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教研研修心得體會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2W

我們明白,通過總結過去的經驗,我們能夠得到許多有用的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發現和發展自己的潛能和才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教研研修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教研研修心得體會7篇

教研研修心得體會篇1

為深入研究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鄉鎮國小英語教研員教學教研能力。市教科研中心於10月20-22日在蘭山區召開全市第三期鄉鎮英語教研員研修暨三年級教材培訓,本人有幸參加了這次研修及培訓。在市教研員尹老師的帶領下,會議拉開了帷幕。會上來自廣東東莞的鄧鳳嬌老師及本市六位老師以不同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豐實的課堂教學水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馬老師的教材分析,深入淺出,有典型的遊戲及事例,使我們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框架性的認識。而來自亞美歐教育研究院外籍專家chrishemming的報告更是給我敲響了警鐘,説實話在以前的教學教研工作中我對國小英語課堂文化意識的培養根本不怎麼重視,老覺得在課堂上傳授什麼文化意識無疑是浪費時間;其實並非如此,有了相應的文化意識對學生的學習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學中對國小英語課堂文化意識的培養的確不容忽視。

談起英語教學,人們往往會想到語音、詞彙、語法或聽、説、讀、寫等術語。這是傳統英語教學只重視語言知識和技能傳授的結果。而在新頒佈的《英語課程標準》中,將文化意識與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作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作了具體描述。強調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這充分肯定了文化學習在語言學習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美國語言學家r説:“語言的背後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因此,要在跨文化交際中做到準確、無誤和得體的交流,必須瞭解基本的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更應該重視文化教學,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文化知識的傳授,一是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如何在語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一定的文化知識,滲透文化意識呢?在這裏談幾點自己看法。

一、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文化背景知識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資源。我們現在使用的國小英語教材中,沒有將文化知識單獨列出來,而是通過語言知識體現出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觀察,激活教材內容,挖掘文化內涵,將教材中涉及到的具有文化特意性的內容加以介紹講解。

1、利用詞彙教學,傳授文化知識。

詞彙教學既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提高詞彙學習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除了運用圖片、實物、遊戲這些教學方法以外,教師要努力探索,另闢奚徑,挖掘單詞所藴涵的文化知識,將單詞及相關的文化背景同時講解給學生,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不僅更好的掌握所學單詞,而且從中瞭解更多的中外文化的異同。如在教授有關數字單詞時,為了避免單詞教學的枯燥乏味,教師可以把一些數字所承載的西方風俗、宗教等文化背景知識講解給學生,以增強學生對單詞的深刻理解。如“13”這個數字被西方一些國家和民族視為不吉利的數字,西方人千方百計避免和“13”接觸。西方國家一些地方的高樓沒有13層,房牌號沒有13號。其中的原因據説來源於宗教典故,背叛耶穌的傳道者猶大是最後的晚餐中的第13個客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給耶穌帶來苦難和不幸。從此,“13”被認為是不幸的象徵。在教授有關食物的單詞“sandwich,cookies,icecream”等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列舉出中國孩子經常吃的食物,通過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對比,加深對異國文化的理解。

2.通過課文對話,滲透文化意識。

國小英語教材中的對話內容,儘量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學到最自然、最地道的英語。其中所藴涵的文化知識也最豐富,為我們進行跨文化教學創造了條件。教師可以結合對話內容適時介紹以英語作為母語國家或民族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等。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習效果。如教師在教授“wouldyoulikesome....?”這一句型時,可以同時介紹一些西方的就餐禮儀。結合對話告訴學生當和外國朋友一起就餐時,當他問你是否需要哪種食物時,需要就説“yes,please.”,不需要就説“no,thanks.”.千萬不要抱着別人這麼熱情,不要不好意思的心理。這樣反而會讓你很尷尬。因為西方人認為,凡是放到自己盤子裏的都必須吃光。學生在瞭解了這些文化背景後,不僅能加深對對話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加遊刃有餘。

