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國小心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7W

一提到寫心得體會很多人都會覺得毫無頭緒,我們寫心得也是要遵循相關的寫作格式的,這樣寫的文章才會吸引人,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心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心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篇

國小心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1

聽了本次心理健康的專題系列講座,使我更進一步理解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過聽評課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

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諮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通過學校開通的心理諮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瞭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國小心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2

7月26日,我有幸參加江蘇省了由蘇州市文明辦、江蘇省教育廳主辦,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江蘇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暑期培訓班。在整整四天的短短的學習培訓活動中,我和來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認真聆聽了學術活動心理教育專家們為我們作的生動精彩的講座,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有了一個唯物主義的認識,而且就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得到了專家們耳提面授的零距離指導。這次培訓對我指導意義來説意義重大,它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各種教育行為,它讓我獲益匪淺,同時也萌發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學校社會工作教育”的使命是促進學生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

教育究竟是什麼?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要義言簡意賅地向我們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要使每個與生俱來的天性和人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教育的真諦我想就是在提醒我們所有教育者:教育應該珍視小朋友生命的訴求,教育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

教育的真諦也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幫助全體學生擁有陽光的心態,以促進他們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為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盲目投資的心態,不能簡單地學科化、知識化;醫學化、技術化,它需要老師用心與學生進行溝通,解開大學生糾纏的心結,阻截學生心頭的陰霾。

二、“瞭解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此項工作的前提與基礎

為人父母、為人師長者,大多有這樣一種觀點:只有上才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間在成人的立場上,發展規劃孩子前進的方向、前進的步伐,甚而前進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麼想的?學生究竟可能需要什麼?我們為孩子做出的規劃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些結構性問題被我們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邊。於是,鬱悶、焦慮、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問題在成人的主觀臆斷、行為干預下,進駐了孩子的內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家庭教育是師生間的溝通與理解,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研究國小生生理特點、瞭解孩子心理需要與訴求。我們必須明白,青少年時期是孩子生理各各個方面快速發育的.時期,矛盾動盪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徵,青少年認知旺盛,獨立思考迅猛發展,情感豐富且不穩定,開始出現了許多成人需求,同時開始顯露出來心理反抗。只有瞭解了孩子的這些特徵,我們有可能對孩子的行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從而找到孩子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做出適當干預。

同時,顯現出來不同孩子身上出現的心理問題,可能有其共性特徵,但必定有其個性特點。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蹲下將頭,站在孩子立場更多關注他觀點的個性心理特點,這可能會花去我們很多時間與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業,倘若較弱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換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恆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於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點水般的膚淺與不起,而最終遺憾的,還將是我們的孩子,或許還有他們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要講究方法和教育藝術

在學校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輔導教師必須採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選擇什麼樣的這種方式,改採什麼樣的手段,直接關係到心理教育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方法得當,社會工作教育的目標可以有效落實;方法不當,預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難以實現,還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擾以後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學生身上存在着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環境問題的癥結在哪裏?心理輔導老師必須仔細所研究,是考生的過高要求導致的?還是學生腳傷傷情因素導致的?抑或是學生自我意象自省上存在缺憾?教師必須準確做出班主任詳細分析,並採取合理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成功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

心理健康教育還要講求藝術,要會聆聽、能接納、有效引導、使人內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無條件積極關注”的原則,必須“真誠”,必須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具備“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還有很多“大忌”:簡單判斷、主觀臆斷、過於理智、出言不遜……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難以不能孤軍奮戰,必須建立“戰略聯盟”

影響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家長的心理問題,固然要有科學的方法,要具有專業資格初級的人來實施,但我認為,開展家庭教育教育,不應只是一兩位社會工作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學生在學校中,接觸得最多的還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如果學校的所有老師都能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有的放矢發現學生髮現的心理問題,及時與人際關係輔導老師溝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輔導老師做好工作,我想這更有利於幫助學生儘快排解心理問題,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學生棲息的海港,家庭成員是相當孩子最親密的人,他們與孩子之間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與學生家長結成心理教育“戰略聯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學蘇華老師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長會向家長介紹與孩子溝通的理念,如果同學們果真能説服家長改變自己對孩子的錯誤錯誤理解,改變自己獨有改變的家庭教育觀念,改變與孩子溝通發生變化的方式方法,那對於孩子心理問題的疏導,反倒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強理論學習,維護教師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

