度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翻看着這本書,我有多種感受湧入心頭,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角度不同。很多的書也會提及一些親子之間出現的問題,提及的時候總是説:“這是因為孩子……”,這樣的説法可能會給家長一種錯覺:並不是我的做法的錯,是孩子不夠配合,只要我通過其他手段讓他配合,就可以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作為獨立的個體,我們只能決定自己想什麼做什麼,不能完完全全地去幹預其他人的所思所想,即使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孩子之所以會聽父母的話,是因為他們信任父母,所以允許父母通過他們來影響自己,並不因為他們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指導手冊裏給我們提供了不一樣的角度。親子關係一定是孩子的問題嗎?不是。那一定是家長的問題嗎?也不是。只是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能夠做的,就是從自身出發,去做出一些改變,或者提供一些適當的環境,來影響孩子做出改變。這一本指導手冊就表達出了一種觀念,如果出現了一些家長認為與孩子之間難以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並不僅僅是其中一方的錯誤。所以從解決方法上,手冊裏並沒有侷限於一定是“對着孩子做些什麼”才能夠改變,也有一些措施是之前家長可能認為毫無作用的“改變環境”的方法。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如果孩子一直賴牀,家長應該怎麼辦”這樣一個問題。之所以有很深刻的印象,是因為案例裏的小朋友簡直就是幼時的我的另一個翻版,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來,以前靠媽媽喊起牀的時候總是要喊上三四次,即使是後來長大的時候也總需要設定上三四個鬧鐘,每一個鬧鐘響過了,按掉之後再賴牀個五分鐘,反反覆覆幾次,總是沒有辦法利索地起牀。雖然每回讓媽媽喊,她喊個三四次也會提高嗓門有些生氣,但是我們倆都沒有辦法。在手冊裏就有説到這一個問題,提供的解決辦法就不是讓家長粗暴地推門就開始喊或是開始數落孩子怎麼不起牀,而是先從環境開始改變。拉開窗簾,打開窗户,讓孩子感受到新的一天已經到來,感受到白天的明亮,讓孩子的潛意識裏就做好一種迎接新的一天的準備,其實可能比家長粗暴地拉被子,或者是扯着嗓子喊上幾次都更加有效果。

除了角度不同以外,這本手冊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多方位。翻開目錄就可以發現,手冊分為了六個部分,分別是生命與生活、親子關係與溝通、學習與成長、品德與個性、家教與家風和家長自我提升與家校合作。相比於學校裏的老師可能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怎麼樣,家長這個一輩子的二十四小時的“老師”,要操心的方面就不僅僅侷限於學習方面了。學習之外,孩子的生活過得怎麼樣,是不是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性格怎麼樣?是不是一個品行端正的好孩子?很顯然,家長這個並沒有物質酬勞的“老師”,承擔着更多的擔心,操着更多也更全方位的心。以往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他的品行也不會差到哪裏去,這樣的觀點再加上升學的需求,讓家長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但是近幾年,網上陸陸續續爆出了一些高學歷的學生品行不端,説出一些不當言論甚至是做出一些令人錯愕的事情,也讓我們開始反思,學習好的孩子是真的沒有品行上的.問題嗎?其實不盡然的,所以對於孩子品行方面的培養和品行問題的糾正,應該從小就抓起,應該和學業問題一樣得到重視。這本手冊中間就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很小實則可能反映了某方面偏差的案例,例如教會孩子們學會感恩,我們總會把“要學會感恩”掛在嘴邊,把它當做學校黑板報必不可少主題,孩子在懵懵懂懂中受着這樣的灌輸,有的進到了心裏,被記住了,一點點摸索學會了,有的就只是當它成為一個任務,從來沒有想過感恩是什麼意義,該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換句話説,我們並沒有系統地去教會孩子學會感恩,我們總是理所應當地覺得所有人都天生會感恩,卻忘記了我們本來也可以用我們自己的方法去教會孩子更快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到這件事情。還有一些是近些年來很熱門的引起很多討論的問題,比如“二寶”話題。自從開放了“二孩”政策後,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暴露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許多的大孩有各種各樣的反應,但都表達出了對於二孩的排斥。手冊裏也有談及這個問題,它所説的方法不一定肯定能夠解決每一個家庭出現的每一種情況每一個問題,但至少它提供了一種思考,一種處理問題的新角度,提供了一種看待問題的新方式。家長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是不是大多數時間站在了自己的角度?那不如換位看看,孩子是怎麼想的,或許這樣,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孩子有這樣的舉動了。