3、將文化教學融於歌曲教學中。

現在使用的國小英語教材中收錄了許多動聽的歌曲。其中有些歌曲旋律優

美,歌詞活潑有趣,除了供欣賞之外,裏面還藴藏着英語國家的風俗文化。如果將他們很好的融於英語教學之中,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並能讓學生在輕鬆愉悦中感受到語言的文化內涵。如“`oldmacdonald”一歌,通過歡快的曲調,形象的動物聲音給我們呈現出農場裏生機勃勃的歡快景象。在初步學唱歌曲後,教師介紹給學生西方國家農業生產的基本形式是家庭農場,因為西方國家一般是地廣人稀,一個農業家庭一般擁有一個很大的家庭農場,因為勞動力少,生產高度機械化取代了手工勞動。這和我國的農業生產模式存在差異。通過介紹,學生通過比較,認識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更加激發了學生奮發學習的鬥志。

二、在課堂活動中營造文化學習氛圍

中國人學英語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導致學習效果低下。積極的創設英語學習情境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學習英語主要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這塊教學主陣地,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為學生創設學習英語的環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課前的“dutyreport”就是一個易操作且效果好的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提一定的要求,學生通過課後收集資料積極準備,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採用各種形式進行值日彙報。學生可以唱英文歌曲,講英語故事,介紹國外著名的景點等,讓學生上課伊始就置身於英語學習的氛圍中。

英語課程標準對文化意識二級目標描述中要求學生要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這部分文化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近幾年,西方國家的一些節日在我國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和推崇。比如聖誕節、感恩節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組織一些文化交流活動。比如聖誕節快到了,為了製造濃郁的氛圍,商店的櫥窗都貼出了聖誕老人、聖誕樹等圖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收集一些與聖誕節有關資料,然後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彙報、問答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聖誕老人的由來、聖誕節的傳統食物等與聖誕節有關的知識。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和外國文化的興趣,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此外西方國家其他一些重大的節日如:感恩節,復活節,獨立日等都可以通過活動的形式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把英語學習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在生活中學習文化知識,把文化知識運用於生活中。

三、利用課外活動,培養跨文化意識

國小英語課時少,任務重,單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組織一些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外活動不僅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恰當的英語課外活動,讓學生在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中,對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藝術、文化等有一個廣泛的瞭解。例如,開展主題為“英語文化窗”的手抄報展覽,讓學生通過書本、網絡等資源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英語文化內容,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示給大家,做到資源共享。另外也可以通過英語文化知識競賽,英語課本劇表演、英語角等形式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實實在在體驗異國文化。學校也可以定期邀請外教和學生交流,讓學生在真實地道的語言交流中,感受異國文化,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總之,外語學習離不開對所學語言所代表和負載文化的瞭解。在學生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教師要運用各種途徑,在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培養,讓學生感受、體驗、理解、接受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做到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的有機結合,努力為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奠定基礎。

教研研修心得體會篇2

20xx年10月26—10月27日,我參加了在z市蘭山區z國小舉行的《z市國小數學鄉鎮教研員研修暨一年級教材培訓會》,來源於全市各縣區的國小數學教研員、各鄉鎮國小數學教研員、駐城國小分管數學教研的教幹以及各縣區的一年級數學骨幹教師參加了本次會議。雖然學習時間短暫,但自己的收穫卻很豐富,就像得到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總體感覺這次活動組織過程嚴密,培訓及時高效,是一場“教研員急需教師急要”的及時雨。

26日的“鄉鎮教研員研修”的主題是“如何通過磨課方式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活動以“省優課例”為載體,以“磨課成長”為依託,以“課堂教學”為平台,以“學習提高”為目的,整個活動緊張有序,務實高效,會議分“課堂展示、磨課教研”兩個流程進行。

聆聽了五位省優課獲獎者執教的觀摩課。總體感受:這些課例集中體現了我市教改的最新理念和新課標的精神實質。五節課各具風格:有如何實現學生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過渡的《認識方程》,有如何落實數學思想方法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找規律》,還有如何將算理與算法有效結合的《筆算除法》和如何幫助學生建構模型的《抽屜原理》。觀摩精彩的課堂,感悟教學真諦。五節課例大家普遍感受:數學教學要更多的關注數學思想方法、關注模型思想、關注學生從頭到尾的想問題等。具體感受如下:

一、z市第四實驗國小的z老師,他執教的《方程》一課,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模型思想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好。

