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0紀念中國抗戰勝利75週年心得體會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8W
2020紀念中國抗戰勝利75週年心得體會3篇

2020紀念中國抗戰勝利75週年心得體會3篇

01

在8月逼人的暑熱中,去盧溝橋參觀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裏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之際,伴隨着各種紀念熱潮,出現這樣的場景並不足怪。但在沒有慶典的平素往常,該如何推進人們追懷歷史的腳步,延續人們重温歷史的熱情?

不久前,曾有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年輕人進行了"二戰認知現狀"調查。數據顯示,二戰對於年輕一代已越來越"遠";對於一些二戰的關鍵詞,知道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

75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永遠難以感同身受侵略戰爭的罪惡和災難。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發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卻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放棄的。

人是不能不懂得歷史的,人們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據調查,74.6%的年輕人希望加強關於二戰歷史的教育,九成的被訪者認為類似今年的紀念活動今後還應繼續。這樣的期望讓我們反思,我們是否很好地創造了讓年輕一代走近歷史的契機?

應當承認,我們對後代的抗戰歷史教育還有不少欠缺。今天我們的歷史教育,基本上是在學校裏開展,由於方式的單調沉悶,在孩子們眼裏,它只是教學大綱上的一個章節,是需要背誦、考核的一種"知識"。而在一些國家裏,類似的歷史教育形式多樣。比如,讓學生選擇一位在戰爭期間被害猶太人的名字,然後用課外時間調查他的歷史和被法西斯殺害的經過,最後全班交流各自的報告,老師根據完成情況打分。

這樣的教育不但切實有效,而且震撼心靈。孩子們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逐漸由一個生命的消失,一點點揭開那段驚心動魄的殘酷歷史。它讓已經開始有獨立判斷和分析能力的孩子們,不僅記住了歷史的真實,也獲得了研究歷史的視角。

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説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會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裏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參加過75年前那場戰爭的老兵們這樣説。但願我們的歷史教育,能夠早日讓年輕人面對殉難同胞的靈魂作出回答:我們沒有忘記。

02

從小到大,伴隨童年走過的,除了玩具,爸爸媽媽,再有的就不過精彩的動畫片了。從我記事的時候,腦海裏就記住了一休的影子。緊接着,可愛的機器貓,搞笑的蠟筆小新,睿智機警的柯南。包括如今的犬夜_,火影忍者。對於我本人來講,對日本的嚮往,對日本動畫的迷戀,在頭腦裏已經根深蒂固了。日本的動漫很棒,也許,那裏的富士山,四月爛漫的櫻花甚至那個穿漂亮和服,吃日本料理的國家,我都曾天真地以為,是不錯的。諸位,誰又能保證沒看過日本動漫,沒買過日貨,沒看過日本電影,就連我們的摯愛《十八歲的天空》,也是日劇《麻辣教師》的中國翻版。暫且我們先不提這個問題。且就日本這個國家,除去戰爭歷史的緣故,我們沒理由不去向往。

然而,歷史是殘酷的。每次去探望爺爺奶奶,他們總是不斷提起日本鬼子,戰爭,飢餓,貧窮。小的時候總是不喜歡他們這些老故事。隨着時光飛逝,我也漸漸長大了。我明白,戰爭的痕跡,已經深深烙印在老一輩的心中。如今,故事還在講,抗日歌曲還在唱。只不過,那些人頭髮已經花白,隨着時間的變更,歲月的侵蝕,慢慢老去。他們的心還是如年輕人般火熱。那一個個驚險刺激的故事意在告訴我們孫輩的人。“吾忘國恥,警鐘長鳴。”

中國人的血液裏,流淌着對日本特殊的感情。我每次看到奶奶講到日本人,講到她的童年時,她的眼光中有一絲仇恨,目光是那樣尖鋭。我不知道,我們的長輩在那場戰爭中,流過多少眼淚。我沒有問,我知道這個數字,乘以中國人民的數量,是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如不是親眼看到過史料,我很難相信日本人在戰爭中,變成了魔鬼。

八月十五日那天,我特意去了南京大屠殺網上紀念館。黑暗的背景,刺耳的音樂,似乎把我又拉回了那年。那次,對軍事不太熟悉的我,記住了那個本應該早記住的數字:300000.300000,幾天內,南京城瀰漫着血腥,到處都是殺謬。我們在圖片上看到黑白照片中,中國人臨死前麻木的'表情,我望着他的眼睛。我知道,那一刻,他的前方除了絕望,還有的是仇恨。“前世不忘,後事之師”,那眼神在告訴我們後人,戰爭的殘酷。我們更不應當忘記,那種特殊的仇恨。

盧溝橋的槍林彈雨,台兒莊的英勇激戰,南京大屠殺的觸目驚心。中國人民頑強抵抗,豎起民族永不倒下的長城。我們難忘宋哲元的大刀隊,那羣憨厚朴實的漢子,一個個拿起刀,將鋭利的刀狠狠的插入敵人的要害……據説,在大刀隊臨行的前夕,他們心中最割捨不掉的是親情。有的戰士,妻子剛剛生完孩子;有的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他們臨走時,沒有留下遺書。他們自知有回無返,望着家的方向,久久的凝視。隨後,他們跨着逼着寒光的大刀,踏上了光榮之旅。

