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樑家河讀後心得體會五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4W

  樑家河讀後心得體會五篇

作為一名基層青年幹部,就要把從中汲取的精神營養化作幹事創業的內在動力,踐行為民的初心、苦幹的作風、擔當的勇氣和築夢的情懷。以下是本站為打大家整理的樑家河讀後心得體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樑家河讀後心得體會五篇

樑家河讀後心得體會一

讀完《樑家河》後,不禁引人深思,我們如何選擇人生道路呢?習近平用他的人生實踐給了我們響亮的答案——讀書修身,在實踐中錘鍊,在艱苦奮鬥中磨礪意志。回顧青年習近平在樑家河的七年歲月,對比樑家河的今昔變化,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人們時時感受到,樑家河這個坐落在陝西北部的小村莊,深深包含着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成為每個懷揣夢想、甘於奉獻的青年人的嚮往之地,更是無數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作為一名基層青年幹部,就要把從中汲取的精神營養化作幹事創業的內在動力,踐行為民的初心、苦幹的作風、擔當的勇氣和築夢的情懷。

一是堅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核心競爭力。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排除思想雜念,切實增強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作“追趕超越”的鐵軍,毫不動搖、只爭朝夕地堅定地朝着“建設國際化中心城區打造高品質幸福未央”的目標奮鬥;堅定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努力讓個人奮鬥與“追趕超越”“同頻共振”。

二是不忘初心。總書記曾説“作為一名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幹部,特別是一名基層幹部,只有紮根羣眾、服務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我們的工作才能開展的好,才能做出有利百姓的實事好事,我們的道路也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三是戒浮務實。務實是能力,落實是水平。求真務實是延安精神的題中之義,也是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幹好工作的一個基本準則。想得再好、説得再多,不去深入實際,辦實事、求實效,都是白搭。從事基層黨建工作,就是要從地區黨組織、黨員的結構實情出發,抓好管理、設計好載體,讓黨建實起來、強起來、揚起來,使每個支部都是一個堡壘、一個核心,每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凝聚起“追趕超越”的最大動能。

四是保持朝氣。青年幹部的優勢就在於朝氣和活力,體現到工作中,就是幹勁和衝勁。我們有些幹部在黨政機關工作多少會陷入迷茫,認為干與不幹一個樣,逐漸的思想放鬆、精神懈怠,甚至自我放棄。誠然,目前的體制機制存在一些問題,使有些幹部看不到幹事創業的人生價值,但我要説,温水煮得了青蛙,但煮不了理想。一個人的墮落必然始於內心的放棄,只有心懷夢想、時刻自警、不懈努力的人才能不負這份職責,才能賦予生命更多意義。

五是堅持學習。總書記曾説:“我愛好很多,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在樑家河時,他除了勞動,就是到處找書、看書,常常看書到深夜,曾跑30里路去借書。這給我很大震撼。而這,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和繁重的勞動之餘做到的,對比今天的自己,有什麼理由不堅持學習、不勤於學習?!學習力是唯一持久的競爭力。作為一名年輕幹部,更應該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態度樂於學習、勤於學習、善於學習,不斷增強幹事創業的能力。

我要將感知感悟到的精神情懷融入思想認知,帶入工作實踐,努力譜寫無愧於趕超大局、無愧於人民囑託、無愧於人生價值的精彩篇章。

樑家河讀後心得體會二

樑家河之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習在樑家河謀事、創業、做人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可以説,40多年前,年輕的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這個做幹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習的“實”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我認為凡事必須實事求是,只有結合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好心辦好事。看到當年習打壩淤地的地方,感覺陝北跟我們贛南比,耕地少、農業生產條件惡劣得多。習當年在解決這個困難的時候,就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通過因地制宜,從樑家河實際出發,帶領羣眾通過打壩淤地,來增加耕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樑家河的寶貴經驗,讓能夠“居高位而知基層,攬全局更懂細節”。

其次,工作必須真心實幹,只有幹部帶頭,才能真正贏得羣眾的信任和支持。想當初樑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產生活最大的問題,習就站在羣眾的角度,羣眾想什麼,他就帶頭做什麼,羣眾盼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於是他就帶領村民打井,建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創辦鐵業社等,解決了羣眾生產生活用水、照明等問題。他也以“能吃苦,幹實事”的黨員幹部良好形象,贏得廣大羣眾的高度讚譽和真誠擁戴。“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一定不能在羣眾面前誇誇其談,説漂亮話,做表面文章。俗話説:村看村、户看户,羣眾看幹部;説一千,道一萬,不如干部帶頭幹。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今後,我們更應該在服務羣眾的工作實踐中,以羣眾滿不滿意、實不實惠、幸不幸福來衡量和檢驗。

