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有關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最新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6W

觀後感怎麼樣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到文章中就可以了,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有關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最新觀後感範文三篇,快來看看吧。

有關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最新觀後感範文三篇

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最新觀後感範文

希望是什麼?每次觀看這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都會給我帶來全新的感悟。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被主角安迪為了重獲自由與新生,竟然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挖地道並越獄成功的智慧與毅力而深深折服!在長達幾個橄欖球場寬的惡臭地道里爬行,只為通向自由的另一世界,不同於高牆封閉的肖申克監獄,而是充滿希望與自由的另一個世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啟人心智的細節魅力。希望是什麼?對於幾乎耗費一生時光在監獄裏的囚徒來説,希望是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很多囚徒從最初入獄的失望,逐漸麻木並習慣關住他們的這個“鐵籠”,甚至到最後嚴重依賴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牢籠,一旦離開它重回社會,便開始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影片中的八十多歲的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就是如此,獲得假釋卻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被監獄“體制化”而無法自拔,最終上吊自殺。類似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被體制化的人對體制產生依戀。

現實是,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們對某些禁錮我們思想與靈魂的東西而不自知,反而在長年累月下習慣並依賴所阻礙我們前進的東

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最新觀後感範文

在我們自己的現實中,我們註定是自己劇中的主角,而電影給我們一個局外人的機會,所以我們經常喜歡以一個局外人角色從影片中尋找自己、審視自己,總喜歡從電影中尋找生活、審視現實。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體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

片中瑞德關於監獄高牆的一番話語發人深省:“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監獄就是如此的將一個人徹底改造,獄中計算時間的單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為一個計量單位。當看到忽然間歲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人的希望都會消失殆盡。瑞德曾經告誡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它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倔強的安迪始終堅信着希望,沒有一刻不在構築着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試圖用圖書和音樂重新點燃獄友們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那裏有最廣大的“遵紀守法”的市民,有橫行街市的惡霸,有濫用職權的當道者,有巧取豪奪的投機者,當然有潛伏伺機而發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體制又如當今社會體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當權者幹着骯髒的勾當卻會在公眾面前宣講“拯救之道”,似乎只有當性格沒有稜角,思想失去火花,被“體制化”的人們習慣逆來順受的時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當瑞得“因沒有報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時,伴我的不是發笑而是顫慄:體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來時因無法承受陽光的照耀而選擇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懸掛着的身軀,而是個性與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這三個字最大的含義,或許不是真正的體制,而是我們所依賴的生活習慣。平時,我們依靠習慣生活,也在超越着習慣,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實現個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樣拯救了自己,卻也拯救不了集體。瑞德一直在努力“改過自新”,卻又無助習慣性地生活着,最終在最後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釋審查時,留給我們一段經典的台詞:

“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但並非受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

我想瑞德絕不是對審查者説這番説,而是説給我們芸芸眾生。是啊,生在人世間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覺中,便會在習慣性的生活狀態中耗費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會説:如果能夠回到過去,能夠糾正那些走錯的路、做錯的事、説錯的話,該有多好!如此,我們會面對那些愛錯或沒有愛錯的人,會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誠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沒有如果,我們無法回到過去。

再次經歷了140分鐘聽覺與視覺的洗禮,沒想到這次依然被感動的差點熱淚盈眶,影片中真摯的情感讓我想起來了社會上流行的“四大鐵”,我想鐵窗肯定應該也算“同過窗的”吧!

重拾希望,重獲自由,就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生霧霾之中。

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最新觀後感範文

在肖申克監獄裏,最可怕的不是暴力與行為限制,而是温水煮青蛙般由外而內的僵化你的思想,禁錮你的心靈,等你離不開它的時候再重新給你自由。布魯斯與瑞德就深受其害:在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監獄裏他們是“重要的、有教養的人“,但是假釋後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他們卻無所適從,瑞德甚至上廁所前不報告就解不出。最終布魯斯選擇了自殺,而瑞德因為安迪給予的希望才倖存下來。”體制“就像是肖申克監獄,”體制化“就像瑞德他們依賴監獄的慣性思想。

生活中有很多被體制化的人,他們就像監獄裏“被律師坑了”的那批人,不得不踏進體制內,他們在第一天晚上親眼目睹因為抗爭而被活活打死的胖子後,為了生存開始適應這裏,時間一長便依賴這裏的生活。

但還有另外一羣人是主動要求體制化。他們渴求穩定,希望不耗費任何力氣就可以維持生活現狀。可是體制是以其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為參考點的,我們的社會環境每分每秒都在變化,絕對靜止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無論是哪種體制化,結果都是致命的。就像年初唐山城市路橋撤銷收費站,裏面有辛辛苦苦託關係才找到收費工作的大媽,也有曾經心有不甘卻最終心甘情願將自己青春貢獻給收費站的阿姨,在收費站撤銷後,他們振振有詞的對社會叫囂:除了收費我什麼也不會。

人生在世的過程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踏進肖申克監獄,可能你考入了一所不起眼的大學又或是進入了一個差勁的單位:在那裏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的你可能會被視為異類。

可是請你明白:體制是外部環境,體制化是內在意識。也就是説在體制內會不會被體制化主要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認知。或許你可以選擇與同學睡覺翹課、工作現狀中得過且過,但是隻要你走出那個圈子你就會被淘汰。因此你需要像安迪一樣挖出一條密道通往嚮往的大海:

對環境與自我有清晰的認知

安迪在經歷了胖子與布魯克斯的死亡、姐妹花的侵害後謀劃挖密道,或許在遇到瑞德這個朋友後他有思考過一輩子呆在監獄,直到湯姆因為戳破自己被誣陷入獄的事實被殺後,他清晰的明白肖申克監獄裏容不下他。

工作生活也一樣:企業文化不等於“企業洗腦文化“,前者有清晰的目標與有凝聚力的信念,而後者是固步自封與物盡其用的榨取員工剩餘價值。有些企業今天發包紙巾明天發點消費券,好像滿足了你日常生活需求與消費虛榮心;又或者是多發幾次**獎金,讓你覺得工作穩定福利好;透過現象看本質:工作穩不穩定是由行業前景與產品銷量決定的,福利待遇好不好請拿出打在工資卡上的數字説話。

在對環境有了清晰的瞭解後, 需要根據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和潛在的優勢,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並使其持續增值。

堅持學習

安迪在肖申克的監獄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典獄官做賬、堅持不懈的一週一封甚至兩封信向州議院寄信擴建圖書館,讓莫扎特就在心中演奏,牆上的畫報由麗塔.海華絲換到瑪麗蓮夢露,教湯姆考試;用盡一切方法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

李嘉誠説:”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職業,你越拼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都會有回報並且很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在現在新媒體爆發性發展的時代,只要你是金子,你就會發光,但前提是你得讓自己變成金子。

與體制外的世界溝通

布魯克斯寄給安迪的信中寫道“我童年時只見過一輛汽車,但現在到處都是,世界在一片巨大的忙碌之中。“假釋後這個陌生的世界使他不知所措,這也是造成布魯克自殺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學校裏翹課睡覺的你一定不知道有人能三年同時考過CPA與CFA;在安穩工作的你一定不知道有一個名詞叫“斜槓青年”,在混吃等死的你一定不知道有人在涅槃重生。你不知道不代表沒有,但你知道了哪怕不會行動也會有所觸動,就算是繼續享受體制化也不會那麼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