劉老師執教的《方程》這節課:以全新的理念為我們譜寫了新課標理念指引下的數學課堂概念教學的新篇章。整節課的設計以“天平”這一具體直觀的物象導入,引導學生從“平衡與不平衡”的現象認識和區分了“等式與不等式”。再由未知重量的實物代替砝碼從而引導學生用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來表示天平的狀態。最後經過學生的分類活動,方程的概念的呈現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是老師生硬的灌輸,而是由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經教師獨具匠心的有層次性地引導下自主探究得來的。

我認為本節課有三大亮點:

1、方程的本質、難點處理的好。①滲透了分類的思想和集合圈的思想。充分利用天平,從中引出一些算式,然後對算式進行分類,從而知道了什麼是方程,方程和等式之間的關係。②通過上車下車問題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學習方程的意義。

2、數學建模:幫助學生建立了天平——平衡——順向思考——等量關係——列出方程——解決問題等數學模型。

3、教師語言簡練、幽默風趣。

二、z市第三實驗國小的z老師,她執教的《找規律》一課,對教材的挖掘透徹,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注重模型思想的建立。

尤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運行。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想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脱離軌道,沒有脱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達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在練習設計中,層次分明,從兩端植樹到一端植樹再到兩端都不植樹,最後延伸到兩邊植樹的情況,在步步深入的練習中又整理了植樹問題的各種類型,在學生的腦海裏構建了植樹模型思想。

三、z市z國小的z老師,他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學生在猜想---驗證---結論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z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的面積》一課,將“轉化”思想進行了有效的滲透,讓學生學會用以前的知識來解決現有的.問題。開始先複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轉化”方法是研究和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思考方法。在本課的重點就在於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我認為本節課有五大亮點:

1、課前的一個猜謎語的遊戲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引入簡潔明瞭,直奔主題,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教師出示有關的數據,學生計算後,再放手讓他們去驗證。

3、初步結論:在數格子時,先數整格,再數半格,通過平移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什麼是底乘高。

4、是不是所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可以用底乘高來計算呢?教師拋出這個問題,同時課件出示多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不用數方格的方法進行驗證。學生通過剪拼,明確初步結論是正確的。

5、練習的設計很有針對性。

四、臨沭街道教研室的z老師,她執教的《筆算除法》一課,藉助圖形與筆算的豎式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藉助圖形很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計算方法。

王老師這節課的設計獨具匠心,用分小棒幫助學生明算理,結合小棒圖提煉算法,運用找豎式與小棒圖的聯繫,溝通算理與算法的聯繫,使“法”源於“理”,“理”詮釋“法”。“法”“理”自然融合,法的提煉水到渠成。王老師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把例題二改為了平均分,靈活改進教材,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節課的練習設計新穎獨特、巧奪天工,鞏固新知的練習及時、新穎、到位,使學生牢記掌握所學知識。

五、z縣第三實驗國小的z老師,她執教的《抽屜原理》一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體會到數學的生活化。

“抽屜原理”本身是很抽象的,對於師生而言,比較難上。可是鄭老師從課堂的構思、教學設計到課件的製作,從教學過程的推進到學生的參與,整個教學流程可以説非常的流暢,一氣呵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自己的猜想1:“5個球放到4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2)個球。”通過讓學生幾個直觀的操作活動,實驗操作(也就是數學中的“列舉法”)讓學生驗證了老師的猜想是正確的。教師把自己的猜想2:“6個球放到5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2)個球。”通過學生對教師的兩個猜想的驗證,讓學生知道了初步建立了“抽屜原理”的簡單模型。讓學生經歷了“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式化”,並且學生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效果非常的好。通過假設法讓學生理解並建立了抽屜原理的模型,什麼是抽屜、什麼是待分物體。老師的口袋原理、文具盒原理等遊戲的設計更是讓學生體會到抽屜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更深切的體會到數學的生活化。

六、我的思考:

一節課的成功,不僅在於教學設計的科學、新穎,平時我們上課,同樣的教案,不同的人,課堂的生成不同,學生學習的效果不同,原因還在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處理,對於課堂氣場的調控(比如教師語言的抑揚頓挫,過度語言的引領,恰當的評價運用等等)。同樣的教案為什麼我們與名師上出來的課,相差甚遠呢,我覺得重要原因是我們沒有名師的氣場,不能像名師那樣忽悠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思考)。

