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德育分心得體會精選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W

寫好心得體會對指導做好工作具有的重要作用,養成寫心得體會的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抒發內心的感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德育分心得體會精選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德育分心得體會精選5篇

德育分心得體會篇1

我們常引用這樣一句話來教育學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即指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這就説明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德”字當先。德育教育,塑造學生心靈。我們開展“全員、全面、全程”德育大討論,正是彰顯了我們“為學生一生奠基,對民族未來負責”的理念,切實地表現了我們育人的前瞻性。

我們現在面對的學生,絕大部分是泡在溺愛的蜜罐里長大的,在“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等方面欠缺太多,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幾乎是一個盲區。記得剛開學的某一天,我無意間聽到一名女生對同學破口大罵,那罵聲響亮,不堪入耳。我走上前去嚴厲地制止了她,並且對她説:“你剛才説的話和你漂亮的外表嚴重不符,你説的話我都不好意思重複,你罵人是對同學人格的侮辱,傷了同學的`感情。我跟她講我今年夏天在廣州火車站遇到的一件事,一個女孩和一個婦女發生口角,並且張嘴罵了那名婦女,罵的很難聽,當即那個女孩的父親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接着我又對她説,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代表了一個人的教養和修養,況且你這麼漂亮的女孩怎麼能出口成髒呢?那位女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也許像這樣的事在別人看來是小事,但是在學校,作為教師遇到這樣的是就不可輕視。我們常説,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雖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時時刻刻都要有以班主任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教育他的不僅僅是班主任,每一個老師都是他人生的引路人。

説到“全員”德育,我想起了一件事,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這一內容,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説一説你所知道的新詞新語。有的説“給力”,有的説“神馬都是浮雲”,有的説“你五毛我五毛咱倆就一塊了”學生説了很多,真是無奇不有。課後我進行反思,學生所知道的新詞新語無非就是上網看到的。況且學生並沒有把他先進的手機功能用在學習上,而是天天沉迷於網絡中。面對着五花八門的網頁,學生們是兼收幷蓄了,一些低級趣味的東西污濁了學生的心靈,這在真、善、美的道德修養上是一種缺失,在是非黑白麪前是一種迷失。面對這種缺失與迷失,只靠學校老師的教育遠遠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社會各方面的配合,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員”德育。

學生的現狀不容樂觀。我認為要將德育落到實際行動上,不妨把我們這學期開學初搞的學習《弟子規》活動作為一項長抓不懈的工作來進行。《弟子規》是依據孔子的教誨而

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是我國一部傑出的儒家經典。孔子倡導的那些仁、義、禮、智、信的教化思想正是現在人們所缺失的。瑞典物理學家漢內斯阿爾文博士在諾貝爾獲得者國際大會上説:“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作為炎黃子孫就更應該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下去。那麼我們就從弟子規開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弟子規》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它是一個人和社會接軌的通行證,是一把幸福和諧人生的鑰匙,接受聖賢智慧的教誨,足以讓學生受用一生。

具體做法是:第一,利用早讀時間,每天讀一小段,讀一讀,背一背,讓學生領會其要旨;第二,利用語文老師課堂這塊陣地引導學生學習《弟子規》,讓學生學會辯是非,知榮辱,明事理,憑藉老師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知識,悟做人;第三,開展圍繞以“弟子規”為內容的競賽活動,如發生在身邊的事進行開展辯論會,利用先進事蹟編出小話劇,然後充分地利用我校的多媒體資源在課間播放,或者舉辦書畫作品展或者手抄報等;第四,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關於弟子規錢文忠的《百家講壇》等。

通過學習《弟子規》,引導學生迴歸最自然本真的“人之初”的倫理道德上來,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良好的德行。從我們自身做起,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立足於”以人為本,德育當先“的原則,積極投身到“全員、全面、全程”德育工作之中,力爭培養更多的德才兼備的學生,傳承中華文明,,讓莘莘學子飛得更高、更遠。

