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同志事蹟心得體會範文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9W

心得體會在現在生活中是大家廣為使用的一種實用性文體,心得體會是一種把學習或者生活中得到的體會用文字記載下來的書面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同志事蹟心得體會範文6篇,供大家參考。

同志事蹟心得體會範文6篇

同志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篇1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桂梅數十年如一日,堅韌執着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堅韌執着勵精圖治。丈夫去世後,張桂梅隻身去了祖國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並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全身心投入教學,為貧困的學生和簡陋的學校出錢出力,又當老師又當母親,不留餘力的細心照顧着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起居,為了學生們能夠走出大山,她勵精圖治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免費女子高中,她主動帶頭免費為學生們補課,因操勞過度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長期拖着病體就算腹部長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講台上,只為孩子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除此之外,她還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了54名孤兒的母親。她十年如一日,從未退縮,從不言棄。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來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

勤儉節約無私忘我。張桂梅在貧困山區任教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中。在學校裏,學生沒有錢吃飯,她拿自己的錢給學生;學生沒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給學生;學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帶學生看病並自己掏醫藥費。總之,只要學生們缺什麼只要她有,她都能解決。在兒童之家,她義務成了眾多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晝夜的照顧着幾個月大的孩子,為了維持兒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來給孩子們用,並利用空餘時間到處籌措資金。然而她不是萬能的,她自己並不富裕,她只捨得吃饅頭青菜麪條,衣服也是好心人給的,她省下來的錢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業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獻身扶貧。張桂梅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她深知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説:“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並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扶貧先扶智,為了貧困山區的教育,她心繫羣眾,勤儉節約,幫助困難學生,帶學生看病,給學生添置衣物,對貧困家庭進行家訪,為孩子們爭取學習機會。她前前後後為山區的孩子們為慈善和教育事業投入了100多萬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給她治病的錢,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並無怨無悔。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張桂梅巾幗不讓鬚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這種堅韌執着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的英雄精神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在此也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真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實際行動。

同志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篇2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以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

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特點的方法。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的工資拿出絕大部分來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嗎,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了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她們。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的視頻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濕潤的:當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麼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中,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塗完治療風濕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説出唯一的願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同為教師,自問難以到達張桂梅同志這樣的大愛無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獻精神境界。

我們應該學習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投入了這場脱貧攻堅之役。早在我在大學時代,我也有幸參加過一次為貧困山村的貧困羣眾獻愛心的公益活動,對貧困有了初步的直觀感受,心中萌發出了自己該為此做點什麼的真情實感;而在我畢業之後,來到了農村教書,一晃眼,十五年過去了。身體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貧攻堅的工作中,將“所想”變為了“所做”,不僅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還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到了扶貧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卻顯得相形見絀了。所以,我們都應以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為指引,再接再厲,努力奮進,讓更多的困難羣眾過上好日子,因為我們都知道,消除貧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同志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篇3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同志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篇4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着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會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裏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人們都説,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説: “我什麼都有,我心裏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韋堂芸老師,左腳骨折拄着雙枴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説起……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説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豔,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

同志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篇5

前段時間,一則關於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新聞讓人們認識了大山裏的女校長張桂梅,認識了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在學校最風雨飄搖無以為繼的時候,6名黨員教師的堅守點亮了至暗時刻,張桂梅帶領在連黨旗都買不起的困難中建立起來的黨支部,硬是把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帶出了令人咋舌的本科上線率。

同樣的聲音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志趣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建強基層黨組織,硬件基礎和資源是保障,組織凝聚力是動力源泉,將黨員幹部擰成一股繩,“同聲同氣”,才能形成黨組織的強大戰鬥力。

唱響指引方向的“最強聲”。放下優秀人民教師的尊嚴街頭籌款建女子高中,百病纏身仍堅守教學一線,打造“速度與激情”,千方百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的張桂梅始終身先士卒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領導黨支部把華坪女子高中帶上正軌,逐年超越。為此,他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黨組織書記作為“領頭雁”“引路人”,肩負着帶領隊伍和黨員羣眾衝鋒陷陣攻堅克難的重任,尤其是目前逐步實行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三個一肩挑”,對村黨組織書記自身素質和能力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將班子成員團結在一起,讓黨員羣眾理解和支持,共同打贏脱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黨組織書記不僅要有打得了勝仗的過硬“真本領”,還要有聚得了人心的厚實“寬肩膀”,用紮實的領導能力為黨員羣眾增強信心,用高尚的品格德行為黨員羣眾樹立標杆,用無畏的擔當作為為黨員羣眾注入動力,唱出最響亮的“聲音”才能牽引黨員羣眾共同奮鬥奔赴美好生活。

彈奏初心使命的“和絃聲”。“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每個黨員都經歷過入黨宣誓時的激情燃燒,經歷過入黨時的躊躇滿志,但並不是每個都能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華坪女子高中在辦學到了最困難的時候,一半教職員工辭職離開,而作為黨員的6名教師選擇了堅守。在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前,黨員教師懷揣用教書育人改變大山女孩命運的信念,踐行“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最終成就了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讀上大學的夢想。堅強的黨組織需要黨員幹部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時刻衝鋒在前,在歷經挫折失敗時仍能堅定信念,不改為民初心,牢記黨員使命,這樣才能匯聚起最強大的戰鬥力,向着同一個目標,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協奏出最氣吞山河的交響樂。