要做好家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學科教學學術研究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上,我們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們丟在一邊的心理學相關論着,並博採眾長地學習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學生心理輔導專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於這方面的學習與研究,我們要重要關頭記住的是,當一個孩子坐進你的心理諮詢室,你責無旁貸地要為他主掌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診斷與疏導。你面對的是一顆急需你幫助的心靈,你肩負着引導他走向快樂與成功的重託,這份彌足珍貴的擔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絲的馬虎,半點的不專業。為此,我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加強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離不開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良好的個性品質能增進師生的和諧交往,教學效果往往比較明顯,每個學生也如願容易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這將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良好個性的形成。同時,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會直接影響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我們設想,如果自誇教師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緒喜怒無常,對學生賞罰無度、冷漠無情,又怎麼能使學生的心態平衡、情緒正常?因此,教師必須班主任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必須樹立有利於自己生存與清虛發展戰略的職業觀,具備正確的衞生保健觀念,掌握調節壓力、整合職業情緒,學會心理問題的自我認識與維持秩序。

國小心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3

xxxx年9月22日至9月28日,我有幸赴海南萬寧興隆參加了為期7天的海南省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班的學習,通過培訓,傾聽了肖少北院長、劉海燕教授等6位專家的精彩講座。他們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並且通過理論學習、自我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從而讓我瞭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更體會到新時期對健康理念的重視使我們不容忽視。現將本次學習的感悟總結如下:

本次學習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師心理健康學習刻不容緩。無論是從教師自身,還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我們教師都有必要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其實每個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只是有些時候大家忽視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識的否認它的存在。所以我們每一個一個正常的人都需要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何況我們這些被稱為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呢?教育是心與心的溝通,我們面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複雜情感的人。有句話説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因此,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對於培養合格人才促進教育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狀。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為禮物送給自己鍾愛的女人,最後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於他的戀人急着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願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鬱症,由於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説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説,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此外,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僅僅7天,但在我的心裏卻激起了層層漣漪。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着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後,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國小心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4

這次福州市骨幹班主任培訓,我有幸聆聽了劉曉明的《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講座。首先是教師的講座非常的生動有趣;其次就是通過教師心理健康講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師心理健康對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關注自已的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心理專家認為,心理問題已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又是這種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羣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僅影響我們教師的個人生活,還會影響我們周圍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工作。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時刻保存高度的責任心,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

國小心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5

一、陽光心態,愉快工作

在季秀珍教授的講座上我第一次瞭解到了一個教師是一份承載着重要責任與使命的特殊職業,教師心理健康既關乎教師個人的生命健康和職業幸福,又影響着學生的健康成長。然而,今天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卻愈發突出,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無疑成為師德建設的一大障礙,師德問題的背後通常隱藏着某種心理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擔負着淨化心靈的重任。當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學生成績為主的考評、家長難以溝通等重重矛盾、壓力集中作用於教師身上時,也容易促使教師產生緊張、焦慮、不安、憂鬱等心理感受,長期發展下去,不僅影響教學質量,對教師甚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我想我們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心態。都説笑一笑,十年少,那麼我們何不做一個快樂的老師,擁有陽光心態的教師,才能創造出陽光的課堂,教出陽光自信的學生。

二、接受風雨,做好預防

校園中的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學業適應,破壞校園氛圍,反校園欺凌工作任重而道遠。紀林芹老師的課程系統闡述了校園欺凌的知識,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發生特點、危害、發生機制以及與校園欺凌有關的國家政策等。身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要更加積極主動,去普及校園暴力帶來的惡劣影響,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杜絕校園暴力,創建和諧校園。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生家長,充分認識校園欺凌所帶來的傷害。作為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人。要對自己負責。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要是自己成為一個自己滿意的人。要對他人負責。我們的生活,不是隻有你一個人,而是還有其他人。所以要對他人負責。當今和以後,無論到什麼時候,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説的話不説;認認真真工作,紮紮實實做人,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學習,確保校園和諧平安穩定。早期發現,及時干預,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麼青老師在《創新家校共育途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講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方面保持一致,把學生培養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劉永勝老師在《新時代,家校協同的思考》中講到,所謂家校協同,就是充分發揮好家庭、學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未來合格的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老師、家長應該怎樣做呢?我認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裏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老師們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説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