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2000字左右最新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9W

如果你還在為寫不出心得體會而煩惱嗎,優質的心得體會是需要結合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2000字左右最新6篇,供大家參考。

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2000字左右最新6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妻子在江油書城淘會一本《猶太人教子》,不經意間我隨手翻閲就被前言所吸引:猶太人之所以以超凡的智慧縱橫於世界舞台,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猶太民族在求知、交友、處世、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的良好傳統,使他們具備了超羣卓越的文化素養。猶太民族一直以人才輩出聞名於世。偉大的政治思想家馬克思、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精神分析學的開創者弗洛伊德、現象學大師胡塞爾、泛神論大師斯賓諾莎等;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卡夫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詩人海涅、作曲家馬勒、世界超現實主義畫家畢加索、音樂家門德爾鬆等都是猶太人;金融領域中所羅門兄弟、摩根、萊曼等都是頂尖級人物;《紐約時報》的奧克斯等都是猶太裔。猶太人自稱是上帝的選民,我認為可以這樣稱謂。因為沒有猶太人,世界的歷史將會重寫。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也是苦難深重的民族,在這個民族4000多年的歷史中,有2000多年他們沒有家園,流離失所。他們遭遇過形形色色的排猶主義,在二戰中,600多萬猶太人死於納粹魔掌之下。但他們不屈不撓,依然執着地在夾縫中求得生存,併為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貢獻。猶太人成功的根源在哪裏呢?那就是獨到的家庭教育造就了無數的精英,熔鑄了民族之魂,托起了美好的希望。一口氣讀完此書,回味悠長。

《塔木德》是猶太人繼《舊約聖經》之後的最重要的典籍,猶太人人手一本,從生到死一直研讀,這本書教會了猶太人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在書中多次提到了《塔木德》中的故事。如:書是甜的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裏,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450萬人,就有100萬人辦有圖書證。猶太人重視學問、重視智慧、重視教育,在這些文化傳統的影響下,猶太人對書的特殊愛好使他們成為“書的民族”。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他們認為教師才是民族利益的守護者,在希伯來語中父親一詞就有教師的意思,因此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神聖的職業,每個孩子都要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教師。正因為如此,猶太民族能得以歷盡磨難而卓然超羣,其中的原因與整個民族高度重視教育、高度尊重教師有着必然的聯繫。

猶太人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流散於世界各地。他們頑強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引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猶太民族傑出的科學創造力,源於這個民族特有的開放式社會文化生態。許多猶太家庭主動與其他民族接觸,大量地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養料,這樣就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正是這樣善於尋找生活中的榜樣,學習和借鑑別人的經驗,這正如我國文學之父魯迅説的拿來主義。吸取精華,去其糟粕,使其文化之根,枝繁葉茂。

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郎説:“我的祖父常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總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我以為,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燬,你將帶什麼東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説:“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遠跟着你。”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並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來謀生的特點代代相傳。

猶太家庭不但重視知識,而且更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揹着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知道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許多猶太人家庭裏碰到放學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你又提問題了嗎?”有人稱猶太民族是一個企圖揭示自然和人類祕密的哲學家民族。

有對比才能看得出差距,為了孩子我們應該有所改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讀《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讀書心得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是美國作家帕克·帕爾默的著作。在導言部分,作者帕克·帕爾默提出:“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僅僅源自於其所愛,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

“自身認同”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在這本書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句子:“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源於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自身認同是指一種發展的聯繫,在這種聯繫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匯聚,進而形成神祕的自我”、“自身完整,就是説,無論怎樣我都是一個整體,這種整體特點能後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時的內在聯繫中發現。”……而自身完整與自身認同又是密不可分的。個體通過對自身認同中的工作與各種聯繫進行整合,可以提高自身完整。