下午的磨課教研:五位執教者分別從“課前思考——設計意圖——課例打磨——成長曆程”等幾個方面做了交流和彙報,另加一位數學教研員(z四小)劉欣主任作了《乘着賽課的翅膀——在陪你磨課中成長》的報告。

通過聆聽名師的磨課的歷程,分享他們的成長故事,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是磨課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了教材,是磨課讓執教者更好的瞭解學生,是磨課更好的促進教師和教研員的專業成長!”於科長在教研員培訓中所説總結的“5個人的精彩,卻凝聚着n個人的智慧,經歷了x次的磨礪,才促成着1個團隊的成長!”,這正是給我們今後的教研指明瞭思路和方向。相信,這次培訓必將促進教研形式向實質中變革,也必將促進教師對教材的深刻領悟與把握,更必將對我市的國小數學教研和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通過這次活動,它讓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使我今後的教學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我會把這次學習的收穫運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

27日的“一年級數學教材培訓”的主題是“解讀教材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人教社國小數學教材副主編陶雪鶴和新教材培訓特聘專家天津市濱海新區教育教研員王德鵬進行了一年級教材培訓。陶雪鶴老師首先從“教材的變動情況、教材資源的變化和教材的編寫特點”三個方面向老師們做了説明,其次陶老師還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資源逐單元對教材進行了詳細解讀與分析並提出了教學建議,整個報告高屋建瓴,深入淺出,使老師們不但知道了教材的內容,而且明白瞭如何去“教”教材,如何去“用”資源。下午王老師的培訓風趣幽默,睿智深刻,不但教材分析透徹,而且還從思想上引領;怎樣認識教師的工作?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系統看知識的意識,如何關注學生反思的意識、如何對學生過程進行評價等等,是與會教師不但經歷知識的洗禮,而且經歷了思想的淨化。

我對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反思和思考:

作為一名鄉鎮數學教研員,我做了什麼?正在做什麼?捫心自問,卻是一片茫然……感覺自己的水平太淺。身擔數學教研的重任,感覺自己應該奮力前行!不但要做最努力的教研員,還願成為最優秀的教研員!為了實現“鄉鎮最優秀的教研員”的美好願望,我會不懈努力、勇往直前!!!

教研研修心得體會篇3

今年7月,在榆次教育局局領導的親自安排下,我們赴東北師大參加了教研員研修班培訓,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是獲益匪淺。

東北師大的培訓團隊陣容強大,鄧濤、王海英、鄔志輝、侯刷孔凡哲等教授、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為我們做了關於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合作、中國小生學習和心理、教師的實踐品性、中學課堂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講座。東北師大附小的王廷波、於曉琳兩位副校長做了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講座。此外還聆聽了東北師大附中的孫立權老師的關於課改和教師素養的講座。

幾位專家教授的講座為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讓我們從新的角度來關注教師、關注教學、關注學生。尤其是鄧濤和王海英兩位教授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鄧濤教授的講座非常嚴謹,他在《教師合作文化與專業共同體建設》講座中,就“教師合作文化、教師合作的必要性和價值、教師合作的影響因素及現實障礙、如何推進教師合作”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通過鄧教授的講座,我們對教師合作的重要意義有了更深遠的認識。尤其鄧教授把教師合作文化形象比喻為雁行文化,使我們印象深刻,他介紹的“雁陣工程”為我們進行教師培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頭雁領路,雁陣齊飛;

強強聯合,雁陣高飛;

優勢互補,發揮雁陣團隊效應;

打造雁陣核心競爭力工程。

合作文化,是在教師之間開放、互信和支持的基礎上形成的合作。實際上,學校中每個教師的成長都需要專業支持與幫助,而且最有益的支持與幫助往往來自於同事。教師通過合作,交流信息,分享智慧,相互支持、鼓勵,能共同提高專業素養,實現自身價值,有效地完成共同目標,促進學生髮展,從而真正實現合作、提升、共贏。作為一個教研員,我們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校際教研聯合體不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途徑嗎?