我為我們國家有如此有骨氣的人們而感到驕傲,自豪,澎湃之情溢於言表。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人們挺身而出,用鮮血譜寫中華民族偉大的史詩!不怕犧牲,我們自愧不如,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

國共兩黨,在緊要關頭,奮勇抗戰,寫下現代史上輝煌的一筆!我們不應忘記共產黨的敵後部隊,更不應該忘記中國國民黨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永不言敗的氣勢。

“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這是台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在七七和平之旅中,對大陸民眾説的最多的一句話。聽到這句改編自青蓮居士的豪情壯語,我的心中充滿着複雜的感情,宂雜交織於心底,如海浪激起礁石,久久不能平息。

中國人民迎來了世界反反法西斯戰爭75週年,作為勝利國,顯然,中國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03

75年前,當中華民族最終奪取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血火淬鍊的抗戰精神,在歷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恆。

75年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處於又一個關鍵時期。偉大的抗戰精神昭告我們:萬眾一心,艱苦奮鬥,百折不撓,敢於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不僅能擊敗任何外來侵略,而且必將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愛國主義旗幟下的大團結、大聯合,既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保證。

73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戰的烈火點燃。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工農紅軍不計前嫌,進行改編,接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指揮,迅速開赴抗日前線。

“宣佈改編頭一天,許多戰士紛紛問:打日本鬼子為啥非得穿國民黨軍服?軍團參謀長左權動員説:為了抗日,我們戴個國民黨的帽子有什麼關係?大家跟着他的口令,脱下了五星八角帽……”當時在紅軍擔任排長的李榮之回憶説。

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四萬萬同胞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起來,匯成浩浩蕩蕩的抗日洪流——

抗聯將士活躍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隊讓日軍聞風喪膽;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等救亡組織紛紛成立,不同黨派、團體捐棄舊怨,共赴國難。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華僑認購國債、回國參戰……全民抗戰的大潮讓侵略者“三個月內_中國”的妄言徹底破滅。

“我們選擇回國,就是要跟日本人拼,隨時準備死!”當年在滇緬公路運送物資的南洋華僑王亞六説,“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那個時候,才能體會 到這句話的分量。”

“民族大團結是抗戰精神的核心。”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主編榮維木認為,這既是抗戰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抗日戰爭的重要經驗。“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發展需要它,當前面臨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華民族,更加需要它!”

慷慨赴死、不怕犧牲、百折不撓、艱苦奮鬥,是抗戰將士留給後人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國難當頭,英烈輩出。從楊靖宇、彭雪楓,到佟麟閣、張自忠……無論是共產黨員,還是國民黨中的愛國將領,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曲蕩氣迴腸的愛國之歌。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1937年,日本年產鋼580萬噸,飛機1580架、坦克330輛、大炮740門。而當時的中國,鋼的年產量只有4萬噸,軍事工業薄弱,只能生產一些輕武器……

這又是一場讓侵略者膽寒的戰爭:打完最後一顆子彈,狼牙山五壯士毅然砸槍跳崖;被敵圍困河邊,誓死不屈的8位女戰士挽臂沉江。中國以傷亡3500萬人的慘重代價,最終打垮了驕橫一世的日本法西斯。

艱苦的磨難,壓不垮中國人民;殘暴的敵人,只能激發起中華民族誓死抗爭的英雄氣概。

淞滬會戰、忻口太原之戰、南京保衞戰、台兒莊和徐州會戰、保衞武漢……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在正面戰場奮起抵抗。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武裝,讓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8年抗戰,中國的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共進行重大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殲滅日軍154萬餘人、偽軍118萬人。

抗戰的歷史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奮勇前進,就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抗日戰爭究竟將如何發展?中國能不能取得全面勝利?——危亡關頭,對民族前途、命運的沉重思考,灼痛中國人的心。關鍵時刻,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寫就的《論持久戰》等重要着作,系統闡述了全面全民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撥開人們思想認識上的重重迷霧。

國難當頭,方見中流砥柱。8年抗戰,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的立場始終如一;全面抗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張,貫穿風雲變幻的抗戰歷史。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首先提出武裝抗日的愛國主義主張;1933年1月,毛澤東、朱德向國民黨軍隊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建議;發表《八一宣言》,召開瓦窯堡會議,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第二天即通電全國,號召“團結起來,築起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在陝北洛川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核心作用,是抗戰勝利的根本因素。”長期研究抗戰史的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嶽思平説。

衝破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勝利完成萬里長征的4萬名紅軍戰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萬名走出深山的游擊隊員組成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無數支抗日武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深入敵後,遊擊作戰……到194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所抗擊的日軍,佔侵華日軍總數的75%,同時還抗擊着幾乎全部的偽軍。

勝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鮮血。8年抗戰,敵後抗日武裝傷亡75餘萬人。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時,年僅37歲;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犧牲後,日軍發現他的胃裏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偉大的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為豐富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