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範文四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1W
《樑家河》是青年一代的燈塔。為民辦實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麼關於樑家河的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範文四篇,以供參考。
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範文四篇

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

一、志存高遠修身修心

總書記從當年一位十五歲的北京知青到如今的黨的總書記,他的信念從未改變。他説:“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茫,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我如今面臨着同總書記當年一樣的困惑,迷茫,彷徨,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裏。我要向總書記學習,在成長的過程中為自己樹立一個堅定的人生信念,用信念為我們的情緒和慾望指引方向。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除了享受之外,還有自我實現的需要。

總書記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這代人從小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上山下鄉的時候我15歲,我當時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還輪不到我們去做,我們現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讀書、修身。”

我們還沒有平天下的能力,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總書記看書的涉獵面就很寬,就連美術書他都會認真鑑賞。所以,我們也要努力認真的去學跨專業的知識。雖然很難,但是我們要有攻堅克難的精神,總書記都敢去彌補大自然的不足,我們還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二、參贊天地之化育

彌補天地造物的不足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而在樑家河,總書記敢於挑戰從未有過的事,即使有人對總書記説:“好後生哩,別逞能,四川暖,延川冷,沼氣在咱這兒辦不成!沼氣過不了秦嶺”,有的表示懷疑:“挖那麼個坑,填上糞,就能着火?不可能!”有的人斷言:“要是沼氣能點燈煮飯,除非母雞叫鳴,公雞下蛋。”正是在各種不贊同的聲音下,總書記建起了第一個沼氣池,在山溝裏打河壩,做壩田,正是敢於攻堅克難,才能彌補天地造物的不足。

我們不能因為有困難,我們就不去做,任何一件沒有做過的事都存在着不同大小的困難,經驗是在實幹中積累出來的,不幹永遠不知道怎麼幹,在平日的工作中,如何幹好工作,如何發揮自身最大的作用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在乾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優化的。所以,我們需要考慮清楚面臨的問題都可能有什麼,如何去解決。

三、最難的“修行”是平等心

總書記還叫小夥伴們的小名,石春陽發言,剛唸了開頭:“尊敬的主席——”習近平馬上打斷他的話,説:“碎娃,你咋也這麼稱呼我呢!”王憲平説:“那時候咱們年紀都小,不過,我當年要知道你現在能當這麼大的官,就不敢和你摔跤了!”總書記哈哈大笑,説:“你看你這是啥話嘛!”總書記並沒有因為發小還是村民就高高在上,在總書記的心理,曾經樑家河的村民和他的關係從來沒有改變過。

在我們組工這個大家庭裏,有着各種各樣的人,有人胖,有人瘦,有人學習成績好,有人學習成績差,我們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善待每一個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總書記講的“一碗水端平”。

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

冬天我從延川縣最東邊的碾盤村歸來時,通往樑家河的高架橋還在建設當中,那是我第一次聽説樑家河這個地方。最近讀完紀實文學《樑家河》,近距離、深層次的感受樑家河,真正悟到了“發展才是硬道理”、“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些金句的深刻內涵。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國家迎來了戰後經濟的騰飛,而在中國大地一場聲勢浩大的上山下鄉運動,讓數以千萬的知識青年來到了農村的廣闊天地,知識青年下到農村鍛鍊雖然給農村帶來了知識,讓農民開始識字,讓農村生活變得豐富,但同時卻給本就單薄的經濟增加了負重,俗話説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經濟是一切的前提,一到青黃不接時就拄個木棍要飯總不是長久之計。

誰不想把爛包的光景過好,誰不在為能吃上一口白饃饃而賣力!這是數千年來陝北人與天鬥與地鬥不變的信念,他們在千溝萬壑中磨硬了老繭磨深了皺紋,卻磨不掉對生活的希望,而如今我們共產黨人把這個希望變成現實,可以説和當年的知青歲月是分不開的,因為那時的困境給很多知識青年上了一課。從那時起,有很多和習總書記一樣的知識青年開始在農村實踐中體悟思考中國未來的發展。

