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七七事變”銘記歷史心得感悟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2W

  “七七事變”銘記歷史心得感悟

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彙總。歷史使人們能永遠記住在過去的興與衰的紀實,也能使人們在興與衰的經歷中總結出經驗與教訓。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七七事變”銘記歷史心得感悟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七七事變”銘記歷史心得感悟

“七七事變”銘記歷史心得感悟一

1937年7月7日夜裏,侵華日軍在盧溝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到如今一轉眼已經83年了。作為新時代的“後浪”,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我們以史鑑今、砥礪前行,我們奮發圖強、汲取精神,用英勇無畏、用奔流不息鑄就起新時代的鋼鐵長城。

銘記歷史的教訓,用抗戰精神激勵“幹事創業”。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值此“七七事變”83週年之際,我們回顧抗戰的歷史,銘記歷史的教訓。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黨員幹部,要心存歷史的敬意,從艱苦的抗戰中不斷汲取精神,不斷開拓進取,不斷求實創新,謀取偉大復興。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更應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工作,在脱貧攻堅上拿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氣魄,敢於啃深度貧困地區的“硬骨頭”,敢於涉扶貧頑疾的“險灘”,保持戰鬥不息的精神,確保脱貧攻堅如期全面完成。

用好歷史的教科書,要以史為鑑激發“奮發圖強”。中國共產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為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中國人民在抗日鬥爭中展現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黨員幹部要以史為鏡、以史為鑑,牢記歷史“教科書”的血淚,始終不渝堅守為民初心,堅持不懈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幹事創業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必勝決心。

緬懷英烈的功勛,從先烈精神中汲取“奮鬥力量”。在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黨員幹部應以抗戰精神作指引,珍惜好這當前來之不易的發展期遇,傳承好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以英雄為楷模,不畏艱難險阻,不懼流血犧牲,堅定必勝的決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來告慰英烈,開創嶄新的未來。

“七七事變”銘記歷史心得感悟二

xx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點燃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怒火”,中國全民抗戰由此“開端”。日本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災難,超過3500萬軍民傷亡,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800餘萬勞工被強擄,這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徹底覺醒和頑強奮起,並由此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這一段“屈辱”的歷史,一斷“辛酸”的血淚,一段現代史上“悲愴”的一頁,依然銘記在近14億中國人民的心中,永不敢忘,也不能忘,更不會忘。

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彙總。歷史使人們能永遠記住在過去的興與衰的紀實,也能使人們在興與衰的經歷中總結出經驗與教訓,從而使自己能知道需要做什麼,不需要做什麼。今天,我們紀念“七七事件”,回望的決不是那“悲慘”的現場,也不是那“悲痛”的慟哭,而是要讓近14億中國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不能忘記82年前的今天,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不斷從歷史中獲得智慧啟迪,才能牢牢把握時代前進的新方向,奮力開創美好的新未來。

落後就會捱打——這是中國近現代史證明了的道理,更是百年來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做出巨大犧牲才得出的深刻教訓。“士皆知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則國之大恥。”歷史,總是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勾起世人的回憶和反思、傳遞精神和力量。每年七月七日,中國人民都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紀念這一“國恥日”,如此隆重地表達立場和傳遞信號,目的很明確,就是在於警醒近14億國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砥礪奮進、振興中華,自覺增強現代國防理念和憂患意識;也是用正義的行動痛擊逆流,警告那些試圖罔顧事實、篡改歷史的卑劣者!

“七七事變”以來這段歷史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過去,也激發了中國人民創造輝煌的潛能。面對侵略,億萬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前仆後繼、視死如歸,不屈服、不後退,用生命和鮮血,組成了不可跨越的“長城”,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在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潮流中,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衝在前,幹在前,帶領億萬中國人民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經歷革命、建設、改革大潮的洗禮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紅紅火火,新中國從一窮二白髮展到繁榮富強,直至今天中華民族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一次次創造了屬於中國人民發展神話、創造了屬於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在這段恥辱的經歷中尋找不屈的精神,尋找讓近14億中國人民渴望更好生存、追求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沿着這條正確道路,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越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朝着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目標砥礪奮進。

“七七事變”銘記歷史心得感悟三

1937年7月7日夜,在盧溝橋畔靜謐的夜色中,劃過一聲尖鋭的槍鳴。侵華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為由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亦稱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硝煙瀰漫中,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抗戰,宣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歷史無言,精神不朽。

83年了,但盧溝橋畔的槍聲猶在耳畔迴響,那場慘絕人寰的侵略戰爭,是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也是追求民族獨立、彰顯英雄本色的歷史。“歷史刻骨銘心,永遠不能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告誡,是要我們勿忘國恥、奮發圖強,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從抗日戰爭中體現出的的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弘揚“抗戰精神”,奮鬥嶄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砥礪前行。