德育分心得體會篇2

為進一步加強加強管理,共建和諧校園,認真抓好幼兒園師德師風建設,辦幼兒開心、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幼兒園。20__年6月,我園向幼兒家長髮放了星星幼兒園家長問卷調查,對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精心設計問題。經過多次討論,我們的設計了12個項目,涉及師德師風內容的共有8個,利用選擇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及建議的形式請家長答題。

二、在全園幼兒中發放100份問卷。

三、為確保每一位家長能夠毫無顧慮地填寫自己的意見。

四、本次的家長問卷調查是對我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綜合評價,能充分反映出真實狀況。本次發放的調查問卷100份,收回81份,回收率為81%。現就收到的問卷情況分析如下:

1.教師責任意識強,敬業程度高,精神面貌好。

家長的滿意率為97%,基本滿意率為3%,無不滿意。可以看出家長對幼兒園教師的事業心、責任心還是滿意的。絕大多數家長對教師的評價是好的,也説明教師在家長的心目中是可信賴的。2.尊重家長,不向家長謀私利,具有職業道德。

家長的滿意率為98%,基本滿意率為2%,無不滿意。可以看出,家長對教師是職業道德還是給予肯定的。

3.對幼兒一視同仁,師生情感融洽,孩子喜歡班上的老師,願意上幼兒園。

家長的滿意率為95%,基本滿意率為5%,1人不滿意。從調查數據來看,大部分幼兒對教師是喜歡的,但也有家長提出教師的教育方法要適應每一位學生,讓孩子更喜歡老師,更喜歡上幼兒園。今後教師應繼續做好本職工作,把愛心撒到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做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4.尊重、熱愛孩子,無體罰和變相體罰。

家長的滿意率為99%,基本滿意率為1%,無不滿意。這説明還有極少數老師教育方法有欠缺,這需要進一步加強師德教育,做關愛學生的好教師。

5.經常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明顯。

家長的滿意率為90%,基本滿意率為10%,無不滿意。孩子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家長希望看到孩子的進步,比如在集體活動中,能面向全體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表現的機會,而不是侷限於幾個比較活躍的孩子,對特殊孩子有耐心。

6.教育環境整潔、衞生、優美,能體現兒童化、教育化。

家長的滿意率為92%,基本滿意率為8%,無不滿意。在班級的環境創設中教師花了很多心思,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但是家長的參與率不高,有的家長希望能看到更多自己孩子的東西,而不是教師呈現出來的經過加工的東西。

7.重視保教結合,衞生保健工作到位,對幼兒身體、在園生活照顧好。

家長的滿意率為93%,基本滿意率為7%,無不滿意。家長對幼兒在園的生活大多給予了肯定,但也可看出家長對於一些細節方面有些許意見。

8.重視與家長聯繫,及時溝通家園情況。

家長的滿意率為90%,基本滿意率為10%,1人不滿意。加強老師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其目的是共同配合教育好學生,根據調查問卷的反饋,老師們採用了多種形式家訪活動。

德育分心得體會篇3

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社會發展迅速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這對學生們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新的形勢迎接挑戰,有效的開展中學生們的德育工作?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不得不深思的問題。在這裏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們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們領悟的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們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們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為學生們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們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們不講粗話,要講文明、講禮貌,要求學生們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説教師要求學生們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們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説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給學生們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在我任教的班級中,同學們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潔,經常在教室裏面亂扔紙屑、果皮,特別愛講粗話,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英語課,我走進教室看到教室裏扔了很多紙屑,就默默的把紙屑撿起來,同學們都感到很驚訝,紛紛撿起身邊的紙屑放到抽屜裏頭。當撿完紙屑以後,説了一句話:“看,我們的教室多麼整潔,我們也覺得很舒服,沒有教師的批評,心情也好,如果我們每一個都自覺保持教室的整潔,每一天都有好的環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嗎?”從此以後,教室總是保持得很整潔。因此我們教師要強化自身修養,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們,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們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開展形式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為學生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創設廣闊平台