掀起黨員教育的“課堂聲”。華坪女子高中十多年來每週開展“五個一”的紅色教育,黨員佩戴黨徽上班,重温一次入黨誓詞,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觀看一部紅色影片,堅持不懈的黨員教育讓教師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託着女高的“本科上線率”常年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用黨章黨規規範黨員、幹部言行,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引導全體黨員做合格黨員。”要保持黨員的先進性,黨組織需把黨員教育工作真真切切開展起來,不打折扣,不搞形式主義,及時宣傳黨的政策,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加強黨性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黨組織常響起黨員教育的“課堂聲”,黨員能跟上黨組織的步伐,走在正確的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黨組織自會凝聚成一個強大的戰鬥堡壘。

同志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篇6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6月16日晚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將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黃文秀曾於2008年至2012年就讀於長治學院政法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後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並獲法學碩士學位。黃文秀因公殉職後,她的感人事蹟迅速引起了全國多家主流媒體的密切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華網、央視、中國日報、中國婦女報等相繼刊播了相關報道,深切緬懷這位優秀的第一書記。

看到黃文秀的事蹟,在痛心和感動之餘,更加堅定了自己為教育事業奉獻青春的理想。“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青年,squo;當代青年一代,要以理想信念之光、信仰之力激勵自己,在重任面前敢擔敢上、敢做脊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砥礪奮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理想。squo;在黃文秀的身上,體現的正是這樣的信念之光、信念之力。”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守初心,真用心。將人民裝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榮辱與共,做廣大羣眾的貼心人。把為民謀福祉、解難題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深入一線傾聽羣眾呼聲與建議,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解決困擾羣眾的一切難題,做到“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擔使命,真出力。當前我們正處於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時代的發展呼喚擔當的力量,只有不怕難、不怕苦,不怕泥水沾滿褲腿,不怕腳下佈滿荊棘,才能做好基層工作。我們必須以促進基層發展為己任,提高本領,埋頭苦幹,敢為人先,身體力行的擔起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找差距,真自律。全國脱貧攻堅模範黃文秀同志用自己崇高的信仰和艱苦奮鬥的精神為我們廣大選調生樹立了一面先鋒模範旗幟。正在基層淬鍊本領的我們,更應該牢固樹立看齊意識,向榜樣學習,聆聽羣眾建議,建立自我負面清單,找差距,補短板,勤自律,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讓基層成為我們實踐、進步的疆場。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抓落實,真有效。政策實不實,關鍵在落實,堅持效果導向是檢驗政策落實的試金石。我們在強化理論政策學習的同時務必將發揮實效作為工作落實的重要參考。行動只有發揮實效我們的政策才能為基層建設具備一定的積極導向作用;只有真正提高羣眾滿意度,才能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初心,是檢驗信仰的一面鏡子,是透視作風的一個窗口,是敦促擔當的一聲號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方能落實基層政策,實現羣眾夢想,建立和諧幹羣關係!

作者丨黃文??

2019年3月,全國兩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各省代表團審議時多次談到脱貧攻堅。在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強調,“脱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盡鋭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幹、精準施策,確保脱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作為脱貧攻堅一線的基層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我深有感觸。

2019年3月26日,我擔任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剛滿一年,一年來,我堅持帶領羣眾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吃住在村,摸透村情民意,團結黨員羣眾,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帶領村“兩委”幹部如期完成百坭村2018年的各項脱貧攻堅任務,從一名扶貧“新手”變得“輕車熟路”。

“新手”如何“上路”

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我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

還記得初到百坭村的情景,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從沒有接觸過農村工作的“新手”。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的“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找到問題根源,增強脱貧措施的實效性”,為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貧原因和現狀,我堅持用土辦法,對村內的貧困户開展遍訪工作,認真查擺問題並聽取民情民意。

但是全百坭村一共有195户建檔立卡貧困户,分散居住在幾個不同的山頭,對於我這個不熟悉地形的“新手”來説,要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全村貧困户的詳細情況,是非常困難的。但我沒有失去信心,想起了那句話——“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長征的戰士死都不怕,這點困難怎麼能限制我繼續前行。

到了駐村第二週的週末,我將車子小心翼翼地開到村裏,正式開始我的扶貧之“路”。作為村裏首位女第一書記,村民對於我的到來都表示懷疑。“之前來了這麼多書記,全都是來村裏鍍層金就回城裏升官了,你這個小年輕估計也是來走個過場的,我們跟你聊了也沒用。”“跟你説了你能幫我們解決問題嗎?來了這麼多第一書記都沒讓我們村富起來,你一個女娃娃就能行?別在這耽誤工夫了,趕緊回城裏享福去吧。”……聽到村民們這麼説,我覺得心裏憋屈,搞不懂為什麼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嶺、走街串户,老百姓們卻對我這麼排斥。