弘揚“抗戰精神”,不達目的永不止步。面對日本帝國主義者的瘋狂進攻,加上國民黨反動派的不抵抗政策,究竟什麼時候能將侵略者趕出國門,當時對全國人民來説,都是個未知數,因此提出了“長期抗戰”的口號。著名劇作家夏衍在《種子的力》一文中,高度讚揚了“種子的力”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這樣的“力”,正是偉大的中華兒女們堅決趕走侵略者、捍衞祖國領土主權的“不達目的不止”的力。如今,我們的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是一場將長期堅持的戰鬥。弘揚“長期抗戰”精神,把工作進行到底,讓脱貧攻堅完美“收官”,讓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成為我們堅決的追求。為達到這樣的目的,共產黨人將一直為之奮鬥。

弘揚“抗戰精神”,眾志成城攻堅克難。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攘外必先安內”的“指示”下,造成了國民黨內部的離心離德、各自為政。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得到了舉國上下的一致響應。全國各族人民親如兄弟,緊緊地抱成一團,可謂“眾志成城”,形成了一股磅礴的抗戰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引用中國古話“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就是強調了“團結”的重要作用。“抗戰”中的“團結”,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的團結。當前我們從事的所有工作,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要實現這一目標,更需要團結協作,上下齊心,一切從羣眾利益出發,將“公僕”意識滲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一路攻堅克難而前行。

弘揚“抗戰精神”,自立自強勇往直前。抗日戰爭時期,就連中國的小孩子都把日本稱為“小日本”,都懂得日本侵略者是“鬼子”,那種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可見一斑。面對從事着非正義戰爭的強大侵略者,不能被其氣勢所嚇倒,國民黨汪偽政府“倡導”的“曲線救國”,實則為“投降主義”。在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面前妥協了,還有什麼“自立”的資本,還有什麼“自強”的餘地!當下也有極少數黨員幹部,骨子裏就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導致信仰缺失,在黨和人民面前“軟弱無能”,卻將黨和人民給予的權力用到一己私利之中。要從源頭抓好“廉政建設”,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樹立起“自立自強”的思想標杆,拿出當年在侵略者面前的那種勇氣,沿着黨中央所指引的方向前進。

雖然“抗日戰爭”硝煙已經遠去,但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不朽!特別是在物質文明相對優裕的今天,生活中的誘惑甚多,陷阱甚多。所以,我們的反腐倡廉、正風肅紀都不能“一曝十寒”,要堅持“長期抗戰”,不達目的不止;廣大黨員幹部不能“離心離德”,要眾志成城攻堅克難;更不能“軟弱無能”,要堅持“自立自強”,才能勇往直前……我們的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勝利已經指日可待,但“抗戰精神”將永遠激勵着中國人民向着更高更遠的目標奮然前行。

“七七事變”銘記歷史心得感悟四

xx年前的7月7日,侵略者的槍炮打破了“盧溝曉月”的靜謐,在民族危亡之際,雄獅睡醒,中國共產黨帶領頑強不屈的中國人民,奮起抗戰、救亡圖存,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xx後的今天,盧溝橋上石獅巍然屹立,天際線下不時有高鐵列車從京石高鐵高架橋上呼嘯而過,那潺潺不息的永定河水,見證了83年來中國的滄桑鉅變,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奮發圖強的中華兒女,勠力同心、砥礪前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拼搏的歷程。硝煙散去,但是歷史不應被吹散,它需要我們銘記,銘記因落後而蒙受的屈辱苦難,銘記為救國圖強而犧牲的先烈,銘記吾輩當繼續奮發圖強的壯志豪情。

銘記歷史,就要記住曾經因落後而蒙受的屈辱苦難。從閉關鎖國的清政府被迫簽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再到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一系列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帶給了近代中國野蠻和屈辱的烙印。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從“活體實驗”到“南京大屠殺”,那些被侵略者槍炮損毀的城市,那些在戰爭中罹難的同胞,那些山河破損的歷史……落後就要捱打,這是積貧積弱的中國在一次次血與淚中得到的教訓。“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銘記歷史,就是要記住那些曾經歷過的苦難與屈辱,以史為鑑,警鐘長鳴。

銘記歷史,就是要銘記為救國圖強而犧牲的先烈。當近代中國蒙受帝國主義的侵略時,中國青年用自己的一腔熱血,血薦軒轅,喚醒沉睡的東方雄獅;當中國大地上因為內憂外患而四分五裂時,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志士以捨生忘死的大義,帶領中華兒女紓解國難;當新中國面臨發展之困境,一批批榜樣楷模,身先士卒繪就新中國的燦爛畫卷。“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那些勇敢的人們需要被銘記,他們是中國復興號的推動者,他們值得被銘記,尤其是那些歷史長河中不曾被知曉的無名英雄。

銘記歷史,就是要銘記吾輩當繼續奮發圖強的壯志豪情。繼往開來,中華兒女繼續揮灑熱血,捨身救民的子弟兵、以身殉職的白衣戰士、嘔心瀝血的科學家,新時代的我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奮發圖強。因為深知侵略與戰爭的可憎,今日中國對於和平才倍加珍惜。中國的發展是在自尊中自立,在自立中自強。從二十國集團到金磚國家合作,從“亞太合作”到“一帶一路”,從合作共贏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發展是在為全球社會承擔更多責任,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為世界提出中國方案,為和平奏響中國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