作者認為,優秀教師的核心不在於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於教師正直、誠實的優秀品質”。這講的是榜樣的力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説一萬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可見教師的品質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品德低下的教師,無論他技術怎樣純熟,他也不可能把學生教好。因為,學生在時時模仿着他的行為。相反,一個好的教師,不需要繁多的話語,只要一個個動作示範,自會帶動着一批學生。

作者強調了優秀教師的一個共同特點,“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做深層次的交流”,也就是我們説的,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師,面對的是一羣有血有肉的孩子,他們有思想,有感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和他們進行感情交流,時刻地關心着他們。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的作用。”

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對教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我們需要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努力達到書中描述的“守護教師靈魂的同時,呵護學生的心靈”的美好境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今年署假,學校安排我們讀一本書:《做卓越的教師》。打開書,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每一個題目都讓我想盡快了解裏面的內容,於是靜下心來,慢慢翻閲、品味。上次讀《教師閲讀地圖》自己感覺吃力不少,有的地方讀四、五遍才弄明白是什麼意思,而讀這本書就如同聽一位富有思想又極其有演講水平的朋友的演講,一會兒激情澎湃,一會兒娓娓細語,一會兒諄諄教誨,一會兒促膝談心,深入淺出,淺顯易懂,是近幾年讀專業書讀得最快的一本書,並且從中吸取到不少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受益匪淺。

也許是年齡的原因,本書最吸引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輯“做幸福的教師”。作者用輕鬆活潑的筆調,生動流暢的語言,巧妙地將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融入其中,告訴我們如何進行心理健康的調適,如何學做幸福的教師。如:“不是你面對的東西決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對的方式決定你的幸福”。學會陽光思考,學會人際交往,學會開心工作,學會開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學會開心地工作對我的指導意義重大。作為一名教師,我每天重複着許多相同的工作,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難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自己將本職工作當做一門藝術去研究,去追求,就會覺得生活是那麼的美好,工作是那麼的快樂!回想自己從教26年的經歷,雖然羨慕有的職業那麼光鮮自在,也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終沒有離開教育崗位,而且一直奮戰在教學一線,憑的是什麼?還不就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啊!既然不能“選我所愛”,那就乾脆“愛我所選”,因為“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己都變得更美好的職業;是一種不僅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內在的尊嚴與歡樂的職業。”在工作中要學會承受冷落,學會歷經磨難,學會創新工作,自己就能體會“工作着是快樂的!”的內涵。今後,我將一如既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直到自己職業生涯的結束,用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幸福。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金海岸國小教師的語言。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有精神及其豐富的人,他們才能成為幸福的人”。作為一名教師,生活中除了適當的休閒和積極的運動以外,恐怕只有讀書能使我最開心和最充實了。本書中也寫道:“讀一本好書,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夠的,我們要在優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讀書使我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寬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境界提高了,胸懷寬廣了,在快樂工作的同時開心的生活着。

本書中一些精彩語言,如“對一名教師來説,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個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等等,我都細細品味,反覆咀嚼,如沐春風之中。

總之,我很喜愛此書,以後還會細細品讀,不斷汲取養分,促進自己健康的成長,提高教育涵養。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教師的個性強有力地影響着學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影響着他們的生活。(前蘇聯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

—— 寫在前面

所謂魅力,就是對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讀者就願意多讀;人有魅力,別人就願意與之交往。一個教師若有魅力,學生就喜歡多親近,聆聽其教誨。正所謂《學記》有云:“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可知,教師的人格魅力所產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有些方面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本書告訴我們要具備以下“五心”:淡泊名利,積善成德,有顆敬業心。關愛學生,幼人之幼,有顆慈愛心。公而無私,一視同仁,有顆公平心。謙虛坦誠,仁慈和善,有顆寬容心。精益求精,永於創新,預科進取心。我認為這“五心”的核心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之本——愛,既愛自己的職業,也愛自己的學生。獻身教育,甘為人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教師要善於養德,養勤勉敬業之德、愛生奉獻之德、誠實有信之德、謙和團結之德、公道正派之德、與時俱進之德,守住自己的道德良心,出色履行自己的天職,人民教師的形象才會可敬可愛,絢麗光耀。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單單是個人修養、人生境界的問題,而是一種不可或缺或無法替代的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師要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來陶冶學生,在學生眼中,教師還要做到威而不令、嚴而不死、親而不猥、活而不散、寬而不亂、博而不驕、新而不怪 、雕而不俗、剛而不犟 、憤而不私,儘管我們要求教師不至於盡善盡美,而我們要為這個目標不懈追求。

