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熱門優秀示例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9W

在我們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學會養成閲讀的習慣,更需要養成寫讀後感的習慣,這樣才能快速成長,你還在苦惱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熱門優秀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熱門優秀示例三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説。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它以小説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並取得生活事業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為什麼不快樂?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揹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麼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於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於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並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悦的區別,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外在環境影響着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後讓人受益頗深,要試着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着看開看淡一切,學着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2

買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不是偶然,而是我故意去圖書館買的,為什麼會説是故意,是因為當時我困在了一個籠子裏,出不來,所有思想都往負面的方向想,自己沒有一點點的正能量,忘記誰説過,如果覺得找不到自我了,那就多看看書吧,也許在書中可以找到答案,我決定試一試,於是經朋友的推薦買了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很難想象書可以給我力量,但是我起碼知道,任何事情也許自己應該嘗試着試一試,給自己一點機會,給自己一點希望,能夠從中得到好的東西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沒有得到也不要氣餒,一切都會在適當的時機好起來,活着,很多時候要輕鬆點,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細細的拜讀了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説實話,也許是我太想從中得到東西了,反而會覺得收穫平平,但是起碼在書中我知道了換個角度看問題,一切都會不一樣,我們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問題,也許就會海闊天空。

書中的主人公,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比如婆媳關係、夫妻關係,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比如升職機會、同事關係、競爭關係,只要覺得自己不解,都會去“老人“談談心,吐吐苦水,訴説自己所遭遇的事情, 每次她都會從“老人”那裏得到一個答案,然後自己回去想,琢磨老人説的話,每次她都能夠豁然開朗。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解讀有誤,我在書中也看出了這層意思:當我們遭遇困難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自己自我束縛,自我想象,不願放開自己,所以才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

我們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壞情緒,不然生活真的會很壓抑,學會疼愛自己,學會為周圍的別人着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3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的內容揉和了心理學、哲學、神學等許多形而上的內容,無論形式看上去多麼簡單生動,也註定不是一本能一口氣消化的書籍。雖然我已經從頭到尾讀過一遍,但我知道離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還差十萬八千里。

我挺喜歡作者的表達方式,以小説的形式,將這些如此神祕深奧的理論融入到一個故事中,層層解析,讓讀者讀起來不覺得過於枯燥和吃力。這樣的表達形式讓我想起《蘇菲的故事》,每當大家對哲學望而卻步的時候,常常會有人推薦這本書作為入門。把晦澀的理論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故事中,讓普通人也能接受,其實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所以我很喜歡這樣的作者。

《遇見未知的自己》,通讀全書,我覺得它就是引領人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命題:我是誰?我想很少有人想過這樣的問題,包括我自己。也許是因為我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一個用不着思考的問題。

但作者告訴我們,正是因為很多理所當然的想法,我們被很多表象所迷惑。她還告訴我們,我不是我的身體,不是我的情緒,不是我的思想,而事實上人們常常把他們混為一談。那麼究竟我是誰?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真正的我也許就如宗教裏説的人的靈魂,但靈魂又是什麼呢,我們也無從知曉。所以作者説,我是誰,我們只能從否定的角度回答,那就是以上皆非。人的真我應該是充滿了愛、喜悦、平和的感覺的,那為什麼我們總是那麼不快樂,即使我們擁有了我們想要的一切,比如金錢、地位、名聲、愛人等等。

作者説,那是因為我們誤認為那些表象就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在這些表象中尋找真正的自我,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不時地審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緒。只有我們看清那些表象不是真正的自我的時候,我們才不會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