我找到了村裏的老支書向他請教,老支書語重心長地對我説,“黃書記,你剛來老百姓們對你還不熟悉,他們不願意與你深聊,你也要理解他們。農村其實就是個熟人社會,老百姓們跟你熟了,自然就接納你了。”如何才能跟老百姓熟起來,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我一宿沒睡着。要想讓老百姓願意接近我,就得讓老百姓覺得我和他們是一樣的。

從那以後,我到貧困户家不再拿着個本子問東問西,而是脱下外套幫貧困户家掃院子;貧困户不讓我進家門我就去兩次、三次;貧困户不在家我就去田裏,邊幫他們幹農活邊聊天,時間久了村民們見得我多了,開始慢慢地接受我,“你這個女娃娃還真是難squo;纏squo;的很哩!”不少貧困户跟我開玩笑説。

經過兩個月的摸底,我基本掌握了全村概況,百坭村共有472户20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户195户883人,2017年未脱貧為154户691人,因學致貧和因殘、因病致貧佔比最高。

除了走訪全村的貧困户之外,我還有針對性地走訪了村內黨員、退休村幹、退休教師以及各村屯的小組組長。他們反映最為集中的一個問題就是山上片區5個屯的通屯道路硬化問題。這5個屯在2014年已經修通通屯的砂石路,但南方雨季長、雨量多,多處路段砂石已被雨水沖刷流失,一下雨路面就泥濘不堪,坡度較陡的路段雨季摩托車都不能通行,還有一些路段因泥石流、滑坡等出現了垮塌。這不僅影響了附近羣眾的交通出行,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全村的產業都集中在這5個屯的範圍內,顯然,基礎設施的完善對百坭村的發展至關重要。對於羣眾反映的這些問題,我都一一記錄在駐村日記中,並向上級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今年,除了兩條路已達到通屯道路標準沒有列入之外,其餘3條路已列入樂業縣2019年第一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項目。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六個精準”的論述一直是我開展扶貧工作的方法論,為了實現“幫扶措施”精準,按照縣裏的統一要求,我在村內組織召開了多輪的研判會,針對全村未脱貧户、已脱貧户,每一位結對幫扶幹部就自己幫扶貧困户的收入情況、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彙總。對於已脱貧的貧困户也不能降低幫扶力度,繼續做好跟蹤幫扶工作,同時建立返貧預警機制,鞏固脱貧成效;對於未脱貧户則是因户施策,杜絕虛假和“數字”脱貧。同時,同步做好國家扶貧政策的宣傳,提高羣眾的“知曉率”和“獲得感”。

“我也要讓家裏的孩子在大學裏申請入黨”

和村民漸漸熟悉之後,他們開始好奇我為啥要跑到農村來工作。有一次在全村最遠的長沙屯走訪結束後,該屯的黃仕京堅持要留我們在他家一起吃晚飯。黃仕京家有5口人,父親已經84歲,大兒子是廣西民族大學大二學生,小兒子則於2018年7月考取廣西醫科大學,家庭開支主要依靠銷售家裏種植的八角和農閒時黃仕京外出務工維持,家中因學致貧。我瞭解到情況後及時為他家申請了雨露計劃,一次性獲得了5000元的補助,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飯間,黃仕京突然問我:“書記,聽大家説你也是大學畢業,還是北京回來的研究生,怎麼會想要到這麼邊遠的農村工作呢?我的孩子以後也會面臨着找工作問題,我真的好奇你當初的選擇。”

我思考了片刻對他説:“百色,是一個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squo;六位一體squo;的特殊地區,是全國脱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作為自己的家鄉,面對如此情況,怎麼還有理由不回來呢?一位世界著名的社會學家説過squo;一個國家的落後在於精英的落後,而精英的落後在於嘲笑民眾的落後squo;,我們黨深刻明白這個道理,從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貧,並且扶貧要扶志和扶智,這樣一個切實為羣眾謀發展、謀福利的黨,怎麼能不響應它的號召呢?”同桌的老人家聽了我的話後,當場端起酒碗向我敬酒,表示也要讓家裏的孩子在學校申請入黨,以後讓孩子回家鄉。聽到他的話,我心裏非常感動,自己的工作能夠讓羣眾真切感受到共產黨的好,對我來説是非常大的鼓舞。

2018年行駛過的扶貧之路,對我而言更像是心中的長征,這條路上我拿出了極大的勇氣和極大的信心,克服各種困難,帶領全村2018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脱貧18户56人,教育脱貧28户152人,發展生產脱貧42户209人,共計88户417人,完成了屯內1.5公里的道路硬化,4個蓄水池的新建,一個屯17盞路燈的亮化工作,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6.38萬元,獲得了2018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榮譽稱號。

截至目前,全村還有15户56人未脱貧,百坭村的基本公共服務還有待建設完善,如何推進產業發展還需繼續謀劃,但面對這些,我充滿信心,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目標標準不動搖,貫徹精準方略不懈怠,行百里者半九十,不搞急功近利,杜絕形式主義,繼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繼續增強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百坭村如期打贏脱貧攻堅戰、如期和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