除此之外,這本手冊的後面兩個章節涉及到了“家教與家風”以及“家長自我提升與家校合作”,更讓我感受到了這本書極強的專業性。生態系統理論認為,孩子們所生活的環境並不是一個個獨立的部分,而是一個又一個一層又一層嵌套的系統,家長,家庭,學校,甚至社會,這個五光十色的大世界,每一個系統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從多層次多維度多方面來看待給予孩子的教育,而且不僅停留在教育孩子,還不斷通過學習來提升家長自己,使自己也得到教育,和孩子共同進步,給孩子提供更良好的系統,也是這本書這兩個章節傳遞出來的一個訊息。

不論是站在一個被教育的孩子的角度,還是一個逐漸走向社會終究有一天也會為人父母的成年人的角度,我都從這本書裏受益匪淺。教育本是一件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事情,不是揮舞着鞭子吆喝着改變,如何用温和又有力量的辦法,達到教育的效果,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在家庭教育方面給予了我們很好的角度和新的思考。非常感謝編寫這本書的所有老師、專家和為這本書可以出版付出了辛勤工作的人們,相信更多的家庭會從中有所收穫,有給更多的思考。

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篇6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孩子從呱呱墜地起,就無時不刻地在模仿自己的父母。

但父母既為師,且任職時間為終身,卻不用經過一定的崗前培訓,任何人只需為人父母,便可擁有對孩子指手畫腳的“教導權”,不管這位父母本身的能力、德行、人品是優是劣。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老師”不同,“學生”自然也就不同。古往今來,大多數有成的人物背後大抵都有一位重視言傳身教的母親罷。如若沒有為了兒子成長三次搬家“斷機督學”的孟母,哪來勤學苦讀學問精深的“儒家亞聖”孟子?如若沒有因為貧寒卻堅持在沙地上“畫荻教子”的歐陽修之母,哪來的宋代文學大家歐陽修?如若沒有兒子身居官位不敢收人物品“封壇退鮓”的陶侃之母,哪來一位廉潔奉公的清官陶侃?如若岳母不是深明大義忍痛在兒子後背刺字,又何來“精忠報國”受後世景仰至今的忠臣岳飛?

如今現代社會的我們雖比不得這些歷史上最為賢良的榜樣人物,但我們身為孩子的模仿對象,我們的一言一行,或好或壞,孩子全都在復刻中。當我們斥責孩子不求上進、只知玩樂的時候,有沒有檢視自身,是不是一有空閒就癱在沙發上埋頭做那“手機一族”來放鬆自我?當我們斥責孩子舉止粗俗,沒大沒小時,有沒有發現自己在家説話也不過頭腦,髒話口頭禪隨口亂飆?當我們指責孩子丟三落四房間亂的像豬窩時,有沒有發現自己沒有從小訓練他拿東西要放回原位,且事事替他代勞?

諸多種種,逐一回想,終歸是我們做父母的沒有端正自己,孩子只是我們的復刻品,一味的指責孩子,對於自己的不妥之處,卻有萬般理由推脱,這就是所謂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孩子自然不服,所謂的“教育”也就大打折扣了。

在平日相處中,我認為每個家庭成員“説到做到”很重要,也就是所謂的“言必行,行必果”。曾子是孔子的早期弟子,被後世尊稱為“宗聖”。有一天,曾子夫人準備去集市,兒子哭鬧着要跟去,曾夫人哄騙兒子讓他回去,等他回來後殺豬給他吃。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就馬上去殺豬,他的夫人説:“我不過是開玩笑罷了,居然信以為真了”,曾子説:“父母教孩子要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了。”父母平時必須言而有信,不可變卦逃脱,否則父母威信受損,孩子也學會習慣性出爾反爾,小到現在的學習,大到長大後的誠信,都有可能會因此而起。

很多父母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來催促自家的孩子上進,但是我們也不是別人家的父母,不是美國總統馬雲王健林之輩,如何又能要求孩子一定要做那人中龍鳳?能夠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畢竟是少數,我覺得能夠當個快樂的普通人就很好了:有健康的體魄、正確的三觀、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誠實有禮守信,有喜歡且可以專注的愛好和開朗的性情,能夠擁有這些亦是難得,並不意味着人生因此失敗。

孩子每天放學回家都喜歡嘰嘰喳喳的説些學校的趣事,我們要耐心傾聽,詢問他有沒有開心或難過的事情?學到什麼新鮮知識?有什麼題目不會,幫他及時消滅之類,讓孩子樂於和我們交流,不要有特別的心事,與我們產生隔閡,特別是即將進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不能一味的謾罵斥責,反倒讓孩子與父母離得越來越遠,那真是得不償失。