王海英教授的講座風趣幽默,案例詳實,深深吸引了我們。她做了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習策略方面的講座。

我們常聽到中學老師們抱怨中學生的管理是最難的,老師就像消防員,隨時準備處理學生們的突發事件。尤其是不懂中學生心理的老師,往往因為處理不當,給學生帶來一些傷害。王海英教授的《中國小生心理髮展的反思和迴應》,從中國小生的心理髮展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講解,分析了中國小生的情緒體驗、人格發展的特點,列舉了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其心理活動,指導教師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對待挫折和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中學也是學生容易出現學習分化的階段,王海英老師詳細分析了中國小生常用的注意、記憶、思維等的學習策略及運用學習策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能讓教師對症解決學生在學習方面出現的各類問題。王海英教授的講座對於教師的教學實踐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對於課改,東北師大附中的孫立權老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指出了課改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允許批評學生、教師主體性的弱化、每節課只講十分鐘、氾濫的分組合作學習、信息技術的過度使用、輕視知識等。這給我們一個啟示:要不斷學習、還要不斷反思。

我非常珍惜這次培訓的機會,因為這次培訓和我以前參加的培訓有很大的區別。過去,我是作為一名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培訓的目的是希望能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能給自己的學生和學校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而這一次,我是作為一名教研員參加培訓,心裏有了更多的想法,希望通過培訓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而且能有機會把自己的所得讓全區所有的教師分享,使大家都能受益,都有提高,都能更好的服務於學生和學校。

培訓時間是短暫的,收穫卻是巨大的,帶給我們的影響是一生的,留給我們的思考也是長遠的。

教研研修心得體會篇4

國小英語教研員研修及三年級教材培訓會活動。本次活動在臨沂金雀山中心國小會場舉行,在歷時三天的學習活動中,我們共聽了三年級的7節課聽了兩位專家報告及三年級教材編者xx老師的詳細教材分析,講課教師為我們呈現了新穎、精彩的課堂。他們對英語教學的激情與執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們設計的視頻課件更讓我感受到了名師的魅力和風采。三天的時間安排很充實,第一天下午我們觀摩了來自廣東省東莞市莞城中心國小的鄧鳳嬌老師的一節課以及她精彩的説課與解析。讓我學到了很多。為我今後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儘管有點坐得累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我的疲勞會被那精彩的課堂給轉移。那精彩的課堂會把我帶入真正的情境中去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回程的路上我還是在和大家討論心得,意猶未盡。由此可見,這次的活動真的讓我受益匪淺的。

每一次參加學習活動,我都是抱着一種學習的態度前往的,這次當然也不例外。在這次活動中,幾位授課老師上的研討課也都很好的展示了自己的個性與特點,在所聽的課型中我最關注的就是leetersandsounds教學,一共有兩位老師為我們展示了本部分教學。我聽得非常認真。這兩位老師用不同的方法組織了教學,但最終都達成了字母教學的最終目標,都是從字母的音形序三個維度去進行練習的。這兩節課給了我很好的示範與指引。特別是蒙陰縣桃墟鎮中心國小的孫海萍老師的課給我的印象最深了。無論是課件的設計還是她的教學構思無論是她的颱風還是他的基本功都非常值得借鑑和學習。另外,xx老師詳細的教材分析和精彩實用的教材教法也非常好。

總之綜合起來,我主要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1、注重英語語音教學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字母教學一定要紮實。使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形成初步的自主識詞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注重三維目標的落實。作為英語教師一定要精心組織自己的課堂。做到有的放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巧妙的穿插遊戲、chant教學,緊張而有序有節奏,時刻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我自己的課堂上,我也會使用一些方便的遊戲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學生的注意力仍然會在最後十分鐘特別分散,如何能夠時刻牽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是我最近一直研究的一個問題。在這次活動中,鄧鳳嬌老師的課給我很大的震撼!學生是從開頭一直認真到最後,效果特別的好。我就想,同樣是活動,為什麼學生的反應會有不同呢?這原因一定出現在遊戲的組織實施者教師身上。合理的運用tpr活動,讓學生手,腦,嘴乃至身體一起動起來,這樣就不由得讓學生不注意聽講了。鄧老師和孫老師在一上課就先用學生感興趣又與本課有關的歌曲師生齊唱來拉近和學生的關係,及時的喚起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方法讓我感觸頗深。

3、正視多媒體在課堂的作用,經濟的發展,很多學校都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在我們學校,只有七個班安裝了多媒體。自從有了這樣先進的設施,我的確感覺備課的負擔小了。教學更形象具體化了。學生也對英語學習也更有興趣了因為學校購買的有相配套的教學課件,我們不需要想破腦子去設計情境了,因為利用投影,學生可以很容易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尤其無論大小公開課,精美的課件也成了課堂的一大亮點之一。