第三,我覺得做人做事必須實實在在,只有求真務實,才能真正樹立幹部的良好形象。據瞭解,樑家河村在建大壩時,在水溝旁剷土是個苦差,習總是會主動去水溝旁剷土。這雖然是個微小的細節,但卻體現出習做人做事實實在在的樸實品質。我時常在思考,我們幹部的形象怎麼樹?威信從哪裏來?去了樑家河,聽了事蹟後,我覺得就是靠廣大黨員幹部通過實實在在、點點滴滴的工作累積起來。我相信自己多一點苦、多一點累,羣眾就會少一點愁、少一點難。

通過學習習當年在樑家河的動人事蹟,更加堅定了我紮根基層,真心服務羣眾這一理想信念。

樑家河讀後心得體會三

從黃土高原的山溝裏走進再走出,他磨礪經骨,培植信念,2015年的返鄉,歸來已不再少年。1969年的那名下鄉知青,在踏上異鄉的火車上,並未曾想到數年後的迴歸,中國在他的帶領下,茁壯成長,愈發強盛。六年的時光,斗轉星移,如果丈量時光以刻度,那麼這六年相比於一生,並不算長;如果丈量的單位是厚度的話,這六年的光陰足足影響了這名下鄉知青的一輩子,也深深改變了未來世界發展的格局。

這名下鄉知青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樑家河的“後生”,如今開啟中國新時代的領路人。而樑家河,一個反覆出現的名字,終於在一個陽光温暖的午後,被我翻開了它的扉頁,便一刻也停不下來。思緒被拉入那一串串看似散碎,卻一氣呵成的文字當中,仿若我也來到了1969年,也來到了那段被習總書記後來一次次提及到的樑家河的歲月中來。

溝岔縱橫,時窄時寬,塵土飛揚,PM250,這是樑家河;柏油馬路,貫穿全村,河水潺潺,青樹紅瓦,這也是樑家河。土地貧瘠,不易種植,生產落後,這是樑家河。退耕還林,產業轉型,多種產業並進,這也是樑家河……正如習總書記説到,樑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從樑家河裏,我看到了中國從躺到坐再到站的過程,更多地,看見了習總書記是如何在樑家河這樣一個普通平凡的村落中成長起來的故事。

十萬兩千餘字的樑家河的故事,沒有華麗的辭藻,樸實的語句卻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令人神往,回味不止。在書裏,我學到了團結、吃苦、奉獻、修身、執着和創新。團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每件事情不能只考慮自己願不願意,還要考慮別人願不願意,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要有團結協作的觀念與思想;吃苦,習總書記,一名地地道道的北京娃向村裏娃的轉變着實不易,要能吃苦耐勞,要學會適應,然後才能去改變其他;奉獻,要能為人考慮,替他人着想,要甘於奉獻,就像習總書記所説,“人來到世上,就是要為人類辦好事”。修身,如果讓我説什麼是影響習總書記思想轉變的關鍵,從樑家河裏,我看到了書,看到了行動,看到了恆古以來不變的進步源泉——學習,向書本學習理論,向生活學習實踐;執着,萬事都要有一股堅持到底的勁,從習總書記的入團到入黨,從一無所有的樑家河再到生機勃勃的樑家河,要有不斷的堅持,要有執着的信念;創新,水墜壩、沼氣池,還有很多,這些都是習總書記帶領樑家河村民們奮鬥出來的寶貴財富,從有到多,需要經驗的積累和打磨;而從無到有,就不僅僅是經驗了,需要氣魄、勇氣、信念、最主要的是創新,是如今科技強國在樑家河的鋒芒初露。

如果可以,我甚至希望把樑家河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片段,每一個文字都搬到這裏,與大家分享體會。對於年輕人來説,樑家河在我看來,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勵志故事,而是一本哲理書籍,是一種可以埋藏心底根植的信仰。

對於我們石化人,特別是年輕的石化人,我們同樣懷揣夢想,奔跑在一座座加油站、一塊塊油田、一個個煉廠,在新時代裏,我們努力,我們堅持,然而時代的腳步有時很快,我們會感到迷茫,也會手足無措,這時候讀一讀樑家河,去看一看我們新時代的領袖是如何在最平凡,甚至最艱苦的環境中,不畏艱難,敢於作為,衝破一個又一個思想和實際的籬笆。去學一學這個小村莊的大道理,用這些感悟和理解,去開拓我們每個石化人心中的“樑家河”。