在樑家河的7年時光,習近平等知識青年從老百姓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陝北的人情世故是在黃天厚土中一撅頭一撅頭挖出來的,是隔着圪樑樑一聲聲一聲聲吼出來的,哪怕是一撮土都飽含着人情味,老百姓時常把最好的東西送給習近平等人,在那個年代一罈酸菜、一碗米飯相當金貴,把糧食送給別人就相當於把自己的生命續給別人,這樣的真情怎能不讓人滿心感恩呢?我想習總書記説的“不忘初心”就是對老百姓善良的迴應。在農村,百姓尊重能人,也就是肯吃苦肯動腦的人,在蝨子橫行、温飽不豐的年代,習近平和勞苦大眾一起衝在一線幹在實處,苦中作樂磨練意志,通過打土壩、辦鐵業社等提高生產力的形式為樑家河人民造福,得到羣眾的尊重,我想“擼起袖子加油幹”不是一句空談,“人民公僕”不是一個代號,一切的一切都在於為人民服務。

如今的樑家河發展的這麼好,是因為有一批黨員幹部傳承了當年全村奮鬥的靈魂,在習近平7年的知青歲月中也給黨員羣眾播撒了優良信念。“一碗水端平”就是至今樑家河一個很好的理念,孔子説:“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習近平在擔任樑家河支部書記時,為人處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則,讀後感.影響着一代代的村裏人,這在發救濟糧時得到了很好體現,這樣的理念使得樑家河村級經濟得到長久發展。“公僕本色”也是樑家河村幹部的準則,一位詩人曾這樣感觸:“不要忘山鄉水村的那些母親,不要忘一同睡過破炕蓆的兄弟,也不要忘縫縫補補的姐妹情誼,他們的煩惱和困難要多多深思,這是我們的本色也是我們的來歷。”習近平在樑家河的日子裏時刻為羣眾生計着想,為了人民不遠千里去學習沼氣技術,帶領人民建沼氣池,後來離開陝北去福建直到成為我們的國家主席,依然把人民羣眾裝在心中,對於樑家河的關心情真意切,這樣一心為公的思想深深感染了樑家河的黨員幹部,在樑家河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公僕本色鋥光發亮。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如今的我們在信息時代的渲染下顯得有些浮躁,閲讀《樑家河》正是沉澱昇華的過程,讀進去,讀深入,你會深切的感受到:今天的繁榮穩定來之不易,如何接駁好五千年的厚重文化,傳承樑家河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年輕人深思。

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

細讀《樑家河》,我深切感受習近平青年時期成長的艱辛與不易,進一步堅定了我要深入基層、融入羣眾,把羣眾事辦好的信心文章。如此,才不辜負黨的重託,羣眾的期望。通過閲讀學習,我感受最深的,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惡劣艱苦的環境中敢為人先辦實事,艱苦奮鬥鑄才幹;

二是習總書記與羣眾之間源源不斷的淳樸深厚的感情。看了習總書記的故事,我明白了不是羣眾不願與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沒有真心跟他交朋友;

不是羣眾不跟你講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沒有傾入真感情

實施脱貧攻堅以來,我縣派駐駐村工作隊下基層,紮實落實“五農”工作法,與村組幹部一起解民憂、辦民事,幹羣關係更和諧,魚水情更深,百姓得了實惠,黨的幹部得了民心,工作得到支持。“你的幹勁有多足,取得的成績就有多大”心得體會。在那艱苦的環境歲月裏,習總書記始終心懷羣眾,一心為民,從“一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十五六歲孩子”鍛鍊成為羣眾眼裏“能吃苦、幹實事、好讀書的好後生”;

在這段艱苦的歲月裏,他養成了腳踏實地、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敢做敢為的可貴品格。