總之,這麼近距離的接觸這些名師與專家,記錄他們的課堂,聆聽他們先進的教學方法,品味他們睿智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我想在我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借鑑使用的東西很多。鄧老師的課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態自然活潑,語音語調準確自然,注重師生互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案的設計很有梯度,脈絡清晰主題鮮明圍繞farm

組織教學,利用farm展開本課又以設計自己的farm作結。練習方式由淺及深,循序漸進,充分展示了一節獨具匠心的觀摩課,讓我對英語內容的建構第一次有了認識。指導我去思考和學習。鄧老師的課很有激情、親和力和感染力,重點突出,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如何讓孩子們把書本上所學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使英語生活化,使英語真正發揮其交際的目的,這可能是我們所有老師需要去思考和研究的主題。這次學習,真有一種“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的美妙感受。

時間如白駒過隙,三天的學習很快就結束了。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明白了英語課到底要給學生帶來什麼,絕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要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英語語言本身的魅力,以及學以致用時隨之而來的幸福與喜悦。我要把這些思考和反思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努力的提高自己,創造優質、高效的、實用的、紮實的課堂。

教研研修心得體會篇5

深感之一:“教”,要真,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是真的藝術。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主導者,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我們在日常課上一般能做到真實教學,以真實的教學面目示人。公開課呢?作假的成分則相當普遍。可怕的是,師生容易逐漸形成一種默契,學生默許或支持教師的虛假行為。培養真實、誠實的受教育者,是教師的職責。如果教師的教學是假的,作為學生,他們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教,是慢的藝術。課堂教學能立竿見影嗎?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人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學,乃至所有的教育活動,都需要反覆強化,持續施加影響。很多時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是很難短期見效的。課堂上的所謂的“立竿見影”,如果不是知識太簡單,就可能是過程太虛假。一棵樹影響另一棵樹,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怎麼可以快呢?揠苗助長,不是真正的教育。

深感之二:“學”,要真,即“學非探花,自撥其根”。

學,是實的過程。教不可虛,學不可假。求學問是一個紮紮實實的經過,從起點到終點必然要有一個曲折的中間環節。學生的學習要遵照他們身心的特點,遵循學習的規律。教師萬不可縱容假的學習,更不可讓學生因為自己而假學,必須兼顧效率與質量,必須從學生的立場出發設計組織教學。教師的教踏實了,學生的學才能一步一個台階。教師的引導、設問、化錯都是幫助學生真學的有效行為。

學,是穩的過程。行雲流水的課堂是不是好的課堂?自然需要依據“三標”(課標、評標、堂標)來評價,需要讓學生的發展來“説話”,但是,一堂真實的好課可能是不太順的。因為不太順,所以我們可以走得更穩一點。學習便是如此,穩,方能致遠。允許學生犯錯,幫助學生“糾錯”“究錯”和“救錯”,變事故為故事,摒棄“代學哲學”,打通學生思維的通道,讓學生的學習自然而又曲折地發生,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成長。

我們在想,教育是“真善美”的事業,教育的“善”和“美”建立的基礎是“真”。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我們都應銘記而遵循,為真教而努力,讓真學在課堂上發生。

中秋剛過,南通祥雲籠罩,晉城秋雨綿綿。兩個相距千里的城市,因為教育緊密地聯繫起來;兩個城市的教育人,因為“教”和“學”親密地握手交流。

話題相同,道理相同,願景相同,雖然地理人文環境有別,但我們晉蘇兩地攜手共進,定能共創兩地教育的勝景!