中國人大多有自謙的習慣,不會在人前誇獎孩子,反倒自謙的批評自家孩子,放大孩子的缺點,平日裏也是批評多過讚美。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很難建立,反倒形成一種心理暗示,往你批評的方向越走越遠,甚至變成自卑。人無完人,不能一味的雞蛋縫裏挑骨頭,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的心理成長至關重要,要多學會欣賞孩子的發光點,不要吝惜讚美之詞,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這是我做為媽媽在平時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些小想法,雖然她並不是那麼完美,但是也有很多的可愛之處。每個孩子都是我們雕琢出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不求有人人稱讚的巧奪天工,但求我們自己能夠細品出其獨特的精彩便心滿意足了。

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篇7

家長對於自己兒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許多人之所有會犯罪,就是因為從小生活在一個沒有教育的家庭。我們教導孩子不能夠用武力。而是要用理智來教育孩子。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於我們家長來説是一個非常嚴峻和複雜的問題。俗話説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麼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説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她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好處。假期裏,針對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我閲讀了一本《家庭教育》,下面是我的讀書心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自人類文明誕生至今,無限存在的永恆課題。她延續至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日,仍是我們無法迴避。異常重視的問題。

“人生如夢,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應完成的任務,總結起來不過區區兩件,一是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後代,完成自我延續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從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間,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每一位家長都任重而道遠。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又是一項異常複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個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要求家長懂得怎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潛力完全發揮出來。

想為孩子好,就要培養他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讓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應儘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範圍內有充分表達情緒的權利,因為孩於能夠充分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正是孩子心理髮育基本健康的標誌。但畢竟是孩子,他的情緒表達方式難免會有偏頗,有時會發生對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緒過激現象。

遇到這些情況時,父母不應視而不見,而要採取一致意見進行嚴厲制止,讓孩子知道發泄情緒也應有一定的界限,自己發泄情緒不應損害別人的利益和損害物品。孩子長大一些時,則儘量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他遇到問題時要講道理,説原由,而不要動不動就亂鬧、發脾氣。

讀家庭教育手冊心得體會篇8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應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又是一項異常複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個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要求家長懂得怎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潛力完全發揮出來。教育孩子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事情,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普天之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願。這種心願從小處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驕傲與輝煌,從大處看,可能造就一個民族的自豪,甚至成為一種文明與進步的代表。遺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願卻很難實現,下面就我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説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並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就常常給我懂事的女兒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她的愛,也增強了她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説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女兒的時候,她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彙報一切,當她説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她的意見,與她商量辦,給了她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三、鼓勵孩子敢於迎接挑戰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女兒説:你太棒了,真聰明這麼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她的學習積極性,當她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她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她,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已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調控,自我改造,實現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自古以來,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能邁向成功的彼岸。

五、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她人的讚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讚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她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成好性格。

六、學會寬容和忍讓

寬容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能夠寬容和忍讓別人缺點和錯誤的人,確實是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便是人世間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寬容更是一種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寬容傷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仇恨就會被擠出去,我們只有不斷地用愛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胸襟,才能讓仇恨沒有容身之處,寬容不僅需要廣闊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七、遇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歡那種腑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麼講,孩子就怎麼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牴觸情緒,為謊,推脱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八、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作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上,放在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上,讓孩子將來即使上不了大學,也能夠自食其力。

九、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長總愛將教育孩子當成風箏,任其高飛,線繩終端不離手心才踏實,而孩子卻願當只小鳥,渴望飛翔,家再温暖,也總是孩子練飛的首站,而不是她飛翔的天空,不能將其終生關在小天地裏,家長的雙手不是用來使勁捆綁孩子手腳的,而應該是用來磨練孩子翅膀的。

十、善於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興趣出發,才能讓孩子樂學,現在社會上有種怪現象,那就是小小年紀,大多數孩子要學很多門知識,很多家長不去考慮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好象是學的內容越多,孩子就離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願意去學,有沒有興趣,結果造成浪費金錢,浪費經歷,更浪費孩子天真的快樂時光,所以我希望父母從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捉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然後再給她們的興趣去點温加油,讓她們燃燒起來,這樣才會獲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説得好:"國家的命運與其説掌握在執政者手裏,不如説掌握在父母手裏"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讓我們家長與老師、學校共同合作,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