讀樑家河,沐沁人之風,暖心棲之所,把學來的知識,讀來的感悟,思到的理念,用在工作崗位和生活中,相信定會有所進步。

與君共勉。

樑家河讀後心得體會四

《樑家河》這本書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情節生動,具有濃厚的陝北鄉土氣息,有很強的可讀性、思想性、教育性。讀了這本書從習近平總書記的樑家河七年知青歲月中深刻體悟到總書記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復興民族的夢想。

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習近平對知識的如飢似渴和注重修生養性的精神。還記得書中寫道:“那個時候的習近平,除了勞動之外,一個是融入羣眾,再一個就是到處找書、看書。習近平一面進行着他的農民化實踐,一面在書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營養。”另一方面,是辦事原則問題。當年習近平辦事堅持原則,十分耿直。有一次,隊裏的拖拉機需要拉到縣城維修,維修時,村民樑玉忠買了3包兩毛錢的煙,用於請人幫忙抬機器,回來後找報銷,因為不符合隊裏規定,堅決不報銷。不久後,樑玉忠的父親病重,習近平自掏腰包買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個一年難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這件事讓樑玉忠一家十分感動。

從這些日常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習近平既重情重義,又堅持原則,讓我深受教育。一是堅守原則,要儲足腳跟底氣;二是堅守原則,要保持滿腔鋭氣;三是堅守原則,要頻吹暖心之氣;四是堅守原則,要運足丹田真氣。

習近平在陝北的七年,正處於我們國家的特殊時期,黑白顛倒、美醜錯亂,老百姓都在掙扎着生存。但是在這裏,習近平把自己看作是黃土地的一部分,憑藉生活的歷練和滿心的熱烈,結合農村當時的真實情況,立足於自身實際,帶領着鄉親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發展生產,在蒼涼的黃土高原上,在苦難的灰燼中,釀造出屬於他們的生活之蜜。

總書記的青春是一首同人民羣眾一起奮鬥的青春之歌!為“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貢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温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做了最好的註腳。是的,只有選定了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春光沒有虛度,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現在我們想的最多的也正是對自我的社會“定位”問題。記得來到工作崗位的最初幾年,我們就是在不斷的對自己定位,尋找歸屬。這個時候,如若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自己的工作崗位、職責、性質,很容易在這樣或那樣的困惑漩渦之中跌跌撞撞,迷失方向。

回想起投身到基層管理崗位的這幾年,也曾遇到過挫折,受到過質疑,也曾苦悶彷徨。但是出於對“無奮鬥不青春”的矢志不渝的堅信,讓我始終保持着內心深處的希望,讓我擁有了直麪人生困難和逼仄的勇氣與力量。過程很辛苦,但理想有沃土。當看到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取得了成績、獲得了榮譽,看到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感謝自己還好沒有放棄,終也收穫了比“詩和遠方”更遼闊的奮鬥的榮光。

樑家河讀後心得體會五

品讀《樑家河》,我彷彿來到了黃土高原,來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工作、生活了七年的樑家河。總書記從“一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十五六歲孩子”,鍛鍊成為羣眾眼裏“能吃苦、幹實事、好讀書的好後生”,就是因為他敢想敢幹,實現了自我價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僅是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䔂䔂學子道德基因的傳接者。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樑家河是一本大書,是個有大學問的地方。”細細品讀之後,最重要的感受是:《樑家河》是一部能吸引人、打動人、啟迪人、感召人的心靈教科書。作為人民教師,更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教育學家葉聖陶曾説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這就是説我們做教師工作的,必須要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這也是作為家長把孩子放心交給老師的首要標準。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一個只埋頭教書的教師,充其量只能是教書匠而已。一個好的幼兒教師,身教重於言傳,教師的行為表達着情感,孩子們從教師行為中接受着情感的薰染和啟迪。在與孩子們交談中,在參與孩子們的活動中,我們必須把好自己的這個關口,只有我們具有了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為,這樣才能做到為人師表。

教師的職業生活存在三種境界:為生存、為奉獻、為發展。僅僅為生存,生命便不自由,而且十分累,一輩子做個教書匠而已;僅僅為奉獻,甘當紅燭,崇高中難免有一種悲壯。有一種人,他做教師,既為“育人”,也為“育己”,既為養家餬口,也為自我發展。他既是現實的人,又是理想豐滿、興趣盎然的人。把興趣當成自己的職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反之,把職業當成自己的興趣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認為教師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學習,從提高個人的業務能力入手。博學多才對我們每位教師來説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不是靜止的,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變化。因而,為師者要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在幼兒教師這個崗位上實現自己最大的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