教研研修心得體會篇6

20xx年4月27日至29日,三天緊張而又忙碌的培訓學習已經結束了,雖然感覺有點疲倦,可是七位教師精彩的課堂時不時會在我腦海裏迴旋,於老師還有幾位教研員經典的話語也讓我幾度品味,使我受益匪淺,留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感動和觸動。感動于于老師的精心策劃,感動於七位教師精彩的課堂演繹,觸動於新的課改理念和課堂教學的變化。這幾位教師執教的是名師還原課,無形之中為像我這樣沒有機會親臨名師課堂的教師彌補了心中的缺憾。

一、精彩紛呈的名師還原課

如果説前三位教師很好的詮釋了名師的教學思想的話,而後四位教師給我們帶來了教學改革的春風,這幾位教師用他們的心靈和雙手捧回了課堂教學的至寶,的確讓我的教學思想得到了沖洗,促使我對課堂教學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

z老師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注重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改革了計算教學的方法,在演繹的同時進行了大膽的取捨和創新。從學生比身高開始,由身高用釐米為單位表示到用米為單位表示,從而把整數的加減過渡到小數加減,這個切入點選的很恰當,自然流暢,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美中不足的是這個環節展開的要是再充分、再細緻一點就好了。尤老師充分利用了課堂上生成的學生出題這個教學資源進行小數加減,突破了小數相同數位要對齊這一難點問題。尤老師練習題的設計也很有層次、有針對性,特別以遊戲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自己通過開小汽車掌控小數點的對齊問題,很直觀,學生很感興趣,給每一個孩子和我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練習題2中幾個不同算式的對比,也很科學,從而讓學生感悟出數位不同,小數的大小也不同。讓學生當小老師到學生中去指導,這是師生關係的一種轉變,不僅體現了師生關係的平等而且體現了多維互動的交流。

z老師的《認識負數》一課,還原的極為逼真,也很有韻味,整節課語言非常的細膩,她的認真和執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的開始由學生很熟悉的商店運進、運出貨物這個生活情境很自然的引出記錄方法,並在創造記錄方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認識了負數。在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的課件展示中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負數的理解。王老師不僅注重了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如“這個同學的書寫姿勢很標準”,而且注重了學生的自尊心的保護和自信心的培養,如當學生對老師的問題回答不熟練時她説“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説好。”細微之處更能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教師個人崇高的素養。

z老師執教的《植樹問題》,抓住了課堂的主旋律,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對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培養方面體現的尤為突出,這是數學的靈魂。課的開始,首先創設了猜一刀兩段這個詞語為教學情境,其實這個詞語裏也藴含着數學問題,剪一次,分兩段,然後用畫草圖的形式進一步引出剪更多的次數是幾段,引導學生髮現次數和段數之間的規律,也為探究植樹問題的策略方法作了鋪墊。讓學生用小手創造性的表示植樹的三種情況,這一點很可貴,通過小手的變化,讓學生真切體會植樹的三種情況,於老師説的好“或許學生對某個公式、某個規律會忘記,可是伸出小手時,就會想起來”,這句話讓我體會到,在讓學生理解公式和規律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喚醒對數學知識的再現。從張老師的課上也讓我意識到拋給學生的問題要準確,引導、點撥學生要適時到位,課堂才能高效。

z老師的《垂直》一課,讓我對無規律性概念課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節課設計思想和設計思路與以往的傳統的概念課有所不同,先從定義出手,突出“互相”“垂直”等幾個關鍵詞的理解,通過畫、找、用的方法進行感知並理解互相垂直,與上次聽沈老師的課多了幾份激情,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教師積極飽滿的情緒的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z老師的《認識釐米》一課,課如其人,乾淨利落,對學生的的評價很獨特,語言不花哨很入耳,給學生獎勵大拇指、擁抱,學生很喜歡,評價的方式也很豐富,除了師評生,很多時候樑老師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當學生回答問題以後説:“你們説這個孩子發言怎樣?”,讓孩子去評價。在一年級就注重這種評價意識的培養很值得學習。在教學中樑老師設計了在尺子上找1釐米,用手比劃1釐米,找三根小棒中哪一根是1釐米,及找生活中哪些物體時一釐米等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從而建立1釐米的的直觀形象。樑老師對教材的把握也很到位,需要告訴學生的就毫不猶豫的告知,而該讓孩子感知並理解的卻不包辦。練習題的設計形式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以觀看可愛的羊羊們的比賽出示了幾種測量的類型,讓學生從對比感悟中明確了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方法。

z老師在《平均數》中創設的投籃比賽情境,讓我領略了名師獨特的設計。

z老師的《二進制》,不僅讓我學會了二進制的方法,她對學生思維方面的培養很值得學習,讓學生在計數器上創造數時,藉助教具,先讓學生聯想滿二進一,再加深用課件撥珠子加深理解,教師的引導評價很到位,比以往聽她的課多了幾分沉着和自信。