課外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課外活動是為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課外對學生們實施多種影響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們在課外活動中受到教育、啟發與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時效性的有效途徑,課外活動多以集體的方式進行,是學生們自願參加。因此,他們會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這就有利於培養學生們的主體意識,團結互助的團隊意識及集體主義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素質修養,開拓視野,同時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們的公共意識,培養學生們積極的思想情感。組織帶領學生們走出校園開展“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的宣傳活動,這有助於學生們瞭解社會,有助於培養學生們的社會公德意識,關愛他人,助人為樂和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深入學生們生活,瞭解學生們,親近學生們,及時發現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糾正,及時引導

教師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們教育學生們。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有人引導他,當他偏離道德準則時及時把他拉回來,引導他走入正軌。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做一個細心人,深入學生們生活中瞭解學生們,關心學生們,積極開展個別談話與反映他們心聲的集體活動,用“因材施教”的方針,重視做好轉化工作,變簡單灌輸為啟發誘導,變消極約束、看管為積極自我激勵、自我管束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八年級有幾位同學的時間觀念較差,紀律散漫,上課遲到,我就及時找他們來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當的指出他們的不是,而是給他們講一些關於時間觀念、紀律的故事,給他們講珍惜時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能改正過來。通過個別談話,這幾位同學都很快轉變了過來,再也不遲到,再也不搗蛋,對待人也文明禮貌了。因此,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深入學生們的生活,充分了解學生們,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原則,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密切與家長聯繫,爭取家長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深遠而持久的;教師是學校與家庭取得聯繫的紐帶,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學生們。教師要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們在校外的表現,介紹學生們在校內的表現,介紹學校教育的計劃和對學生們的要求,向他們宣傳教育的意義以及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經驗,共同探索教育學生們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實施性。在取得家長的聯繫,向家長反映學生們情況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長,抱着和家長共同研究、探索的態度,其次是向家長反映的是真實情況,而不是告狀,所以語氣要委婉,方法得當,既反映缺點又反映優點,既不能傷害學生們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進的作用。教育是長期的,持久的,因此,對學生們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應是長期的,持久的。

總之,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們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德育分心得體會篇4

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的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不講粗話,要講文明、講禮貌,要求學生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説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説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給學生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在我任教的班級中,同學們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潔,經常在教室裏面亂扔紙屑、果皮,特別愛講粗話,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課,我走進教室看到教室裏扔了很多紙屑,就默默的把紙屑撿起來,同學們都感到很驚訝,紛紛撿起身邊的紙屑放到抽屜裏頭。撿完紙屑以後,説了一句話:“看,我們的教室多麼整潔,我們也覺得很舒服,沒有老師的批評,心情也好,如果我們每一個都自覺保持教室的整潔,每一天都有好的環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嗎?”

德育分心得體會篇5

作為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上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其德育思想在中國歷史上乃至對世界教育史上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柳詒徵在《中國文化史》中這樣評價孔子: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之中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之中國文化,賴孔子而開。世人亦稱孔子為萬世師表、文化聖人。他的德育思想長期影響着我們的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敦促着我們去研究和重視。

一、孔子教育理論的核心

德育是孔子教育理論的核心。《論語》一書記載了他的德育思想和德育實踐。其德育思想的核心是仁,以孝和悌為根本。

仁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做人的道理和規範,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範疇。仁的含義,《論語》中多次提到,如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論語·學而》)等。仁為眾德之首,而作為最高準則,孔子的仁學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是先天的道德範疇。《論語·憲問》中説: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從中可以看出,仁是先天的道德屬性,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仁,小人是絕對不行的,從而仁成為先天的道德精神。

其次,是主觀的道德修養。依孔子之見,仁是天賦道德,故小人中不會有仁人,君子當都是仁者。然而,現實卻會有相悖現象,所以能否達到仁又是由主觀意識決定的。所以,孔子又談道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論語·里仁》)等。從中可以清楚看到,孔子思想中的仁,是從主觀願望出發,以求達到思想的精神境界,而這種境界,就是孔子的德育標準和目標。

孝和悌是孔子處理家庭關係的道德規範。孝是父子之間的愛,悌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愛,這是仁的根本,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

孔子仁的學説,對我們今天的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今天的這種三位一體的教育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四有新人,這也正是我們德育的首要目標。