可愛的教師們,我們每天面對繁複的工作,面對那一羣各色的學生,我們要讓自己時刻相信:

相信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渴望被信任與尊重,每一個受教育者都渴望能和教育者平等交流和溝通。只要你相信每一個孩子,你就能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只要你心中有愛,你就會看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你就會相信,即使是一株小草,有一天也會開出像海洋一樣繽紛的花。讓我們學會耐心,學會等待,等待學生慢慢學會,慢慢領悟;多一點信心、少一點失望給他們鼓勵,多一點積極、少一點消極給他們希望,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性急來等待他們成長。

也讓我們對自己、對學生、對未來、對生活充滿自信。情是雨露,愛是陽光。春風走過的地方,花兒次第開放,讓愛成為教育的果實!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放假有空讀了《今天怎樣愛學生》這書,再結合我校的八條校園流行語的其中一條——讓愛心充滿校園談談我的看法。

愛心育人是廣大教師教書育人良好風貌的生動寫照,也是教育教學實踐的經驗結晶。我認為,"愛心育人"應該包括愛心、誠心、細心、耐心、衡心這五個方面的育人準則。

1.愛心。

教育的主要原則就是愛。教育的藝術就是愛的藝術。因為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在於它面對的教育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青少年。我們的學生進入學校,一方面是為了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得到深刻的關懷愛撫,從而在精神上、心理上得以成長髮育,從而成為真正豐富完整的人。因此,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同學生建立起真摯坦誠互敬互愛的師生關係,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熱心關懷,真心愛護,成為他們學習上的嚴師,生活上的良師、思想上的導師,才能樹立起值得信賴的教師風範,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古人説,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們提倡師生之交淡如水,這就是説師生關係應該如水一般清純如水一般甜美。否則,沒有愛心的教育,沒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沒有真正的感情基礎,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勞動和努力,一切技巧和方法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教師的愛心,不僅指愛學生,還包括愛自己的學科和職業。"最重要的是老師對學生要有感情,對所教學科要充滿熱情,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優秀的教師。"(日本學者田島日郎)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就是安貧樂道、博學樂業、尊師愛生、熱愛科學。當代許多優秀教師正是這種傳統美德的榜樣和模範。

2. 誠心。

即真誠地投入,真誠地對待學生,真誠地對待自己的事業,這是教師職業的成功之道。美國新聞界大牌主持人奧普拉·雯費瑞是個女性,相貌平平,學歷一般,卻是美國電視文藝界年收入最高者,如一九九五年竟達一億七千萬美元。她成功的祕訣是與觀眾進行真正的感情交流,既真誠地對待觀(聽)眾,暢開自己的心扉,又能設身處地體會他人的苦樂。在一次關於美國少女被強姦一題的討論時,她竟全盤托出自己十五歲時被人強暴摧殘的親身經歷,觀(聽)眾無不為之動容。"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古訓和心理學上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故事,也應該給我們十分積極有益的啟示。

3. 細心。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的職責就是把及時的"春雨"灑入每個學生的心田。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這是一種深入細緻的教育行為,任何粗枝大葉甚至簡單粗暴的做法都是有悖於這種教育真諦和要求,因而也是無效的。因此,在師生交往中,在教育過程中,要十分注意無微不至,細緻入微,對同學身心學業上的種種問題能防微杜漸,小心輕放,和風細雨。這才是教師良好職業素質和學校良好文明風氣的理想表現。