二、發人深思的專家教研員的點評

如果説七位教師的課給我們展示了課堂改革的動態,而教研員的點評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啟發和思考,呂主任説:“現在的課和我們的策略一點都靠不上,但是讓人感覺就是挺好”這句話看似平常,細細品味很能反映問題,策略只是給了我們一個遵循,我們要學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以前的我不曾考慮改變它,但是在名師的課堂上,在呂主任的話語中,讓我看到了課堂改革的方向,我們要學會繼承和超越。潘主任説:“做有思想的教師,別機械模仿”這句話雖很簡短,但很有哲理,潘主任認真反思課堂,還有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真的很讓人折服。

潘主任的一句“現在話都讓老師説了,學生思考的太少了”也很耐人尋味。我在一本書中看到,當今的課堂我們教師不再是填滿倉庫,而是在點燃火炬,學生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和互相辯論中突然閃現,這些是否能夠説明為什麼課堂上學生思考的時間變少了。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讀到,我們理想的教學是一種和諧的心靈的對話教學,通過對話教學,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了展示的舞台,表現自我的天地……民主、平等、互動、充滿激情和智慧的對話教學將成為數學和課堂的亮麗的風景線。專家教研員的點評,讓我思考了很多,到底課改的路在何方,我們要在追尋名師課堂的旅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

三、精闢獨到的專家理論引領

如果説教研員的點評激發了我們的思考,那麼於科長的理論發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就像是給我們吃了一個定心丸。通過她的發言,讓我明確瞭如今的課堂教學更注重了對教學思想方法的提煉和對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數學學習方法是數學的生命和靈魂,是數學知識的精髓。數學學習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本身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數學思想方法和策略的學習。要求教師提的問題要更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深入瞭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特點提出合理的問題,當學生在思維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指導,也就是説教師要適時的點撥和指導。小組合作也由形式走向實質,課堂上不再見幾個桌子圍在一起的小組,而是在學生的需要處合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有原來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社會在進步在發展,我們的課堂教學也隨之發生着微妙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隨着課堂教學的改革進行自我思想的調整。

雖然會議已結束了,但是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仍在我心中縈繞,於老師敬業的精神和她良苦的用心讓我感動,台上七位教師對課堂執着的追求讓我感動,教研員們有深度的思考和反思同樣使我感動,感動的同時也反思從一名教師到教研員這一角色轉變的我,又做了些什麼?深感今天的我需要更多的知識和課堂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我真的太嫩綠了,還需要努力,還需要進步,讓我們一起走在思維的路上吧!

教研研修心得體會篇7

參加由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生本教育高級研修班”已經結束,雖然四期的培訓我只參加了三期,但通過聆聽教授的報告,親歷了生本課堂,還是讓我感觸良多。其中最強烈的感覺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那麼多年工作下來,越來越感到現行教育有急待改進的地方(但自己對此無能為力)。而自己的教育工作並沒有很大的起色,慢慢開始有點安於現狀了。就好像一個在黑夜中潛行的人,一開始最大的希望就是想找到光明。隨着光陰的流逝,四周依然是漆黑一片,尋找光明的希望眼看就要幻滅了。但參加了“生本”培訓以後,依稀感覺到光明好像似乎又離我們不太遠了。我感覺又有了那麼點收拾心情繼續前行的動力了。思緒很多,很想表達些什麼,各種想法不斷在腦海中湧現,一閃即逝,很難把握,最後我想還是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淺談一下參加生本培訓的小小體會吧。

生本教育本身只是一種教學理念,而不是一種教學模式。我覺得如果放在語文教學上,要把握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有兩點很關鍵:

一是要實現從依靠教到依靠學的轉變;

二是落實生本語文教學的核心(推進閲讀了嗎?)而開展教學。除一年級識字為中心落實認字近兩千字外,其他年級一是通過單元整合,確立閲讀主題,閲讀方向,閲讀書目,二是以課文為載體,落實以讀引讀,以讀引説,以讀引寫,以讀引寫,以讀引研,

三是通過活動實踐分享閲讀,使閲讀成為習慣,

四是通過評研解決知識點的問題。

單元整合的思路,使得課堂上實現大閲讀,大積累,大表達,大作文,孩子們的語文素養和提升就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