二、孔子的德育實踐

孔子強調德育,並且把他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其實施德育的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培養學生的道德知識。孔子在認識論方面雖然承認有生知、學知,但他更重視學知。其本人也承認: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並自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其大半生精力從事教育事業,並認為首先要有豐富的道德知識,才能分辨善惡、是非、榮辱,才能不迷惑,是所謂知者不惑(《論語·子罕》),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衞靈公》),才能把遵守規範視為內心精神上的需要而感到快樂,是所謂知者樂(《論語·雍也》)。孔子亦強調知德的重要性,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第二,孔子強調道德信念與意志的培養。人不僅要知德,而且還要把它轉化為道德信念,才能樂之不苦,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必要時要為道德而獻身,即志士仁人,無求生而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衞靈公》)。

孔子還認為,一個人首先要有為實現理想而百折不撓的意志,方能為學修德,他自身的德育歷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更要求學生要經得起艱苦的錘鍊,磨而不磷,涅而不緇(《論語·陽貨》)。道德的成長,必須克服內外障礙與困難,一個意志薄弱的人,是絕對做不出可歌可泣的英雄行為的。

第三,孔子強調行的重要性。孔子認為行比知更重要,行是德的歸結,的不能離開行。所以孔子説: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論語·為政》),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孔子的德育過程,就是要求言行如一的過程,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如何,不是聽其説,而是看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不能做到知行如一的話,則意味着德育的失敗。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將知行合一並納入德育過程,形成了古代教育的特點和優良傳統,對我們今天的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鑑。

三、孔子的德育方法

孔子在畢生的德育實踐中,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第一,志恆。孔子在德育過程中,要求學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並且要立志有恆,進行百折不撓的意志鍛鍊。故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衞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衞靈公》)。立志就要不怕吃苦,不能追求享受,士志於道,而恥惡衣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具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人,不應追求眼前小利,造成半途而廢,悔恨終生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子路》)。善人,無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論語·述而》)孔子為宣傳自己的學説,為天下太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毅然選擇苦難之路,一生不變。

第二,律己。孔子的德育重視言傳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孔子言傳身教,要求別人做到時,自己先要做到,是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自己先做到了,自己的學生必然也會做的較好。自己做不好,又怎能要求別人優秀呢?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孔子主張先做後説,或者言出必行,視為古者言之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

第三,揚棄。道德的規範就是公共的社會契約,德育的過程就是一個對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過程。人要修德、講學,否則,會令人擔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論語·述而》)有錯非但要不怕別人知道,而且要決心改正,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論語·子張》)。他反對有過錯而不改的做法,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論語·衞靈公》)。他有特別強調尋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要不斷地自我監督與反省,克己復禮以為仁 (《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衞靈公》)。同時要勇於自我批評,對別人的缺點錯誤要寬容諒解,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論語·顏淵》),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對別人的良性發展,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這種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之修養,對我們今天加強自身之修為,實施德育之目標計劃仍為良策。

第四,愛生。今天講求遵守師德,不體罰學生,其意無外乎是愛生。故孔子説: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孔子對待學生,坦率真誠,主張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與弟子情深似海,子路死於衞國內亂,被剁成肉泥,孔子聞耗,在院子裏仰天慟哭,其情動天地。孔子愛生如子,其德也高,其情也深,所以深受弟子敬愛。他去世後,學生們為其守墳三年,而子路還是不肯離去,又守了三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孫丑上》)

四、孔子德育思想的地位與啟示

孔子生活在新舊社會交替的春秋末期,在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的動盪時期,孔子以其豐富的德育思想和畢生的實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教育局面,為後人披荊斬棘,殺出了一條德育的道路。他以淵博的文化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培養出了許多品學兼優的弟子和再傳弟子,這在當時和以後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歷史影響,成為萬世師表。這是中國歷史上其他任何一個思想家都不曾有過的歷史地位。

孔子的德育思想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和發展,所藴含的思想和精神可穿越時空的界限,其德育思想和方法,今天我們可以批判地繼承,並進行發展,吸收借鑑先進合理的部分,充分改造利用,從而推動學校德育的開展和深化。保證社會主義道德在吸收傳統道德精華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