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四篇愛國主義教育心得感悟範文彙總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62K

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維繫着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自強不息、不懈奮鬥。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精選四篇愛國主義教育心得感悟範文彙總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精選四篇愛國主義教育心得感悟範文彙總

愛國主義教育心得1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中。近期我們支部全員學習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我更是深有體會。《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於引導全體人民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為培養新時代人才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學校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領域。弘揚和發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一是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我們要把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將愛國主義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二是要辦好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三是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成長階段退出愛國主義精品出版物;四是要組織各種團體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實踐活動;五是要在廣大知識分子中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六是要激發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國熱情。我們要將愛國主義的內容融入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場所,充分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建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作為新時代一名平凡的青年,可能我們沒有黃大年、鍾揚一樣將一生獻給科學研究的決心,擁有不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情懷,但是我們可以懷有奮力拼搏,趕超自我的志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黨員,我必須信念堅定,做一名爭先進、敢擔當的愛國主義者。一個黨員就是一根標杆,一面旗幟,將黨員身份亮出來,亮出承諾,亮出責任,亮出目標和任務,持着“黨讓我們去哪裏,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裏”的愛國情懷,將我的熱血灑在基層,將我的愛心為民系,以敢幹實幹的作風,紮根基層,服務基層,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做老實事,當老實人,才能使組織放心,羣眾滿意。
 
  唯有志在四方、奮鬥無悔,把“愛國”二字刻寫在心間、落實於行動,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精彩人生。
 
  愛國主義教育心得2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
 
  放眼當下,各地愛國主義教育雖然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卻依然存在重形式輕內容,教育“入腦不入心”的問題。簡單來説,就是部分黨員將學習內容當“耳旁風”,聽過就過,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解決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形式化現象,我們要掌握現代社會信息傳播不斷呈現出分眾化、差異化的趨勢,有針對性地掌握不同年齡層和行業領域的受眾閲讀習慣與接受心理,創新方式方法,在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和魅力值上下功夫。
 
  言之有物,內容為王,魅力值+1。內容好自會吸引大批“自來水”宣傳助攻,達到螺旋式傳播效果。當前部分愛國主義教育脱離羣眾,刻意追求“高大上”,大多以高深系統的理論為藍本進行宣講,沒有根據受眾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進行改編,導致教學內容不接地氣,聽眾無法消化吸收,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聽了也是白聽。要深入實際調研,瞭解掌握黨員羣眾關心、關注的熱點,摸清所想所盼所需,把社會敏感點和熱點話題引入教育內容,結合基層黨員和羣眾身邊的典型案例提升宣講的現實性,創作出具有差異化、特色化的作品,不斷增強內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説服力,讓黨員幹部在教育中留得住心、凝得住神、悟得出理。
 
  言之有方,渠道制勝,魅力值+1。愛國主義教育既要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原則性,也要創新載體和形式,讓黨員羣眾感受到學習教育的温度。隨着現代科技信息的迅速發展,網絡已經深入各個領域,特別是抖音視頻、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廣泛運用,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新平台。要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和覆蓋面,一定要在傳統紙媒、電視、廣播等傳播方式的基礎上,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促進,將當下的大熱門網站和宣傳平台充分利用起來,變為我們的宣傳法寶,暢通渠道,進一步產生積極社會效應和價值引導。
 
  言之有趣,“流量”擔當,魅力值+1。愛國主義教育是嚴格嚴肅的,但宣傳不能過於刻板。我們不僅要追求宣傳的內在品質,還要注意宣傳的外在流量。當前不少愛國主義教育看似面面俱到、聲勢浩大,實則是在自娛自樂、閉門造車,除了規定觀看和參加的人員外,很少有人點擊觀看和深入瞭解活動信息,“台上講得熱火朝天,台下昏睡一片、拉呱聊天”。在日常工作中要持續做好特色專題活動,跟進時代潮流和宣傳趨勢,可以通過演唱紅色歌曲、畫愛國主題漫畫、開展網絡直播等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授,變“單一説教”為“生動説唱”,通過更新潮有趣的方式不斷吸引各類人羣的關注和流量,提高宣傳效果。在語言上,用好方言俗語、“草根語言”、“網絡熱詞”,多些有温度有人情的表達,多運用事實事例推出一些沾着泥土的作品。追求內在和外在美的統一,達到秀外慧中、自帶“流量”的目的。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要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覺悟,把眼光放長、視野拓寬,根據不同人羣特點制定長遠細緻的規劃,通過一步步增加愛國主義教育的魅力值,提升教育效果。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和羣眾在新的起點上肩負使命,勇擔責任,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傳奇。
 
 愛國主義教育心得3
 
  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用生命詮釋愛國,讓愛國主義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形成了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有什麼樣的信仰,就有什麼樣的選擇;有什麼樣的理想,就有什麼樣的方向。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愛國主義精神作為傳達中華兒女精神力量的重要橋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弱化,更不能丟掉。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要把握時代主題,深刻認識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更好地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更加關心和捍衞祖國的前途命運、發展戰略和核心利益,全身心地自覺投入到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中,不斷激發出內心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從而凝聚起奮進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
 
  愛國主義精神記心間,貴在行動,報國就要實幹。我們每個人不僅要有愛國的追求和情懷,還要把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行,自覺將其轉化為國家繁榮昌盛、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際行動,並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始終堅守着心中的精神高地。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只有把個人理想、追求與國家發展、民族富強緊密結合,人生才有價值有意義。
 
  弘揚愛國主義是以實際行動為證明的,作為當代中華兒女要更好地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更加關心和捍衞祖國的前途命運、發展戰略和核心利益,更加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和各族人民的團結統一,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境界,全身心地自覺投入到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中,以更加寬闊的胸懷和更加開放的心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的奮鬥目標,同時也成為愛國主義的當代主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一定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讓人民更多地關心國家的核心利益、發展戰略和奮鬥目標,更好地適應當代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世界發展的總體趨勢,在不忘歷史的同時更加關注時代的要求,形成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強大歷史合力。
 
  每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為祖國的宏偉藍圖勾勒出自己的一筆,胸懷愛國主義精神,拿出“愛國”的實際行動,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愛國主義教育心得4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種民族精神的先進與落後,要看它能不能適應時代潮流,能不能跟進歷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經產生過20多個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這些文明或者説民族精神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不得不最終退出歷史舞台。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着我們的民族精神。現階段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必須把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愛國主義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列寧説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我們所講的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民羣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歷史發展密切聯繫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致力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的鬥爭,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為光明的新中國。在現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獻身於建設和保衞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事業,獻身於促進視同統一的事業。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這是對我國現階段愛國主義特徵的精闢概括。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愛 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一種集中體現。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一個人沒有精神不行,一個民族沒有精神更不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從戰爭開始一次次地面臨着世界列強的欺辱,但我們從來都沒有放棄抗爭,並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富強。回顧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就會發現,我們之所以能最終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能自信地挺起我們的脊樑,就是因為我們有偉大民族精神的堅強支撐。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曾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遇到過無數艱難險阻。正是憑着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熔鑄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得以經受住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一直保持堅強的團結和旺盛的生機。
 
  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宏偉事業而奮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我國曆史上,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禦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俞強不息,具有偉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從賈誼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孫中山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到鄧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是每一箇中國人成就偉大人格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