4. 耐心。

從心理素質上説,教師要有善於理解學生的同情心和循循善誘的耐心,有善解人意的善心和職業的敏感心。"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最高的樂趣就在於覺得自己是為人們所需要的,是使人們感到親切的。"(高爾基)一旦失去了耐心,也就失去了親切。這是許多優秀教師的共同體會和經驗。

5. 衡心。

古人説"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我們的許多老師都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艱鉅性,因此工作中總是持之以恆,孜孜不倦,不圖虛名浮名和榮華富貴,不求知恩圖報和天地君親師,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燭成灰淚始幹"的精神譜寫着一曲又一曲愛心育人,敬業奉獻的教育之歌。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無窮;得大道恩師而學之,樂在其中。這應該是一所學校的理想追求,也應該是全體師生的共同心聲。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妻子在江油書城淘會一本《猶太人教子》,不經意間我隨手翻閲就被前言所吸引:猶太人之所以以超凡的智慧縱橫於世界舞台,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猶太民族在求知、交友、處世、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的良好傳統,使他們具備了超羣卓越的文化素養。猶太民族一直以人才輩出聞名於世。偉大的政治思想家馬克思、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精神分析學的開創者弗洛伊德、現象學大師胡塞爾、泛神論大師斯賓諾莎等;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卡夫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詩人海涅、作曲家馬勒、世界超現實主義畫家畢加索、音樂家門德爾鬆等都是猶太人;金融領域中所羅門兄弟、摩根、萊曼等都是頂尖級人物;《紐約時報》的奧克斯等都是猶太裔。猶太人自稱是上帝的選民,我認為可以這樣稱謂。因為沒有猶太人,世界的歷史將會重寫。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也是苦難深重的民族,在這個民族4000多年的歷史中,有2000多年他們沒有家園,流離失所。他們遭遇過形形色色的排猶主義,在二戰中,600多萬猶太人死於納粹魔掌之下。但他們不屈不撓,依然執着地在夾縫中求得生存,併為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貢獻。猶太人成功的根源在哪裏呢?那就是獨到的家庭教育造就了無數的精英,熔鑄了民族之魂,托起了美好的希望。一口氣讀完此書,回味悠長。

《塔木德》是猶太人繼《舊約聖經》之後的最重要的典籍,猶太人人手一本,從生到死一直研讀,這本書教會了猶太人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在書中多次提到了《塔木德》中的故事。如:書是甜的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裏,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450萬人,就有100萬人辦有圖書證。猶太人重視學問、重視智慧、重視教育,在這些文化傳統的影響下,猶太人對書的特殊愛好使他們成為“書的民族”。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他們認為教師才是民族利益的守護者,在希伯來語中父親一詞就有教師的意思,因此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神聖的職業,每個孩子都要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教師。正因為如此,猶太民族能得以歷盡磨難而卓然超羣,其中的原因與整個民族高度重視教育、高度尊重教師有着必然的聯繫。

猶太人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流散於世界各地。他們頑強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引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猶太民族傑出的科學創造力,源於這個民族特有的開放式社會文化生態。許多猶太家庭主動與其他民族接觸,大量地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養料,這樣就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正是這樣善於尋找生活中的榜樣,學習和借鑑別人的經驗,這正如我國文學之父魯迅説的拿來主義。吸取精華,去其糟粕,使其文化之根,枝繁葉茂。

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郎説:“我的祖父常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總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我以為,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燬,你將帶什麼東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説:“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遠跟着你。”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並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來謀生的特點代代相傳。

猶太家庭不但重視知識,而且更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揹着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知道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許多猶太人家庭裏碰到放學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你又提問題了嗎?”有人稱猶太民族是一個企圖揭示自然和人類祕密的哲學家民族。

有對比才能看得出差距,為了孩子我們應該有所改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