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我將大力弘揚“樑家河精神”,認真學習習總書記在樑家河插隊時,身上閃耀的一心為民、艱苦奮鬥、實幹擔當、敢為人先、廉潔奉公的“樑家河精神”,學習他時刻將人民羣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踐行黨的羣眾路線;

學習他敢為人先帶領羣眾致富,造福一方百姓;

學習他把羣眾當親人,吃苦耐勞、不知疲倦的奉獻精神。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就是要打好脱貧攻堅戰,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發揮駐村工作隊“領頭雁”和村“兩委”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把大家的思想統一起來,幹羣之間的心凝聚起來,兩河口村脱貧計劃必將如期實現!

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心得體會

手捧一部厚重的《樑家河》,久久地凝視着封面,凝視着習總書記和樑家河老鄉們開心交談的畫面,品味着習總書記對樑家河的評價:“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這親切的畫面和誠懇的話語,都説明了在習總書記的心裏,樑家河是揮之不去的鄉情。

“近平回來了!”時隔40年,鄉親們的驚呼和歡喜竟是那麼的樸實,總書記在鄉親的心裏就是昔日的“小夥伴”,就是重回故里的家人。當習總書記把當年的小夥伴“春娃、隨娃、成兒……”叫個親熱,把彭麗媛“婆姨”介紹給鄉親們時,我的眼睛濕潤了,總書記和鄉親們心連心的畫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的腦海呈現,這份濃濃的鄉情,是對樑家河鄉親的深情,是對全國人民的真情。

回到樑家河,習總書記對“家”更是情有獨鍾,村民張青遠家、知青院,這曾經住過的窯洞,生活了七年的家,在習總書記的眼裏,是那麼的親切,是那麼的難忘。這份濃濃的鄉情,就在那夜晚照明的煤油燈裏,就在那黃米麪炸成的年夜飯裏,就在那推着石磨磨面的勞動的場景裏。習總書記忘不了樑家河,就是忘不了鄉親們曾經的艱難困苦,忘不了為民做事的信念與擔當!

在習總書記的內心深處,樑家河是割捨不斷、揮之不去的情愫。他在多個場合談到樑家河,談到曾經生活、戰鬥七年的地方,總是那樣的情真意切。他通過電視鏡頭給家鄉的父老鄉親捎來知心話:“我是衷心地希望我那個樑家河村子,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當樑家河遭受嚴重的降雨災害時,習總書記及時地寫信鼓勵村幹部:“希望你們帶領鄉親們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努力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把村子建得越來越美麗。”

《樑家河》的封底,印刷着習總書記在美國西雅圖的講話:“樑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從中我感受到了,習總書記對樑家河的濃濃情懷,對樑家河的熱愛之情,就是對全國各族人民的深情,“是他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密密交織起來的綿綿深情!”

掩卷沉思,作為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作為黃陵縣科學技術協會的工作人員,我要認真踐行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把社會對我們的需求放在心上,把黃陵人民對科技知識的渴望放在心上。

我一直在想,作為西部計劃志願者來到黃陵縣服務,就要為當地做出貢獻,奉獻自己的青春。一年多來,我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耕耘,努力奮鬥,得到了領導的認可,讓人民服務。不敢説桃李芬芳,但至少問心無愧。讀了《樑家河》,看到了習總書記紮根樑家河的那種精神,自己更為自己在基層工作為榮。習近平都説自己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所以我慶幸自己事業的第一步也在基層,基層磨練了我的意志,基層教會了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基層豐富了我的生活。

樑家河精神,是一種吃苦奉獻精神,是一種責任擔當精神、更是一種自強不息精神。今天我們學習樑家河精神,就是要將這些優秀的品質細照篤行,真正內化於心,為自己的工作注入不竭的動力。如今,自己邁入了在基層工作的第二個年頭,我更會以樑家河精神為指引,在這片我所鍾愛的土地上更好的鍛鍊自己,揮灑自己的青春和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